?

淺析國際傳播中的文化交流“逆差”及發展中國家的應對政策

2009-03-25 10:54
商情 2009年11期
關鍵詞:發展中國家逆差文化交流

張 潔

【摘 要】隨著20世紀90年代以后國際政治、經濟、文化關系的變化,開始出現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文化交流不平衡、信息傳播不對等,產生了文化交流的“逆差”。這種現象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只有強化文化主權意識,并利用國家的力量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對外來文化進行積極的防御,同時要設法加大本國文化的輸出能力,提高本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地位和影響力,才能在世界文化傳播市場上取得主動權。

【關鍵詞】文化交流“逆差” 發展中國家 影響 對策

一、文化交流“逆差”的產生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標志,顯現的是社會的靈魂。每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形成了特殊的民族文化,其方方面面都滲透到國家制度、社會結構和不同民族法律和權利意識中。自人類社會形成以來,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區(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就沒有停止過。雖然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文化交流的內容、形式和規模都不一樣,但人類進行交流的需要、愿望和迫切性是完全一致的。也正是國際傳播中各種各樣的文化交流使得人類社會不同地區的文明進步大體上保持了同步水平。

在這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用于文化交流的各種信息傳播媒介。目前的傳播格局和傳播模式在促進國際間人類文化交流、加強人類信息傳播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對形成人類社會相對穩定的關系形態也具有特別重要意義。但是隨著20世紀90年代以后國際政治、經濟、文化關系的變化,人們對長期習以為常的文化交流模式和文化傳播市場格局產生了許多疑問,其中最大的就是關于國際傳播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文化交流不平衡、信息傳播不對等的問題。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文化交流“逆差”現象。

文化交流的“逆差”,一般是指一個國家在同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中引進文化要素的數量大于輸出文化要素的數量,外來文化對本國的影響大于本國文化對外國的影響的現象?!澳娌睢爆F象最早出現于國與國交往中的經濟領域,而文化交流和信息傳播中的這種“逆差”問題在20世紀60年代以后逐步被人們所認識。進入90年代以來,文化交流的“逆差”現象愈加突出。

某些發達國家的傳播機構打著傳輸文明的旗號大舉地向廣大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的傳播,各種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文化制品以鋪天蓋地之勢向發展中國家進行狂轟濫炸,大有取發展中國家本地文化而代之的趨勢。全球文化一體化正朝著明顯的西方化,尤其是美國化的方向發展。就廣大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而言,盡管應該具備同發達國家進行對等文化交流的地位和機會,而實際上強弱文化在交流過程中的差距是十分明顯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的商業文化裹挾其控制全球的意識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從經濟領域擴展到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憑借科技優勢以及由此構建的不平等的跨文化傳播秩序,推銷、宣揚和傳播西方主流文化及其價值觀念,并通過惡意貶損和摧殘發展中國家的歷史與文化,力圖使發展中國家的歷史與文化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不是失語就是蛻色,或者被邊緣化。

二、文化交流“逆差”對發展中國家產生的不利影響

(一)文化交流的“逆差”首先對發展中國家的文化傳播主權和文化傳播資源形成威脅。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先后完成了民族獨立過程,取得了國家主權,但由發達國家長期造成的“文化殖民”現象并沒有隨著殖民者的離開而消失。相反由于發展自己的文化傳播事業的需要,許多發展中國家不得不委托發達國家培養傳播人才,從而接受了發達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和傳播模式。在這種情況下,“發展中國家都面臨這樣的外交難題,由于自身傳播力量的微弱,自己的國家形象是由西方大國塑造的,一交手,首先是處在一個先行的、被歪曲、被誤解的偏見中,被剝奪了享受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外交禮遇,一旦被激怒,又引來更多的非議與圍攻。自己的立場、觀點都無法在正常的輿論環境中讓人們知曉,更談不上理解與支持?!?/p>

(二)文化交流“逆差”給發展中國家受眾造成了“文化緊張”局面,整體文化素質落后于發達國家的發展中國家受眾被迫接受超出自己信息接受和處理能力的大量外來文化信息,囫圇吞棗式的信息接受現象普遍存在?!耙幌伦由钤谝粋€陌生的文化環境中,感到迷茫和壓抑?!?資本主義國家為適應向世界擴張的需要,不顧發展中國家的實際承受能力,大肆傾銷文化產品,企圖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世界各國的文化都納入資本主義的發展軌道。而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并不甘心于本國文化就此衰落,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混戰使文化的接受者們常常無所適從,特別是對外來文化由于陌生而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恐懼和盲目,緊張狀態在短時間內無法消除。

(三)文化交流“逆差”給弱勢文化地區造成了價值體系的混亂和價值觀的沖突。在本國本民族文化環境中生活了若干代的人,很難在一種域外文化進入時迅速地拋棄原有的價值體系和價值觀轉而信奉自己并不認識和熟悉的“時髦貨”。對眾多的普通人而言,面對外來文化和本地文化所支撐的完全不同的價值體系和價值觀,往往很難做出孰是孰非的準確判斷,也就很難在行為過程中有滿意的結果。

(四)文化交流“逆差”的最終結果將導致弱勢文化的被同化或文化殖民的產生。盡管在外來文化進入的初期,人們會有各種各樣的不適應、不習慣,但當外來文化逐步地在新的環境中適應、扎根以后,就會在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產生類似于傳統文化式的影響。很少有人能抵擋得住外來文化、特別是資本主義國家強勢文化如今這種大規模的侵入。

三、發展中國家應對文化交流“逆差”的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對內政策

1.國家要加強本土文化應對現實挑戰的能力。我們在傳播商品信息的同時,應弘揚民族的文化價值觀。要在傳播中融入獨特的本土文化,形成鮮明的個性特征,選擇各國受眾容易理解的方式表現出來,才能使本土文化在世界大放異彩??缥幕瘋鞑ヒ詡鹘y文化為依托,兼容外來文化之精粹,在各種不同文化的碰撞、交匯、融合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2.發展中國家要鼓勵本土文化創新,不斷有所發展。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證明,對于民族文化最有效的保護就是與時俱進地不斷發展,最有效的繼承就是與母體血肉相連地不斷創新。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才有生命力。我們要融合東西方文化于一身,在繼承中創新,在引進中消化。根植于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從多種文化資源中吸收“全球性創造”的新觀念、利用新的傳播形式,獲得比傳統意義上更廣泛的受眾。力求使作品體現的價值觀是為了有價值的事業而斗爭,以敏感和兼容現代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國際性。

3.廣大發展中國家要加強文化產業建設,以積極的態度推動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的產業化是發達國家文化擴張的重要政策,是占領世界文化市場的重要產品。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給落后國家的文化產業施加了壓力,這種外在的壓力必然會形成內在的改革文化管理體制的動力。發展中國家要把保護和弘揚民族文化與文化產業建設結合起來,以追求文化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目標。要按照文化產業發展的要求,不斷推進文化體制和機制創新。開發娛樂性的文化資源,大力加強本國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主導聲音,并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念。只有主動出擊,才能熱切參與民族文化安全的保護,也才能自覺抵制西方文化價值觀念的滲透。

4.將經濟發展指標與文化建設發展指標相結合。過分追求經濟發展指標,忽視文化建設會導致社會的不穩定。加強文化建設,使人們在文化上達成一致的目標會增加社會的凝聚力。這樣可以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文化的保護和發展。

5.發展中國家要將本國文化政策與就業和青少年教育相聯系。文化政策的設計者應看到文化產品和信息生產在國民經濟和就業中的重要性。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文化傳承過程中的繼承人。各國的民族文化能否代代相傳,青少年決定了該文化的未來。

6.發展中國家對于本國的文化產品可以采取多種保護措施。比如:對進口的發達國家的電影等文化產品規定配額;對本國的文化產品給予津貼和補助;聯合文化相似的國家和地區制作文化產品以擴大受眾;對進口節目以自己的文化價值觀加以改編;利用自己的媒體對自己的文化傳統進行記錄;建立自己的電視頻道;禁止直接接收國外衛星直播電視節目,并對接受者征收費用。

(二)實行正確的對外政策

1.發展中國家要加強區域性聯合。要對抗文化霸權,改善文化交流“逆差”現象,一個國家的力量是不夠的,發展中國家必須攜手合作,建立雙邊的、多邊的和地區性信息交換組織,發展新的區域性文化項目和機構。合作中要促進教育和科學協作以及文化交流,其中展示現代創造性和文化研究要作為核心。

2.廣大發展中國家要支持在世界貿易組織內實行“文化例外”的貿易規則?!拔幕狻笔菍Α白杂少Q易”的一個制約,是對美國文化產品壟斷世界文化產品貿易的一個制約。這種制約有利于發展中國家保存自己的文化遺產,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有利于鞏固全球的多極化世界格局。

3.發展中國家要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文化問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文化方面依然擔負著重要職責。它不同意文化交流像普通的商品那樣實行自由化。因此發展中國家應支持在組織內簽訂一項公約,以制止跨國壟斷公司的老板和商人主導世界文化走向的勢頭,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發展中國家要樹立本國文化在國際文化傳播市場的地位必須通過提高國家整體實力的方法。依照發展中國家文化的明顯特色和豐富多彩,它們進入世界文化傳播市場應該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只有強化文化主權意識,并利用國家的力量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對外來文化進行積極的防御,同時設法加大本國文化的輸出能力,提高本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地位和影響力,才能在世界文化傳播市場上取得主動權,才能使繼續加劇文化交流“逆差”現象得以改善。

參考文獻:

[1]劉繼南.大眾傳播與國際關系.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271.

[2]關世杰.國際傳播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243-246.

[3]丁宗和.東西方文化交融的道路與選擇.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2.

猜你喜歡
發展中國家逆差文化交流
中德音樂文化交流途徑探究
特殊時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續在線
薛范:畢生譯配只為中俄文化交流
TPP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與應對措施
淺析依附理論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大數據時代下網絡交易征稅的國際比較及經驗借鑒
發展中國家金融危機原因及形成機制
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顧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