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建東: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本位幣的路線圖

2009-05-26 07:31
中國改革(綜合版) 2009年5期
關鍵詞:運轉貨幣人民幣

“金融危機為中國創造的最大的歷史機會就是以創新的路徑徹底改造目前的通貨體系,革命性地建造支撐未來三、五十年的通貨體系的運轉方式和與國際通貨的比價體系?!?/p>

目前從全球經濟總量來劃分,世界已經形成了美國、歐盟、中國、日本和英國為中心運轉的大型經濟體系,其中美歐中大三極的經濟體的互動構造了當代國際經濟的主體架構,這個大三極體系的運轉也反映著國際經濟體系的紙幣體系與商品的基本關系,掌控著超國家的全球化的商品和服務的定價體系和供需機制。為此,國際貨幣本位幣的核心種類也理應由以上的主要的經濟中心的貨幣構成,多極點的國際貨幣本位幣應該與多極化的全球經濟中心形影相隨,以提高全球經濟的動力、機遇和穩定。

金融危機為中國創造的最大的歷史機會就是,徹底改造中國的貨幣體系,革命性地建造支撐未來三、五十年的貨幣體系的運轉方式和與國際貨幣的比價體系。由此,我們必須制定戰略將中國貨幣體系的核心力量投送到國際貨幣體系最高端的水平,并在五到八年之內,應與其它主要經濟體合作造就一個穩定的多元化的國際貨幣體系以拉動國際經濟的再次崛起,而且,推動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本位幣及以此有關的市場集群的構建,成為造就國際金融復興的創新引擎。

人民幣實現國際化的戰略基準

對于中國而言,實行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本位幣,應關注如下問題:

其一要避免在中國發生金融危機、貨幣危機或較大的社會動蕩。如果國際上發生類似的危機,中國應力爭盡可能減少損失。

其二要重構中國內需為主、聯動全球的增長能力。大通貨體系的重構應該成為建立中國市場經濟的主要轉機,成功的大戰略必須構建一個將中國商品和市場連接起來的有效的通貨體系,這也應該是中國獲取危機紅利的主要途徑。

其三要完成發達的中國金融市場的構建,力爭使中國的國民經濟建基于強大的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兩個體系之上。人民幣紙幣體系要國際化,需要建立包括股票市場、期貨市場、衍生品市場、外匯市場等在內的通貨市場,而且,國家的監管力量和財政力量可以駕馭這個體系的運轉。

其四要注重通過國際協議,推進人民幣進入國際市場。這個途徑包括:大型的貨幣互換協議,仿若中韓貨幣互換協議,大陸與香港的貨幣互換協議;以人民幣認購國際債券,例如:推進以人民幣認購美國的債券;以人民幣在國際上發行債券對沖外匯儲備風險;建立人民幣債券、人民幣現貨、人民幣期貨的全球結算系統和完善人民幣的儲備功能、投資功能。大體上運轉重點可沿循先港澳臺和周邊國家,再主要貿易國,最后進入全球市場的程序。

其五,八年之內應避免與美元、歐元、日元有較大的體系沖突和嚴防被國際力量狙擊。

人民幣實現國際化的路線圖

200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第一次超過10萬億人民幣,達到了102398億人民幣;200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303000億元。若以近幾年中國GDP平均10%左右的經濟增長水平,再過四年,到2011年中國GDP將超過36萬億人民幣;再過六年,到2014年中國GDP將接近50萬億人民幣;2016年將超過60萬億元人民幣。

以這個經濟體量和經濟增長速度,大約五至八年之后,人民幣經濟體將發生三個重大變化,其一,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系之一;其二,人民幣將通過經濟事實和經濟增長推進的日元模式而成為國際貨幣本位幣,或者通過國際協議成為國際貨幣;其三,屆時人民幣必將與周邊國家或地區構建成一個緊密型的區域經濟體,也就是具備了建立一個與美國、歐洲并列的大型經濟體的可能。所以,中國GDP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能力也決定了,八年左右的時間人民幣將成為國際貨幣本位幣,而且未來八年左右的時間也是中國建立特大金融中心的時間表。

這大概也應是人民幣資本項目實現可兌換的事實時間表,也是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本位幣的路線圖。為此,中國的外匯管理體制,人民幣與美元、歐元等匯率,流動性過剩,外匯儲備構成都應該盡快實施總體改革并果斷地實施轉型,以拓展更大的金融生存空間。

實施營建人民幣為國際貨幣本位幣的戰略步驟應該是:初期三年內可限于經常項目和有管制的資本項目的結售匯;三至五年內應放寬資本項目的結售匯;八年左右的時間,應努力實現除特殊項目外的資本項目的全部兌換,并推進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本位幣。

營建人民幣為國際貨幣本位幣的突破時機選擇有兩個可能:其一是做為革命者,擇選大規模經濟危機、經濟調整之時進行,正性創新,由此構建,成本較低;其二就是作為一個建設者,推進人民幣有序的轉型。

實現人民幣成為國際本位幣,將使人民銀行成為全球性的發鈔銀行,獲取全球性的鑄幣稅收入;將全面減少中國對外經濟的匯率風險和降低外匯儲備持有量;將有效降低中國企業的融資成本和貿易成本,建立中國的逆差融資能力,高效地平衡國際收支;將促進中國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投資,并使中國的金融機構進行全球化的擴張,獲取豐厚的金融收益;將極大的提高中國的貨幣管理能力。

人民幣實現國際化的國內市場架構

據央行公布的有關最新報告,2008年底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達到了47.5萬億。若以近五年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的16%左右的增速推算,五年以后,2011年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將達到近70萬億人民幣。再過八年,到2014年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將達到近100萬億人民幣,這個規模足夠多個金融中心施展。保守計算,2014年的廣義貨幣供應量將可能達到美國的60%至70%,這筆資金將會成為全球經濟最重要的流動性來源之一,如果不管理好這筆貨幣資源的話,人民幣導致的貨幣危機,將沖擊全球市場。而且,中國的貨幣投放必然會與實體經濟掛鉤,在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等地區多元分區運轉,既不太可能高度集中在深港地區,也不可能高度集中在上海經濟區。

因此,中國不太可能出現一個等級制的金融中心結構,金融權利也不可能集中在一個頂點。中國的金融中心將有可能根據歷史沿革、行政力量、金融平臺、資金需求、對外經濟、金融監管、稅務優惠、人才力量、法制改革探索、創新能力等多種因素,構建一個分區運轉、分級互動的金融體系。

由于目前的國家戰略已將上海確定為國際金融中心,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銀行、證券、保險等機構整體配套,又具有長三角地區金融資源集中,金融創新能力強大,金融活動豐富,金融市場建設比較完備的諸項優勢。中國將造就一個以上海為全球金融中心,港澳深穗、北京等地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金融城格局,以內外對接全球經濟交往。

紐約執全球金融中心的牛耳,而芝加哥則是全球最大的金融衍生產品交易中心,這就是市場配置的結果。同樣,上海與中國其它城市的金融關系的整合,既需要行政的力量,也需要市場的包容。對于上海來說,其目前的直接對手應該是東京和新加坡,而不是北京、香港,長遠來說,上海的目標將是紐約和倫敦。目前,世界上主要商品、貨幣的主要交易集中在倫敦、紐約、芝加哥是不正常的。其中有將近一半是因應中國實體經濟的需要而運轉的,將這部分需求以革命性的方式,乾坤大轉移式地遷移到上海是完全有可能的。但這就需要上海建立起完全的交易平臺、離岸中心、金融支持、法律配套(部分可借助離岸法律交易)體系。

香港的金融交易平臺、金融市場環境、法律條件都比上海更為成熟,但香港法定貨幣單位港幣與美元掛鈳,不具備體現中國實體經濟真正內涵的基本條件。國際通行法律仍然不能與中國實際經濟活動相融合,香港未來10年之內,將是中國經濟通往世界經濟的通道,是個重要金融樞紐港,但不是國際中轉港。

與此同時,為解決交易平臺單薄問題,應鼓勵上海交易平臺用大膽并購國際交易所的方式予以解決,包括控股、參股中國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亞、歐洲等地交易所,都可以是實施這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可能比抄底國際投行更有戰略價值。

猜你喜歡
運轉貨幣人民幣
新舉措
復舊運轉
認識人民幣
時來運轉
貨幣市場利率走勢圖
貨幣市場利率走勢圖
貨幣市場利率走勢圖
用英語談戀愛吧!
China’s foreign Trade(2008年12期)2008-07-23
第二期《漏洞在哪里》答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