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室”與“課室”

2009-05-25 08:09嚴和根
學問·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9期
關鍵詞:課室教案校長

嚴和根

今天,衢州市名師鄭亞君老師在我們學校做講座。講座圍繞其一年的香港支教經歷展開(鄭老師在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受教育部委派去香港支教了一年)。鄭老師聲情并茂的講說和生動直觀的圖片,給我們帶來了聽覺和視覺的雙重沖擊。但由于香港和內地的經濟基礎不同、教育體制迥異,除了有些許新鮮感之外,也實在沒有多少可比性。不過,其中一個細節卻引起了我的思考。

鄭老師向我們展示香港學校的教室時,ppt的圖片說明上打著兩個字“課室”。大概是怕我們看不懂吧,鄭老師在展示圖片的同時補充了一句:“‘課室就是我們說的‘教室?!彪m然“課室”和“教室”同指一個地方,即孩子們上課、學習的場所,但我覺得兩種不同叫法背后所隱含著的理念卻是天差地別的。

“教室”,顧名思義就是教師教書的地方,它是站在教師本位的角度說的。言下之意,在教室里主角是教師,學生是配角,一切教學行動都得由教師支配,學生只要跟著教師的指揮棒走就行。當下有的教師的公開課不就是這樣的嗎?課堂成了教師表演的舞臺,只要老師表演的好,哪怕孩子一無所獲也都能博得滿堂彩。例如,在教師不斷創設的情境中孩子們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朗讀,是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的招牌招術。我們有很多老師就喜歡模仿這一招,可他沒有王老師那樣深厚的積淀和隨機生成的能力呀,怎么辦?好辦,事先預設幾句富有詩意的語句作為情境語。于是乎,課堂上就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激情澎湃地說,孩子無動于衷地讀;一組又一組“排比”過后,孩子們的朗讀水平仍停留在原地踏步??蓜e說,評課時這樣的課還真能獲得不少贊美之詞。

“教室”的叫法似乎還在特意地強調教師的教,而回避了學生的學。我們現在有不少老師,尤其是年輕老師,他們在教學時就特別關注自己的教,走進課堂,心里裝的不是學生而是教案。在他們的課堂里,孩子們的表現不被重視,精彩的得不到升華,錯誤的得不到糾正;偶爾不小心滑出了教案的范圍,他們就會神經緊張,而后不遺余力地將孩子們拉回到教案中。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成了教師演繹教案的道具。不是有這樣一個笑話嗎?說校長來到某班聽一個地理老師的課,老師事先準備了一只地球儀放在教室里。上課后,老師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看看,今天我們的教室里多了一樣什么東西?”孩子們一看校長坐在后面聽課,便異口同聲地回答:“校長?!崩蠋熞宦牸绷?忙追問:“校長是東西嗎?”孩子們又齊聲回答:“校長不是東西?!焙茱@然,在這個笑話中老師對預設教案的忠誠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了。

說完“教室”,咱們再來聊聊“課室”。

“課室”,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上課的地方,它凸顯的是教學活動本身。在這個活動中師生是平等的。教師既不是領導者也不是表演者,而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鄭老師在講座中介紹的一個課例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那是一節數學課,教學內容是兩位數減法。在課堂上,老師讓幾位孩子輪番上黑板演算,在演算過程中老師一言未發。等幾個孩子用各自的方法計算出正確的結果后,老師說:“你們都很聰明,你們的計算結果都是對的!”一節課就結束了。你看,在這節課中看不見老師的表演,主角完全是孩子。教學的宗旨就是讓孩子們學會兩位數減法。其實,課堂上師生關系的平等還表現在師生角色的互換。也就是說,在課堂上教師不是永遠的教師,學生不是永遠的學生,正如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在某些特定的時候,老師能從學生中學到東西,受到啟發。記得我在上《花潮》一課時,對于文中“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般地動”的后半句百思不得其解:這無風花咋就會動呢?帶著試試的心情在課堂中將心中的困惑和盤托出。沒想倒,孩子竟給了我多個合理的解釋。有的說,蜜蜂在花叢間飛舞采蜜觸動了花朵;有的說,看花的人多,碰到了花枝使花動起來;有的說課文后面寫到有人“牽過一枝花來搖搖”,你一搖他一搖,花就潮水般地動了……在這個問題上孩子們不正是我的老師嗎?從這個意義上說,“課室”就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地方。

天馬行空般地說了這么多,并不是要將我們內地的“教室”改叫“課室”。其實,“教室”也好,“課室”也罷,名字不能改變什么,能改變的是我們教師們心中的教育理念。

猜你喜歡
課室教案校長
新老師 新課室
《觸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遠》教案
怎樣在課室上好科學實驗課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認識分式方程 教案
高校多媒體課室管理模式初探
校長的圣誕節這花是你的嗎?(一)
校長老爸有點兒傻
校長老爸有點兒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