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施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思考

2009-06-20 03:11
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3期
關鍵詞:收獲有效教學新課標

許 剛

摘 要:尋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是每個中學教師教學活動中的根本目標,有效教學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而讓學生有興趣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有收獲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體現。在新的發展時期,我校提出了“內涵式發展,打造有效課堂”的發展方針。下文試從如何在高中化學課堂中實施有效教學作如下思考。

關鍵詞:新課標 有效教學 興趣 收獲

在中學教學的實際中常出現這樣的情況,老師們常抱怨:“這類題目明明己經問了三遍了,還是不懂,更談不上運用;略加改變條件,就束手無策,真是讓人難以理解?!?學生的困惑:“老師講的時候聽得明白,上課認真作好筆記,但碰到自己做題還是不會正確分析,找不到突破口,該怎么辦?”

常規的課堂教學在目前的教學中存在嚴重的效率不高問題。因此對于在一線教學的我們來說,“如何改變學生對課堂教學激情不高,課堂氣氛不濃的局面?”是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思考并在實踐層面上必須解決的問題。而這首先要解決的是:向課堂教學要效益,要成效。因為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其有效性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知識、能力的提升??梢妼で蠼虒W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是每個中學教師教學活動中的根本目標,而有效教學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

一、什么是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教學?經過一堂課或者一個階段的教學,對于化學學科,學生能夠保持持續的學習興趣,取得明顯的學習收獲,并在學習之中,能力有明顯的提高,這就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內涵。

(一)學生有興趣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興趣是驅使學生去學好功課的內在動力?,F代心理學認為,青少年心智發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種內在的認知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碰到新的的問題,就產生了探究的求知欲望,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幾種重要的金屬》教學中,我注意到,鎂鋁是無機元素的終篇,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很多的元素族化合物,他們對這類知識的教學已經非常熟悉。正因為如此,在處理這些內容時,既要注意防止簡單重復,防止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不利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還力圖給學生以新鮮感,使他們有興趣去學習。于是我利用鹽類水解、物質的結構等理論知識來處理教材。

這樣的教學設計即能調動學生的思維,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開闊學生思路。最主要的是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學生有收獲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體現

課堂學習必然要講求收獲和回報。因此,作為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依據的學習收獲,必須在課堂教學之中具有明顯的體現。其具體內容為:

1.學科知識的收獲

化學是一門知識點多又散的學科,如何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有所收獲,這是我們老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每節課都要讓學生覺得有收獲。比如〈〈鎂鋁金屬性強弱的判斷〉〉教學設計我希望能達到以下三點目的:

鞏固了:鎂鋁單質基本的化學性質;

學會了:幾種比較金屬元素金屬性的方法;

懂得了:(1)鎂、鋁單質和一些鹽溶液反應的實質

(2)不能僅憑現象作判斷,而要分析本質再作合理判斷。如果上述目的達到了,說明這節課的知識目的是有效的。

2.學習實踐能力的提高

從教學功能上看,化學教學更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他們運用分析、推理、概括等方法來認識問題的實質,掌握規律,完成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我認為實驗設計最有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和提高,可以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挖掘。比如化學習題中常常涉及到一些與實驗相關的內容,通常我們用書面的方式解決,思維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放手讓學生通過設計實驗來解決,有意識地為他們創設一種良好的探究情境,則有利于培養其思維的發散性,培養他們動手動腦能力。

如,FeCl3溶液與Na2S溶液混合是發生水解反應還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FeCl3溶液過量或Na2S溶液過量現象一樣嗎?這些問題都能引起學生的疑惑,這過程本身就蘊含著創造思維的火花,產生了探索和創新的欲望。所以教師應因勢利導,鼓勵他們設計出實驗方案,以激發了他們的探索欲望和創新精神。

綜上所述,學生的興趣提高和收獲明顯就是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表征。

二、教學實施策略

1.創設問題情境

所謂問題情境是指利用學生已有知識不能解決問題時而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創設有吸引力的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參與心理,喚起學生的思維,激發其內驅力,從而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有效學習活動之中。

例如:在《苯酚》一節的教學中,教師首先通過多媒體展示一篇關于苯酚污染事件的報道:有一天早晨,流入涪江河的一條小河旁的養鴨專業戶,發現他的鴨子全都無精打彩,細看河水,有大量的死魚和少量“白色污水團”。專業戶及時報警,有關領導和專家及時趕往現場,經檢驗是苯酚污染所至。為保護下游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方面火速調運50噸化學藥品進行處理;另一方面追查污染源,其原因是上游化工廠發生了苯酚泄漏事件。

教師立即請同學們從化學的視角,提出報道中與苯酚有關的問題。通過小組積極的討論、匯報,同學們踴躍發言,相互補充,歸納出以下探究問題:①苯酚的結構是怎樣的?②苯酚為什么會在水中形成“白色污水團”?③探究苯酚具有哪些化學性質?④如何檢驗污染物中含有苯酚?⑤如何消除苯酚的污染?⑥苯酚有哪些用途?這樣,既引發了學生強烈的參與心理,縮短了進入有效思維的時間,又明確了學習目標。

2.及時點撥疏導

教師要抑制學生的依賴心理,不能講的過多,而應在課堂中不斷制造刺激,及時點撥與疏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習的責任心。如針對探究①的釋疑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根據苯酚的化學式和不飽和度書寫直鏈、環狀且無支鏈的結構簡式,引導閱讀教材中的物理性質,提出確定苯酚結構簡式的實驗方案,再分小組實驗驗證,得出正確結論,然后用多媒體再現科學家探究發展的歷程。又如釋疑探究②時,教師不能根據溶解性自己加以解釋,而應分小組進行苯酚在水中、在乙醇中的溶解性實驗,然后學生自我解釋“白色污水團”的由來,并解決濃苯酚不慎沾到皮膚上的處理辦法。這時即使那些平時依賴思想嚴重的學生,也都能聚精會神地投入到緊張的思考和化學實驗中去,為分享釋疑成功的喜悅而積極思維,在思維中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另一方面,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高峰期。他們敏感、自尊心強,很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自己的言行都能得到他人的認同與肯定。這種心理表現在課堂上害怕發言,怕說不好影響自己在教師和同學中的形象,不少學生說:“本來有些想法,但不夠全面,可站起來,心里一急,腦海中就成了空白?!边@是焦慮心理過度的表現,它仰制了學生思維,影響了有效教學的實施。這時教師應及時加以調控,具體做法是:(1)保證學生足夠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心理準備。(2)教師要有效“傾聽”,不要打斷學生的發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及時進行有效“指導”,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以帶給他們更多的自信、自尊。如解決探究③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時,如果學生直接回答,往往無從下手或思考不全面,產生過強焦慮心理。教師應點撥學生根據苯酚結構中的基團(羥基與苯基)并聯想乙醇與苯的化學性質去思考分析。

3.強化實驗功能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一些重要的發現和科學探究都要借助于化學實驗。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與學生的好奇心理,充分運用好課本上的演示實驗,并根據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需要補充必要的化學實驗,創設生動的實驗情境,引導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口闡述,動腦思維,憑借一系列的“動”發揮實驗的諸種功能,激活學生的動態思維,使思維始終保持憤悱、活化狀態,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探究濃溴水與苯酚反應是發生了取代反應還是發生了加成反應時,學生往往會從加成反應的產物上去分析:若是加成反應,產物中無氫溴酸;若是取代反應,產物中有氫溴酸,可以用PH試紙檢驗。這時教師指導:“溴水的PH值小于7嗎?”將學生剛剛建立的“心理滿足平衡”打破,促使學生又進行認真的思維和討論,從溴單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小,與水反應的量少,氫離子濃度較小,PH值略小于7上去設計實驗,至此學生得出采用對比實驗進行判斷的探究方案也就水到渠成了。

4.把握知識和能力落差

所謂知識和能力落差就是學生將要學習的知識所需能力與學生能接受的知識和學生現有能力的差。如果落差過小,學生就會感到索然無味,失去探求的欲望和熱情;如果落差過大,學生又力所不及。為此,教師必須通過對學生現狀的客觀分析,確定恰當的知識和能力落差,保持學生的探求心理,這就要求教師的施教必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和特點,既要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智力水平,又要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不斷激起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的熱情和期望。

例如:在探究完苯酚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后,教師指導學生思考:①比較苯酚、碳酸、水中羥基上氫原子的活潑性。②苯酚具有弱酸性從分子結構上分析原因是什么?為減緩落差可列表比較乙醇、苯酚的分子結構特點、與鈉、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情況,從而去歸納原因,得出正確結論。而在探究濃溴水與苯酚反應后,讓學生分析能三溴代的原因,得出正確結論,然后引導學生舉出支持該結論的例子(甲苯的硝化反應)。進而教師要求學生歸納出學習有機化合物性質的一般方法——掌握官能團性質并關注相互影響。這樣,在系列問題情境的誘導下,通過不斷地質疑、不斷地釋疑,使學生的思維過程始終保持暢通,并沿著正確方向發展,促進了知識的內化。

5.改變教學方式,滿足學生的期待心理

在課堂上,學生往往懷有一種期待心理:希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適時改變教學方法,使思維張馳有度;希望教師對自己一堂課的學習情況能予評價,從知識應用的成功感中得到心理的滿足。

例如,探究了苯酚性質后,教師指導學生依次釋疑探究④如何檢驗污染物中含有苯酚?⑤如何消除苯酚的污染?⑥苯酚有哪些用途?學生回答比較輕松自如,然后教師用動畫演示再現正確模擬過程加以檢驗。這樣學生思維既與前面緊張探究式學習不同,又能學以致用和檢驗學習效果,既滿了學生的期待心理,又提高了思維收斂的有效性,在喜悅中完成課堂學習。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反思一:教學中如何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路

我認識到傳統的化學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差異,扼殺學生的創造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應拘泥于一種教學模式,多給學生以主動權,讓學生以自己的經驗和思考方式來完成學習,則可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反思二: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積極探究的學習氛圍

英國教育家布魯納指出:“教學學生學習任何科目,決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學生主動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笨梢娕d趣是源泉。而學生之所以能做到在觀察中發現,在發現中思索,是因為它的問題來自于他們平時的疑惑之中。因此這樣的問題情境,既能緊緊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激發了學生新的熱情和思維,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又能充分發表學生們的見解,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迸發出令人驚喜的思維火花,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激情。而且也能讓同學們學到了知識的同時,還學到了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科學方法。

反思三:勤奮善教,調動學生樂學心理。

教師要與學生共同發展,自己要不斷地提高,今天是蠟燭,明天必須是明燈。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充電”,認真“善教”,照亮學生。必須注重以下四個教學環節:找準切入點,點擊興奮點,尋求發散點,形成整合點。

總之,實施有效的化學課堂教學是中學化學教師自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必須研究的問題。成功的化學教師必須強化“有效教學”的理念,不斷思考課堂教學效益,揚長避短。

參考文獻

1.劉景龍 《實驗探究法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000、12

2.張 璐《略論有效教學的標準》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0,(11):37—40.

猜你喜歡
收獲有效教學新課標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實新課標 凸顯地理實踐力——以騎行青藏為例
關于岐山縣玉米機械化收獲情況的調查與思考
淺談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職會計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研究
《收獲》推出“行距”APP
對一道新課標高考題的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