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為本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思想品德課

2009-06-20 03:11李學明
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3期
關鍵詞:學生評價學習困難師生關系

李學明

摘 要:本文介紹了新一輪課改下,教師必需調整心態、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技巧和結合學生個體學習差異性,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并且提出適合不同學習者的學習評價,運用開放的教學思想,以自己的人格和智慧引導學生從而來幫助學生達到自主學習,在快樂中學習,達到教學目的。

關鍵詞:學習困難 師生關系 教學開放式 生活化的環境 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學生評價

當前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由于一些教師的教育觀、學生觀陳舊,嚴重地刺傷了學生的自尊心,[1]導致師生關系緊張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筆者認為,思想品德課教學活動必須突破傳統束縛,逐步從傳統和封閉走向現代和開放。把“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作為核心理念,打開教學門扉,使教學融入生活,這是實現課程改革新目標的必然選擇。為了使這種品德教育有效,教師必須要轉變教育觀念,改變現有的教育模式,多找點有效的辦法,關鍵是從以下面幾方面入手:

一、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做一個樂觀型教師,讓學生與你的相處愉悅

新課該下開放式教學是一種發展的教學方式,它不但要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時要促進教師自身的成長。教師在開放教學中,必須時時保持虛懷若谷的心理狀態,不斷地感受學生身上的青春氣息,學習學生身上的眾多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聽課常常根據自己的喜惡來選擇認真聽還是不聽。在時代價值觀的轉型的時候。傳統的教師觀和學生觀正在向現代教師觀和學生觀轉變,教與學的關系也在轉變,建立在傳統的等級秩序意義上的以師道尊嚴為核心的師生交往觀正在被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交往觀所取代。價值觀的現代轉型對學生如何與教師交往影響巨大。[2]師生交往觀反映的實質上是社會主流價值觀。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以現代師生關系為基本立足點,同時兼顧傳統師生觀的合理成分,以期疏解學生在此問題上的緊張。因此,如何有效地與教師進行溝通是初中學生面臨的非常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做老師的要有樂觀的生活態度。要求我們的老師要善于走進學生的心靈,去熱愛和尊重他們,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我知我師,我愛我師》這框中給了他們一個宣泄感情的出口,安排學生分小組采訪教師,通過對教師的防談,全面的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教師,這樣增強教師形象的親和性,消除對老師的神秘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初中生正在經歷從對教師的依附到人格獨立的轉變,從主要是“向師性”到主要是“獨立性”的轉變,既迫切渴望與師生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師生關系,又難以擺脫對教師的遵從甚至害怕的心理。在本課的最后一框我設計了一個環節“真情表明”讓學生做一做:請你要對教師表達的情感凝成一句話。有的學生寫到“我雖然學的知識不多,但是我很快樂!”;有的學生寫到“你不用懲罰的手段來讓我們改正缺點,而是讓我們在笑聲中改正錯誤,在寬容中成長?!庇械耐瑢W寫到“我們班因有您的無私教誨而精彩,因你溫馨話語而倍增燦爛!……”看著學生的字條,我從中找到了做教師的幸福與感動。

二、思想品德課必須堅持開放式教學營造輕松、生活化的環境,讓學生感受教學的至純至美

教學是一門藝術,他沒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尋找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學習是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的再現和升華,必須廣泛取材于生活實踐,而不能拘泥于書本知識。只有從社會生活的多樣性中吸取豐富營養,關注學生經歷的差異性,才能使思想政治課更加生動活潑和富有生命力。同時,思想品德課又必須回歸生活,引導學生在真實生活中學會生存和發展,在生活實踐中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過有意義的生活這就必須堅持教學資源的多樣性,立足教育的實踐性,緊密聯系實際,做到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同時思想品德課開放式教學必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發展。如在組織學生學習人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七課第三框《學會合理消費》中設計了一個活動:現場模擬消費活動──準備好一批物品,有綠色食品(牛奶類)、鞋類(有高檔和普通類的)、學校小賣部里的一些三無食品,讓學生選擇并說說選擇與不選擇的的理由。再給學生一定時間進行自我自?。何覀冎袑W生存在那些不合理的消費現象?引導學生從自己、他人的消費理財行為中,分析消費、理財的成功之處讓學生有足夠的信心,積極地去嘗試,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制定學生的消費寶典。這樣用自己的能力體驗合理消費方法,提高合理消費的能力,引導學生理性看待消費,節儉消費。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情境,啟發了學生現實生活中認識和發掘自己的能力。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與實踐,解決生活中面臨的問題。通過這一課的學習,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培養自信并可實踐的生活化的學習環境,結合師生間的信賴、思考、感悟,想象甚至熱愛,能夠讓學生愉快地去探索學習的規律,學習生活的知識。

三、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學生是個不斷發展的個體,思想品德課教學涉及的主要是人類認識、道德與價值的問題,具有諸多的不確定性,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看法,這才符合事物本身的多元性本質。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是知識技能的簡單傳遞過程,而是新知、激情、智慧的生成過程,對于“真”領域的問題,如經過實踐證明的基本原理,我們可以給學生明確的結論,當然,這種結論也可能是多元的。但是,[3]對于“善”和“美”領域的問題,我們不要急于給學生結論,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選擇一種正確的立場和評價的標準,以寬容的心態讓學生有一個思考、體驗和發現的過程,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觀點或看法,鼓勵學生在他人的認識基礎上有所發現、有所創新。試圖讓所有孩子同時形成同樣的觀點,那只能是膚淺的,有時甚至是虛偽的。同時,由于教學內容、過程、方法、結論等方面的開放性,我們必須堅持評價主體多樣性和評價方式多元化的統一,以開放的心態評價學生的學習,激勵學生的進步。那種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定學生水平的做法,顯然已經過時了。同樣,對于學生的學習評價也要堅持校內外結合、課堂內外結合、多種方式方法結合,立足激勵,促進發展。

當然,思想品德課在進行開放式教學時,必須注意教學內容開放的目的性,始終圍繞教學目標,保證教學目的的實現;必須注意開放時空的合理性,該開放時開放,該收斂時收斂;必須強調開放形式的針對性,做到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同時還要把握好開放程度的適度性,做到張合有度、緊弛有致。衡量思想品德課教學方式優劣的標準不是唯一的,但是,教師能不能運用開放的教學思想,以自己的人格和智慧引導學生從束縛、禁錮、依附、定勢中走出來,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漫游,學會在真實的世界里生存發展,喚醒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追憶和對未來的希望和憧憬,激發出學生心底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需求,啟迪學生對問題的自發質疑和求知欲望,使整個課堂到處是思想的碰撞、心靈的交融和彼此的理解和接受,讓學生在不斷成功中感受快樂這雖然不是理想課堂教學模式的全部,但它一定是一個重要標準。

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任務,走進了新課程,給我們教師帶來許多新的挑戰。我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才能讓我們的學生自由自在、快快樂樂地在學習里成長。

參考文獻:

[1]金洪源 《學科學習困難的診斷與輔導》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2]傅道春 《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 北京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3]張天寶 《新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猜你喜歡
學生評價學習困難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雙向奔赴
余清臣:建構現代師生關系的公共性
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評價
英語學習困難的成因及應對策略
小學英語課堂中對學生評價的改革
“沉淀溶解平衡”認知結構測查及其學習困難分析
新時期需要怎樣的師生關系
有效評價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達成的關鍵
如何關愛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