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傳教士到外交官

2009-03-25 10:54雷家春
商情 2009年11期
關鍵詞:傳教外交關系傳教士

雷家春

【摘 要】伯駕是美國來華的第一個傳教醫生,他開創了基督教新教醫務傳道的傳教方法,他建立了近代中國第一家西醫院,開始了西醫在中國的傳播,伯駕還倡議和參與成立了中國醫務傳道會。他最早鼓動美國政府和清政府建立外交關系并在條約談判中扮演過重要角色。

【關鍵詞】醫務傳道對華外交

伯駕不僅是在華醫療事業的開創者,而且為發展美國對華外交關系做出了巨大努力。本文擬對其人作一評介。

一、奉命來華,充當傳教醫生

伯駕 1804年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1834年被美國美部會任命為牧師,并被派遣為來華傳教醫生。伯駕早在1831年就立志要成為一名傳教士。來華后不久,伯駕就在廣州新豆欄街3號開辦了中國第一所西醫醫院—眼科醫局,又稱新豆欄醫局,開始了“用手術刀把中國開放給基督教”的事業。伯駕開設眼科醫局,為中國民眾施藥行醫,取得了良好反應。伯駕本人則在治療的過程中經常向病人贈送傳道書。

1838年 2月,伯駕與裨治文等在廣州成立了“中華醫藥傳教會?!蓖?月,該會“宣言”便宣稱:“我們確信它一定會推進傳教事業?!眠@樣一個代理機構……贏得中國人的信任和尊重??陀^上傳道會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使醫學科學能夠移植到中國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醫藥傳道會為醫藥新知識在中國傳播做了許多工作。

然而,當時清政府嚴厲的禁教政策很快就打破了伯駕用醫療事業來傳播福音的幻想,并促使他尋求打破這種禁令的更有效途徑。

二、鼓動美國政府建立對華外交

對于清政府的閉關禁教政策,伯駕不主張訴諸武力解決,而是希望通過和中國建立正常的外交關系,來創造一個傳教的自由環境。伯駕致力于推動美國政府對華建立外交關系的動機,顯然是為了實現他把中國開放給基督教的理想。鴉片戰爭爆發后,他親自前往華盛頓,勸說美國政府開展對華外交關系,以實現他在華自由傳播基督教的最終目標。

在華盛頓期間,伯駕結識了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威伯斯特。他多次向他反復解釋對華建立外交關系的重要意義。威伯斯特要求伯駕把他的建議寫成一份報告。伯駕給美國國務院的這份包括六個要點的報告,后來就成為美國政府最初對華建立外交關系的重要依據。

伯駕也先后受到了三位前后繼任的總統接見。鴉片戰爭結束后,《南京條約》給英國帶來的大量利益,這使美國政府不再猶豫, 1843年12月,馬薩諸塞州的律師顧盛被任命為專使前往中國談判一項類似的條約。伯駕1841年提交給國務院的報告被當作最重要的準備文件,他因此成為“美中條約外交關系最早的籌劃人?!?/p>

三、參與美國早期對華外交活動

隨著美國對華外交的開始,伯駕也逐漸從一位傳教士醫生變成一位傳教士外交官,顧盛邀請伯駕參加使團的外交工作。伯駕雖然一度對于放棄醫療事業有所猶豫,但很快就意識到直接從事外交工作將更有助于實現自己盡早開放中國給基督教的最終目標。于是伯駕離開了醫院,成為一名傳教士外交官。在此后談判條約的過程中,伯駕很快就成為美國使團和中方談判的主要人物。

伯駕成為一名職業外交官之后,雖然繼續強調盡量通過和平方式來處理美中兩國間的外交糾紛,但實際上卻是常常以武力威脅為手段來迫使清政府在各種談判中做出最大讓步。其實,伯駕這種心態所反映的正是西方傳教士對于清政府長期實行禁教政策的不滿和仇視,伯駕在外交事務上的專橫態度表現在《望廈條約》的談判過程中。談判開始后,伯駕以武力威脅為手段,不但堅持把《南京條約》的內容全部寫進《望廈條約》,而且還強行增加了一些新的條款。其中主要包括:增加了五項更有利于美國商人的條款。允許美國軍艦自由航行中國各通商口岸之間進行貿易檢查。伯駕還特地在條約的第17款中,規定美國人可以在華購買土地建造教堂。這條與傳教士有關的規定就“成為后來法國特使拉鄂尼要求全國對基督教解禁的前奏?!?/p>

中美條約外交關系建立之后,伯駕繼續參與美國對華外交事務。從1845年到1855年間,伯駕先后被任命為美國駐華外交使團的中文秘書、顧問、翻譯和臨時代辦。由于美國政府尚未制訂明確的對華政策,伯駕實際上指導著這個時期美國的對華外交政策。1856年,美國總統皮爾斯任命伯駕為駐華專使,讓他和清政府正式談判修改《望廈條約》。但必須以談判的方式達到目的。伯駕就任后,卻不顧國務卿馬斯的指示,再次試圖用武力迫使清政府作出讓步。伯駕企圖組織一支三國聯軍來進行一次白河遠征,最后在得不到英、法公使的合作和美國政府的反對下,他才不得不放棄了該計劃。

伯駕這次計劃的失敗并沒有改變他在對華政策上的侵略態度。不久,他又進一步策劃占領臺灣作為美國的殖民地。1856年12月13日,伯駕在給美國國務院的一封信中指出,“我們可以采取某種行動,讓法國占領朝鮮,英國占領舟山,美國占領臺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伯駕試圖和英、法合作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然而,伯駕這些超越美國外交政策的激進行為很快引起了美國行政當局對他的不滿,結果他于1857年8月21日被召回國,結束了在華13年的外交活動生涯。此后,美國政府于1857年任命列威廉為首任駐華公使。這標志著美國對華外交關系的正式建立。

伯駕從一位傳教士醫生成為一名傳教士外交官的過程,與美國早期對華外交關系的建立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伯駕最初作為一名傳教士醫生為傳播基督教來到中國,后來,他為了讓清政府打開向外緊閉的大門,實現基督教在中國自由傳播的理想,他放棄了醫療事業而投身外交事務。在他的努力下,建立了中美外交史上最初的所謂“條約外交關系”。伯駕來華的23年,堪稱教政結合之典型。他使中國人民看清了西方早期對華之傳教,主是為實現西方在華政治、經濟利益服務之本質。但伯駕推動美國政府建立對華外交關系的動機以及他個人為此所做的努力是值得研究和重視的。

參考文獻:

[1][美]裨治文夫人.裨治文傳[M].紐約:1864:234.

[2]王立新.美國傳教士與晚清中國現化[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66-67.

[3]中國叢報(Chinese Repository),1936,(2):462.

[4]王吉明.伯駕利用宗教侵華.醫文雜志,1951,(3):39.

猜你喜歡
傳教外交關系傳教士
淺析1869年—1926年中華內地會在江西傳教活動
宋代外交往來中的押伴
懲罰
淺談朝鮮戰爭對中美關系的影響
簡述明清之際基督教在中國傳播的幾個問題
美國傳教士鏡頭下的寧夏
近代湖南教會之傳教
近代英國圣公會在浙江的傳教活動
傳教士進駐以軍鼓士氣
上帝派來的天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