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語文教育實現對生命的成全

2009-05-14 08:40甘玲瓏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09年4期
關鍵詞:語文課程語文課堂生命

甘玲瓏

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是人對人的主體間的靈肉交流的活動,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范,并通過文化傳遞的功能,將文化遺產交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地生成,并啟動其自由天性?!雹龠@段話比較客觀、完整地概括了教育的多重功用。由此可見,教育是以生命為標的的,是對生命的充盈、提升和成全,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實現人的自由與發展。在新課標不斷推廣與深入實施的今天,生命意識,正在向課堂深處滲透。語文教育,因其特有的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特殊的文化使命,在課程改革這個巨大的機遇與挑戰面前,擁有寬宏的延展空間。構建生命化課堂,關注生命體驗,重視生命在場,是語文課堂發展的必然走向。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實踐樣態中,教師只是依據對課堂的預設,完成知識的傳遞過程。教學過程表現出“重科學,重理性”傾向,人文精神嚴重失落。課堂將浸潤著生命意識的文本與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隔絕開來,使教學趨向模式化、封閉化,失了靈逸。教師因顧及考試這個指向標,過分重視或依賴權威話語,將知識絕對化,再一次泯滅了生命的靈氣和創造的欲望。加之外在的規訓,對教育功利性的期待,使語文教育與生命嚴重剝離。

其實,語文教育之沉疴,究其根源,是由于對生命本身的忽視,這將會直接導致教育目標的偏離甚至是相悖?!霸诂F代化的進程中,生命愈發地彷徨,教育遭遇這迷失。教育與生命的隔離,不僅是教育本身的誤區,更是整個社會的不幸?!雹谝虼?,關注語文教育,首先從生命開始。

生命是一種復雜的存在,其意義是神秘的,無法窮盡的,它是研究教育問題的邏輯起點。在這里,我們不是去追問“生命是什么”的問題,而是在教育的視域下去關注生命的完整性,以及生命以何種方式和狀態存在?!暗说纳质且粋€非常特殊的存在,人的生命的未特定化、不確定性,造成了人的生命功能的欠缺——本能的缺乏。正是由于人的本能的欠缺同生存需要的矛盾,才使人產生一種新的、超越生命功能的需要,即支配生命活動的‘超生命的生命”。③按照人的類生命的特征,可將生命的存在定義為以下三個階段:人是自為的文化的存在,人是生成性的存在,人是超越性的存在。語文課堂的品質培養,就是要遵循生命發展的邏輯主線,珍視人的特殊屬性,尋找學科與生命內隱的契合點。這樣的課堂,才有可能是生命靈性與文化底蘊交輝的課堂,是生命氣息濃郁的課堂。

一、人是自為的文化的存在——語文課堂的文化特性

生命作為一種存在,原動力與生俱來。只要有生命力存在,這精神就持續。自為的生命,彰顯著我們對生活的美好期待,對自由的無限向往,以及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熱切之情。自為的生命,自覺地完成自我的成長與完善,主動肩負著對文化的傳承、選擇與建構??梢赃@樣說,文化是人的自為性的產物,因此文化的世界是一個以人為本的世界。當然,文化也在塑造著人,人在創造文化的同時,也創造了人自身。人與文化本身就是同源共生,密不可分的。文化賦予現實世界深刻與玄奧,成為人的追求對象和精神的棲息之地。我們只有生活在文化的空間里,才能找尋到生命的意義和生存的坐標,才能獲得生命躍動的不竭動力。沒有文化作為的人,稱不上嚴格意義上的人。自為的生命,必定為文化的存在,自為的文化的存在,是生命的核心內涵。

語文課程,本身就是作為文化主體而存在的。它帶著自為的生命的鮮活烙印,蘊涵著文化的深刻意味,天然有著使生命與文化的進一步互動、交融的特質。作為語文課程的具體形態的文化,為生命所創造,是生命個體智慧的結晶,融語言美、情感美、思想美于一體。例如入選的課文(文本),文質俱佳,囊括萬象,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奔騰著生命的激越潛流,昭示著人類文化的經典、蓬勃。它們以一種浩博、開放、多元的姿態存在,隱匿于文字符號下的意向、情趣、精神等期待生命主體的再度激活、挖掘。語文課程,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文化傳承,它是“學生在一種存在意義上的理解生命、提升生命”,④學生在充實認知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在豐富的語言世界里親近文化,熟知文化傳統,品味民族的價值積淀。文化是浸潤生命意識的文化,人是文化了的人,文化與人,統一于語文課堂,實現雙方的豐盈與提升。

二、人是生成性的存在——語文課堂是動態的意義生成的過程

正如帕斯卡所說的,人不過是一根脆弱的蘆葦,但他卻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這就是以使他成為生命宇宙中最偉大的存在。正是因為文化鍛造了人之深邃堅韌精神,所以說人的生命是無限的。如果說動物的生命成長僅僅是生長,那么人的生命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創生的過程,具有可持續性、獨特性、新奇性。生成,“生”為過程,“成”為結果,生成促進生命的厚積、蛻變。生成性是生命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于教育而言,強調生成性,首先是尊重師生的生命意義及價值,為其生命的豐富、潤澤提供良性空間,最終使得師生生命在有效性的交互性活動中得到質的升華。立足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思維來看我們的教學過程,就不會將之簡單地概括為“特殊的認知過程”,而會視之為個體獨特的生命體驗和生命成長、完善的過程。課程只有具有了包容生命多層次、差異性等特征,才能實現生命價值最大化。

語文課程從來就不是程式化、科學化的固定模式,更應是具有流變性、自然性、延展性的生命機制。這種觀念應始終貫穿于課程的設計、實施及評價之中。正如美國現代著名教育家小威廉姆·E.多爾教授指出的:“今日主導教育領域的線性的、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統——側重于清晰的起點和明確的終點——將讓位于更為復雜的、多元的、不可測的系統或網絡。這一復雜的網絡,像生活本身一樣,永遠處于轉化和過程之中?!雹?/p>

在此意義上,教師在進行教案的設計時,應留有以供學生生成的彈性空間。在教學過程中,可消解先前建立的權威話語,將生命主體引入具有召喚力的文本之中。師生可共同創設課堂情境,在其中平等對話,深度探索,和諧交流,形成默契的心靈磁場。對學生的評價亦不能機械量化,應要與人的發展相聯系,注重“對人的生命價值與意義的評判和思考”。⑥這樣,一次課堂,就是一種生命獨特體驗的分享,是一場心靈間美妙私語的傾訴,是一種個性靈動的凸顯。

三、人是超越性的存在——語文課程的超越性品質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總是憑著實踐的超越本性不斷地揚棄對象和自身的自在性和規定性,從而在超越自在的客觀實在的同時,既不斷地重構人的世界,又不斷地重構人的本質。超越是人的生命的本質,我們在不斷地超越中縮小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最終實現二者的統一?!敖逃鳛橐环N有目的的實踐的活動,它的內在就包含了超越性,因為一切實踐活動的本質就是超越?!雹呱某叫员举|要求我們重新思考語文課堂的定位。

新課程標準就明確指出:“高中語文課程要充分發揮其促進學生發展的獨特功能,使全體高中學生獲得應該具備的語文素養,并為學生的不同發展傾向提供更大的學習空間;要為造就時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發揮應有的作用?!雹嗾Z文課堂區別于其他課堂的最大特殊性就在于親近生命,充滿生命的趣味,它也最有可能為人的自我超越添翼。學生應形成對文化自覺地反思、批判、重構;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審視及重估;對生命意義的挖掘與追問,對社會價值的勇敢擔當??傊?,即教人如何成就有意義的自我,超越當下的自我,期待全新的自我。

人擁有了這樣的主體性自覺,那么教育就可卸下沉重的鐐銬,自由舞蹈。是的,“教育是慢的藝術”,⑨語文教育,因與生命和文化的特殊淵源,使得教學更加繁復,因此也更具意味。所以,更需要教育者多一些耐心和堅守,帶有前瞻性的深邃的眼光,擁有博愛的善感的情懷,“對所有生命都表現出一種善意”,⑩順隨人的善端,用生命去滋育生命,用生命去感動生命,讓我們的課堂,真正地解放生命,充盈生命,發展生命,成全生命。

————————

參考文獻:

①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三聯書店,1991年版,第3-4頁。

②③馮建軍:《生命與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頁、22頁、23頁、24頁。

④⑥曹明海、陳秀春:《語文教育文化學》,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⑤[美] 小威廉姆·E.多爾:《后現代課程觀》,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⑦魯潔:《教育與創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⑧《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⑨⑩張文質等《生命化教育的責任與夢想》,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通聯:湖北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語文課程語文課堂生命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提問要做到“四要”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讓語文課堂之樹根深葉茂花嫣然
讓快樂走進語文課堂
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
語文課程改革深化中的學校擔當
高中語文課程應該更加貼近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