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權益型人力資源會計的構建

2009-09-21 07:15
時代經濟論壇 2009年8期
關鍵詞:模式構建財務會計

蔡 璐

摘 要知識經濟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對人力資本這種生產要素的重新確認和計量,發展和應用人力資源會計,是知識經濟時代提出新要求。文章闡述了人力資源會計的意義,論述了人力資源會計的會計計量、會計確認和會計處理,對企業構建全面的人力資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財務會計;人力資源會計;模式構建

一、知識經濟時代構建權益型人力資源會計的意義

權益型人力資源會計理論的最積極的意義在于它為人力資源會計在實踐中的應用鋪平了理論道路,使人力資源會計最終具有了現實可行性。權益型人力資源會計充分體現了對人力資源的產權主體-人力資本的尊重,權益型人力資源會計確立了人力資本的地位,使人力資源的所有者具有與物質資本所有者同等的地位,按照人力資源所有者投入到企業中的人力資源價值確立他們應有的產權-人力資本,并相應的確立企業的資產數額。權益型人力資源會計模式與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和人力資源價值會計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一)充分體現了對價值創造的主體-人力資源所有者的尊重

按照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勞動是價值創造的唯一源泉,物力資本只是為價值創造提供了基本物質條件,它并沒有創造價值,而是在勞動者利用生產資料加工勞動對象的過程中轉移到新的產品中去了。新增的價值完全是勞動創造的,在已有的分配方式下,勞動者只是獲得了維持勞動力及其子女的生活資料,而大部分價值-剩余價值卻被物力資本所有者占有了。在權益型人力資源會計的模式下,使價值的創造與價值分配統一起來。

(二)極大的鼓舞了勞動者的積極性

人力資源權益的確立使勞動者和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有利于激勵勞動者,使之能夠充分發揮能力,發揮其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在為企業最大程度的創造價值的同時,減少企業的監督成本,使得企業最終價值最大化。

(三)優化了企業的資源配置

在現代社會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在推動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掌握先進的知識和技能的勞動者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資本已經成為比其他物質資本更重要的生產要素。在這種情況下,確立人力資源權益對于發揮人力資本的作用,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全面的人力資源權益觀

全面的人力資源權益觀是以所有的(生產型人力資源和特殊人力資源)人力資源權益得到充分尊重、肯定的為前提基礎。企業的管理人員和高級技術人員作為知識經濟時代稀缺的資源得到充分的尊重是毫無爭議的,但普通的人力資源的權益也應該得到確認,因為這類人力資源在價值創造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大量的價值是靠這部分人力資源最終創造出來的。而且,這類人力資源在總的人力資源結構中占有絕對的比重,這類人力資源權益是否能夠得到確認最終關系到整體人力資本權益能否實現的問題。因此,筆者反對只對其中一部分人力資本進行計量的做法,因為這種做法從本質上講是與人力資本權益相背離,在實踐中也不能為全體人力資源所有者所接受。

三、權益型人力資源會計的計量

(一)計量屬性

雖然人力資源會計在計量屬性上具有一定的分歧,但筆者仍主張為貨幣性計量。首先,公認的會計準則要求企業提供會計信息必須是貨幣性計量,要使人力資源會計被廣泛接受,更好的融入現有的會計體系中來,就必須遵守現有的規則;其次,人力資源的價值如果依靠非貨幣性計量方式來體現,那么人力資本的權益就無法具體確認,人力資本的權益就無法得到物力資本所有者的認可,就更談不上所謂的利潤分配權了。再次,如果各個企業更多的采用非貨幣性計量,那么各個企業之間提供的信息就完全缺乏可比性,信息也就失去價值。當然,這里并不是否定非貨幣性計量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對于人力資源管理會計方面的計量,非貨幣性計量是很必要的,在企業的內部管理中更應該充分發揮非貨幣性計量的積極作用。

(二)計量方法

對于人力資源的計量,存在多種具體計量方法,歸納起來不外乎兩種,分為成本計量方法和價值計量方法,價值計量方法進一步分為個體價值計量和群體價值計量。對生產型人力資源采用成本計量方法;對領導者、管理人員和高科技人員采用價值計量的方法。對于生產型人力資源采用成本計量,首先生產型人力資源的價值客觀上是比較低的,其成本近似于自身價值,而且該類型人力資源價值不確定性很低,采用“成本加成”的方法能直觀準確的計量,這樣就彌補了成本計量科學性較差的不足。而且,生產性人力資源所占比重較大,從成本效益原則來考慮,采用直接的成本計量方法可節約大量的計量成本。對于稀缺型人力資源采用價值計量方法,這類人力資源之所以在企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為他們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價值,他們的創造性恰恰是這類人力資源的價值所在,他們的價值要遠遠高于企業花費在他們身上的成本,若按照成本對此類人力資源進行計量,那么以這些數據對外提供的信息是不準確的,對人力資本權益的確認也被大大的低估。所以,要針對這類群體采用價值計量的方法。

四、權益型人力資源會計的權益確認

(一)對生產型人力資本的確認

對生產型人力資源采取群體價值計量的方法,按照整體來確認人力資本權益,使這部分權益如同共同基金一樣,統一管理,然后再對應到每個具體的員工,確定它們每個人的應得權益份額。首先,生產型人力資源單位價值較小,單個生產型人力資本很容易別忽略,但作為價值創造的主體,這部分人力資源的權益是應該得到確認的。其次,生產型人力資源具有同質性,可以單純的從數量上進行確認,在統一管理下,將共同的人力資本分解到各個具體的人力資源主體成為可能。再次,從激勵與約束角度來分析,他們的生產活動是直接、可以觀測的,因此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直接的辦法(如計時、計件)進行考核。因此也沒有必要對生產型的人力資源單獨進行確認的必要性。

(二)對特殊人力資源的確認

對于企業家、管理者、高級技術人才這些十分稀缺的資源采用個體計量的確認方法。首先,是因為這些人力資源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具有明顯的非同質性。其次,這部分人力資本在企業的權益中所占的比重較大,會計信息的使用者需要這方面的詳盡的、準確的信息,以便進行各自的決策。再次,因為這部分人力資源對企業創造價值影響巨大,所以,對于這些特殊的人力資源的主體,要進行約束和激勵,需要特殊的管理。

五、權益型人力資源會計的科目設置

在進行人力資源權益會計核算時,可在現有財務會計核算方法基礎上,結合人力資源成本核算原理再增設如下賬戶:

(一)“人力資產”賬戶

該賬戶用來匯總核算企業所有資產化的人力資源原始投資成本,確定企業人力資源的投資總額。其借方登記人力資源的投資增加,包括外部投入價值以及企業本身所發生的人力資源的取得和開發成本;貸方登記人力資源的減少,即退出企業的人力資源投資額。期末余額在借方,表示企業現有人力資源投資的歷史成本。

(二)“人力資本”賬戶

該賬戶用來核算外部投入人力資源的資本來源。其貸方登記外部投入人力資源的投資額,諸如國家分配人員、企業招聘人員的“原始價值”;借方登記這些人力資源的減少額。期末余額在貸方,表示企業現有人力資源中,由外部所擁有的份額。

(三)“應付紅利”賬戶

該賬戶用來核算企業稅后利潤中應分配給勞動者的份額。其貸方登記企業宣布的應分配給勞動者的企業利潤;借方登記勞動者紅利的實際支付額。余額在貸方,表示尚未向勞動者支付的紅利。

此外,在“資本公積”賬戶中,設置“人力資源所有者資本公積”和“物質資本所有者資本公積”明細賬戶進行明細核算;在“盈余公積-提取盈余公積”明細賬戶中,按“人力資源所有者盈余公積”、“物質資本所有者盈余公積”進行明細核算;在“利潤分配”賬戶中,“未分配利潤”明細賬戶改設為“人力資源所有者未分配利潤”和“物質資本所有者未分配利潤”明細賬戶進行明細核算。

六、權益型人力資源會計的帳務處理

在人力資源權益確立后,人力資源所有者也成為了企業的所有者,因此在核算企業的物質資本所有者權益時為了避免產生誤解,應將“所有者”明確表示為“物質資本所有者”或簡化為“股東”。

①當員工進入企業時,根據通過計量確認的人力資產,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人力資產

貸:人力資本

②當員工離開企業時,按該員工的有關明細賬的余額,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人力資本

貸:人力資產

③資本公積增加時,按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在總資本中所占比例,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有關資產類科目

貸:資本公積--人力資源所有者資本公積

--物質資本所有者資本公積

資產評估減值時,作相反的分錄。

④以資本公積轉增資本金時,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資本公積--人力資源所有者資本公積

--物質資本所有者資本公積

貸:實收資本

⑤企業提取盈余公積時,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利潤分配--提取盈余公積--人力資源所有者盈余公積

--物質資本所有者盈余公積

貸:盈余公積--人力資源所有者盈余公積

--物質資本所有者盈余公積

⑥提取公益金時,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利潤分配--提取公益金

貸:盈余公積--公益金

⑦向人力資本所有者和物質資本所有者分配利潤時,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利潤分配--應付利潤--應付人力資源所有者利潤

--應付物質資本所有者利潤

貸:應付利潤--應付人力資源所有者利潤

--應付物質資本所有者利潤

⑧以現金支付利潤時,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付利潤--應付人力資源所有者利潤

--應付物質資本所有者利潤

貸:現金

⑨企業發生虧損時,按勞動者應負擔的虧損部分,用人力盈余公積彌補虧損,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盈余公積--人力資源所有者盈余公積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人力資源所有者未分配利潤

參考文獻

[1] 張文賢.人力資源會計,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2] 徐國君.勞動者權益會計,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3] 杜興強.人力資源會計的確認、計量與報告,會計研究,2007.12.

作者簡介:

蔡 璐女(1981-12),籍貫:吉林省長春市,漢族,助理講師,本科,研究方向:會計學。

猜你喜歡
模式構建財務會計
職業院校財務會計網絡化建設
新形勢下企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發展
淺談加強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措施
財務會計理論的發展趨勢研究
淺析財務會計的內部控制
航空集團公司共享式財務集中管理模式構建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構建研究
多元化評價體系融入體驗式大學英語教學的模式構建
高職院?!?+3”企業化教師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