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非子笑得最多的是“宋人”

2009-06-25 08:42
文史天地 2009年6期
關鍵詞:諸子宋人韓非子

王 澍

《文史天地》近期載文說,韓非子的寓言故事中嘲笑最多的是“鄭人”。其實不然。先秦諸子大都喜歡用寓言故事說理。他們編造諷刺性故事時,諷刺得最多的是“宋人”,而不是“鄭人”。韓非子也是這樣。

先秦寓言,實質上是一種高級的比喻,是在比喻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改造發展成的有故事情節乃至有一定的性格形象的比喻。作為高級的比喻形態,寓言的種類大致可以概括為兩種:一種是人物型,即以人譬人、以人事況人事;二是擬人型,即通過擬人化的手法,編造動植物、非生命的事物和鬼神故事來影射人事。前者可以叫作“人喻型”,后者可以叫作“物喻型”。

“人喻型”寓言就是以彼人喻此人。此型寓言中的人物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歷史人物,另一種是臨時捏構的人物。這兩種寓言中的人物或屬于被歌頌的對象,或屬于被諷刺的對象,而以后者居多。

那么,先秦人物寓言中的被諷刺對象,有沒有共同的地域性分布規律呢?

寓言的目的不在于人物、故事本身,而在于藝術地、委婉地和有趣地申說道理以曉喻君上以期對現實產生強力速效的影響,故不論是歷史人物寓言抑或虛構的人物寓言,都不以客觀真實為貴,而貴趣味和驚聽,這就必須大膽使用想象、夸張等手法,盡情渲染,最好使被諷刺者達到荒謬、可笑的程度。也就是說,人物寓言的故事內容的真實可信性相當低。事實上,也沒有必要追究這里的人物、情節是否真實可信。所以,其中的受諷對象,包括他們的籍貫,一般是比較隨意安排的。但是,隨意并非絕對無意。事實上,先秦諸子,雖籍貫各異,但他們創造的人喻型寓言中受諷對象的國別則較一致,有著相同的地域性分布規律。據筆者對《墨子》《孟子》《荀子》《莊子》《列子》《韓非子》《戰國策》《呂氏春秋》等先秦諸子書的統計,分布情況大致是:被諷刺得最多的諸侯國是宋國,計23次;其次是齊國,計16次;再其次是楚國,15次;再其次衛國,計9次。另:諷刺齊國的寓言數量之多主要與《呂氏春秋》有關,僅此書就有8次。秦國則無受諷刺的寓言故事。

分析上述國別與數據的關系,可以得出易受諷刺者的國別分布規律大致是:

第一,歷史上失敗的敵國。宋國人是諸子嘲諷得最多的,“宋人”幾乎成了“愚昧”、“荒唐”、“滑稽”的同義語。先秦諸子中,《韓非子》是創造諷刺宋人的寓言最多的一位,計9次。這是因為宋國乃周人命殷商的后人所建,而殷商本系周文周武伐滅取代的對象。再加上春秋末期宋國又出了一個殷紂王一樣的暴君——宋康王,此君內政荒淫,對外輕率用兵,終致齊楚等大國聯軍滅之,并瓜分了宋國的疆域。兩次政亂,為天下惡;兩次亡國,為天下笑。故笑柄較多,笑料豐富,不笑他笑誰。諸子雖國屬有別,但皆文化精英,都基本上認同有周之臣民之身份,雖周德已衰,仍出于歷史慣性而維護周,視“商宋”為敵對和異己。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即雖有五霸七雄,曾胡打亂鬧,但在文化底蘊上,人們(至少諸子)仍自感是一體的。而文化之一體,乃最堅固的一體,故全國最終又走向統一,就是必然的結果了,偶然的只是由誰統一或早統一、晚統一。

反面例證是秦國。秦國講效率,務耕戰,終成帝業,故諸子中未有諷刺秦人的寓言。不過,作為炎漢“取而代之”的舊王朝,漢代建立后的諸子書中應當有較多譏刺秦君和秦人的。但是,粗翻《淮南子》《說苑》《論衡》等書,發現譏秦的寓言數量并不多。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是漢仍秦制,秦漢一體,故無論政治制度、輿論道德、社會風俗等方面,大都無可諷刺,再說刺秦勢必近乎自刺、近乎刺漢,故少;二是“慣性”所致,大家譏刺宋人、楚人、齊人等,已成習慣;第三,漢初“過秦”之風勁盛,人們完全可以直接地公開地甚至夸大地抨擊秦政的過失,有話好好說就是,沒必要編寓言隔靴搔癢地“婉諷”。另,正因嘲弄宋人的笑話多,故王利器先生曾專門輯有《宋愚人事錄》一文,計20則,附于他同王貞珉合編的《歷代笑話續編》一書的最后。

第二,現實中的敵對性鄰邦?!秴问洗呵铩烦蓵谇貒y一全國前夕,書中的諷刺性寓言多指向齊楚,原因應當是齊楚長期以來是秦國的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而且這兩國曾一度合縱抗秦,給秦國造成相當麻煩。如齊曾有一高士叫魯仲連,《戰國策》記載他寧“蹈東海而死”也“不帝秦”,秦自然恨他。又:秦亡齊時又發生了齊將田橫率500壯士退守海島,最后集體自殺殉國也不降秦之壯舉。故秦人作書多嘲諷齊楚,尤其齊。事實上,諷刺齊楚的寓言最多的就是《呂氏春秋》一書。計譏刺齊人8次,楚人7次。另:諷刺楚人有時稱“荊人”,也是輕蔑之意。

《莊子》之刺楚也有同樣的原因。楚國多次攻宋,終聯軍滅之。莊子宋人,晚年遇宋亡,淪為楚民。故對楚有敵意。故《莊子·秋水》講,楚王請莊子作相,他不干,還說寧愿像龜一樣“曳尾于涂(泥巴)中”。

《韓非子》的寓言受諷人物最多的除了宋人,就是鄭人。但是,鄭人不指墨子。墨子是殷商的后裔,是宋國貴族,長期居于魯。那為什么鄭人也易受韓非子譏諷呢?原因是韓非子是韓王的兒子,他很愛國,而韓、鄭曾交惡,成敵對國,并發生戰爭,最后韓滅鄭。第三,諸子個人所惡國。文人之筆,勸善懲惡,這是大體。倘惡了個人,諸子也會編故事、泄私憤。如孟子在齊時很不得志,所以他就編了“齊人有一妻一妾”之寓言以譏刺齊人,以發泄他在齊國遇昏君、受輕蔑的怨氣。孟子雖然只編造了這一個寓言,但這個寓言極有殺傷性,被有的學者抬舉為“小說之祖”,因此其嘲諷的力度相當大,可謂以精勝多、以一當十。

《荀子》的情況可謂此一規律的反證。荀子本趙人,他游學到過齊國、秦國等,其中工作時間最長、也最為得意并終老死于之的國家是楚國。這樣,他對楚國可能有一定感情,故終《荀子》一書,未見有諷刺楚人的,這在諸子中是比較罕見的。因為楚王昏昧,被秦人騙滅,為天下笑,笑柄頗多,故諸子中多有笑楚的。至今河南、河北一帶的人罵人愚昧仍斥日“楚貨”。當然,《荀子》一書也有有關楚人的寓言,但要么是歌頌性的,要么是中性的。

另,統計還表明,《荀子》一書中的諷刺性寓言很少,這說明荀子為人恭謹,鮮涉譏刺;也說明他為文重邏輯,以正言端語為主。另,統計還顯示,《孟子》一書也未見有諷刺楚人的,且相對來說,《孟子》也較少使用諷刺性寓言。究其原因,可能與《孟子》之文多即席論辯、不便用寓言、尤其不便用諷刺性寓言有關?!睹献印肥褂迷⒀约氨扔鞯奶攸c是“少而精”。當然,儒家尚與人為善,故不喜諷刺??鬃右话憔筒恢S刺。

上述文化現象,現今仍存。如我們貶蔣介石,猶諸子之諷宋;罵日美,猶《呂覽》之嘲齊楚……當今影視則喜歡調侃河南人,此猶孟子之罵齊人也。

猜你喜歡
諸子宋人韓非子
Song in a cup宋人點茶,茶上“作畫”
魯人徙越
宋人悟道詩
韓非子說“言”
濫竽充數
從《文心雕龍.諸子》看劉勰文學精神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中華名句
童話離不開各種小動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