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鍍金時代的報業競爭

2009-07-31 07:50韓亞輝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09年3期
關鍵詞:赫斯特普利策

韓亞輝

摘要:鍍金時代是美國現代報業趨于成熟的關鍵時期,普利策與赫斯特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們在規范報業經營、闡釋新聞理念、促進傳媒與社會融合等方面發揮出截然不同的作用。兩人的新聞實踐不但對當時的新聞同行產生了巨大影響,而且對此后百余年美國新聞業的走向樹立了坐標,其中的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們借鑒。

關鍵詞:美國報業;鍍金時代{普利策;赫斯特

中圖分類號:G2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60(2009)03-0056-07

19世紀內戰結束(1865年)至20世紀初期是美國歷史上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被稱為是鍍金時代。同時,這是美國社會價值觀念轉型的關鍵時期:商業競爭法則主導一切,商品化現象泛濫,所有的東西——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都成為商品,需要在市場上進行價值衡量,最能適合社會需求的商品往往能帶來高額的利潤,誰能推銷出自己的商品,誰就能發財致富,而一個人擁有財富的多少是與其社會地位相稱的,更是他成功的標志,是上帝的“選民”,否則就是上帝的“棄兒”。這一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市場經濟森林法則有力地制約著新聞業的整體概貌,在此基礎之上產生了各報業間的激烈競爭,最明顯的是普利策報業集團和赫斯特報業集團為爭取讀者和發行量所展開的競爭。

鍍金時代既是以工業化、城市化、壟斷化為基本特點的社會轉型期,也是各種思潮紛然雜陳、思想流派層出不窮的“文化昂進之時代”。

美國鍍金時代的保守思潮盛行:個人主義至上、以競爭求發展、經濟自由主義、反對國家干預、主張維持現狀等理念傳播廣泛、影響深遠。從聯邦政府的施政綱領到市民大眾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無不深受浸染。保守主義是鍍金時代美國社會思潮之主流。

傳統的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構成美國政治傳統的兩大基石。從表面上看,它主張維護現狀,反對社會變革,但其目的是“使自由主義不致漫溢到激進主義的極端,起著防止濫用自由的作用?!币虼怂貏e強調團結和忠誠,遵從立憲主義,限制個人主義。傳統的保守主義并非真正的“保守”,而是使美國社會保持長期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鍍金時代的“新”保守主義思潮則不然。它所宣揚的維護現狀、抵制改革,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色彩。反對國家干預,甚至不惜借用原屬自由主義思想觀念的詞匯和口號如個人主義、自由放任等,為自身的保守目的服務。布盧姆稱這一時期的保守主義為“自由放任的保守主義”,可謂恰如其分。

為什么鍍金時代會出現“自由放任的保守主義”思潮呢?鍍金時代是經濟領域競爭勢頭蓬勃興起、壟斷組織相繼成立的時代,是各行各業能人輩出,大顯身手的時代。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礦井、油田、鐵路、汽車、機械等行業給企業家們帶來了巨額財富,使他們一夜之間成為美國生活中“具有控制性的、社會的、經濟的和文化的力量?!?。他們深恐國家和個人“摧殘”自由競爭“這朵美麗的玫瑰花”(約翰·洛克菲勒語),于是,以企業家、金融家等強勢人物為代表的新的壟斷資本家階層成為了鍍金時代保守勢力的中間力量。

“自由放任的保守主義”以個人主義價值觀為根本出發點,在理論形態上表現為自由放任經濟法則和社會達爾文哲學思想的大雜燴,它之所以能成為鍍金時代美國社會主流的思潮,一方面在于它雖不系統但貌似科學的理論,另一方面在于它較為客觀地反映了時代主勢——商業性和競爭性。從而為社會主流群體所認可。

以個人主義為例,保守分子將傳統的個人主義所宣揚的個人自由、平等和有限政府等觀念加以靈活改造,把原來“作為英國王室和議院專權的殖民地經歷以及簡單的農業社會的單純性的反映”,“毫無不適宜感地”調整運用于“復雜的工業國的民主體制中”,為他們的某些經濟行為辯護。這樣,原來個人主義所宣揚的個人自由同他們所要求的經濟自由等同起來了。1886年,最高法院裁決:“公司”作為“個人”,有權享受憲法修正案的保護,正式確定了企業在憲法中受保護的地位。這成為大企業家,壟斷寡頭等非法競爭的護身符。

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自由放任經濟原則與社會達爾文哲學思想是對鍍金時代主要社會現象——商業性和競爭性的反映,這股思潮深深地植根于包括報業在內的各行業領域,并影響著它們的發展。

通過南北戰爭,美國工業資產階級獲得了最后的勝利,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進一步掃清了道路。馬克思曾經說過,“只要資本的力量還薄弱,它本身還要在以往的或者隨著資本的出現正在消失的生產方式中尋找拐杖。而一旦感到強大起來,它就拋開這種拐杖,按它自己的規律運動”。同時,國內市場急劇擴大的事實,客觀上要求政府采取比較寬松自由的經濟政策,來刺激資本家的創業積極性,促進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亞當·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來源的研究》(簡稱《國富論》)最早比較系統、集中地體現了自由放任、反對國家干預的思想。亞當·斯密從資產階級的人性論出發,認為人的本性就是利己,就是追求個人經濟利益。個人利益不僅創造和維護經濟機制,而且還促進了財富的增長。他認為,滿足人們利己心的最好途徑就是實行經濟自由,用看不見的手去增進社會利益,每一個人在他不違反正義的、法律的前提下,都應完全自由,“在他自己的方法下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勤奮和資本加入對任何人或其他階級的競爭”。為了保護競爭,斯密反對政府運用手中的權力去干預社會生活,他說,“如果政治家企圖指導私人應如何運用他們手中的資本,那不僅是自尋煩惱地去注意不該注意的問題,而且僭取一種不能放心地委托給任何個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于任何委員會或參議院的權力。把這種權力交給一個大言不慚地、荒唐地自認為有資格行使的人,是再危險也沒有了”。他認為政府的職能應限于保護國家安全、維護公正與秩序、提供公共服務等。19世紀上半葉,斯密的自由放任思想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沒有得到美國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內戰結束后,美國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斯密的自由放任思想有了生存的土壤,為美國資產階級和學者所推崇,進而影響到美國社會經濟政策的變化。

對鍍金時代美國社會各界產生重大影響的另一股思潮是社會達爾文主義。英國的社會學家、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將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特別是自然選擇學說應用于人類社會,創造了以“適者生存”為核心內容的庸俗進化論體系——社會達爾文主義,其理論基礎就是主張放任的個人主義。他認為最大的善就是社會進步不受阻礙地自由發展下去,為了追求錯誤的想法而采取的政策,則會由于干擾、歪曲和鎮壓而造成很大的傷害。從生存競爭自由、“強存弱汰”的理論出發,斯賓塞極力反對政府制定濟貧法及其他社會保障法律,認為國家對弱者的幫助不僅侵犯個人自由,而且把“弱者”和“劣”留下來將會延緩社會進化的過程。他宣稱,社會競爭導致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分化,而成功者只能是那些聰明

的、勤奮的人。約翰·菲斯克把社會達爾文主義引入美國,而耶魯大學的教授威廉·格雷厄姆·薩姆納則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推崇者,并將這一理論推向高潮。他認為,自然法則是統治社會的原動力,人和自然界一樣,必須經過弱肉強食的競爭才能改善自身處境,每個人才能在競爭中找到出路,政府不應干預競爭。政府除了保護人們的財產外,一切應采取“全面徹底的不干涉政策”;若國家干預經濟事務,勢必會破壞自然淘汰的有益影響,貧民窟和貧困是競爭帶來的不幸,然而也是不可避免的消極后果,由國家出面干預來消滅貧民窟和貧困是方向性的錯誤。他甚至說,“一切經驗表明,自由優于國家控制,民事機構享有的自由越多,國家的控制就越弱,它造成的危害也就越輕”。正是在自由放任思想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影響下,美國的普通公民,特別是中產階級普遍認為,擁有大量財富是神權的標志,救濟窮人或者限制富人是對上帝意志的干擾,資本應該受到協助而不應該受到阻礙,若國家干預經濟事務,勢必會破壞自然淘汰的有益影響。甚至對美國公民產生這樣一種誤導:政府對工業放任到什么程度,工業和貿易也就繁榮到什么程度。

“社會達爾文主義極其適合‘鍍金時代美國企業家的脾性”,受到資本家、富豪們的歡迎。內戰后美國隨著工業化步伐的加快,自由競爭的加劇,壟斷的出現,社會矛盾逐漸尖銳起來。社會達爾文主義詭稱人剝削人,資本家相互吞并都是“生存競爭”的表現,是人類無法干預的自然現象,這正好適應了美國資本家欺騙群眾、緩和階級矛盾的需要,美國經濟學和社會學家威廉·格雷厄姆·薩姆納極力推崇社會達爾文主義,主張限制政府對社會生活的干預:“政府實際上只有兩件事去做,那就是保衛男人的財產和女人的貞操,使之不受侵犯?!?。社會達爾文主義建立在自由放任思想的基礎上,同時又進一步把自由放任原則從經濟生活領域引申進整個社會生活領域,對社會各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鍍金時代的美國由于工業經濟發展進入狂飆突進的快車道,在各個領域都出現了號稱“大亨”、“巨頭”式的人物,如鋼鐵業的卡內基、石油業的洛克菲勒、金融業的摩根、鐵路業的希爾等,從這個角度來看,新聞傳媒業出現普利策、赫斯特是很正常的事情。普利策與赫斯特是鍍金時代美國由傳統報業向現代報業轉型期涌現的傳奇人物。普利策是有思想有開拓精神的報人;赫斯特則是讓人側目的、精明的商人,他們所走過的道路截然不同。

約瑟夫·普利策的童年生活曲折復雜。作為匈牙利移民,17歲時來到美國,身無分文。他從順境到逆境,再從逆境到順境,經歷過生活的艱難酸辛,坎坷挫折。培養了堅韌意志和頑強品格。

1878年,普利策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報紙——《圣路易斯快郵報》。從此,普利策意識到自己的將來必屬于報業,他徹底從早期政治幻想中擺脫出來,聘請著名報人約翰·柯克里爾為首席編輯,柯克里爾精通辦報實務,“他幽默,果斷,閱歷豐富,才思敏捷,”是普利策的得力助手。通過刊登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運動豐富了版面內容,例如流行病預防、公共交通設施改造、抽獎活動、反對城市腐敗等等?!妒ヂ芬姿箍爨]報》在專業的人士管理下,發行量增長很快,盈利漸豐,不久即成為圣路易斯城最有影響的晚報。

長期以來,普利策對東部,尤其是紐約充滿了憧憬,渴望去那里施展抱負。19世紀70年代,《紐約世界報》是一家有影響的大報,由于經營不善,在新興報業的競爭中漸處下風。普利策看準時機,成功收購了該報。他所付的第一筆款項來自《圣路易斯快郵報》的盈利,以后的付款皆來自于《紐約世界報》的盈余。報紙的發刊詞通常無實際意義,但1883年5月11日《世界報》上的文字感情真摯、音韻醇厚,不但是其一生的座右銘,更向世人宣告紐約報界出現了一股嶄新的勢力:

《世界報》的全部財產已由本人購買了。從今天起將置于一種與過去完全不同的管理之下,雇員、措施和方法不同;宗旨、方針和政策不同;目標和利益不同;同情和信念不同;思想和靈魂不同……在我們這個日益繁榮的大城市里,需要這樣一種日報。這份報紙不僅售價低廉,而且內容豐富;不僅內容豐富,而且篇幅浩大;不僅篇幅浩大,而且充分發揚民主,真正致力于人民的事業,而不為有錢有勢者謀利益。它將多登新世界的報道,少登舊世界的報道。它將揭露一切詭騙和無恥,抨擊一切社會罪惡和弊端。它將以真摯誠懇的態度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為了上述目的和事業,新《世界報》懇請各位大力協助,并謹望有識之士不吝賜教。約瑟夫·普利策

普利策非常清楚紐約的報業現狀,這里的報紙實在繁多,特別是晨報,達那的《太陽報》,每份兩美分,發行量令人吃驚,達到14萬份,居各報之首;貝內特的《先驅報》,三美分一份,盡管發行量稍遜,但在影響和利潤上似乎更勝一籌;里德的《論壇報》和喬治·瓊斯的《紐約時報》,每份四美分,都是很有基礎、較為成功的同行。此外,如《明星報》、《真理報》、《新聞報》等,雖不能與上述大報爭鋒,但各有穩定的讀者群。紐約的報紙是否已經飽和?普利策并不這么看,他認為目前有影響的報紙大都是嚴肅的文學性刊物,為少數知識精英階層服務,由于缺乏改革思想,因而不受廣大中下層市民的歡迎。另方面,穩重的市民又鄙視《新聞晨報》之類的廉價讀物,只有學徒工和女傭人才對它感興趣。普利策理想中的報紙,“應該具有令人驚嘆的自由和改革精神,具有強烈的新聞性、真實性和趣味性,這樣才能既吸引廣大勞動群眾又拉攏成群的白領中產階級?!?/p>

普利策是具有文化品位和藝術修養的報人。買下《世界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籌組新的編輯部,把新式報業理念付諸實踐。他先招來了圣路易斯城的科克里爾上校,由他擔任編輯部主任,又廣泛招聘年輕有才干的記者,向他們傳授技巧,“發現”生動活潑、富有人情味的新聞,不再關注那些流言、丑聞和聳人聽聞的消息。由于采用了新的凸版印刷術,比舊《世界報》更加整潔、光滑,標題采用細體鉛字,而內容則與普通煽情新聞無異,頗像警察局犯罪記錄。在新報紙發行的頭幾個月里,一些木刻畫——主要是人物肖像畫大量出現,詼諧生動,極為引人。為增強視覺效果,重要新聞采用多行的大字標題,正文注意字號和字體的變化(如黑體、斜體等等),從而與小字號正文的枯燥、灰暗形成對比。

紐約各界對這一系列富有進取改革精神的報業創新反響積極。短短四個月內,《世界報》發行量增加一倍,它的競爭對手們也感覺到了壓力?!断闰寛蟆穲髢r降至兩美分,很快,“《太陽報》和《論壇報》也分別調整價格為2美分和3美分?!??!妒澜鐖蟆返陌l行量持續飆升。1884年9月達到10萬份,普利策在市政廳門前鳴放禮炮100響,并給每名雇員頒發一頂絲制禮帽以示慶祝。1886年,它的發行量甚至超過了一分錢的《每日新聞報》,當達到25萬份后,普利策特地讓人制作了銀質獎狀作為紀念。1887年底《世界報》發

行晚刊,與晨報合起來的發行量遠超紐約其它報紙的發行量。19世紀80年代末期,《世界報》星期刊的發行量也達到25萬份。廣告商伴隨著發行量的增加紛至沓來,1884年末,《世界報》的廣告收入已超過其它報紙甚多。14頁報紙版面,廣告版占60欄。星期版約有36~44頁,一半是廣告。廣告版比率逐漸增加,但收費保持不變?!妒澜鐖蟆芬讶怀蔀榧~約盈利最豐厚的報紙?!妒澜鐖蟆分栽诙唐趦热〉萌绱溯x煌的業績,深層次的原因在于普利策擴大了報紙的功能:信息性和娛樂性兼備。

普利策的人生經歷可看作是美國現代報業發展的縮影,他從一文不名的外國移民發展成擁有2000多萬美元資產(當時幣值)的報業大王,創造了足以令時人及后來者嘆為觀止的傳奇,他的“美國夢”成功了。

威廉·倫道夫·赫斯特1863年生于舊金山的豪富家庭,父親靠開采金礦和銀礦發財,赫斯特家境富裕,這養成了他對金錢無所謂的態度和追求冒險、刺激的大膽個性。赫斯特一生都確信適合別人的規則并不適合他。當同齡人在接受學校教育時,他卻跟著母親在歐洲旅行。

24歲時的赫斯特掌管了父親的《舊金山考察家報》(Examiner),盡管該報當時深陷困境。赫斯特仍設定了宏偉目標——成為美國“報業大王”。他投入大量資金更新現代化的印刷設備,高薪招來成名的編輯、記者。為吸引讀者提高發行量,赫斯特經常不顧職業道德,不擇手段地編排粗俗的噱頭和聳人聽聞的獵奇丑聞,甚至元中生有地捏造假新聞欺騙公眾,他大言不慚地寫道:“現代的大眾報刊編輯并不在意事實,編輯需要的只是新奇,他并不排斥事實,如果它們也新奇的話,那他寧要不是事實的新奇,而不肯要不新奇的事實?!睘榧訌娮约旱膱蠹堄绊懥?,赫斯特竟采用一系列流氓手段,如雇傭無賴強行發行報紙,搗毀對手的售報攤等,還要求父親利用參議員的職權解除那些拒絕在他的報紙上刊登官方廣告的地方當權者職務。另一方面,赫斯特經常在報紙上刊登同情下層群眾,主張社會變革的新聞,宣揚要作“人民的代言人?!睘檎莆盏谝皇中侣勊夭?,赫斯特每天都派大量記者外出采訪,有時會租專列送記者到外地的新聞現場進行采訪。接手《舊金山考察家報》一年后,該報發行量翻了一番,達4萬份,1893年,達到7萬多份,曾經連年虧損的報紙現在每年可盈利35萬50萬美元。從這里,他向報界邁出了富有挑戰氣息的第一步。報紙的發達,巨額的盈利,不僅掩飾了赫斯特對新聞業的褻瀆,也使他的欲望膨脹,赫斯特的目標是向東部進軍,向紐約發展,挑戰普利策。

普利策主持的《世界報》與赫斯特主持的《新聞報》都定位于大眾化報紙,不但辦報思路、辦報風格相近,具化到版面結構、新聞內容都很相似。面對著共同的讀者群,競爭之激烈可以想象。有時表現為價格戰,有時體現在相互攻訐,從市場效果看,在風格近似,數量眾多的對手中勝出是艱難的事,既然如此,在新聞報道中標新立異,爭取受眾注意力也在情理之中,因為不同的聲音可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在激烈的報業市場競爭中沒有盟友,只有對手。以前報紙編輯部內爭論的焦點往往是“什么是最重要的信息”,而現在關心的是“讀者想看什么樣的消息”。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他們根據公眾喜好制作新聞去奉承、取悅公眾,而不是去告知和啟發觀眾?!罢麄€報業正在演變成大百貨公司?!?/p>

此時的普利策和赫斯特都是報業巨富,但兩人的財富觀卻大相徑庭,普利策剛到美國時,兩手空空,不名一文,但他篤信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可以擺脫貧困,能夠發財致富。1883年,普利策接管《世界報》時,仍是負債累累,苦尋良策,求助大眾。他在逆境中創新辦報技巧,改善經營管理,形勢逐漸好轉。18R5年,赫斯特繼承了父輩巨額資產。為了在報業一展身手,他慫恿母親賣掉了部分股票,獲得750萬美元巨額現金。赫斯特以此支付了《舊金山考察家報》的賠款,使報紙度過危機,轉而贏利。從此,他憑借強大的家族財力作后盾,運用異于常人的膽量和謀略,開始了在報界縱橫馳騁的一生。普利策是自身報紙風格的創造者;而赫斯特是一個出色的模仿者,他不擅長原創,卻往往可以超越創造者??陀^地評價,雖然他們兩人都考慮自己的利害關系,但都有為公眾服務的觀念,他們的身邊吸納了一批杰出的報業人才。對赫斯特來說,終其一生,他未必真正懂得新聞理念,未必懂得新聞道德,但他深諳新聞價值,懂得如何最充分地利用新聞牟利。如果說普利策是一個不世出的報人,那么,赫斯特則更像一個企業家,他完全按照鍍金時代最先進的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經營報業,把新聞當作商品,從這一點上說,他也取得了成功。

普利策的一貫政策是不允許政治家進入報社大樓,赫斯特卻反其道而行之。普利策在思想深處認為自己是公共利益的維護力量,而視赫斯特的觀點為社會危險。他對發行量和金錢的客觀估計也構成他的思想實質,因為發行量和經濟收人是新聞獨立的必要條件。普利策和赫斯特至少有一點是相似的:喜好政治和權利,在某種程度上把報紙作為宣傳自己或自己政治主張的工具。例如,普利策支持總統候選人威廉·詹寧斯·布萊恩。的許多政見,但不支持他鼓吹的通貨膨脹的貨幣對策,而赫斯特是一個銀礦主,他反對金本位的幣值毫無疑問。當時,布萊恩在保守的東部被人嫌棄。一些抱有政治偏見的人因為赫斯特對布萊恩的支持而投向赫斯特一邊??偟膩碚f,赫斯特比普利策更富于冒險精神,處處仿照普利策的策略,并把普利策的政策向前推進,把普利策的辦報技巧更進一步發揮。在決定麥金萊和布萊恩競選總統結果的那一天,《世界報》和《新聞報》各出售了150萬份,創下空前記錄。

赫斯特為了擴大發行量不惜犧牲一切,但他的低廉報紙發行量越大,損失也就越大。在新聞報道手法方面赫斯特與普利策同樣展開競爭。赫斯特把許多新讀者爭取到報刊閱讀圈里來,但他采取的過分煽情手法著實不可取,其所造成的災難和后患遠遠超過了所產生的良好影響。普利策曾經為他的《紐約世界報》使用聳人聽聞的手法辯解,認為這種手法能夠把讀者吸引過來,使他們受到他那些經過精心撰寫的、高質量的社論的影響,還可以使他們在《紐約世界報》的其他版面上讀到有份量的、有價值的新聞報道。與此相比,赫斯特的報紙就沒有資格這么說,因為他的報紙除了聳人聽聞,大肆渲染,高聲叫囂外,很難拿出有價值的報道,明顯缺乏有力度的特寫,讓人深思、啟迪人思維的文章。這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赫斯特追求巨大發行量的經濟目的而非新聞理想。

作為美國現代報業的創始者之一,普利策給人留下了棘手的評價印象。他是個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混合的杰出人物。他不是純粹的商人,但是精明、成功的商人,他同鍍金時代絕大多數報人不同的根本點是:具有一整套系統的思想——關于報刊的作用,新聞的意義,評論的價值等,最重要的是,普利策的這些思想富有濃烈的民主進步色彩,這大概是普利策至今仍為新聞界推崇的基本原因。

赫斯特個性復雜多變,根據他從事職業所產生的多方面的巨大社會影響而言。贊揚者有之:主持的報刊數目,銷路總數龐大。在新聞原則處理,特別是版面安排、標題和圖片安排方面所采用的手法有一定創新性。在吸引讀者,培養讀者的閱讀習慣和興趣方面有一定成效。赫斯特的報紙在美國民眾的生活中發揮著強有力的影響。在許多方面來說算一股社會建設性力量,矢志忠于美國;贊成普及義務教育;擴大人民權力。提倡了許多解決全國問題的進步方法。

批評者理由似乎更加充分:其出版企業雖是龐然大物,但總體專業成就不高。生活奢華,過份揮霍,開創建立豪華莊園的先例。經濟財力未用于對社會施加良好影響。赫斯特雖把讀者吸引到閱讀圈里來,但采用的手法不可取。它所造成的災難和后患遠大于積極效果。作為一種建設性的社會力量,赫斯特不是出自真正的內心和持久地反映、支持下層民主力量。

對于赫斯特評論中的這種矛盾現象說明,他是一個不折不扣,又能敏銳了解世情的新聞出版、推銷商。對經濟利潤的追求是赫斯特報業生涯的最深層、最持久的原動力,他是商人而不是報人。

普利策晚年希望重樹形象,以嚴肅、負責任的面目示人,對新聞業的前景,他認為:如果一份報紙僅僅為取悅無思想的讀者,或為一些表面現象而吶喊,這份報紙是不會有強大影響力和生命力的。報紙要真正樹立權威就必須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關鍵時刻,它必須勇于反對支持自己報業生存基礎的讀者階層的利益。同時,普利策對遺產的處理也體現了其晚年新聞觀念的升華,他籌劃創辦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是世界最早的新聞學院,以培養專門新聞人才。創辦普利策新聞獎以獎勵每年在新聞業務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人才。在美國現代報業體系中,以公眾利益為主,追求崇高信仰和受狹隘心理左右、為個人私利計這兩種觀念間的緊張關系始終是困擾新聞界的難題,它也是20世紀以來媒介批評的主旨所在。普利策晚年的行為為其一生的新聞事業劃上了完滿而精彩的句號。

(責任編輯陳曉東)

猜你喜歡
赫斯特普利策
最好的推薦信
改變命運的30美元
這條“鯊魚”有點兒貴
赫斯特黃色新聞手法探析
達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如果末日是真實的,那迷失在彩色點點里也不失為迎接世界末日的一種理想選擇
普利策:新聞界的拿破侖
英銀行高管紛紛放棄獎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