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建構語文課堂教學內容

2009-10-14 08:52王保兵
中外教育研究 2009年8期
關鍵詞:建構基礎原則

王保兵

[摘要]語文教師的職責不是就每一篇課文面面俱到,而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人文素養)。這就需要建構課堂教學內容,確立較為單純的教學目標,并選擇適當的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建構;基礎;原則;方法;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09)08-0090-02

[Abstract]The responsibility of Chinese teacher is not to cover every aspect of the text, but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language attainments including humanity with considerate plans. This requires to construct the cont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to establish the relatively simpl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o choose proper technique and approach.

[Key words]ConstructFoundationPrincipleTechniqueApproach

拿到一篇課文,首先要考慮的是教什么的問題。也許有人說“課文不是擺在那里嗎?還考慮什么呢?”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不同,課文(教材的內容)并非就是教學的內容,一篇篇課文僅僅是一個個“例子”,教師的職責不是就每一個“例子”面面俱到,繁瑣分析,字詞句篇語修邏各個擊破,而是通過“例子”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人文素養)。所以,首先要考慮的是教什么的問題,即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建構問題。下面以教學《馬》為例談談如何建構語文課堂教學內容。

一、建構的前提與基礎

1.對教材的分析思考:人教版七(下)第六單元以“動物”為組元。要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動物和人應該享有同樣的生存空間,激發其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其中的《馬》是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布封的一篇介紹馬的科學小品,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觀察仔細,認識深刻,用文學的筆調和感情色彩鮮明的詞語,描繪了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的不同形象,表現了兩種馬的不同命運,流露出對野馬的由衷贊美和對家馬的深切同情。文章使用了較多的重點句、中心句、過渡句,使層次清晰。但有一些詞句含義深刻,理解難度較大。怎樣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內容與情感,怎樣化難為易,怎樣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2.對學情的分析思考:馬是學生比較熟悉和喜愛的動物,但生活在都市的學生很少有和馬接觸的機會,對馬的特性了解不多,更缺少也無法關注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的不同命運。作為生源較好的七年級學生,字詞音形意方面應該沒有大問題,但對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存在理解上的困難。怎樣提高學生關注的層次,怎樣引導學生深刻理解難解詞句呢?

3.對背景的分析思考:這是新入選的課文,也有較多老師選其上研究課或競賽課。在聽課中發現,師生多對野馬與家馬的判斷失誤,認為戴有鞍韉的就是家馬,沒有的自由奔跑的就是野馬;課的標高往往止于對家馬、野馬特性的了解,以及作者對家馬的同情和對野馬的贊美上,往往缺少對生命的關注和對人與動物關系的深入思考。怎樣提高標高、挖掘深度,把課上出特色呢?

二、建構的原則與目標

建構主義理論是在認知主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獨特的學習觀,它認為學習不應該被看成是對于教師授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應是學習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主動的建構活動。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實踐性、創造性和社會性,它是當今國際教育改革的一種主流思想。由此可見,建構的原則與目標應該是讓學生學得更單純、更主動、更扎實、更有效。

這就需要對教材(課文)內容進行有目的的選擇、補充、刪減、整合。的確,“并非裝進籃里的都是菜”,用什么“菜”,做什么“菜”,要根據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對象、不同的需要來選擇?!恶R》的作者布封卒于1788年。兩百多年過去了,世界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動物的家園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動物的種類和數量發生了多大的變化!今天的學生學習《馬》難道僅僅作為學習說明文去了解有關馬的知識,去學會分辨家馬和野馬?我認為除了了解家馬和野馬的不同特性和學習對比描寫的手法,還應就《馬》的學習引發關于動物、生命、自然和人類未來的思考?;谶@種認識,我確立兩個主要目標:①知識能力目標:了解人工馴養的馬和天然野生的馬的不同特性;體會對比描寫的好處,學習并逐步掌握這種描寫方法。②情感價值目標:體會作者對家馬、野馬不同的情感態度,培養學生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思想感情。我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家馬貢獻那么大,作者卻熱情贊美野馬?讓學生認識到:家馬屈從駕馭人的操縱,迎合別人的心意,以求服從得更好,展示著技巧與妍媚,失去了豪邁而獷野的高貴美。野馬自由自在,在無垠的草原上盡情地游蕩、蹦跳、奔馳,享有生命的自由和尊嚴,這樣的馬才更美麗,才更值得贊美!培養學生生命的自由感和尊嚴感。又通過聯系現實環境惡化的現狀,引導學生思考動物與人與環境的問題,培養學生保護動物、保護環境、保護人和動物共同的家園的意識。

三、達成的方法與途徑

我創建了“三定三重一式六環節”的教學模式?!叭ā?基于“分析思考”確定教學目標,依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方法?!叭亍?一重閱讀方法指導;二重答題能力提升;三重情感的激發培養?!耙皇健?采用“長文短教”的方式,學生懂的不教,與目標關系不大的不教;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提高興趣,增大容量,化難為易,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傲h節”:①用自己騎馬的照片引入,以“猜一猜”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并留下懸念;②以“找一找”的方式,培養學生尋找、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③通過“讀一讀”的過程,了解家馬、野馬的不同特性和作者不同的情感態度,并激發學生的情感;④用“議一議”的方式深入探究,深刻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合作能力和探索精神;⑤通過揭曉“猜一猜”的答案,認識野馬的生存危機,震撼學生心靈,點燃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火花;⑥最后通過“說一說”的形式和教師的結束語,引發關于人與動物與自然與未來、生命與自由與尊嚴與美麗的深沉思考。其中多次對答題方法的歸納與運用,促進學生閱讀及答題能力的提升。

教學的過程,既是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也是教師學習提高的過程。所以我是從教者和學生兩個方面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建構的。首先,我根據“情況分析”和自己的教學風格確立教學目標,建構教學內容,制作教學課件,把教學準備的過程變成促使自己的主體性、獨立性、合作性、能動性、創造性、批判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然后,我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學習的過程變成他們學習的自主性、獨立性、合作性、參與性、探究性、創造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而教師的學習提高正是學生成長發展的前提和保證。

[附錄]

《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人工馴養的馬和天然野生的馬的不同特性;體會對比描寫的好處,學習并逐步掌握這種描寫方法。

2.體會作者對家馬、野馬不同的情感態度,培養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1、2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2

[教學方法] 多媒體導讀法

[課件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猜一猜]

[PPT課題作者]同學們摸過馬騎過馬嗎?感覺怎樣?(抽答)[PPT騎馬]這是我和馬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但只是為了留一個在康定在藏區支教的紀念而已。讀了布封的《馬》我才知道原來自己對馬了解得太少,關心得太少,思考得太少。同學們預習了課文,對馬又了解多少呢?想考考大家。([PPT馬]讓學生“猜一猜”是家馬還是野馬。)

二、初步感知

[找一找]

1.速讀課文,“找一找”表現家馬、野馬特性的詞句。

(1)弄清哪些段落寫家馬,哪些段落寫野馬。

(2)先找出表現家馬特性的重點詞句。[PPT家馬特性]指出:第一段中有這樣一個句子:“但是它馴良不亞于勇毅……” 看看它和前后內容的聯系,了解它所起的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找出中心詞:勇毅、馴良。

方法歸納:[PPT方法一]提取文中主要信息,應注意找出過渡句及其關鍵詞語,還要注意段首或段尾的重點句、中心句。(可引導學生區別過渡句、重點句、中心句,乃至主旨句)。

(3)運用上面歸納的方法,注意段首、段尾或段中,找出表現野馬特性的重點詞句。[PPT野馬特性]弄清是從“美質”、“美德”、“美貌”三方面來寫野馬特性的;找出中心詞:自由、和平、最勻稱最優美。

[想一想]

2.作者對兩種不同生存狀態下的馬有什么不同的情感態度?

[PPT情感態度]主要感情傾向:同情;贊美。

[讀一讀]

找出有關語句有感情地朗讀。(教師指導朗讀)

三、深入探究

[PPT過渡]還有什么動物能像家馬一樣,在疆場上慷慨以赴,是我們最忠勇的不說話的戰友?在賽場上精神抖擻,是我們最忠誠的配合默契的伙伴?在生活中舍己從人,是我們最忠厚的毫無保留地貢獻自己的朋友?

[議一議]

1.既然家馬貢獻那么大,為什么作者卻熱情贊美野馬?

([PPT自由的生命]學生和鄰座議論后教師小結:家馬屈從駕馭人的操縱,迎合別人的心意,以求服從得更好。它展示著技巧與妍媚,失去了豪邁而獷野的高貴美質。野馬自由自在,在無垠的草原上盡情地游蕩、蹦跳、奔馳,享有生命的自由與尊嚴——這樣的生命才更美麗,才更值得贊美!)

(按學生提問的順序品析其它難解句,未問的重點難句可由教師提出。)

2.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PPT它的教育]學生回答后小結:用擬人的手法,把對馬的馴養說成是“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指馬一出生就由人照顧,而不是自由地去尋找食物;“以接受束縛而告終”有兩層含意:①指馬被套上鞍轡,戴上銜鐵,釘上蹄鐵等;②指馬思想上接受服從的觀念。這句寫出了人類是怎樣具體地“征服”馬的,表達了對馬的深切同情。)

方法歸納:[PPT方法二]手法+詞意+句意+情感。(這類理解句子含義的題主要要用“直譯”法)

3.如何理解“這一切之侮辱馬性,較之它們腳下的蹄鐵還有過之無不及”?

(要運用上面歸納的方法,弄清“這一切”指代的是什么,為什么勝過蹄鐵對馬性的侮辱。要點:蹄鐵只是束縛了馬的身體,而黃金絲綢錦氈的裝飾卻是為了滿足主人的虛榮,使馬淪為人類的奴隸和玩物,馬獷野的特性和自由精神的泯滅是馬最大的悲哀。)

4.最后一段主要使用的是什么方法?有什么好處?

了解使用了對比描寫的方法后,播[PPT馬與其它動物],學生看屏幕教師朗讀相關語段,啟發學生認識:作者用對比手法是為了突出馬外形的“最勻稱、最優美”,突出馬是大自然的杰作,更充分地表達對馬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四、拓展延伸

1.拓展延伸,揭曉“猜一猜”謎底,認識野馬生存危機。

([PPT野馬危機]屏幕上用黑底白字顯示:1876年,最后一匹歐洲野馬死在烏克蘭原野;1947年,最后一次捕獲了蒙古野馬;1959年,最后一次發現蒙古野馬;而現在,我國新疆可能是唯一存在野馬的地方。用這些讓人觸目驚心的文字震撼學生心靈,點燃他們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思想情感的火花。)

[說一說]

2.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悟。

五、結束語

[PPT思考]布封卒于1788年。兩百多年過去了,世界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動物的家園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動物的種類和數量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布封的科學小品文《馬》不但告訴了我們馬的知識,也引發了我們關于人與動物與自然與未來、生命與自由與尊嚴與美麗的思考。

猜你喜歡
建構基礎原則
多元建構,讓研究深度發生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則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建構基于校本的聽評課新文化
夯實基礎,舉一反三
夯實基礎,舉一反三
最憨厚筆記 夯實基礎就是要一步一個腳印
建構游戲玩不夠
撥亂反正 夯實基礎
惹人喜愛的原則(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