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俗與雅的杠桿上

2009-07-07 07:36杜云南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09年6期
關鍵詞:理想主義

關鍵詞:徐訏 《風蕭蕭》 敘事形式 理想主義

摘 要:《風蕭蕭》的敘事形式有大眾化的傾向,首先,徐訏的《風蕭蕭》的敘事模式通過講述奇情、奇戀來吸引讀者;其次,徐訏《風蕭蕭》的敘事模式不僅醉心于故事模式的奇特,并且十分追求敘事情感的曲折與優美。但《風蕭蕭》的表現主題卻是形而上的,表現為主人公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和宗教般的理想主義情懷。

徐訏在長達半個世紀的創作生涯中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在港臺和海外華人界享有盛名,擁有大量的讀者群。港臺評論界認為:“徐先生可說是文壇鬼才,也是全才,小說、新詩、散文、戲劇樣樣都來,也樣樣都精?!雹?988年,春風文藝出版社和上海書店開始分別重印、影印了徐訏的《風蕭蕭》。1943年,長篇小說《風蕭蕭》被列為“全國暢銷書之首”,“風靡大后方”,有人稱這一年為“徐訏年”。大陸評論界直到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文藝思想和文學評論多元格局的逐步形成,過去長期被冷落和忽視的一些重要作家逐漸重回到研究領域,這才開始關注徐訏,其長篇代表作品《風蕭蕭》也受到了關注。本文擬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對《風蕭蕭》這一長篇小說作一次新的解讀。

一、俗:大眾化的敘事形式

都市發展是以跳躍式的速度閃進人們的視野,人們在來不及的心態下面對著巨大的都市誘惑。都市日益膨脹的物質空間釋放了人的欲望,將人們的感覺和身體擴展到了新的維度。它不是人的附庸,相反,它時刻匯聚了人的意志,成為人的一種物化標志。人們沉浸其中享受著都市文化的時尚與快感、孤獨與焦慮、游戲與狂歡、尋找與救贖,以及游蕩與穿越。都市由此成為作家筆下獨立的審美對象,并奔涌著生動鮮活的文學想象,喚起人們對都市的文化思考。這類小說之所以有生命,是因為都市本身為文學創作提供了一種潛在的新的想象生活的空間,并為人們展示了都市意識的多種可能。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已是一個“繁忙的國際化大都會,—個國際傳奇,號稱‘東方巴黎”。上海的都市繁榮帶來了市民階層的龐大,市民階層的龐大又決定了其在文化消費市場中的主體地位,也決定了市民的閱讀媒介——報紙雜志的通俗化傾向。吳福輝認為:“海派作家本質上是一種報刊作家?!薄耙驗楹E身汈щx不開現代文明產物之一的報刊,他們是依附于報刊為生的一群。這種依賴性,具有近代的歷史背景。海派如要以文學謀生,把小說‘賣給報刊先行發表,或者干脆自編刊物‘推銷作品,是很自然的事?!雹谧鳛椤昂笃诤E伞贝砣宋锏男煊?,1938年從法國回到“孤島”的上海后,開始賣文為生,投稿對象主要是《西風》月刊、《宇宙風乙刊》和《中美日報》等通俗刊物。而徐訏代表作《風蕭蕭》則是邊寫邊在重慶《掃蕩報》上連載的,可見,徐訏的《風蕭蕭》創作有其追求經濟效益的一面,這一先在的目的決定了徐訏不得不采取相應的文學策略以迎合讀者的閱讀趣味。事實上,這種策略使徐訏既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放任自己的主觀情感,又使他贏得了客觀世俗社會的青睞,由此《風蕭蕭》在當時的閱讀市場得以“雙贏”。陳乃欣說:“重慶渡江輪渡上幾乎人手一紙,這應是純文學小說與報紙結合最成功的例證之一?!雹?944年10月《風蕭蕭》由成都東方書店出版發行,此后不到兩年時間便接連五次出版,由此可見《風蕭蕭》在當時的暢銷之熱。

徐訏的文學創作十分注重讀者的閱讀感受,他認為:“文藝創作不是僅為發泄作者心靈的沖動,更希望能博得讀者的接受和共鳴?!雹芩男≌f以浪漫傳奇的風格榮升20世紀40年代初暢銷書榜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作品滿足了這一時期讀者的閱讀期待與興趣。新浪漫派的“新”,即在于把早期作者情感的自由化原則轉化為文學形式上的放縱,通過形式的新奇與敘述方式的別致來實現對市民階層閱讀興趣的滿足。

首先,徐訏的《風蕭蕭》的敘事模式通過講述奇情、奇戀來吸引讀者。正如徐訏在《〈風蕭蕭〉后記》中所言:“故事與人物的健全與活躍,是小說藝術里最基本的條件?!雹荨讹L蕭蕭》的故事在多角愛情與間諜生涯的交錯中展開,“柔情與鐵火交織,美色與智勇輝映,既纏綿又驚險”⑥。情節繁麗,引人入勝:有溫馨的沙龍聚會、盛大的假面舞會、賭窟里的豪賭、密室中的偷竊、詩意的星夜公園漫步、血腥的朋友仇殺、緊張恐怖的逃匿、浪漫輕松的郊游……在敘事形態上同時采用了言情小說、偵探小說、間諜小說等通俗小說的結構樣式,“使生命哲學的高雅主題圓融無間地體現于錯綜復雜的故事迷宮之中”⑦。

其次,徐訏《風蕭蕭》的敘事模式不僅醉心于故事模式的奇特,并且十分追求敘事情感的曲折與優美。如《風蕭蕭》盡管表現的是抗戰硝煙中的熱血愛情,但作者卻用優美奇特的敘述方式把故事表現得淋漓盡致、柔情似水。故事中的“我”抱著獨身主義的信仰,在白蘋、海倫、梅瀛子三位美麗超絕、性格迥異的女子間周旋。白蘋被誤認為是日方間諜,美方諜報人員梅瀛子要“我”去白蘋那里竊取重要情報。在雙方拔槍相向的緊急關頭,終于清楚白蘋原來是重慶方面的間諜。最后,白蘋為獲取情報犧牲,梅瀛子為白蘋報了仇,“我”則在日軍的追捕中婉言拒絕了海倫的愛情,到大后方去從事“戰爭的、民族的”工作。小說把“言情”、“諜戰”糅合在一起,在一連串迷霧繚繞的懸念中使讀者如墜煙海,不加卒讀,不知謎底。這種跌宕起伏的敘述方式,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閱讀功能和世俗化賣點。

在筆者看來,正是徐訏的這種帶著離奇情節和浪漫情調的傾訴,給20世紀三四十年代戰亂紛起、動蕩不安的人們的漂泊凄苦的心靈以溫情的撫慰。徐訏融進作品的情感是以亂世之悲鳴,愛之渴盼為基調,或以重溫舊事的傷感為主色,這種情感迎合了人之生命中動極思靜、苦中思樂的要求。香港李輝英說徐訏的小說“用傳奇式的形式美以及賈寶玉式男人必為若干女人所喜的愛情,織結成奇幻虛渺的故事引人入勝,縱任空虛幻想的奔放……使那些每天奔忙于敵機轟炸下的小市民像是尋到了一角烏托邦”⑧。這種烏托邦不是讀者心目中理想的社會,而確乎是徐訏苦心營造的靈魂的避難所。如果抽去《風蕭蕭》中濃得化不開的情,同樣的故事換一種寫法,是不可能達到這種效果的。

二、雅:形而上的表現主題

從上文可知,徐訏小說《風蕭蕭》敘事模式的典型特征是在濃郁的現代都市文化氣息影響下的大眾化模式,這種特征表現為盡可能地取悅讀者和對都市文化的偏愛。然而,我們卻不能因此就簡單地認為徐訏對都市文明持完全肯定的態度。徐訏雖然生活在繁華的都市里,但卻是一位對都市文化無時無刻不充滿矛盾與困惑的作家。這種矛盾與困惑表現為:徐訏筆下的燈紅酒綠、光怪陸離刻意營造出一種遠離心理真實的感官刺激和精神松弛,但這種外在的商業性和宣泄性特征卻無法掩飾作者人格意志與理想失落的無奈心理以及自己的理想追求。因此,他一方面徜徉于世俗浮華,一方面又執著于理性探求,這種矛盾性使得他常常于天堂與地獄間掙扎。徐訏這樣形容自己:“我是一個最熱誠的人,也是一個最冷酷的人,我有時很興奮,有時很消沉,我會在狂熱中忘去自己,但也有最多的寂寞襲我心頭。我愛生活,在凄苦的生活中我消磨我殘缺的生命;我還愛夢想,在空幻的夢想中,我填補我的生命的殘缺。在這兩種激撞之時,我會感到空虛?!雹釓闹锌梢钥闯鲂焓且粋€容易處于兩種情感極端的人,面臨理想與現實沖突所帶來的巨大心靈陣痛。也正如史蒂芬太太所說:“你一方面很厭憎繁榮的都市,另一方面又醉游于都市的繁榮?!雹徇@種“厭憎”與“醉游”,使“我”陷入到自我矛盾與無可奈何的悖謬之中。徐訏難于超越現實,但卻具有知識分子的智性與清醒,這決定了他對于理想的執著追求。因此,《風蕭蕭》里的主人公雖常沉溺于燈紅酒綠、兒女情長,卻仍孜孜不倦地追求“理想”與“自由”。因此,對“理想”和“自由”的尋找是徐訏小說《風蕭蕭》的一個隱性主題。

但是,固守圓滿的理想只是徐訏執拗地追逐人生價值的一個幻影,在一個充溢著太多欲望的現實中,斑斕艷麗的生活無時不在誘惑人們的感官,這是現代都市的一個客觀存在,凡身肉體的徐訏又如何能夠抵御燈紅酒綠里滿是欲望的誘惑呢?因此,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徐訏試圖尋找一種終極存在來實現對世俗與困惑的超越。

徐訏是個天真熱情的詩人,是個執著追求愛與美、真與善、夢與詩的浪漫的理想主義者,在骨子里他對現實人生是懷著滿腔熱愛與赤誠而去積極投入的。在許多小說的后記中,天性率直的徐訏坦誠地展示了自己的靈魂。他在《風蕭蕭?后記》中說:“可是我是個不進步的孩子,多少的風塵未減我熱情,蒼老未加我世故。我還是有愛有夢有幻想,世界與人類還是不斷在演進,死的已經死了,但生的還在不斷地生長,基督教的信條是信是望是愛,我不喜歡基督教,但我愛這個信條?!庇蛇@段坦率的自我表白,可見出徐訏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愛的信仰。他還說:“我是個企慕于美,企慕于真,企慕于善的人。在藝術與人生上,我有同樣的企慕?!毙煊拰φ嫔泼赖膱讨非?,印證了他的宗教般的理想主義情懷。

楊義先生如此評價徐訏:“徐訏早期的小說往往以愛情描寫為經緯,以心理剖析為動力,最終以哲學沉思為歸宿?!雹庑煊拰θ松恼軐W沉思在作品中表現為對宗教的頂禮膜拜。在《風蕭蕭》中,不難看出主人公在浮華的都市生活中內心所隱藏的苦難真實:對欲望的選擇使其失去心靈的尊嚴,而對尊嚴的選擇又使其招致現實的殘缺。徐訏試圖尋找一種完美的存在來實現對現實這種無法解脫的悖謬的超越。徐訏只能在現實的誘惑與理想的追求中痛苦地行走。像他這樣生逢亂世的作家,一方面有著太多傳統文化的式微帶來的失落感,另一方面又目睹著太多的現代文明帶來的種種丑惡,他們在兩種文化的夾擊中痛苦徘徊,在精神漂泊中追尋自我而又無以為家,最終只好把苦難的心靈寄放于宗教的澄明與理想的烏托邦,以此彌合現實中的種種殘缺。

綜上所述,《風蕭蕭》這篇小說的誕生,是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特有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生成,它既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又承繼著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及20世紀現代主義的文學精神;既響徹著這個時代特有的多語和弦的共鳴,同時也以相當驚人的一致性延續著19世紀至20世紀以來中國浪漫文學的理想主題?!讹L蕭蕭》雅俗共賞的藝術魅力更值得我們借鑒。這部作品實際體現的是作者對生命和人性的探求,而作者想要把這種探求寫成一部作品,當然希望引起讀者的共鳴,帶給大家嚴肅的思考。徐訏在這點上做到了充分尊重不同閱讀層次的讀者。他把這種嚴肅的主題融入了傳奇小說、愛情故事的情節中,不但不顯得突兀,反而將通俗性與高雅性完美結合,讓讀者們不會對高深晦澀的主題望而卻步,也不會對流俗易懂的故事情節不屑一顧。吳義勤在《通俗的現代——論徐訏的當代意義》中對這種充滿矛盾美的故事情節大加贊揚:“他真正為我們拆除了‘雅‘俗對峙的藩籬,其‘雅俗共賞的成功經驗甚至對我們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那些先鋒派作家如何走出困擾中國文學數十年的所謂‘曲高和寡的藝術怪圈也有著有益的啟示?!眥11}

(責任編輯:趙紅玉)

作者簡介:杜云南,文學博士,廣東肇慶學院學報編輯部編輯。

① 吳義勤.漂泊的都市之魂——徐舒論[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1993:1

② 吳福輝.作為文學(商品)生產的海派期刊[J].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4.1.

③ 陳乃欣,等著.徐訏二三事[M].臺北:臺北爾雅出版社,1980:7.

④ 潘亞墩,汪義生.徐訏簡論[M]//臺灣香港與海外華文文學論文選.北京:海峽文藝出版社,1988 :202.

⑤ 徐訏.風蕭蕭?后記[M]//風蕭蕭.上海:上海懷正文化社,1946:502.

⑥ 金宏達.風蕭蕭?前言[M]//徐訏作品系列.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6:4.

⑦ 陳旋波.時與光——20世紀中國文學史格局中的徐訏[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4:195.

⑧ 李輝英.中國現代文學史[M].香港:香港東亞書局,1976:269.270.

⑨ 徐訏.風蕭蕭[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6:166

⑩ 楊義.中國現代小說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438-440.

{11} 吳義勤.通俗的現代——論徐訏的當代意義[J].當代作家評論,1999(1).

猜你喜歡
理想主義
理想主義的悲劇
論梁曉聲筆下的知青形象
嚴爵 以最理想主義的態度做一張“現代藝術”
論知青影視的精神價值
宋襄公“仁義之師”敗亡的根源探析
理想主義的感召
?;障дf明了什么(討論)/自信不能帶有理想主義色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