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惜誦》發微

2009-07-24 08:51梁月英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6期
關鍵詞:屈原

摘 要:《惜誦》是屈原《楚辭·九章》中的一篇。屈原雖然沒有系統的文學理論專著,但他“發憤抒情”的思想承前啟后,對中國文學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韓愈的“不平則鳴”說,歐陽修的“詩窮而后工”說,都是對屈原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在此基礎上的文學創作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關鍵詞:屈原 《惜誦》 發憤抒情 不平則鳴 詩窮后工

《惜誦》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屈原在初遭讒言被疏之時,內心充滿了失落、憂愁、憤懣和期待的復雜情緒,種種情感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惜誦》的主題思想。對于文章題目有幾種說法。屈原在《九章》中多次運用“惜”字,例如《思美人》“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誰與玩此芳草”,這里的“惜”是痛惜自己的生不逢時,古之人尚有遇明主之先例,為什么在這里就沒有相馬之伯樂呢?屈原慨嘆自己時運不濟,雖有才能卻不被重用。而在《惜往日》中說“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詔以昭時”,“卒沒身而絕名兮,惜雍君之不昭”,“不畢辭而赴淵兮,惜雍君之不識”,這三個惜字包涵了屈原對楚王的失望和對自己忠而被謗的遭遇深感痛心之情。林云銘說“惜,痛也;即《惜往日》之惜。不在位而猶進諫,比之曚誦,故曰誦”[1],“言痛己因進諫而遇罰,自致其憂也”[2]。戴震說:“惜誦,悼惜而誦言之也?!盵3]屈原因進諫而遭讒被疏,想到往日楚王信任的情景,產生了痛惜的情緒,《惜往日》之惜與此同,都可解釋為悼惜的意思。戴震的說法是較為合理的,與林云銘對“惜”的解釋合在一起,就是以沉痛悼惜的心情,抒發自己因直言進諫而遭讒被疏的憤懣之情。

《惜誦》開篇即說“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抒情”,這是屈原文學思想的表述。在屈原的作品里,雖沒有明確的、系統的文學思想的闡述,但“發憤抒情”可以說是屈原對文學的看法,在文學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抒情”二字。心中有所感憤,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就是所謂的“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出自作者內心的真實感受,才能具有打動人心的感染力,這就說明了詩歌具有強烈的抒情特征。屈原“竭忠誠以事君”,卻“反離群而贅肬”;“先君而后身”,卻成為“眾人之所仇”;“逢尤以離謗”,而又陳志無路,故而內心憂郁,急欲找個出口發泄,語言文字就成為最好的方式。作為一個詩人政治家,他的感情要比普通人更為強烈。當時的楚國內憂外患,對外絕齊聯秦,對內倒行逆施,楚王不能舉賢授能,反為群小所蒙蔽,內政外交都犯了極大的錯誤,致使國家動蕩不安,奸臣當道,國勢日趨衰落。屈原對此深觀痛心,內心充滿了焦慮,直言進諫,卻被楚王疏遠,于是憤而作《惜誦》。

其實“發憤抒情”的詩作早在詩經里就已經出現。在《詩經·魏風·葛屨》里有“維是褊心,是以為刺”,這是描寫一位婢妾對正妻的故作姿態內心不滿而作的一首詩。婢妾為嫡妻縫衣“摻摻女手,可以縫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她為“好人”做衣裳,而“好人”還要為難她,“好人提提,宛然左辟”,還要裝出不以為然的樣子來使其難堪,于是心里產生了怨憤,又不能發作,只好用詩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這只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人們對當時的政治有所不滿,通過作詩加以諷刺,對社會進行批判,對萬惡的社會制度進行揭露。雖然當時還沒有系統的文學理論對這些詩作進行總結,但這已經是發憤抒情之實踐,對后來詩歌的寫作有很大的影響。劉勰說:“風雅之興,志思蓄憤,而吟詠情性,以諷其上,此為情而造文也?!盵4]這就是抒情的最好注解?!墩撜Z·陽貨》中孔子教導他的學生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薄霸埂?,《論語集解》引孔安國注“怨刺上政”,這是說詩可以用來批評政治,表達民情?!霸诳鬃右郧?,人們已經大致上認識到詩歌的美刺、言志和觀風俗、知民情的作用,但講得比較零碎而不全面??鬃拥呐d觀群怨說,把前人的意見進行概括,對詩的作用作了較有系統的理論的表述,對后世的詩論很有影響?!盵5]但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主張溫柔敦厚,謹守君臣之道,雖說可以諷刺君上,但也僅僅“止乎禮義”,提倡怨而不怒。但到了屈原所在的戰國時代,忠君的思想已經不占統治地位,韓非以韓人事秦,張儀以魏人事秦,這也并不被認為是叛國的行為。屈原本也可以離開楚國,但他的愛國思想不容許他這么做,所以他在政治上的不得意只能通過詩歌的方式進行抒發。

漢代的司馬遷繼承了屈原的這一思想,提出了“發憤著書”說。他在《史記·太史公自序》里說:“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彼抉R遷因李陵之事遇禍,身心受創,堅定了他著史的心意。發憤著書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為目的,在書中,他羼雜了個人的感受,成就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不朽巨制。唐代韓愈在《送孟東野序》中說:“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作者的感情郁積在心中而不得不發,歌有思,哭有懷,前代的作家正是“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才得以成就斐然,不朽于世。有不得已而后言,作者的思想感情“郁于中而泄于外”,與其所處的時代和自身遭遇有關。孟郊一生窮苦,這次出任已是年逾五十的皤然老翁。韓愈頗同情他的遭遇,但又認為潦倒窮愁能讓其在詩歌上有所成就,因此寫下這篇序來鼓勵他。韓愈的時代,繁盛已不在,明主已辭世,安定的局面也暗潮洶涌,詩人以文才而得到重用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有才而得不到賞識,郁結在心中的怨氣自然極深,發而作文,表達的感情真摯感人。韓愈在《荊潭唱和詩序》中說:“夫平和之音淡薄,而愁思之聲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也?!边@些都是對屈原“發憤抒情”說的闡發。宋代的歐陽修也在《梅圣俞詩集序》中說:“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薄霸姼F而后工”是對梅圣俞的真實寫照,他一生潦倒不得志,空有才華而不得施展,先后輾轉中病逝于京師。有詩文傳于世,后人整理成集,遂流傳于世?!笆劳较财涔?,不知其窮之久,而將老也?!逼鄾龅囊簧?,讓后人為之嘆息。詩窮而后工的理論是詩論上一個很重要的發展,也是對屈原詩論的發展。

《惜誦》是屈原在遭讒被疏之后發泄憤懣之情而作。它與《離騷》有很多相似之處?!峨x騷》是一首政治抒情詩,可以看作是屈原的自傳。它記敘了屈原的生平、志向、理想、人格和政治上的遭遇,寄托了詩人的美政理想和對楚國君王的冀望。在風格上,《惜誦》與《離騷》抒發的感情基本相同,都是在遭讒被疏之后抒發自己的憤懣之情,只是在感情上《離騷》要比《惜誦》更沉痛、更悲愴,這是與當時楚國的政治形勢相聯系的。在作《惜誦》時,楚國的頹勢已日見端倪,楚懷王外欺于張儀,內惑于鄭袖,絕齊聯秦,疏遠賢臣,親近小人,而使國事日非,國家處于內憂外患的境地。而屈原又因忠貞直諫遭嫉而被人離間誣陷,被懷王疏遠,游離于楚國的政治邊緣,這使屈原空有滿腔熱血而無報國之門,憤懣之情無處發泄。但他對楚王的希望還是沒有改變,希望能進諫使君王覺悟。在語言上,《離騷》的前半部分和《惜誦》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屈原反復申說自己的忠誠堅直,希望能得到楚王的信任,從而實現自己的美政理想。例如《惜誦》中說“心郁邑余侘傺兮,又莫察余之中情”,“情沉抑而不達兮,又蔽而莫之白也”,“申侘傺之煩惑兮,中悶瞀之忳忳”?!峨x騷》中說“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忳郁邑余侘傺”。楚王不了解自己的忠直之情,因此屈原內心憂悶,彷徨和惆悵,充滿了憂愁與焦慮。于是反復說明自己的真實想法,希望楚王能審視自己,給自己一個表白的機會,可是“煩言不可結而詒兮,愿陳志而無路。退靜默而莫余知兮,進號呼又莫吾聞”[6]。造成陳志無路,進退兩難境地的原因就是奸佞小人的結黨營私,好讒嫉賢,混淆君王的視聽,在君王面前像小丑一樣上躥下跳,擋住了屈原忠貞直諫的路?!敖咧艺\以事君兮,反離群而贅肬”,“吾誼先君而后身兮,羌眾人之所仇也;專惟君而無他兮,又眾兆之所讎也”,“疾親君而無他兮,又招禍之道也”。[7]《離騷》中也說“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在“固時俗而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8]這樣黑白顛倒的環境中,屈原的憤懣之情已經達到了不可抑止的狀態,對楚王也產生了怨恨之情,“傷靈修之數化”,“怨靈修之浩蕩”[9]。而在《惜誦》中,屈原還對楚王抱有幻想,沒有過于激烈的言辭,只是對自己的堅持稍微有了動搖,通過厲神之口說出了“君可思而不可恃”這種較為激進的語言,這對于當時屈原來說可算是對君王最大程度的責備了。這樣《離騷》和《惜誦》在感情上的差別就顯現出來了?!峨x騷》比《惜誦》感情更為沉痛,指斥君王的話語時有出現。這是和當時楚國的現狀相聯系的。作《離騷》時,楚國國內已經危機四伏,頻繁的戰爭已經使楚國國勢日衰,可與秦國并起的時勢已經不在,頹敗之勢已經顯現,群臣上下不但沒有為此做出任何努力,反而積極為自己的私利競相奔走,“眾皆競進以貪婪”,[10]而自己昔日信賴并肩作戰的同志也已“蕪穢”,只剩下自己堅持理想,厲行忠直,“昭志未虧”,“雖九死而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無奈勢單力孤,又遭奸人誣陷,前途渺茫,而又看不到任何希望,因此多次提到“愿依彭咸之遺則”,“伏清白以死直”。屈原已經做好了隨時為國犧牲的準備。

“發憤抒情”說源遠流長,在中國文論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后代詩論的發展和成熟完善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屈原的作品也貫徹了這個思想,一首首抒情詩,成功地詮釋了屈原為理想、為國家、為人民堅持到底的不屈人生。

注釋:

[1][2]林云銘:《楚辭燈》,轉引自馬茂元主編《楚辭注釋》,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戴震:《屈原賦注》,轉引自馬茂元主編《楚辭注釋》,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周振甫:《文心雕龍注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5]劉大杰主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6][7][8][9][10]洪興祖:《楚辭補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版。

(梁月英 大連 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 116029)

猜你喜歡
屈原
屈原之死
區別
頌屈原
屈原洞中苦讀
屈原之死
屈原送米
屈原
屈原的故事
屈原的身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