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培養高校美術專業學生在中小學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意識

2009-10-14 08:52周桂林
中外教育研究 2009年8期
關鍵詞:高校美術基礎教育創新

周桂林

[摘要]要提高美術教育教學質量,僅僅依靠教材是遠遠不夠的。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水平有差距,如何挖掘新課程美術的課程資源,直接關系到美術課的教學實效。教師所擅長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把美術學習與生活經驗,周圍環境相聯系,更突出地表現生活,贊美生活。

[關鍵詞]高校美術;基礎教育;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09)08-0085-02

由于遵義地區信息相對不靈通,導致我們在美術教育方面發展緩慢。隨著時代的變革,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美術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因此,我們必須加強美術教育。

一、怎樣看待教與學

如果說我們的學生所從事的工作比我們的更加困難,也更加偉大,或許多數人是無法認同的;但如果說我們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學生的生活方式是不同的,這個觀點應該都能接受。我們無論是對學生也好,或者是對自己的孩子也好,都會有著破繭成蝶的希望。當一個成年人看孩子的生活時,多數都會以對待自己生活的同樣的邏輯來看待孩子們的生活,我們無一例外地都會試圖通過“教育”的手段把我們的孩子引入我們所認為的成熟的、正確的生活方式的軌道上。眾所周知,破繭成蝶的過程對于一只蝴蝶的壽命而言,可謂時間漫長,但任何人也不會強行把繭撕破以期得到美麗的蝴蝶,然而,我們目前的教育方式中都或多或少地在用這種方式對待孩子,當我們向孩子們展示自己的完美與成熟的同時,多少是在希望孩子們能夠理解并模仿,進而不必繞很大彎路地獲得我們期望的成功。這樣做對于時下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而言或許無可厚非,如果方法得當甚至是可以推廣的,因為畢竟不存在超社會的人。但我想指出的是:由于擁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就會存在有心理和生理上截然不同的生存空間,都有各自不同的生存空間,因此,教師和學生之間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長需要和發展規律。作為高校美術教師,如果沒有找到適合的教學方式,并借助合理的、科學的教學過程,我們的教育就會事與愿違地出現失誤。

人類是自己環境的建造者和變革者。即使是初降人世的新生兒,其生存本能總促其不斷地適應這個復雜的世界。在最初的一年中,尤其是最初的幾個月里,我們都會不斷被孩子給予的驚喜感動著,因為他(她)突然地就會笑、會翻身、會坐、會站立、會跑了。父母甚至都沒有做太多的工作,他(她)們就這樣長大了,可以說絕大多數是孩子們自己不斷努力工作的結果。其實我們都知道,如果孩子需要你的幫助,即便是個剛出生的孩子他(她)也會適時地發生訊號讓你知道他(她)的需求。所以對教師而言,了解學生的需求之后再展開教學要比一廂情愿地灌輸更容易達到有效教育教學的目的。

教師的工作是教,學生的工作是學,教師的工作是不斷地完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教師會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好。而學生的工作則是在逐漸地完善自己,使自己逐漸適應家庭、學校、社會,并逐漸成熟起來。在學生的工作中,教師應該是協助者、引導者、鼓勵者……而不是結果的告知者、在學生犯錯時的懲罰者,所以,對于具有絕對的獨立意識和獨立需求的學生而言,他們會有屬于個人的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設計中如果沒有這種意識,即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主人的意識,我們就很難實施有效的教學。

二、培養興趣,促進教育發展。

世界著名美術教育家赫伯?黑德有一句經典的論斷:“藝術教育的目的是兒童的自由表現?!彼J為少年兒童繪畫和游戲一樣,是自發的。應該讓他們自由創作繪畫來表達自己,在我們的美術教育教學中應該貫通這種思想,不能一味地強調專業技能的提高而忽視學生自我表現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我表現,如學畫動物變形,教師舉例示范畫小白兔,突出兩個長耳朵;畫豬突出肥胖;畫熊貓把它擬人性化。這樣一來,學生比較喜歡,老師的示范更增強了他們的好齊心,這樣既滿足了學生自由表現的欲望,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同時也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操。

三、重視學生的學

基礎美術教學的教師要適用現代化基礎教學,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心理學的理論揭示,人的興趣首先產生于新奇事物及其獨特形式的刺激,學生只要有了對美術獨特的興趣,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多媒體教學的使用顯得極其重要。在上手工課時,教師邊講邊示范,但常常因空間狹窄、視野遮擋等原因,很多學生無法清楚完整地看到整個過程,導致部分學生不會做或不想做。如果我們運用實物投影儀,問題就很好解決了。小小的剪紙課教學,教師剪完作品后,用幼燈機或投影儀放大,展示給學生,學生有一種新奇感,可以誘發學生創作欲望??偠灾?多媒體教學工具,具有體積小,資金少等特點,一般邊遠地區的教師也能掌握。只要教師教學中應用得當,把多媒體引入課堂,擴大了美術知識的信息量,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激發學生的創作情感,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四、教學互動,共同發展。

“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是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學中非常突出的一個重要問題,教師很辛苦,那是我們的職責,但是學生如果把學習當成一種痛苦的過程,就不可能有效地實現教育的目的。

所謂有效教學,其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即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在有限的時間里教完教學內容或者教學態度是否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者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我們很辛苦也依然是無效教學或低效教學。其實有效教學的實現有賴于有效的方法,而這個方法的擁有者就是學生。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用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法來學習課程內容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根本途徑。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間的推移,學校美術教學正緊密聯系當地基礎教育的長足發展而探索新的路子,不斷拓寬學生的學習知識面幫助學生學習創新性思維,引導他們運用多元化的思維方式去思考,通過各種形式的美術活動使學生用他們的實際活動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從而促進基礎美術的教育創新。

參考文獻

1 謝 雱.中學美術教材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姚 亮.淺談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改革.中國美術教育

3 鐘啟泉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 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高校美術基礎教育創新
云南高校美術采風教學的應用研究
試論高校美術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方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政策話語的遷嬗
教育均衡發展:現代教育發展的新境界
“中國夢”之中國“自主高考”夢
基于微課應用的專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高校美術教學中的互動模式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