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劃艇運動項目特征及訓練規律的探析

2009-03-25 10:54毛國斌張國興秦麗萍
商情 2009年11期
關鍵詞:皮劃艇訓練

毛國斌 張國興 秦麗萍

【摘 要】依據現代訓練學“項群理論”對皮劃艇項目進行探討,客觀地分析該項目的特征;在此基礎上借鑒現代運動訓練科學化訓練的經驗并結合皮劃艇的項目特征,旨在認識皮劃艇項目的訓練規律,促進皮劃艇項目的科學化訓練程度,以期提高我國在該項目上的訓練成績。

【關鍵詞】皮劃艇 項目特征 訓練

1 皮劃艇項目規律特征的認識

皮劃艇屬于周期性項目,運動員通過協調用力,用槳推動船行進,技術動作周期性重復,動作要領關鍵在于腰部發力及上手支撐轉換到水下支撐。整個賽程中,舒展、有節奏、最大程度的用力是判斷運動員技術好壞的標準。從該項運動對運動員素質的特殊要求上看,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器材的改進,材料的更新,在原來大力量的基礎上,對運動員的速度性力量及全身爆發性的協調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力量與技術動作更加緊密地結合。皮劃艇的制勝規律是技術加體能的完美結合。技術方面:放松、連貫、大幅度與快速、實效、高槳頻的統一。體能方面:是速度+力量+耐力等運動素質硬件與協調、柔韌、水感等運動素質軟件的專項整合。技術合理了、連貫流暢能抓住水,并且是一個快速、高槳頻的過程。除技、戰術原因外,運動員的體能好壞是勝負的關鍵,爆發力好、持久性長的運動員往往能取得好的

成績。

2 皮劃艇的科學訓練規律

2.1以有氧能力訓練為基礎

長期以來,人們對皮劃艇運動項目特征的認識主要是依據其比賽距離和時間,根據其能量代謝的特點來考慮,認為皮劃艇運動是以無氧糖酵解為主導供能的運動項目,故在訓練中過分重視無氧訓練,大強度的間歇訓練比例安排過大,而對長距離有氧耐力訓練重視不足,忽視了有氧能力訓練。人體的有氧供能能力是無氧能力的基礎,高度的無氧能力是建立在高度發展的有氧能力的基礎上。高度的有氧能力不僅有助于提高有氧供能速率,而且也有助于加快乳酸的消除,還可以提高技術的穩定性,培養“技術感覺”與專項知覺,加大運動素質的專項化轉移,提高肌肉募集程度,提高每槳輸出功率,以及有效地提高肌肉中糖原的儲藏量,有效改善有氧代謝系統的結構(肌肉形態—肌肉細胞、肌肉附屬結構的支撐強度、內臟結構),提高人體健康水平,提高人體免疫力——保持競技狀態,延長運動壽命。

2.2以“每一槳劃船效果”為重點,技術訓練與運動負荷訓練相統一

在訓練中必須加強運動員的技術訓練。如果要提高每一槳劃船效果就必需要提高每一槳的最大輸出功率(力量*速度),從而實現對皮劃艇的有效推進。為此,必須加強運動員技術訓練,重視每一槳的劃船效果。提高和保持每槳最大輸出功率就必需要運動員具有良好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等運動素質,同時,由于皮劃艇前進運動的動力具有非連續的特殊性,保持船體高速動力需要減小劃槳動作對船體前進動力的破壞,這又需要運動員具有良好的肌肉放松和協調能力,技術越合理,這種破壞就越小。因此,在安排運動負荷時,要始終與技術訓練緊密結合起來進行。

3 皮劃艇體能訓練方法

3.1間歇練習法

間歇練習法是指運動員在一次練習后,按照嚴格規定的未完全恢復的時間間歇,在機體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進行下一次練習的方法。間歇訓練法則是以未完全恢復的間歇和積極間歇方式進行的,因而運動員總是在未完全恢復的狀態下進行下一次練習。在明顯的疲勞積累,對機體的刺激強度則因間歇負荷水平較高而無法達到重復訓練的水平。一般心率在170-180次/分,負荷強度達90%-100%,因而間歇訓練法有利于提高皮劃艇運動員的心肺功能和無氧代謝能力,發展無氧耐力和專項耐力。

3.2有氧訓練法

3.2.1根據項目特征,抓有氧基礎訓練

皮劃艇運動屬于體能型速度耐力、力量耐力的周期性項目。從其運動供能形式看,主要是混合供能。為此進行有氧基礎訓練時可采用兩種方法:(1)有氧基礎訓練,中等速度連續劃20—40min,心率控制在每24-26次/10s,3-4組,目的是發展最大攝氧能力,提高有氧供能。(2)強度訓練,以最大速度80%的強度進行5-12min練習,心率控制每20-28次/10s,目的是提高有氧和無氧混合供能。在全年準備階段與賽前準備階段特別要注重抓好有氧供能系統的訓練。無論采用何種方法、手段,關鍵要抓住提高和發展有氧能力的基礎訓練。

3.2.2在有氧訓練基礎上,發展無氧供能系統的訓練

無氧訓練分為兩部分:一是低乳酸,二是耐乳酸訓練。前者時間短(10-30s),后者持續時間長(1-2min)。在實踐中,我們常采用心率控制在28次/10s的強度。主要訓練手段有短主項距離反復劃、變速劃等。目的是發展非乳酸供能系統能力。另外訓練中穿插一些無氧乳酸能力的訓練(短時間,高強度運動)。上述無氧訓練手段是提高皮劃艇500m成績的主要手段。

3.3皮劃艇運動員的力量訓練

皮劃艇運動是周期性的劃槳運動。在皮劃艇運動的技術環節中,拉槳是劃槳的關鍵,拉槳實際上就是使身體的力量傳遞至槳葉作用于水,產生反作用力,以克服水和空氣等阻力,使船體前進。劃船的技術可解釋為用力的效果即通過拉槳,使全部的力量由槳葉最有效地作用于水,周而復始。力量素質是有效地完成技術動作的基礎。因此,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在陸地上發展身體力量,是不斷改善運動員身體機能和提高運動成績的重要手段。

4 皮劃艇訓練的發展趨勢

從雅典奧運的比賽和近年來皮劃艇的一系列比賽以及剛結束的北京奧運會,皮劃艇訓練的發展趨勢,可用兩句話來概括:1,突出力量、速度和技術的完善結合;第2,高度發展耐力的同時,重視速度訓練。教練必須研究和把握住這種發展的趨勢。

5 結論

在競技運動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高水平運動員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處于同一水平運動員的數量日益增多。在這種形勢下,優秀運動員之間的競爭更多地集中在對訓練和比賽的細節把握上,對專項的微觀、內在和動態的運動特征進行深入了解和認識,已經成為教練員重新探尋專項特征的重點。對專項的認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的認識不斷深入、發展和變化,同時也有可能出現停頓、誤解甚至錯誤,正確的認識可以提升運動訓練的效果,反之則會阻礙運動訓練的進程。因此,全面、準確和科學地認識并把握專項特征一直是競技運動訓練理論和實踐的一項極其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1]吳昊,徐菊生.中國優秀皮劃艇運動員身體形態特征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1).

[2]彭盼友.青少年男子皮劃艇運動員的系統訓練[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3]王衛星.2004年中國皮劃艇運動員的體能訓練特點與實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4).

[4]劉越,費鵬輝.淺談皮劃艇有氧訓練[J].遼寧體育科技,2003,(8).

猜你喜歡
皮劃艇訓練
有驚無險皮劃艇
皮劃艇上的小帳篷
透明皮劃艇船下景色一覽無遺
透明劃艇
讓文言文教學迸發思維的火花
日媒:日自衛隊將以“訓練”為名“出兵”南海
弄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