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潮州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和影響

2009-04-19 02:28張家慶
歲月·下半月 2009年12期
關鍵詞:潮劇潮人潮州

饒 敏 張家慶

潮州是著名僑鄉,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支脈,潮州文化也是僑鄉文化之一。潮州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其形成的區域,主要是舊時潮州府屬潮安(海陽)、饒平、潮陽、澄海、揭陽、惠來、普寧、梅縣(程鄉)、大埔(萬川)、平遠、蕉嶺(鎮平)等11縣及清代以后分設的南澳、豐順、揭西等縣(即今天的潮州、汕頭、揭陽三市及汕尾、梅州兩市的大部分地區),因而文化意義上的“潮州”包括上述范圍。迄今,潮汕各市雖然行政上互不隸屬,但各市人民及僑胞深刻認同、熱愛潮州文化并引以為傲。海外潮僑不管原籍是哪個市縣,都自豪地承認祖籍“潮州”,自稱“潮州人”、“潮人”。因此,出國潮人隨著自身的遷移,對祖籍文化的傳播,也是必然的。

一、海外潮人對潮州文化的傳播

目前,旅居海外的潮人及其后代達1000多萬人,分布在全球五大洲的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潮人有1000多萬,主要聚居潮汕地區這個文化意義上的“潮州”,因而有“國內一個潮州,國外一個潮州”的說法。旅居海外的潮人由于重視傳統,家鄉觀念與文化觀念強,雖然在異國他鄉生活、定居,接觸異邦文化,但仍然重視潮州文化的傳承、傳播和演繹。

(一)潮籍海外移民性質上屬于和平移民

潮人移民能夠在海外各國長期定居下去,融入當地社會并取得驚人的成就,究其原因,最主要是由潮人移民的性質和潮州文化的巨大凝聚力、創造力所決定的。作為潮州文化的主體傳播者——潮籍海外移民實質上是和平移民。早期潮人移居海外特別是南洋的原因,主要是資本主義國家及其殖民地對廉價勞動力的需求、私人海上貿易以及國內政治腐敗、社會動亂導致的移民。他們完全為了謀生,無其它政治目的與動機,也沒有政府資助或政治后盾,完全屬于民間自發行為。這就決定了海外潮人必然要與所在國人民和睦相處。而潮人的移居地,都是經濟落后、急待開發且缺乏勞力的地區,這又決定了潮人移民必然受到所在國政府和人民的歡迎。海外潮人保持同僑居地人民和睦友好,共同為所在國的開發建設作出貢獻,并融入當地社會落地生根,同時又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與文化傳統以求得生存和發展。由于潮僑是和平性質的移民,決定了他們所傳播的只是純粹的文化技術,而且這種傳播是在和平自愿和不自覺中實現的。對于傳播者,是無意識、友好的;對于接受者,是出于自愿及生活與生產的需要。

(二)潮州文化具有共享性

文化的共享性是實現傳播的重要條件。海外潮人的秉性體現在文化上具有很強的融生性和共享性。潮州文化本來就是一種兼容了漢文化、土著文化和外來文化的民系文化。潮籍移民在海外主要從事的是經濟活動,以經商為主。他們在主觀上并沒有計劃或準備傳播祖籍文化,但他們也并不是只知道做生意而已??陀^上,他們在對海外社會經濟做出貢獻的同時,也對各國的文化繁榮和發展作出了貢獻,因為任何文化生活總是建筑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潮州文化正是通過海外潮人在和平的商業活動、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中自然傳播的。由于在潮僑與當地民族之間所建立的社會關系即文化傳播關系是友好、共存、互動的,所以通過這種社會關系所傳播的文化是潮人與當地民族共享的文化。

(三)海外潮人對潮州文化的傳承和演繹

潮人的宗族觀念厚重,信仰習俗獨特,文化意識強烈,鄉土情感濃厚。因此,潮人出洋也不忘把故土的生活習俗帶到僑居地。如要求子女在家講潮州話,有的成為“家規”;各宗親會建宗祠供奉歷代祖先靈位,有的家庭還供奉著神、佛、菩薩,逢年過節都要祭拜;每年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等傳統節日,依例舉行祭祀儀式,和故鄉一樣,對民俗活動有著特別的演繹。這種對家鄉習俗的保持,也就是一種身體力行的文化傳承傳播。

潮州文化是潮籍移民的精神支柱,每個漂泊海外的潮人都自覺地履踐、固守和捍衛著民族精神、家鄉觀念,并以此認同、團結和相依于他們的同族同鄉。潮人移居海外,開始都是聚地而居或分地聚居,即分布于多個地方,在每個地方相對集中居住,以便互相照應、互助。為了使這種團結互助具有凝聚力和穩定性,當聚集到一定規?;虺霈F某個首領式人物時,便會有人出面倡議成立某種組織。普遍是以姓氏為基礎,成立某姓氏的宗親會;進而由血緣擴大到地緣,成立某鄉某縣某州府的同鄉會。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又組成一定地域乃至全國性的同業公會、工商總會,以及各種慈善團體和文化娛樂團體。潮人移居海外初期,在未能形成宗親會之前,往往以建立廟宇為中心,以奉祀玄天上帝、后天圣母、三山國王等神明的形式,用神作為號召的旗幟,成立準宗親性的社團??傊?海外潮人所創立的,以共同文化心態為精神核心,以親緣、地緣、業緣、神緣、物緣等“五緣”文化為紐帶組織建立的同鄉會、宗親會、會館及公會等社團,迎合了潮人大眾的共同需要,為潮人在海外的生存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所謂潮人“人情濃,社團多”,也正是這一共同需要使然。據統計,潮人所在國的這種海外社團至今已發展到約500個。每兩年一次輪流舉辦的國際潮團聯誼會,是至今世界上唯一的以鄉誼集結的國際性組織,來自世界各僑居國的潮團首領云集一方,所顯示的巨大凝聚力,可以說是潮州文化傳播的一面旗幟。

這些都是海外潮人對潮州文化傳承、演繹的結果,也是潮州文化精神的重要體現。旅居法國、美國、加拿大等地的潮人獲得了當地政府的高度評價:“因為保持了自身的傳統而對所在國文化多元化做出了貢獻”。2003年國際潮團在巴黎舉辦聯誼年會,時任法國總統的希拉克親致賀函:“你們是一個深為中國文化傳統而自豪的群體。以法國為例,你們的群體建立了亞洲和西方的關系……”近年來,潮州文化在海外仍不斷發揚光大,美國《國際日報》還開辟了“潮州鄉訊”專版。

二、潮州文化在海外的影響

潮州文化因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人文特質而自成體系,包括潮語、潮樂、潮劇、潮州菜、工夫茶以及潮州的抽紗、陶瓷、泥塑、金漆木雕、潮繡等工藝美術品,均為世人所喜愛。出國潮人隨著自身的遷移,在帶去商業文明和生產技術的同時,也帶去了本土文化并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潮州文化在海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境外潮語另有一片天空

潮汕地區的方言“潮州話”,是全國八大方言區中閩南方言的次方言。潮州話,古樸典雅,詞匯豐富,語法特殊,音韻獨特,保留著的古音古詞古義較多、較完整,被專家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使用潮州話的地區,除了文化意義上的“潮州”地域組成部分的潮州、汕頭、揭陽等市及所屬各縣區,還有汕尾市大部分地區,還有就是海外潮人聚居的地方。

潮人出國,帶出去的首先是語言文化。許多國家尤其是泰國曼谷和法國巴黎的唐人街、唐人區,柬埔寨的大部分華人,越南的一部分華人都使用潮州話。日韓兩國語言所使用的漢字,其發音與潮州話相同者頗多。全世界以潮州話為母語的大概有2000多萬人。潮州話是泰國的第二語言?,F代泰語中就有數百個外來語直接用潮州話來發音。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部英語潮州話對照的字典《漢英潮州方言字典》是1847年在泰國曼谷出版的。在馬來西亞,全國就有4座用潮州話播音的電臺。

(二)潮劇在海外的流傳

潮劇產生于明代潮州,至少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流行于潮汕及福建南部、臺灣及香港,在東南亞諸國有深遠的影響,很多潮劇古刻本如《荔鏡記》、《金花女》、《蘇六娘》,在美國、英國、奧地利和日本等國圖書館均有收藏。

潮劇最早流播的國家是泰國。從英國作家布賽爾的《在暹羅的中國人》等文章記載看,流播始于17世紀中葉。當時在暹羅大城演出潮劇,受到暹羅潮人及朝野人士的歡迎。吞武里王朝(1767-1782)時期,潮州戲班在泰國演出已初具規模。曼谷王朝拉瑪二世(1809-1842)時期,過往戲班逐漸增多,演出漸趨頻繁?!袄险汀?、“老雙喜”、“老萬年春”、“福來香”等較為聞名的戲班經常滯留泰國演出。泰國成立的潮州戲班,最多時竟有30多個。

潮劇在泰國流行后,游埠于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或地區。最初出現在新加坡的潮劇戲班,是清光緒年間的“賽永豐”和“老賽寶豐”。據清人李鐘鈺的《新加坡風土記》所述,在19世紀中葉已相當活躍。上世紀80年代,新加坡拍攝的電視連續劇《戲班》就是反映新加坡潮州戲班故事。鴉片戰爭后,潮劇流播范圍更廣,逐步融入到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社會中,成為海外潮人和當地人民共享的精神財富。

隨著潮人在海外聚居的不斷發展,潮州的鄉音鄉曲也被帶到當地社會,潮劇、潮樂成為當地潮人文化娛樂生活的重要載體,并出現了非職業化的潮劇演出娛樂團體。目前,法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德國、荷蘭、丹麥、瑞士、比利時等國家,都有潮人宗鄉社團逢年過節演出潮劇、潮樂。最近二次在汕頭舉辦國際潮劇節,參加的團體不但有來自港澳臺地區和東南亞各國,還有來自法國、美國等歐美國家。多年來,潮州市潮劇團每年的演出時間大部分是受邀在香港和東南亞的巡回演出。

(三)潮州菜香飄四海

潮州菜是廣東菜三大流派之一,歷經千余年而形成和發展,以其獨特風味自成一體。潮州菜的特色以烹飪海鮮見長,豐富的菜譜和講究的烹調方法,深受海內外各地人民的歡迎。潮州小吃約有230多種,口味酸、甜、咸、辣皆有,為潮人所喜愛而易于制作,也為其在海外傳播的一大優勢。

潮州菜在世界各地的傳播,和一部潮州華僑史密不可分。潮人到了異國他鄉,仍未能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依然十分喜愛自己的家鄉飲食。于是在這些有潮僑打工的地方,就出現一些經營潮州菜、潮州小食的小攤檔,諸如潮州粥、潮州牛肉丸、潮州粿條湯之類。經營這些小食攤檔的,多為潮籍華僑。隨著潮僑在這些地方經濟上的發展及事業上的成功,富有潮州風味特色的小食攤也慢慢發展起來,逐漸經營正宗的潮州菜,一些中高檔的潮州菜館、潮州大酒樓也隨之出現。在東南亞一帶,最早出現初具規模的潮州菜館,是在潮州海外移民規模較大的清代。光緒年間在東南亞經商的潘乃光有組詩《海外竹枝詞》,寫了新加坡酒樓的狀況:“買醉相邀上酒樓,唐人不與老番侔。開廳點菜須庖宰,半是潮州半廣州?!?/p>

潮人的足跡也遍布歐洲、拉美各國。他們所到之處,同樣帶去潮州菜。富有濃郁潮州風味的潮菜,很快引起當地華人和各國人民的關注和喜愛,各種中高檔潮州菜酒樓也就在歐美各國應運而生。在美國,最早經營潮州菜的地方是加州和波士頓。開始也是經營一些中低檔的潮州飯菜、小食之類,由于富有特色,生意紅火,很快便出現經營正宗潮州菜的中高檔酒樓、菜館,所供應的菜式,既有“菜頭粿”、“筍粿”、“水晶球”之類富有潮汕地方特色的小食,也有潮州菜中的高檔菜肴,如“紅燉魚翅”、“生炊龍蝦”、“明爐燒螺”之類。這股潮菜熱,也很快影響到美國東部各大城市。據不完全統計,只是在紐約,便有“福滿樓”、“潮江春”、“帝豪潮州海鮮酒家”、“明珠大酒店”等十多家高檔豪華的潮州菜酒樓。美國波士頓“潮州城大酒樓”,其主人為潮籍華僑,該酒樓開辦至今已有十多年,所烹制的潮州名菜深受當地華僑和美國人的歡迎,從停泊在該店門口的眾多小轎車,便可知其生意興旺。

至于歐美其它各國,幾乎每個國家均有潮州菜館。甚至連較小的國家如摩洛哥,也有潮州菜館。盡管這些菜館經營潮州菜的方式、規模不盡相同,但都為宣揚優秀的中國飲食文化,促進中國和各國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四)潮州工藝聞名遐邇

潮州地處粵東的韓江三角洲,地理形勢得天獨厚,水陸交通暢利,手工業發達,陶瓷等工藝形成了獨特的地方風格。2004年4月12日中國輕工聯合會和陶瓷協會授予潮州“中國瓷都”的稱號。

潮州陶瓷歷史悠久,從出土文物看,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普遍使用陶器。北宋時潮州陶瓷業繁榮發達,潮州筆架山的北宋窯址,其產品主要是以外銷為主,品種繁多。值得注意的是潮州窯出土的高鼻卷發瓷西洋人頭像和一批瓷洋狗,瓷胎細密純凈,釉色有白釉、青釉、黃釉和醬褐釉,青白釉數量最多。瓷器的紋飾以劃花為主,其次是雕刻和鏤孔,印花很少見。至清代,潮州瓷業中心移到近郊楓溪,并保持著一定的生產規模,繼續生產出口瓷器。清代文獻《瀛環志略》婆羅洲條載有“每年廣、潮二府有數船入港貿易,獲利甚厚”。據史料記載稱,潮州“南洋交通暢達,日用粗瓷大旺”。潮人最早的出洋,與陶瓷貿易有著重要關系。

1978年,朝鮮領導人金日成訪華,鄧小平同志將潮州楓溪自行研制的高達1.3米、內外三層的“友誼通花瓶”作為國禮送給金日成,其造型之精美、技藝之精湛,令人叫絕。

潮州的工藝陶瓷,在繼承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匯集了潮州木雕、石雕、嵌瓷藝術的技法。而潮州木雕、石雕等工藝在海外也聲名喧赫,如新加坡“國家第五建筑”的“資政第”的木雕、石雕,其技藝之精湛,讓人嘆為觀止。

三、結語

概言之,潮州文化在海外尤其是東盟各國的影響,還可以從這些國家人民的詞匯、食物、風俗習慣、建筑設計、藝術愛好上見其一斑。事實上,文化的傳播和影響從來都是雙向的。千百年來,潮人揚帆起航,漂洋過海,以自強不息的精神融入各國各地的主流社會,創造出卓越業績。他們身上體現出的精明務實、奮發圖強、開放兼容、愛國愛鄉等優秀質素,熔鑄成了獨特的華僑文化。由于眾多潮僑與僑鄉僑眷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使得華僑文化對潮州文化的影響也很大。因此,要從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來看待潮州僑鄉與東盟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水乳交融的關系,加以充分重視和利用!

【參考文獻】

[1]杜桂芳.潮汕海外移民[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7.

[2]楊錫銘.潮人在泰國[M].

[3]潮州市僑務辦,潮州市僑聯主編.潮州市華僑志[Z].

(作者簡介:饒敏,潮州市潮州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家慶,潮州市潮州文化研究中心聯絡部主任)

猜你喜歡
潮劇潮人潮州
小“潮人”上門打卡,編輯部上演“T臺秀”啦!
非遺項目
尋找潮州
南國奇葩——潮劇
初冬新秀
古潮州府釋道文化芻議
潮人
各界潮人推薦
潮州木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