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讓學生主動學習數學

2009-09-10 04:43陳雪梅
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 2009年8期
關鍵詞:主導因材施教主體

陳雪梅

內容摘要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的理念,美國的心理學家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覺學習?!笨梢娮寣W生學會自覺地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不能代替學生的學,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呢?筆者在教學中從下列方面入手。

關鍵詞:和諧的課堂氛圍 主體 主導 提高課堂參與度 因材施教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 的理念,美國的心理學家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覺學習?!笨梢娮寣W生學會自覺地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不能代替學生的學,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呢?下面,我就在多年的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主動學習,淺談一下體會:

一、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培養學生參與意識

新課標告訴我們,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傳授者,而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盡力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環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但是,由于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他們正處于在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持久的特點,可是他們對新事物卻有強烈的好奇心。針對這種特點,在教學中,我們要采用直觀教學法,充分利用課件、教學模型、掛圖等數學教具,讓他們看得清、摸得著。同時,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小手動起來,拼一拼,擺一擺,說一說,練一練。如在學習“拼組圖形”這一節課時,先出示課件“機器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趣中質疑,問:“這個‘機器人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數一數有幾個三角形、幾個正方形、幾個圓形,幾個長方形?它們分別表示‘機器人身上的什么?”接著又用出示了小雞、松樹、小船等圖案,請同學們觀察,這些圖案分別是什么,每個圖案分別由哪些圖形拼成的?你能模仿著拼出來嗎?試試看。經過模仿拼圖,進一步引導學生,讓他們展開想象,比一比,看一看,誰的思維靈活,誰的小手最靈巧,能把日常的人物、動物、植物、生活用品用我們的學具擺出來。這時候,同學們的積極性會很高,有的思考,有的已經動手擺起來了,一會兒功夫,同學們各顯其能,小人、小魚、不倒翁、小房子、電風扇、火箭等一系列生動有趣的圖案擺在桌面上。小結時,老師要肯定每個學生的成績,對擺出兩種圖案以上的,獎勵一面小紅旗,能擺出新穎圖案的,獎勵一朵小紅花,并讓全班同學給他鼓掌。讓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氛圍中,敢于思考、樂于參與,既激發了學生的自信心、好勝心,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使他們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得到提高。

二、設置問題情景,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課堂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教師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景??商岣咚麄儗W習的興趣,只有當學生對問題產生興趣,有了學習數學的意識和愿望時,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最近所掌握的知識和原理,精心設置問題情景,使問題與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形成差距,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讓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愿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在設置問題情景時,要注意“度”的問題。如果設置的問題過于簡單,無法形成認知上的沖突,就引不起學生的興趣,也不利于能力的培養。如果設置的問題難度大大,就會使學生產生退縮心理,失去參與的熱情和信心。因此,要恰到好處地設置問題情景,設置的問題應既是學生可接受的,也應具有一定的障礙性、探究性,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排除障礙。例如:教學“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一課的情景可以這樣設計:有一個小朋友欲把三根小木棒搭成一個三角形,可怎么也搭不成,他想不明白這是為什么?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由此激發學生興趣,引入課題??上茸寣W生動手實驗,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三根小棒(長度分別為15cm、11cm、8cm),啟發學生:“能做成一個三角形嗎?”,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如果把最短的邊剪去2cm觀察又會出現什么情況呢?教師再繼續提出三個問題:①你做成的三角形的三邊長度各是多少?②最短邊剪去一小段后,是否能“首尾順次連結”?若能連結是否組成了三角形?③最短邊再剪去一小段,是否能“首尾順次連結”?學生通過實驗后均能正確回答。教師再次設問:是否具有任何長度的三條線段都能“首尾順次連結”構成三角形?把學生的思維一步步集中到新課的探索上。當學生掌握了三角形三邊關系后,再讓學生回答小朋友為什么搭不成的原因,把學習氣氛推向高潮。

三、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提高課堂參與度

課堂教學是師生多邊的活動過程。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因此,教師必須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設條件、創設情境,如在教學“長方體的特征”這一課,可設計以下幾個環節:

1、首先出示若干個物體的包裝盒,讓學生先對他們進行分類,并敘述自己的分類理由。

2、教師拿起一個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觀察、觸摸長方體有什么特征。

3、通過學生的總結、教師的引到總結出長、正方體的所有特征。

4、讓學生用橡皮泥做頂點、長短不同的細木棒做棱,四人一個小組合作制作一個長方體、一個正方體。

通過這樣的設計,將操作、觀察、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不僅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而且還啟迪了思維發展,達到了數學教學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技能的目的。

四、因材施教

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同時,又要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這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個性差異畢竟存在,所以在課堂上必須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 。在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各種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從實際出發,有題可做。如,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可出示這樣四個題目:

1、工廠堆放48噸貨物,運走了13 ,運走了多少噸?

2、工廠堆放一批貨物,運走了13 ,恰好是33.6噸,這批貨物有多少噸?

3、工廠堆放一批貨物,運走了13 ,還剩22.8噸。這批貨物有多少噸?

4、工廠堆放一批貨物,第一次運走了全部14 ,第二次運走了全部13 ,共運了8.4噸,這批貨物有多少噸?

在練習時,讓學習程度中下等的學生做第1、2題,中上水平的同學在做完1、2題后,再開動腦筋做第3、4題。這樣,不僅使多數學生能“吃得了” ,而且是少數學生能“吃的飽” 。這樣的分層練習不但在課堂上進行,在課后的練習中,教師也可采用這樣的方法。有能力、學習好的學生留一些難題,中、下等的學生留一些較簡單的習題。

五、發展學生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有創見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但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更要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

首先,要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識間的聯系,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依據數學思維的規律,提出恰當的富于啟發性的問題去啟迪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同時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試驗、分析、猜想、歸納、類比、聯想等思想方法,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例如我在教《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中:首先,先復習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在復習時要讓學生明確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1)511 +311 表示( )個加上( )個 ,和是( )個( ) 。

(2)511 -311 表示11個()減去3個(),差是8()。 讓每一位學生都要充分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與方法。

其次,在教學中不要停留在學生學習的自然狀態。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應把教學內容提高到更高一層次,讓學生從自然狀態,進入到有序、有規律、有數學思維的狀態。如:在學生討論并研究完異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后,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明確每一步與前面知識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明確每一步的任務。

通過觀察與討論是學生明確異分母分數加法在計算中遇到的了問題怎樣解決。

異分母化成同分母----使得分數單位相同,這是計算的基礎。

公分母(分母小公倍數)----通分----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通過這樣教學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們在自主探究中理解并掌握了異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與方法,在進行異分母分數減法的教學時就比較自然了。這樣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比較中找出共同點與區別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六、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地接受評價和進行評價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創設一些似是而非的錯誤問題,利用錯誤辨析等方式,鼓勵學生質疑,引導學生進行評價,以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判斷、作業進行反思、評價,也是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一種有效方法。在傳統教學中,我們對學生每堂課的作業批改通常是:學生做——教師批改——第二次課上教師對錯誤進行評析,并給出正確方法??墒俏覀儠l現,解答過的題型,還會出現類似的錯誤。產生這種情況,固然與遺忘規律有關,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過多地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沒有給學生進行反思和自我評價的機會。我們知道,學生學習數學并不是把老師所講的東西拿過來就可以了,而是要在原有的認知結構上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因此,教師在批改學生的課外作業可采用這樣方式進行:學生做——教師批改(在錯誤地方劃線)——學生自我評價(找出錯誤原因,并修正錯誤)——教師再批改——典型錯誤評析。實踐表明,這種讓學生積極參與評價的方式,不僅促進了知識的掌握,而且也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七、教學中要“用活”教科基礎教育把“學生發展為本”作為基本的課程理念。新課程強調把課程視為學習經驗,強調教學過程本身的價值,這就必然把課程視為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因素持續交互作用的動態情境。要立足于教科書,但不拘泥于教科書

在數學新課程的視野中,教科書絕不就等于課程,課程是一種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系統”和完整文化。教學內容是靈活的,是動態的,可以是教科書中的,也可以是教科書外的,只要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的發展的都可以作為教學內容。教師應立足于教科書,但千萬不能受它的束縛,不能拘泥于教科書,而應該合理的利用教科書來進行教學。教學內容應大于教科書內容,而學生的發展不同也決定了教學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數學教師應積極開發和利用數學課程資源,這是保證數學新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條件。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給學生創設參與和嘗試的機會,不斷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愛學數學,會學數學,學好數學,同時,教師必須把學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讓學生真正的成為教學的主體,讓新的數學教育給我們的所有學生“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頭腦;一副為謀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心腸”。實踐證明:只要教師能深挖自身因素,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就一定能實現由學生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偉大轉變,使學生真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

參考文獻:

1、《中小學教學研究》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

3、《小學教學設計數學科學版》

全文總字數:4794

猜你喜歡
主導因材施教主體
論碳審計主體
磨課活動中多元主體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謂“主體間性”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租賃房地產的多主體貝葉斯博弈研究
租賃房地產的多主體貝葉斯博弈研究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
中職物理教學的主導與主體
中企“主導”肯尼亞基建項目遭非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