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心田種下藝術的種子

2009-06-01 09:27
學周刊·下旬刊 2009年2期
關鍵詞:藝術教育大學生

趙 雪 金 妍

摘要:隨著思想與科學技術的進步,藝術也在不斷地向社會的各個領域釋放著能量,同時也滲透到人們感悟、創造生活的過程中。藝術將成為我們思考的手臂,靈性的發源,然后深植心中。藝術教育在大學基礎教育中正是開啟智慧與靈性的鑰匙、情感的啟蒙,也是當今社會人的可持續發展的助推因素。在高校中應該倡導科藝互涉,這樣有利于創造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藝術大學;非藝術;藝術教育;大學生

一、藝術、大學、大學生

藝術是人類文明的產物,伴隨著人類大腦的成熟與對未知世界的渴望來到人世間,并時刻敲擊著人類的靈魂。隨著思想與科學技術的進步,藝術也在不斷地向社會的各個領域釋放著能量,同時也滲透到人們感悟、創造生活的過程中。藝術將成為我們思考的手臂,靈性的發源,然后深植心中。

“大學是人類在意識中進行偉大探索的先鋒,也是世世代代人類賴以支撐的理想和精神價值的守護者。忠于偉大的思想,擔負起傳承偉大遺產的使命,又忠于光榮的探求,開拓思想和知識的疆域——這是大學之所以成為大學的傳統,這個傳統是一種自我滋養的創造性的源泉,也是大學在任何外力作用下保持穩定流向的力量,開拓者的蓬勃精神就搏動在忠實執著的傳統中”【1】擁有自身的傳統與規則,“人文關懷和獨立精神”是大學的生命。它的知識寶庫博大的包容性與獨立自我個性的倡導給我們每一個個體的成長提供了想象和可能,置身其中的學子們可以找尋到人類歷史的步伐,一切曾經逝去和永遠擁有的文明,找尋到自我存在的思想指導,甚至是信仰,和一切理性與情感所能觸及之處。懵懂少年沐浴過大學,背上自由與智慧的行囊走入人生的另一里程。社會要求大學的并非其自身所要求的,社會是海,大學就像是生存在海上的船,它給社會它的航海收獲和經驗,而它自身有著永恒不滅的生命力。

大學生,大學不斷更新的主體。莘莘學子如同歷史長河中時急時緩的流水,時代的浪潮帶領著他們前行。他們在自然與社會科學的滋養下,載著這條永不停息的大河。我們身邊的這些學生,年華給了他們不知疲倦的體魄、想象的翅膀,他們有對未來、對人生的期望與幻想,對文化與文明的渴望,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勇氣,有湖水般清澈的心靈,有為我獨在的樂觀天真個性,有對新事物的敏銳,對舊事物的思考??墒撬麄冇质敲牡?、稚嫩的,世間的紛亂、象牙塔的支離,使其獨立走下去的路那么艱難,傳媒的飛速發展使他們眼前的榜樣變得模糊。學生們沒有何去何從的思考只有向前,只要有一份安寧,真正的思考就會浮現。歡娛過后收回了少年的瘋狂與不羈,學會獨自停下回味了。他們在尋找自己在求生存過程中的優勢,以此作為獲取更大收獲的法寶。我們的教育提供給學生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知識,而學生們在其中翻找屬于自己的那塊土地。我們的教育當然也提供給學生們找尋那土地的心靈啟迪,創造之光。

當我們體會到藝術的存在,大學的含義以及大學不斷更新的主體之后,將感受到藝術在大學教育中作用的可貴。

二、藝術與高校的藝術教育

李政道先生就教育中科學與藝術的互涉曾有這樣的表述:“在教育上,實現科學與藝術、科技與人文的完美結合,是實現大學成功的重要標志,也是培養能適應新世紀發展需要之人才的希望所在?!辈淘嗪汪斞付荚鞔_地強調過科學與藝術的互涉和平衡。美感教育亦稱美育。在我國把美育列為教育方針的組成部分,為蔡元培首創。他指出“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彼浅V匾暶烙?,認為美育是引導人從現象世界過渡到實體世界的津梁。

藝術教育在大學基礎教育中正是開啟智慧與靈性的鑰匙、情感的啟蒙,也是當今社會人的可持續發展的助推因素。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藝術教育中不僅僅包括學習藝術批評、藝術史論、美學等等,并且其中也涉及到哲學、人類學、考古學、心理學、社會等不同學科的相關知識,這種綜合式的教育不僅使藝術教育本身多元化,還使得藝術精神滲透向其他學科。

讓我們看看一部人類的藝術史就是人類智慧、心靈、人性的結晶,充滿了文明與癲狂的力量。與其他人造物相比,藝術品同樣有一種“目的”,就是當它被我們欣賞時,其內容體現出的性質能為我們提供一種美好的經驗,也可以說是美好的審美體驗。每一部偉大的藝術作品,都是經過數百代人情感的淘洗的,到如今無不沁人心脾,甚至蕩氣回腸。偉大的藝術家創造的是獨立的作品,這獨立的物質卻是藝術家的感情!偉大的作品的誕生過程就是創造嶄新生命的過程。讀作品使人情感飽滿、豐富想象,思考作品可以延展思維,得到啟迪。事實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這些情感的體驗與審美的快樂,一般來說,一個沒有經歷過藝術啟蒙教育的人,在藝術作品面前,往往使用功利目的,常常與現實生活中種種相似的物象相聯系,而忽略作品它自身的生命感以及所具有的審美性質。一個接受過藝術教育并且文化素養高的人,一開始就把作品激發的審美經驗作為一種最高目標。他們知道,“對藝術作品的知覺中,所知覺到的種種東西不是按照相加的方式起作用的。在一件優秀的作品中,各種不同的要素之間總是不斷相互作用和相互改變的。如果孤立對待他們,就失去了對這些復雜的相互作用的知覺,也看不到這些相互作用產生的新性質。在很多時候,兩種或多種物質相加,會促成一種更新奇、更復雜、更富變化的新性質。經常感受這種持續發展過程和不斷新生的過程,知覺者的心理也會劇烈地變化,不僅僅從中看到更多的東西,而且獲得更豐富、更細膩、更長久地‘可持續發展的經驗,從而使人的整個思路和心理模式都發生變化。與此相對應,所看到的藝術品也會整個改變為自身的感受,這種變化是一個人獲得文化素養的標志”【2】。人的最普遍的追求和目的,就是使自己的生活從物質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以便使人性得到更充分和更自由的實現。大學生年齡階段,正是生命尋找的開始,向往人性的充實和自由,藝術中充滿了與生命和情感同構的特有活力。具有高級的審美特性的藝術品所造成的審美經驗,是一種極其特殊的感受:人感到其“自我”得到提升和發展,人格更加完善,因而更加自強與自愛。隨之審美經驗的豐富和長時間的體驗,越會感到自我的完善與和諧。大學生情感的多樣性與原發性和尋求自知的渴望,提供給藝術品新的含義,用其真實和單純的審美經驗去詮釋身邊藝術品以及藝術般的自然與生活,從中尋找到自我的和諧與思維的快樂。

藝術對人的素質的提高,最終表現為人的文化人格的形成。教育家滕守堯認為“一個具有文化人格的人首先是具有智慧的人”,優秀的藝術作品能夠激發人的直覺能力。對藝術作品敏感,人才會變得比平時更加活躍、更加清醒和更加警惕,其心理能力變得更加有效,因而不斷地有新的發現,“審美快樂是一種智慧的快樂,審美經驗是一種智慧的洞見”【3】。這是智慧的體現,也是一種自知的過程。文化人格的形成需要智慧,體會藝術作品需要智慧,同時開起智慧之窗,怎樣才能得到智慧?對大學生來說一個可能的答案:熱愛藝術、欣賞藝術和從事藝術。當藝術中不同的要素融合而凸顯出的新質被知覺者把握到時,就會在知覺者心中產生一種豁然開朗和茅塞頓開的神秘感覺,就像我們平時觀看事物時看不到的一種力量。藝術是我們自我提純的鐘聲。大學生的目標與理想跟隨社會現實而改變,受到現實的沖擊?,F在的他們,學富五車也是有數的知識,對于智慧火花的渴望是無限的,他們渴望獲得獨立的、個性化的智慧。

具有良好文化人格、智慧和自知的大學生將成為社會的寶貴財富,也是大學藝術教育的責任所在。高校的辦學理念在遵照傳統的同時,更加注重自我的持續發展與學術的社會引領的職能,應以培養可持續發展的、開放性的人才為己任。

參考文獻:

[1]肖雪慧.《大學之魂》,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

[2]滕守堯.《藝術與創生》,陜西師大出版社

[3]滕守堯.《藝術與創生》,陜西師大出版社

猜你喜歡
藝術教育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大學生之歌
藝術教育在精神文明構建中的作用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