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鐘嶸《詩品》中的賦

2009-06-13 06:26周世民
西部大開發·中旬刊 2009年12期
關鍵詞:創作方法詩品審美特征

摘要:中國古代詩學理論大多重比興輕賦,而鐘嶸在《詩品》中對賦的含義提出了新的解說,豐富了賦的內涵。明確指出了賦在詩歌創作中的重要性,既突出了詩歌的審美特征,又強調了賦的方法論意義。

關鍵詞:鐘嶸;詩品;賦;審美特征;創作方法

中圖分類號:I207.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631(2009)12-0110-01

“詩有三義”是南北朝時期齊、梁時代著名的文學批評家鐘嶸對中國古代文學創作及理論的一大貢獻。鐘嶸在《詩品序》中說:“故詩有三義焉,一曰興,二曰比,三曰賦”。鐘嶸之“三義”說出自《詩大序》“六義”說,但鐘嶸的“三義”說又有它新的理論貢獻,他通過對傳統賦比興的全新闡釋,進一步突出了“文外意”,“立象以盡意”的思想。然而,人們歷來只關注鐘嶸“三義”說中對“比興”的詮釋,卻往往把他對“賦”的解說簡單化,因此,有必要對鐘嶸《詩品》中賦的全新闡釋進一步探討。

賦比興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重要問題,現存的最早記載見于《周禮?春官》:“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敝蟮摹睹姶笮颉氛f:“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边@些記載僅僅是提出了賦比興這組概念,卻未作出明確的解釋。在鐘嶸之前或之后的文論家對這個問題都曾做出過解釋,其中對賦的闡釋也各有異同。東漢末經學家鄭玄最早解釋了賦比興,他在《周禮注》中說:“賦之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编嵭越泴W家的眼光,把賦同“政教善惡”聯系起來,顯得狹隘片面,但他的解釋已顯露出賦的方法論意義了,對后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按照鄭玄的解釋,賦的特點主要是“直鋪陳”,即直接鋪敘陳述描寫。晉摯虞《文章流別論》釋賦云:“賦者,敷陳之稱也”(《全晉文》七十七輯)。摯虞立論雖然仍以《詩經》的作品為依據,但在解釋上顯然與漢儒不同。稍早于鐘嶸的劉勰在《文心雕龍?詮賦》篇中,解釋“賦”云:“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边@與鄭玄“直鋪陳”的觀點相近,明顯受鄭玄之影響。

鐘嶸之后到唐代,皎然《詩議》說:“賦者,布也。匠事布文,以寫情也?!蓖醪g《詩格》云:“賦者,錯雜萬物,謂之賦也”。

(遍照金剛:《文境秘府論?六義》引)。到宋代,朱熹《詩集傳》云:“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又在《詩傳綱領》中說:“賦者,直陳其事”。宋胡寅《斐然集》卷十八《致李叔易書》引李仲蒙論賦曰:“敘物以言情謂之賦,情物盡也”。以上闡釋雖各有不同,但大部分都是將賦解為直陳、鋪述。

鐘嶸釋賦與他之前、之后的文論家的解釋均有所不同,他完全擺脫了傳統儒學的束縛,緊緊圍繞著“窮情寫物”的藝術手段,提出了新的解釋,他在《詩品序》中說:“直述其事,寓言寫物,賦也?!?/p>

這一解釋,既有對前人觀點的繼承,又有新的內涵。

首先,鐘嶸是從詩歌的審美特征出發而進行論述的,他強調“賦”,就是對事物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但寫物中也要用有寓意的語言,除直寫即目所見的現實事物外,還要寄入自己的思想感情,這就具有了一般所說的比、興的特點。故劉熙載在《藝概》卷三《賦概》中指出:“《風》詩中賦事,往往兼寓比興之意,鐘嶸《詩品》所由竟以‘寓言寫物為賦也。賦兼比興,則以言內之實事寫言外之重旨”?!把酝庵刂肌北闶晴妿V的“窮情寫物”所要達到的最后效應即富有“滋味”的藝術美感。這是他抓住客觀物象在詩歌中的表情達意功能,從物象與“事”關系角度,詮釋賦的特征,突出了“立象以盡意”的思想,這也體現了鐘嶸的文學闡釋理論重在審美鑒賞的特色,鐘嶸對賦的全新釋義扭轉了儒家把詩歌看成政教工具的傳統思想,突出了詩歌作為一種文學形式所特有的審美特征,標志著鐘嶸對詩歌功能認識的深化,也是魏晉以來文學自覺的重要表現,同時代表了中國古代詩歌理論的一個巨大進步。

其次,這一全新解釋對中國古代詩學鑒賞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人們都認為“賦、比、興”是中國古代詩學的重要方法,卻更多的探討“比、興”方法的重要意義,始終重比興而輕賦,把賦簡單化。人們往往認為“賦”法的作品都是物事、情事的直接敘述,并不需要假借“物”的形象來表達,因此就缺少了以形象來直接感動人的力量和藝術性。實際上,鐘嶸說:“直言其事,寓言寫物,賦也?!币呀浽趶娬{賦的“寓言寫物”不是純物象論,而是發揮著“寓言”的功能,寓言便已不是直敘了。按照鐘嶸《詩品》中溯源流別的方法,考察鐘嶸之前的歷代文學作品,以《荀子》為證,《荀子》中的《賦》篇談到六種物象,有五種相當于今天的謎語(禮,知,云,蠶,針),《荀子》中的“賦”是做為一種文體出現的,卻表現了一種隱喻的方法,即用隱喻的方式,來曲折的表達,通過別人之口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和《莊子》的寓言很相近,莊子在“寓言篇”中說:“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借外論之?!痹⒀约醇难?郭象注);重言借長者,前輩的話來說自己之意;卮言,隨機應變之言,即即興之言。寓言也就是寄言,即隱喻,共同點就是借別人之口說出自己的觀點。由此可知,賦在《荀子》中說是隱喻,推論之就是一種創作方法。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漢書?外戚傳李夫人》中對美人的贊譽都是用賦這種方法來表達的,即隱喻的方式,這和《詩經》中用“關雎”興起淑女,舉“明月”比美人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從這些追源溯流中可以看出,鐘嶸是在前人創作基礎上,站在文學審美的角度,對賦這種創作方法進行定義的,使人們對賦的認識更加準確清楚。另外,“直言其事,寓言寫物”共同點在于都開門見山地去寫物;但在表現情感方法上是不同的:“直言其事”是主觀的敘述,即主觀抒情;“寓言寫物”是客觀的敘述,即客觀抒情,這種客觀抒情更具有藝術性。由此可知,賦不僅僅是鋪陳描述,而且包括寄言,即暗含了隱喻的表達方法。這就使賦具有兩種表現手法:主觀抒情和客觀描寫之客觀抒情。而主觀抒情和客觀描寫相結合,使賦具有不同于比,興兩種方法的創作特點。所以鐘嶸在《詩品序》中說:“宏斯三義,酌而用之,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采,使味之者天極,聞之著動心,是詩之至也。若專用比興,患在意深,意深則詞躓;若但用賦體,患在意浮,意浮則文散,嬉成流移,文無止泊,有蕪漫之累矣”。認為賦、比、興“三義”酌而并用,不可偏廢,并正確指出專用比興和專用賦體易生的弊端,對于整個后世詩學都有鑒戒意義。由此可知,“賦”法是永遠不可或缺的,它是讀者把握詩意從而曲徑通幽、深入詩之堂奧的窗口。

綜上所述,鐘嶸在《詩品》中對賦的全新解說,既突出了詩歌的審美特征,又強調了賦的方法意義,使人們對于賦這種詩歌的創作方法有了全新的認識,豐富了中國古代詩歌理論,并對后世的詩學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鐘嶸著,陳延杰注.詩品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4]鐘嶸著,曹旭集注.詩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5]曹礎基.莊子淺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7.

[6]張伯偉.鐘嶸詩品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周世民(1978- ),男,甘肅慶陽人,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主要從事唐宋文學研究。

猜你喜歡
創作方法詩品審美特征
《二十四詩品》21世紀研究述評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之沖淡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之典雅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之高古
重讀《夜讀偶記》
苗族蠟染藝術的審美特征
論孔子美學對傳統繪畫的影響
試論動漫藝術的審美價值
辛夷塢青春小說的審美特征
新世紀貴州苗族題材電影的審美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