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欄目劇的形態特征和文化語境分析

2009-04-14 03:15張如成
電影文學 2009年24期
關鍵詞:文化語境形態特征

石 清 張如成

[摘要]近年來一種新興的節日類型——電視欄目劇,在我國各地方電視臺火熱播出。2006年更被一些業內人士稱為“欄目劇年”。欄目劇以其寫實性的風格、親民化的劇情和業余演員的真實性很快在受眾市場取得了理想的收視率。本文分析了欄目劇的形態特征和其興起的文化語境,同時對欄目劇發展的瓶頸進行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電視欄目??;形態特征;文化語境

一、電視欄目劇的形態特征

電視欄目劇是以電視欄目的形式存在,其內容一般是由新聞事件或真實發生的有啟發和借鑒意義的故事改編而來,由普通群眾演繹的有故事情節的電視節目形態。

真實性是欄目劇最大的審美原則。欄目劇中的故事往往是與老百姓日常生活相關的熱點、焦點問題和感人事件。是真實故事的藝術性再現與經驗總結,是與當地的文化語境以及老百姓日常生活融為一體的文化體驗。這種文化體驗雖然經過了藝術加工、變形和提煉,但卻符合現實生活的邏輯規則,與生活現實具有很強的接近性,因此觀眾很容易產生認同和共鳴。

草根性是欄目劇的另一特色。欄目劇中的演員均從普通百姓中選出,這一方式使觀眾從單純的節目接收者變成創作者。中央戲劇學院教授路海渡曾說“欄目劇解決了老百姓對于資訊或自身話語權的一種需求,真正讓老百姓得到一個主角的位置,發現環境,抒發感情?!薄硗鈾谀縿〈蠖嗖捎梅窖詫Π?,不僅強化了生活貼近性,也是對地方文化魅力的展示。著名導演黃二_鶴認為,這種老百姓以自己熟悉的方言講自己身邊鮮活的生活故事,會去掉許多程序化的東西,很容易讓觀眾找到心理上的溝通點。

欄目劇與電視劇不同,電視劇是一個純敘事的作品,劇中人物對話并沒有面向觀眾。而欄目劇則讓主持人直接與觀眾溝通。主持人風格定位直接體現著欄目風格的定位。換句話來說,主持人就是該欄目的形象代言人。此外,欄目劇具有低投入多產出的特點。欄目劇的制作成本遠遠低于單集電視劇的購買成本,群眾演員招之即來,即拍即做即播,制作周期短,效率高。與電視劇相比,欄目劇更容易塑造電視臺自己的品牌欄目。制作上又減少了許多繁瑣的步驟,繞開了審查的門檻,無須報批立項。正因此,諸多電視臺對欄目劇制作趨之若鶩。

二、電視欄目劇興起的文化語境

1電視欄目劇倡導日常生活審美化

德國后現代哲學家沃爾夫岡·韋爾施在1998年出版的《重構美學》一書中提出了“日常生活審美化”這一概念。他認為“隨著技術和傳媒審美化,瞬間變化的表層審美化中操演著深層的審美化。呈現于視覺在現實中實踐?!比粘I顚徝阑@然是指審美不限于藝術,審美還可以存在于生活中。

大眾的日常生活需求及其需求的滿足。在審美層面上催生了一種價值追求;滿足大眾最基本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成為社會審美風尚的一個突出特征。世俗化幸福的特征就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取消了精神的崇高性,人們所產生的是一種對于自身生活的感性表達和表達的快樂,是一種源于對生活的熱情和自我感動。

電視欄目劇來源于現實生活、草根階層,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化藝術的崇高性及審美的壟斷性,它將審美的選擇和體驗最大限度地歸還給生活、歸還給大眾。欄目劇將鮮活的市井生活故事轉化為藝術作品。紀實的作品風格和真實的感官體驗,使觀眾覺得其中劇情就是自己身邊的故事演繹。它把媒介所營造的擬態環境盡可能地向實際生活靠近,從而也就打破了藝術與生活的界限,使百姓用自己的審美方式進行體驗,并得到啟迪和愉悅。

2視覺本體的回歸與視像的流行

現今流行的大眾文化正逐漸轉向視覺文化。在這樣一種視覺文化的語境中,日常生活里的視覺滿足和滿足欲望直接相關的視像的生產和消費,便成為當今時代日常生活的審美中心。視覺魅力所傳達的主要是一種基于消費活動和消費能力之上的視覺快感,即通過“看”和“被看”來獲得身心的充分享受。

說理的抽象性一直是電視努力解決的難題,而直觀、形象、生動則是電視的視覺本體特征。在觀眾的多樣化要求下,諸多電視欄目擯棄了深度報道的播報形式,通過展現最直觀的畫面模擬事件的過程,突出事件的細節,來強化事件的真實性和可信度。用大衛·弗里德伯格(DavidFreedberg)的話來說,那些緊張而又令人震驚的視覺沖擊力時刻激起人們的“欽佩、敬畏、恐怖和欲望?!崩?,重慶電視臺的《霧都夜話》就曾經在“馬加爵事件”發生后不久,拍攝了一期名為“馬加爵落網記”的電視欄目劇。該劇由一位長相酷似馬加爵的大學生扮演,一經播出立刻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這種視覺化的情景再現方式。演繹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避免了以往的生硬說教,使觀眾更加直觀地理解節目的意蘊。

3鏡像世界與審美接受的融和

電影觀眾深層心理分析認為:“幼兒面對鏡子的情境與電影觀眾面對銀幕的情境有雙重的類似性。嬰兒出于自戀借助于想象與自我的鏡像認同,觀眾也可能出于自愿而借助于鏡像設想自己就是銀幕上的人物?!痹趯徝澜邮芑顒又?,接受主體總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認識和理解審美對象。他用自己的情感體驗去認識和想象對象的情感,與對象同呼吸共命運,同喜同悲,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審美的享受。

電視欄目劇的一大特點就是草根性。這種草根性來源于生活最底層,其劇情是每個普通觀眾的真實體驗。正如《霧都夜話》的定位一樣:“這不是電視劇,這是真人真事,是地地道道的重慶人演自己的故事?!痹谟^眾與熒幕之間所建立的鏡像關系中,有著類似人生百態、生活閱歷的草根形象及故事內容,更容易與觀眾達到情感上的認同與共鳴,使觀眾進入“人片狀態”,從而給電視臺贏得了較高的收視率和不菲的廣告收益,也獲得了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4人本傳播的回歸

電視欄目劇順應了電視媒體的大眾化趨勢,是電視傳播以傳播者為中心向觀眾為中心轉變的文化表征。這種欄目形態以人本思想為出發點,用平民化視角關注和表現普通民眾的生存狀態等內容。這是對以傳播者為中心的本位思想的反叛,也是媒體“人本精神”的進一步強化。這種“人本精神”就是以人為中心,一切以人的需求滿足和價值實現為終極目標,這相對于傳統新聞播報的形式來說,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百姓聊齋》《霧都夜話》《生活麻辣燙》等諸多欄目劇讓普通人做主角,以他們的視角來觀察周圍世界,其中最重要的是對這些市井平民的關心、關注和尊重。這種將老百姓作為欄目劇主角,他們自己表演、講述自己的故事。具有人本精神的節目形式更能滿足觀眾的需求;加之劇中故事具有類似觀眾自己感同身受的現實生活體驗,更能走進觀眾心里,更容易被觀眾理解和接受。

三、矛盾中的電視欄目劇發展前瞻

1草根特性與精品化的提升

欄目劇號稱“以低成本取勝”,但低成本直接影響到了節目制作的質量,比如人員和設備的配置、道具的制作等。大量的劇本需求壓力是欄目劇創作的制約因素之一。對于

一個日播的欄目劇來說,不僅需要足夠數量的劇本,還要劇本質量有保證,這使得欄目劇創作左右為難。筆者認為,在保證草根性、生活質感和原創性的同時,一定要做到專業化的創作。不能因為成本低就降低欄目劇的質量;也不能因為草根性和追求所謂真實效果而使欄目劇變得極為粗糙。草根性和真實效果并不是欄目劇制作質量粗糙的借口。因而不能對拍攝中出現的取景構圖、鏡頭運用以及畫面編輯中出現的明顯錯誤視而不見,對演員的表演放任自流,否則會導致欄目劇粗制濫造,而與它最初的欄且審美特性相背離。最后,需要強調的是此“精品”非彼“精品”,電視欄目劇不可一味地追求像電視劇那樣大制作的豪華復雜。草根性與精品化并不矛盾,欄目劇應該在秉持自我風采、確保欄目劇質量的同時向有利于自我提高的方向前進。

2同質化與節目創新

欄目劇同質化的現象相當嚴重,直接影響它的進一步發展。同質化現象首先就表現在題材選擇上。欄目劇的題材多是市井內容、家長里短,如果不尋求突破很容易產生雷同的現象。這勢必會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其實欄目劇題材的選擇范圍可以很大,許多感人的真人真事都可以是欄目劇的題材。關鍵是如何去挖掘。其次是欄目劇表現形式的雷同?,F代社會,無論什么,更新換代的速度都非???。欄目劇要想保持觀眾的忠實度,不管是欄目的包裝、演員的面孔、還是故事的敘述手法都應該經常推陳出新,時刻給觀眾帶來新鮮感。再有,欄目劇應該將節目播出平臺的特色、觀眾的定位與節目內容密切聯系在一起?!鹅F都夜話》與重慶臺“故事頻道”的百姓文化定位;《本塘第一劇》與浙江臺“文化錢塘”的聊新聞定位,都是因地制宜地利用各種節目形式要素,創作符合播出平臺特色的節目。

3地區差異與全國推廣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個地方都有獨特的地域特色和人物習性,地方電視媒體采取差異性的市場定位,做到既有特色又有針對性,但卻不能兼顧百家口味。方言猶如一把雙刃劍,一面是地方觀眾的喜愛,一面卻是面向全國的艱難。欄目劇的地域性生存與全國化推廣的發展之路形成了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體。

其實,從深層意義上說,這些地域文化并不會成為全國推廣的絆腳石。欄目劇應該將地域化和全國性相結合、方言和普通話相結合,在保持欄目劇特色的基礎上走一條“立足本土、放眼全國”的發展道路。欄目劇不應將眼光局限在地面頻道,而應實現產業化、市場化,應該發揮自身特點,與各個行業相結合制作系列劇。例如,《經濟麻辣燙》與中國移動合作了《手機》系列、與農行合作了《三農》系列,既拓寬了經營空間,取得了觀眾認同,同時也獲得了可觀的資金投資,可謂雙贏。另一方面,欄目劇時長較短,結構緊湊,因而也適合在網絡電視、手機電視、車載移動電視上播出。在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快餐文化的倡導下,欄目劇在新媒體領域中又可開辟一條新的盈利途徑。

四、結語

欄目劇是中國電視孕育出的一個新的獨特的電視節目式樣,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電視節目形態已經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國外的全面克隆發展到引進與自主創新并重的新的歷史階段。它以故事性、草根性、參與性、靈活性,成為眾多地方電視臺塑造品牌欄目、提升競爭力的上佳選擇。走平民化路徑為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切入點。然而在我們為欄目劇繁榮而歡呼之時,也應清醒地看到它在發展中的問題。過度開發對欄目劇來說有害無益,一窩蜂、同質化、粗制濫造無疑只會使它“速榮速死”。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欄目劇創作者應當更加清醒地認識到,通過專業化的生產方式,認真策劃、精心制作具有本地域或本土化特征的高質量高水準的欄目劇,并注重它的推廣和衍生產品的開發,才是其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簡介]石清(1983—),女,江蘇徐州人,中國礦業大學文法學院。研究方向:影視藝術與大眾文化;張如成(1963—),男,江蘇淮陰人。中國礦業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廣播與新聞系主任,研究生導師。

猜你喜歡
文化語境形態特征
文化視域下社會流行語傳播特性分析
永德縣烏木龍彝族傳統服飾文化的形態特征
基于性別和觀看模式的思考
情景教學在日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淺析對嫌疑立體足跡形態特征的提取技術與生物特征辨析
網絡互動類綜藝節目的形態特征
大學英語中的文化語境教學模式初探
發財樹室內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