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賭窟到教堂:《風蕭蕭》的哲理意蘊

2009-07-07 07:36余禮鳳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09年6期
關鍵詞:死亡詩意

關鍵詞:徐訏 哲理意蘊 詩意 死亡

摘 要:徐訏是我國新文學史上創作成就非常突出的作家之一,他的《風蕭蕭》曾風靡大后方?!讹L蕭蕭》直接從人類休戚與共的戰爭經驗中生發出具有人類整體性特征的深刻哲思,它思考了具有人類普遍價值的關于戰爭與愛情的形而上意義。其哲理意蘊正在于,徐訏能夠站在時代制高點上展示人類心靈的豐富性,對生命與存在作超越性思考,對人生心理世界做宏闊幽微的探尋,對人類的生存困境和人生悖論作永恒的哲思。

徐訏在長達半個世紀的創作生涯中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在港臺和海外華人界享有盛名,擁有大量的讀者群。徐訏的小說始終有一脈主線貫穿于他的整個詩學宇宙中,那就是一種強烈而執著的形而上沖動,一種對生命本體意義的不懈追求,一種對于人類生存困境和人生悖論的思考,由此而衍生出濃郁博雜的哲學文化意蘊?!讹L蕭蕭》是徐訏的代表性作品,它直接從人類休戚與共的戰爭經驗中生發出具有人類整體性特征的深刻哲思,思考了具有人類普遍價值的關于戰爭與愛情的形而上意義。本文試圖從詩意寄托和死亡書寫兩個角度來闡述徐訏小說《風蕭蕭》的哲理意蘊。

一、詩意寄托

“一切藝術本質上都是詩。藝術作品和藝術家都以藝術為基礎;藝術之本質乃真理之自行設置入作品?!雹偎囆g的本質是詩意的,詩意的藝術是言說的,詩意的言說雖然顯現于語言的表達,但它超越于語言表達的工具性,指向無限的美的意義世界,是對人通向自由之途的揭示,是存在之澄明的呈現。徐訏的小說就是這種詩意的言說。他的小說善于“站在哲理的高度來探測和表現人類隱秘的內心世界,并在這些探測和表現中寄托了他詩意的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呈現出一種詩與思的際會之美”②。這種詩意人生是與凡俗人生相對立的,是指一種超功利性的,非社會化的,自然性的人生境界?!豆響佟返拈_頭“那是一個冬夜,天氣雖然冷,但并沒有風,馬路上人很少,空氣似乎很清新,更顯得月光的凄艷清絕”。人、“鬼”的奇遇就在這樣凄艷清絕的月夜中展開,寒冷而感動,凄艷而詩意;《阿拉伯海的女神》中,人、“神”的故事卻在“天色發白、發藍,那金黃的陽光掀起了閃耀的金波,像繡金的路氈一樣,從天邊直到船邊”的神秘的大海上展開;而《盲戀》中的張家花園更是散發著濃郁的詩意:“春天,每一瓣云都舞著美麗的舞蹈,每一顆星都投射多情的光芒,每一株樹木都吐露活躍的生趣,每一只鳥都唱著悅耳的歌曲,陽光是和暖的熨帖,輕風是溫柔的輕拂,鄉野是一片碧綠,但田壟間有金黃的雪里紅,有紫色的蘿意?!睈矍榭偸切枰寥纴硪劳?,而徐訏筆下的愛情所依托的正是這種詩化境界。他用寫詩的筆調來創作。月夜、海景、張家花園無疑是詩人心靈停泊的港灣,靈魂棲息的家園,詩意人生的寄托。

《風蕭蕭》中充滿了這種詩意寄托。當徐陪著白蘋從賭窟到教堂沿途所見所聞,那晨風,那紅葉,那大街小巷,那教堂的鐘聲與氣氛,構成了一幅急欲清洗靈魂者的水墨畫背景,渲染出一種莊嚴肅穆氣氛。在這種氛圍里白蘋馬上洗盡鉛華,歸于靈魂的棲息之所,她在教堂的門口虔誠地祈禱,祝愿抗戰早日勝利,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愿自己永久有這樣莊嚴與透明的心靈。賭窟的喧鬧、放縱與教堂的安靜、祥和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從賭窟到教堂的這段路,象征著從水深火熱的地獄向著光明美好的天堂的升華?!叭嗽娨獾貤釉谶@片大地上”是荷爾德林對人在本己的家園安居的感性表達。海德格爾認為:“‘詩意地棲居意思是說:置身于諸神的當前之中,并且受到物之本質切近的震顫?!雹蹚馁€窟到教堂的精神升華無疑是徐訏的一種詩意言說,寄寓著徐訏詩意人生追求,那就是一種超功利性的,非社會化的,對生命本體意義的深刻哲思。

馬丁?海德格爾把世界作為人筑居于其中的家園,提出“詩意地棲居”,要求平等地對待我們生存空間中的萬物,感受每一個生命鮮活獨特的生存狀態,而人被存在征用來參與存在的顯現過程,語言既是人存在的方式和原因,同時又是人存在的過程和目的。語言“是一件看不見的外衣,披掛在我們的精神上,預先決定了精神的一切符號表達的形式。當這種表達非常有意思的時候,我們管它叫文學”④?!讹L蕭蕭》中徐訏就是借助于詩意語言來表達他的精神存在與詩化人生的。當徐與史蒂芬夫婦談論戀愛婚姻問題時,抱“獨身主義”的徐認為:“女人給我的想象是可笑的,有的像一塊奶油蛋糕,只是覺得饑餓時需要點罷了;有的像是口香糖,在空閑無味,隨口嚼嚼就是;有的像是一朵鮮花,我想著看她一眼,留戀片刻而已?!卑雅吮扔鞒傻案?、口香糖、鮮花除了具有詩意之外,更具有較強的哲理了。似乎女人可以充饑,可以解悶,可以怡情。這不僅表現出女人們的可愛之處,也表明女人們的神秘和偉大之處。這與作家自己的心聲頻率相同。對于“獨身主義”人生觀,徐有自己詩意化的解釋:“也許我需要的是神,是一個宗教,可以讓我崇拜,可以讓我信仰。她美,她善,她慈愛,她安詳,她聰敏,她……”這表明作家的唯美主義人生觀和藝術觀。作者把人類一切美德都集中在女性身上,這種神話式的夢想無疑寄托著一種深沉的心靈渴求。

在海德格爾看來,“詩人的天職是返鄉,惟通過返鄉,故鄉才作為達乎本源的切近國度而得到準備”⑤。在20世紀40年代這樣一個變化莫測、天翻地覆的動蕩時代里,徐訏所要尋找的正是一種不變的永恒,一種形相幻滅后的最高實在,于是他走向了一條探尋人類文明源頭的精神還鄉之路,執著地尋找人類精神家園?!讹L蕭蕭》正是通過對詩與生活,有限與無限,此生與永生,美的理想與現實人生,人生觀與藝術觀這樣一系列矛盾的命題,借用詩意言說,以實現精神還鄉,揭示哲理意蘊。

二、死亡書寫

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人是孤獨的個體存在,與自己想要達成的對象世界很難真正了解。徐訏往往用死亡完成人與人之間的理解。靜止的生命以一種精神的方式存在于時空之間,當他們在以愛的方式,以愛的名義結束自己的生命時,無愛的人生悲劇再次被突現出來,進而成為一種對生命的漠視。一切生命中的焦慮渴望突然終結,由此開始痛苦而漫長的反省與追憶,生命的撕裂感是比死亡更慘痛的悲劇。他的人生是努力“跳出機械的無意義的無目的的循環與努力”的一種過程,而這種擊碎現實沉寂的努力所付出的代價是心靈永無休止的流浪,是時刻感受著的傷痛。美麗的生命匆匆逝去,對生命的承諾總是隨沉重無奈的現實一起在他的文本中焚燒而成愛的灰燼。死亡主題的突現,表明徐訏浪漫傳奇與現實人生背后是冷靜而理性的哲學思考。

死亡是人類自身最大的困惑,是古今中外所有宗教、文化所不能回避的問題,死亡之思已然貫穿于人類之思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傳統文化較少對死亡做本體性思考。儒家以“未知生,焉知死”回避了對死亡的提問;道家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則將死亡意識納入到主觀世界的修身養性。然而“如果人的居處僅只是天地人的自然時間,人只是守護著自己的本然性質,守護著生命自然本身,人就離真正人的棲居本質甚遠,看不到神性的尺規,徘徊在自然之中”⑥,真正從哲學上對生死做出思考的是海德格爾。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一書中為死亡下了一個定義:“死亡作為此在的終結乃是此在最本己的,無所關聯的、確知的,而作為其本身則是不確定的,超不過的可能性。死亡作為此在的終結存在在這一存在者向其終結存在之中?!雹咚@里要表達的本意即:死亡從本身上說是不可重復的個體的一種極端可能性。也就是說,死亡確定是一種終結,這種終結使人的生存成為一個整體。徐訏習慣用死亡來理解生存,死亡在他的文本中成了破譯生命價值與生存狀態的密碼。同時,他也在為生存尋找一種超出生命本身的精神支撐。生命原本是一個時間過程,徐訏卻總是在某一段特定空間內使生命空間化、立體化。在愛情與死亡交織的空間之網上展示生命的各個層面。對客觀世界做生存理解,是空間時間化的契機。因而,徐訏作品往往有意忽略死者的痛苦,表現出一種理智和節制,在寫到復仇與死亡時,徐訏回避直接的描寫,過濾血腥和污穢的場面,而往往以轉述的形式間接表達。徐訏正是在沖淡、化解、緩和死亡的恐怖、悲哀和痛苦的努力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藝術追求的。

在極力渲染生命光華的同時,又讓這些美麗的生命毫無抵抗地遭遇死亡,形成了徐訏小說文本中一種獨特的生命和精神現象。他從不用死亡來否定生,而是把死亡當做對生命最后一次完美的補綴和充實?!讹L蕭蕭》中白蘋與史蒂芬的死閃爍著神性,過濾掉了世俗的成分?;钪鴷r白蘋常徘徊在賭窟與教堂之間,為革命,為理想,為信仰,為靈魂,為大我與小我的自由生存,賭窟是她的戰場,教堂是她心靈的歸宿。為使這位完美的女子永遠保持住她的完美,徐訏不惜讓她夭折,以求理想與現實的統一,入世和出世的結合。白蘋為民族大業置個人生死于度外,終于倒在敵人槍口之下,完成了從賭窟到教堂的精神之旅。徐訏是把她當成儒家精華塑造的:美麗勇敢、正義善良,她的死也暗合了儒家道德至上的死亡觀,即把真理道德的價值置于“生”、“死”之上,以有限進入無限,從而超越死亡。對于她來說生與死的距離就是賭窟到教堂的距離,死亡無非完成了從賭窟到教堂的升華。史蒂芬,這位盟軍駐遠東的海軍工作人員,為了盟國的事業不惜獻出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史蒂芬的死是圣潔而高貴的,莊嚴而陰森的,是“一個沒有宗教的人開始覺得生死的距離中唯有宗教才是我們的橋梁”。死亡是一把梳子,徐訏運用它把紛亂混雜的生存梳理得清晰明朗,在含笑面對的同時,也把內心翻卷如潮的熱淚融進了生命的涓涓細流之中,完成從賭窟到教堂的行旅。

“人類本是一種哲學動物,他需要自己有個著落”⑧。正像柏格森相信人具有源于生命內部的“愛的沖動”一樣,徐訏堅信人性中天然包含著神性與哲理,它使人擺脫獸性的誘惑,擺脫世俗的實存性、偶然性和有限性的局限,實現從賭窟到教堂的飛升,去探索靈魂的內在本性?!讹L蕭蕭》正是徐訏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對人類心靈豐富性的探索,是他對生命與存在的超越性思考,對人類的生存困境和人生悖論的永恒哲思。

(責任編輯:趙紅玉)

作者簡介:余禮鳳,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2008級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研究生。

① 海德格爾:《藝術作品的本源》,林中路,孫周興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版。

② 王澤龍、余文鏡:《論徐訏〈鬼戀〉的敘事審美特征》,《人文雜志》,2003年第5期.

③⑤ 海德格爾:《荷爾德林詩的闡釋》,商務印書館, 2002年版。

④ 愛德華?薩丕爾:《語言論》,商務印書館,1985年版,第198頁。

⑥ 劉小楓:《拯救與逍遙》,上海三聯書店,2001年版,第197頁。

⑦ 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北京三聯書店,1987年版,第310頁。

⑧ 徐訏:《談鬼神》,《人間世》,第7期。

猜你喜歡
死亡詩意
大地上的詩意棲居
蟲子的詩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普通人的詩意
青春電影中的“死亡”母題解讀
美劇“死亡”,真相不止一個
我經歷了一次“死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