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視

2009-06-07 08:29歐學彬
現代教育教研 2009年10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意義問題

歐學彬

【摘要】在以往的教育中,學校、家長只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品德的優劣,卻忽視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尤其甚少注意到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甚至把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和深入,初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深入開展,探討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及存在的問題,采取怎樣的措施是教育者履行其職責,為國家、社會培養更多合格人才的必要途徑之一。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意義;問題;對策

家長望子成龍,學校相互攀比優秀指標人數,給班級和教師下達優秀指標人數,為完成指標任務,導致教師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給學生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最近幾年,人們逐漸認識到了對初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有一些先進地區率先開展了這項工作。如今,人們深深認識到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學校對心理健康的呼聲是非常高的,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被擺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素質教育的切入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深入開展。在提高初中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存在著不良現象,必須尋求有效對策予以根本解決,才能提高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績效。

1.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1初中學生心理問題的普遍表現。

近年來,國內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對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作了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當前我國初中學生心理狀況不容樂觀,相當一部分學生有心理和行為問題。主要表現為人際關系的緊張,學習所造成的壓力和“自我”方面造成的困難,這三方面聯系在一起造成許多并發癥。如任性孤僻、焦慮、神經衰弱、學習不良、厭學、逃學、違紀等層出不窮,青少年犯罪、自殺等惡性事件常見之報端。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初中學生心理素質不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太弱是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此,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后果將不堪設想。要預防、減少和解決初中學生的這些心理問題,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就離不開扎實而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1.2對學生以后的成長至關重要。

1.2.1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

素質教育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育,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中,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是使個性能夠得到全面和諧發展的先決條件,是學生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基礎和保證。沒有健康的心理,特別是在性格方面存在缺陷的學生,很難形成良好的品德。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學習不良的學生在病態人格、攻擊性、撒謊、沖動性等測驗中,得分顯著高于普通學生。對智力發展和學習來說,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而意志薄弱、厭學、自卑、粗心、神經衰弱等心理行為問題,則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的發展存在著交互作用,如果一個人長期處于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態,焦慮、抑郁、恐懼等,往往會使人產生各種身體疾病,如“怒傷肝、恐傷腎、思傷脾?!毙睦斫】凳菍W生審美素質的基礎和條件,對他們來說,心理健康本身就是一種美,沒有健康的心理,也談不上外在美和內在美。心理健康教育還有助于勞動觀念與勞動習慣的培養,而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往往會在勞動中采取逃避的態度。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也是為其日后有效從事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一項基礎工作。

1.2.2心理健康教育對發揮學生創造挖掘潛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1世紀的人才將是生理素質、心理素質、社會文化素質相結合的人才,為了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學校家長必須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教育。因為心理素質在人才整體結構中具有基礎與核心的作用,是發揮人的能動性的唯一基礎。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生在學習、勞動中就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有所創造、有所創新,挖掘自身的巨大潛能,從而有效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水平,這對以后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F今一些深入人心的教育口號,如開發智力、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塑造完美人格等都是對某些重要心理素質的概括。

1.3對社會的重要。

從社會的角度看,心理障礙與心理疾病的檢出率不僅很高,而且還在逐年增高。作為知識經濟時代的人才,首先應該是心理健康的。從事創造性學習和創造性活動,要以個人的心理正常和健康為基本條件?,F代神經生理學家認為,只有那些心理健康的人才把創造潛能付諸實現。初中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時期,大都是獨生子女,競爭的日益加強,加上獨生子女這種特殊的家庭結構,容易使其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產生各種心理行為問題。在我教的120名學生中,11人有心理障礙;5人有心理缺陷;有9人有心理異常。1994年我國學者黎修禮寫的一篇文章《精神病是2 1世紀之患》中提到,1980年—1984年北醫大精神衛生研究所對我國的幾個地區抽樣調查,發現15歲以上人口各類中度、重度精神障礙的發病率為12.96%,以此推算全國共有各類精神病人1395萬。與此同時,上海的調查數據還表明這一比率在持續上升,人數每年以3000人的速度增長,在這種情形下,對初中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掌握調控自我、發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全面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實現可持續發展,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

2.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2.1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缺乏對當前初中學生心理狀況,形成心理問題成因的正確認識。

在當前,雖然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有了認識,但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往往對學生的心理狀況,形成心理問題成因的分析、調查研究不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只流于形式,事實上,我國初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形成成因是多方面的。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獨生子女數目的增多,加上沒有正確的家庭指導,教師和家長們很多都不懂運用心理學去研究孩子的各種能力素質。而初中學生心理疾病的產生,受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的影響是很大的。如父母教育方法不當,家庭離異。超級恐怖片、一些有模仿性質的電視劇,社會生活的怕見所聞等,這些都是造成初中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成因。然而學校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中,對心理狀況造成的成因分析不透徹,調查不深入,導致心理教育取不到良好的教育。

2.2誤用濫用心理測驗,致使過分夸大初中學生的心理問題。

當代初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其身心發展處于人生的特殊時期,他們在復雜的社會環境影響下,極易形成不健康的心態,這是一個由少年期向青年初期的過渡時期,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是身心發展的危險期。伴隨其身心的快速發展,思維方式的變化、社會經驗的豐富和升學競爭壓力的增大,他們容易在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中滋生各種心理問題,萌發心理疾患,這是客觀存在的。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恰當運用心理測驗是必要的,但有些學校卻違反心理測驗的準則。一些施測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培訓,不熟悉測驗內容,測量程序不科學,把學生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均用測驗的手法加以定論,甚至使用刊物上登載的游戲性試題和問卷來檢測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測驗中,不遵循心理測量的保密性,隨意處置測查結果,暴露學生隱私,這樣做違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影響其教育質量。事實上,任何心理健康的檢測有其局限性,加上初中學生的思想和心理還處于不穩定變化之中,如果只用一次測驗就給學生定論,是極端錯誤的。鑒于上述原因而導致了過分夸大初中學生的心理問題,有的媒體甚至大肆宣揚。目前由于人們對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有異,使用的檢測工具不一,加之統計取樣不當。評判者的主觀隨意性及其它因素的影響,得出了許多相互矛盾的統計結果,這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甚至形成消極影響,誤導人們對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評價。

2.3心理健康教育從教人員選擇的隨意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它需要從教人員具備一定的心理理論素質和較出色的人際交往策略。從總體來看,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基本上是非專業人員兼任,學校對滿足開課的需要,在選擇從教人員時,隨意性強,特別是師資力量薄弱的學校,隨意安排幾個,這些從教人員既不知曉知識,也不懂心理輔導策略與技巧。如我校是地處郊區的一所學校,于2000年開設心理課程教育,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沒有正確的認識,視其為可有可無的事情。為了應付檢查和點飾學校形象,隨意安排了不能上英語課的老師,同時對機構的設置、組織規劃、實施途徑未做規范要求。

2.4不能正確處理學校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由于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足,定位不當,認為學校的道德教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必要去開展什么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正確區分學校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之間的界限。在具體的操作中,簡單地以德育教師或思想政治工作者來替代心理健康從教人員,把心理健康教育劃歸在德育管理機構,并在開展中套用德育教育的方法或手段,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顯得機械呆板,雷同于思想政治工作。而實質上,兩者是有區別的,學校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人生觀問題,其目標在于完善學生的道德品行,在操作上強調道德灌輸、榜樣示范、實際鍛煉、陶冶教育和品德評價等方法的運用。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青少年時期的成長和發展問題,其目標在于增強學生調控自我、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發展自我的能力。在操作上避免簡單機械灌輸和理論教化,強調心理輔導、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等方法的運用。所以,學校應當正確處理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既不能用道德教育取代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用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而忽視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只有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相互補充、相互滲透,才能達到育人的目的。

2.5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化和知識化而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綜合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現代醫學、社會學等科學的基本原理,采用多種方法對學生心理施加影響,以促進學生身心正常發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種教育活動。其實施的途徑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就心理輔導而言,有會談、角色扮演、信心訓練、行為矯正、心理溝通和心理測量等。但有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存有學科化、知識化的傾向,片面追求心理健康課程的開設,向學生強行灌輸有關名詞、定義、概念,要求學生記憶心理學知識和原理,這種用學科知識來操作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會帶來負面影響。它不利于維護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反而加大學習負擔,增加心理壓力,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人類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需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在特定條件下,心理健康課程的開設,對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不能片面地用學科的方法去操作運行。因為心理問題具有偶發性、隱蔽性和緩顯性等特點,不是靠知識的灌輸、原理的闡釋就能解決,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和心理素質的提高,也不是靠某門課程的開設可簡單達成,要靠課程教學、學科滲透和課外教育有機結合,靠家庭、社會學校多方面來形成合力,領導、教師、家長、學生的參與,才能真正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否則,強調學科化、知識化,只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空乏無力。

3.對初中學生心理實施健康教育的對策

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良傾向,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維護初中學生的健康心理,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3.1真正落實心理健康課程,建立健全有效的心理輔導系統,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

學校不僅要開設心理健康課程,還要一一落實課程的成效。除此之外,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輔導系統,包括組織機構,從教人員的配備,實施的手段和方法等,當學生產生心理問題后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指導和幫助,不至于產生苦悶和壓抑的不良后果,而形成心理障礙。由于當代初中學生很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倍受呵護,基本上形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畸形心態。他們在家庭中缺少兒童伙伴,在家庭中又處于特殊的地位,家長為了孩子,寧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為孩子創造最好的物質條件,卻忽視了孩子心理素質的培養,產生了教育孩子的心理偏差,這些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正常發展。特別是實行了雙休日制度后,學生在家里度過的時間相對增加了,生活內容豐富也復雜了,出現的心理問題也就更多了。這樣,對初中學生開展心理輔導就尤為重要和迫切了。它不但能使學生在學校的生活中得到愉快和社會和他人的關系,對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還可以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如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和有教育意義的影片;開展戶外文娛活動,象春游、冬游等,使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與祖國的錦秀山河,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3.2心理健康教育的從教人員需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理論素養和出色的人際交往策略。

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規范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正確的認識,視其為重大事情,對從教從員的素質有明確的規定。學校應選擇具備一定心理學理論的從教人員,通過各種途徑,如外出進修、校本培訓、專家講學、遠程教育等,提高從教人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能力,并將心理輔導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內容。因此,學校一方面要大力做好從事心理健康教師的職前培訓工作;另一方面,盡快做好在職教師的受訓工作,使其具備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技能,持證上崗,逐步扭轉目前雜拼人員的現象,從而解決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不高的狀況。

3.3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中,培養和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

在進行具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時,培養和強化學生心理素質,教師首先要認清常見的心理障礙種類和形式,如自卑、好高、逆反、封閉、虛榮、妒忌、冷漠、厭學、趨向、求刺激、性差異、早戀等心理,以便對癥下藥,及時疏導,其次尋求心理障礙防治的措施與途徑,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幾方面:

3.3.1合理的家庭教育是必要條件。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學校,家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根本的。家長不但要生活中關心愛護孩子,更重要的是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家長要做不溺愛和嬌寵孩子,而應尊重和理解孩子,正確認識和估價自己的孩子,有時還可以創設條件,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使他們有著健康的心理。

3.3.2正確的學校教育是重要因素。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陣地,學生知識的掌握,健康心理的形成,絕大多數是在這時得到完成的。因此學校不能劃分班級等差,教育工作者對學生要平等、尊重、信任、理解,提倡疏導,忌用堵塞,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同時,要把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結合起來。

3.3.3加強學生的修養是關鍵。

要讓學生有著健康的心理,必須加強學生自身的修養。首先幫助學生樹立新的學習目標,適應各個年齡段的過渡,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情緒,在行動上要善于自我激勵和反省,通過自我暗示、自我克服,克服盲目的沖動,把自卑感、虛榮心、厭學癥成人化導向自強、自尊、自愛、自控的境界。其次教育學生嚴格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盡快適應、關心和熱愛班集體,團結同學,與大家建立真誠的友誼,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學會辨別是非、美丑、真假、善惡,懂得堅持真理,抵制不良影響,完善自我的同時也完善班集體。再次告訴學生每當遇到煩惱、苦悶、失意時,要坦誠向老師、長者、朋友傾吐,求得理解和幫助。遇到表揚批評要自警和自省,遇到誘惑要自控,要使自己保持開朗和愉快。

3.4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主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一項經常性的教育活動,僅僅靠幾堂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其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生活動中,而班主任是聯系班組最緊密的紐帶。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班主任工作勢在必行。首先班主任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一個心理健康的班主任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強烈的責任心和愛心,樂于與學生交往,關心學生的成長,有博大的胸懷和較強的自我調控能力;為人正直、坦誠、樂觀;為事公正;善于學習、興趣廣泛、知識面廣;有較強的進取心和開拓精神。其次,樹立良好的心理環境??蓮拇_定一個實際的共同目標,抓好班級管理并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入手,根據學生身心需要,舉辦有針對性的主題班會開展豐富多樣的集體活動,如文娛、體育活動、演講會、知識、智力競賽等,這樣既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又能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抵御不良風氣的侵蝕。再次,班主任要給學生一把維護心理健康的金鑰匙。學生具備自我維護心理健康的能力,是保障心理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為此班主任要把向學生傳授心理健康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教會學生認識自己、認識社會,培養他們自我排除煩惱、保持健康情緒、避免消極心理、保持積極心理等能力,從而積極主動地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

3.5全員參與,共建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

心理健康教育在走專業化發展之路時,伴隨此項工作的普及,它已成為學校發展的必然要求,必將成為每位教師必備的職業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專業從教人員的事情。不論哪一個學生的問題,它指向全體師生,這就要求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知識的能力,使得專業化心理輔導和非專業渠道并齊。一方面通過課堂教學的優化、學科教育的滲透、課外活動的熏陶和學校教育的作用,構建良好的心理健康環境,另一方面,學校、社會和家庭三教合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共鑄整體教育合力,創造良好的心理發展氛圍,摒棄德育化、課程化和醫學化的傾向,使心理健康教育向良性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時代的高度,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更好更快地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靈,培養健全的人格,增強體魄,使青少年成為二十一世紀所需要的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黎修禮《精神病是21世紀之患》

收稿日期:2009-10-23

作者地址:普洱市思茅區第六中學665000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教育意義問題
有意義的一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留學的意義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大學生心理問題應對新模式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