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傳統文化對當代大學生“文化自尊”的培養

2009-09-29 08:58張政萍
新媒體研究 2009年14期
關鍵詞:民族傳統文化西方文化全球化

姚 卓 張政萍

[摘要]全球化過程中,面對西方文化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大學生如何在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吸取文化的精髓,培養“文化自尊”,弘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民族精神,是當代大學生一項自豪而神圣的歷史使命,也是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推卸的責任。

[關鍵詞]民族傳統文化 西方文化 全球化 文化自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720154-01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

一、目前大學生民族傳統文化缺失的種種表象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摘要]全球化過程中,面對西方文化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大學生如何在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吸取文化的精髓,培養“文化自尊”,弘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民族精神,是當代大學生一項自豪而神圣的歷史使命,也是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推卸的責任。

西方文化一直處于主導地位,西方發達國家以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科學技術力量為依托,把持著文化交流的話語權,在西方中心主義的全球化語境下,中國傳統文化根本發不出自己的聲音,全球化使得我們民族文化的身份變得模糊起來,傳統文化的民族性逐漸喪失,中西間文化的交流出現了令人不安的“文化赤字”現象,世界文化生態環境嚴重失衡。

近來不和諧的事件在校園內外時有發生:從虐待動物到虐待父母;從自殺到棒殺同學甚至到刀砍老師;從作弊到偷竊;從損人利己到破壞公物。幾年前的“馬加爵”事件,讓人嘆息不已,我們在反思自己:是我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還是我們的大學教育中缺乏什么?他的悲劇不單是個人的悲劇,正是由環境造成的,而社會整個大環境正是缺乏傳統道德、缺少修身與和諧傳統文化的教化。種種高校中的道德淪喪、價值紊亂等文化失衡狀況,已經引起社會和我們父母的擔心和不安。

當前,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轉型,為文化的繁榮和進步提供了極佳的契機。但是文化的繁榮的背后,相反,涉世不深的大學生在價值取向重新定位與多元化選擇的動蕩中,往往會出現道德的失衡甚至會出現令人擔憂的文化盲目隨從和文化沙漠。這樣導致了精神家園的荒蕪和民族精神的失落,致使狹隘的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的泛濫,長期以來,在高等學校過于注重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而對于做人做事基本的道德品質,學校教育引導的力度還不夠。

二、樹立當代大學生“文化自尊”的意義

面對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文化模式受到威脅,我們的文化傳統受到質疑和消解的關鍵時期。面對西方文化在全球化過程中對我國民族文化的沖擊,我們應本著對民族文化的責任感,本著民族希望的責任感,必須要采取相應的對策加以改善和應對。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而言,每一種文化都必須要保持自己的傳統和特色,才不至于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迷失方向,依靠傳統文化提高民族、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凝聚力。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經濟形式、政治結構、意識形態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積累。它不僅以程式化的經典文獻、制度等客觀形式存在著,而且廣泛地以長期歷史過程中積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維模式、知識結構、價值系統、倫理規范、行為方式、審美情趣等主體形式存在著。這些文化積累以生物遺傳和社會遺傳的形式時代延續,已經深深地融化在中華民族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規范中,內化為人們的一種心理和性格,并滲透到社會政治、經濟,特別是精神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制約社會歷史發展,甚至人的思想行為的強大力量。因此,承襲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已經構成為中國社會的文化背景和中國國情的重要組成部分。[2]我們要堅持自己的發展特點,堅持中國的民族利益,樹立我們自己的“文化自尊”。由此可見,高校的民族傳統文化課程的學習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它能動地賦予大學生以民族精神、高尚人格和優良品德。

三、吸取民族文化的精華,找尋“文化自尊”價值

個人素質是社會精神面貌的反映。儒家思想特別重視個人自我身心內外在的和諧,孔子在個人修行方面,主張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態,追求一種“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厚德載物”的境界。力求達到天、地、人三者的和諧,實現個人身心內外的和諧。儒家思想非常強調修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一切是以修身為本,修身之后才可以使家庭和睦,才可以治理國家,天下才能太平。儒家思想認為一個社會要成為和諧的社會,每個人必須注重道德修養,這樣的社會才是真正的和諧社會。

在人與自然和諧上,莊子明確提出“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共生”,(《莊子·齊物論》),強調人必須遵循自然規律,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儒家思想倡導“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倡議人們要積極主動認識自然、了解自然,并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適應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儒家提出了仁、義、禮、智、信等一系列旨在維護社會秩序、實現社會和諧的道德準則,提出了建設“大同”社會的遠景理想?!岸Y之用,和為貴”,孔子認為禮的作用,是用來調節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其重點在于使人們之間的關系得到和諧。并且道德上的完善完全靠自己,人人都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身體力行,那么社會就是一個和諧的社會。

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諧思想貫穿于中國各個時期和各家各派的思想發展之中,積淀為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傳統和諧思想重視人自身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人與社會的和諧,幾乎涵蓋了自然與社會的所有重大關系。傳統文化中的這些和諧觀念,值得新一代大學生去認真學習體會、身體力行;其所蘊涵的和諧精神將是推動和諧社會構建的強大動力。

四、結論

擔負民族興亡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而文化的興亡中在教育。文化雖然是為人類所創造的,但它反過來卻有塑造人、培養人的功能。從根本上說,人類所受的教育,也就是文化的教育。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是當代大學生艱巨而光榮的歷史使命,也是義不容辭之責任?!敖裉焓澜缟献顖詮姷牧α考炔粊碜阅撤N共同的階級意識,也不出于某一特殊的政治理想。唯有民族文化才是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精神力量?!盵3]

參考文獻:

[1]王崗,民族傳統體育與文化自尊[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4.

猜你喜歡
民族傳統文化西方文化全球化
馬云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 協助中小企業全球化
從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選擇的全球化
“一帶一路”是實體經濟的全球化
怎樣在幼師音樂課程中滲透民族傳統文化
探究提升高中學術歷史課堂有效路徑
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思路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與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巧用西方文化導入,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加強大學生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避免情緒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