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英語辯論課培養思辨能力

2009-10-16 06:26劉艷萍
瘋狂英語·教師版 2009年4期
關鍵詞:英語口語教學思辨能力辯論

劉艷萍

摘 要:本文研究一位用思辨能力方法教授中國學生英語辯論課的美籍教師的授課情況。筆者通過對該教師一年的課堂觀察,結合思辨能力理論與課堂教學實際,分析了該課程如何培養思辨能力,對我國英語口語教學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思辨能力;辯論;英語口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 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09)08-0013-5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an American teacher teaching Chinese students English debate with critical thinking method in China. Through one-year class observation, combining the critical thinking theory and actual class teaching performance, the author analyzes how this course helps students develop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which hopefully will be of significance to our spoken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critical thinking, debate, oral English teaching

1. 引言

口語是我國英語專業本科生主要的一門專業技能課。隨著學生入學時英語能力的提高,該課程對學生的要求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我國一所重點大學在最近兩年的教學改革中把辯論內容作為英語專業大二的口語必修課內容,系統地進行授課,并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教學方法。2007年9月,一位外籍教師用思辨能力方法對該校學生進行了一年的教學研究。作者對該外教的授課進行了兩個學期的課堂觀察,對其教學理論進行分析,希望對我國英語口語教學有借鑒意義。

2. 什么是思辨能力

2.1 定義

Critical thinking(本文譯成“思辨能力”)的研究在國外十分廣泛。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將該思維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的培養列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Paul(1985)指出,思維的培養應該放在教育的首位?!癱ritical”源于希臘語的兩個詞根,一個是“kriticos”,意為“判斷”;另一個是“kriterion”,意為“標準”。Paul和Elder將此定義為:使用恰當的評價標準進行思考,作出正確的判斷(2006: 451)。Critical thinking提倡對個人思維的反省和評價,并強調在反省和評價的過程中遵循一定的標準。

2.2 理論意義

國外對思辨能力的研究很多,鑒于本文研究對象采用的思辨能力來源于美國Richard Paul和Linda Elder提出的思辨能力理論模型,本文只探討該理論定義。該理論模型認為思辨能力有三個維度——分析、評價和創造性,因為人們“分析思維是為了評價它,評價思維是為了提高它”(Paul & Elder, 2006: 20)。換句話說,思辨能力是為了提高自己思維的一種系統的思維監控過程。

該理論模型有三個主要概念,即思維推理的要素、評價標準和智力特征。首先,思維的基礎核心是8個要素,分別為:目的、論題、視角、觀點、論據、推論、預設和結論。9個評價標準為:清楚、真實、準確、相關、深度、廣度、意義、邏輯和公正。具有思辨能力的人應具有7個智力特性,分別為謙虛、勇氣、移情、正直、 毅力、推理和公正。

根據Paul和Elder的理論,這8個思維要素貫穿在所有思維里:不管何時思考,人們都有一個目的,通過一定的視角,建立在一定的預設基礎上,通過推理,得出結論。這8個要素相互依存,沒有先后順序之分;一個要素的改變會引起其他要素的變更,比如改變了目的就要改變看問題的視角,接著就改變了問題以及結果。如果說思維要素為分析提供了一個測量工具,那么這些評價標準就為思維提供了具體的測量數字,人們可以用這些標準評價任何事情。也就是說,人們無論是在閱讀、寫作還是在說話時,都可以從8個要素方面考慮,在評價這8個要素時,要遵循9條標準(如圖1所示)。人們在鍛煉思維的過程就是培養自己智力特征的過程。一個人如果能隨時都很自覺地在推理和表達兩個方面,從8個思維要素逐條檢查自己是否達到這9條標準,即擁有了思辨能力的這兩個基礎,這個人最終會擁有很強的思辨能力,也就擁有以上7個智力特征(Nosich, 2005: 162)。

3. 教師及課程介紹

本文研究的對象為來自美國加州一所大學的教授Mr. Gary Rybold。從2007年9月到2008年6月,Gary利用學術休假時間來到我國一所重點大學,對英語專業二年級學生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口語課教學研究。Gary是美國大學一位資深的言語交際教授,專門從事公共演講、辯論課程教學。他對中國有很深的感情,從2000年開始至今,在中國三次執教一個月以上。作為國際辯論教育協會(International Debating Education Association)的執證培訓師,Gary多次來到中國給學生進行辯論講座和培訓,也曾通過互聯網對中國學生進行辯論培訓和組織辯論比賽。近十年來,他教授和培訓的中國學生達5000多人。

Gary所授課程為口語。在該校,大二兩個學期的口語課程均為辯論內容,從中國傳統辯論形式到英、美議會制辯論形式,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該校英語專業二年級有4個班,系里隨機分給Gary一個班教授。Gary的授課除了教學目標與其他平行班級一致外,其課程大綱、教材、教學進度可以自成體系。該口語課每學期18周,每周3學時,分兩次進行,一次一節課,一次兩節課。教材用的是Gary自己寫的書——Speaking, Listening, and Understanding—Debate for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采用美國大學辯論隊訓練與思辨能力相結合的方法授課。

4. 課堂教學內容和特點

4.1 教學內容

第一學期重點教授CT的理論、直線組織模型、評價方法、英式議會制辯論。首先教授CT的定義以及該理論包含的8個要素和9條標準;然后設計各種課堂練習,讓學生把握這些要素和標準進行各種評價。課堂練習包括寫作、演講和辯論,最典型的有以下幾種:

(1)see-i寫作

See-i是“statement”、“elaboration”、“example”、“illustration”的首字母縮寫,意思是按照給出觀點、解釋觀點、舉例說明、形象比喻的順序寫作,文章大約300字左右。這種寫作格式就像給學生的思維規定了一定的表達范式。學生一周寫兩次see-i,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學生的see-i達20篇,然后裝訂成冊(portfolio)交給老師。寫see-i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為了鍛煉學生思考和寫作能力,長期堅持養成習慣;另一個是用它來做評價的材料。因此,每節課的第一件事就是評價see-i。具體為四個學生一組,分別讀出自己寫好的see-i(題目均為老師上節課布置好的);每人依照思維要素和評價標準給讀的學生做出4個評價,包括兩個好的和兩個不足的,讀的學生必須把別人的反饋寫下來。到此,活動有兩種發展形式,一是小組四個成員都讀完后,共同選出本組寫得最好的,對全班同學大聲朗讀自己稍作修改后的see-i;二是每個人針對本小組同學提的意見和建議,馬上進行分析和總結,然后重新打亂分組,每個人對新的小組成員把自己的see-i讀一遍,并把之前的小組成員給的建議和意見概括一下,口頭匯報出來。

(2)即興演講(impromptu speech)

即興演講可以事先準備好材料,但演說時必須脫稿,時間至少7分鐘。之所以這么要求,是因為英國議會制辯論時,每人發言時間長達7分鐘。演講中如何構思演講結構、組織語言、準備論據成了非常關鍵的內容。演講之前,老師先教學生演講的直線組織結構(linear organization model),這種結構也是一種表達范式,要求學生按照引入(introduction)、提綱(preview)、正文(body)、概述(summary)、結論(conclusion)的順序進行闡述。學生還可以在這個演講過程中學習如何用一張小小的卡片進行簡要記錄,演講時可以用來給予提示。

(3)課外單獨培訓(coaching time)

課外培訓純粹是一個課外練習,這是辯論培訓非常關鍵的一個部分。老師每周安排時間給每個學生30分鐘單獨指導,這個培訓時間大部分用來給學生練習即興演講。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老師可利用該時間傾聽每個人的演講并提出意見和建議,也可用來進行一些辯論比賽。

(4)資料查詢(research)

做好辯論的第一件事是查詢資料。老師通過教室里的校園網絡教授學生如何通過各種媒體搜索資料,然后教學生寫“brief”和“case”準備辯論?!癰rief”就是辯論話題的相關簡介;“case”就是收集有關論題的例子,包括正方和反方的,用以作辯論的論據。

(5)英國議會制辯論(BP debate)

前面1-4的步驟都是為辯論打基礎的工作。第一學期中旬,老師開始介紹英國議會制辯論。由于議會制辯論與中國傳統式辯論規則不一樣,學生要通過不斷的操練才能很好地掌握它。班里除了有3個學生是系里辯論隊員外,其余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該辯論形式。因此,辯論的練習必須循序漸進,先是由辯論隊員展示辯論過程,然后以小組方式在個人培訓時間練習辯論,最后全班學生一起在課堂上進行辯論練習。

第二學期主要為各種辯論練習,如英國議會制、美國議會制和亞洲式辯論等。課堂活動和要求在第一學期的基礎上增加了三點:(1)學習邏輯謬論知識。老師把所有的邏輯謬論發給學生看,用一次課的時間進行講解說明;在以后的班級辯論過程中發現謬論出現時,老師要予以指點,同時鼓勵大家在實踐過程中相互查找謬論并加以改正。(2)參加課外辯論賽。Gary在任教的兩個學期里,組織了各種層次的辯論賽達10次以上。他要求每位學生一個學期至少參加三場課外辯論賽。(3)撰寫日記(journal)。要求學生每完成一個演講或一次辯論賽都要寫一篇心得體會,期末一并交給老師。

除了以上常規的練習外,還可以在期間穿插一些別的課堂活動,如理論講授、角色扮演(role play)、小組討論等。其中最常見的是通過討論的形式對自己、對別人進行評價。

4.2 教學特點

Gary的課堂活動有兩個很大的特點:一個是結合說和寫對任務進行評價;另一個是最大限度讓學生開口說話。

4.2.1 結合說和寫對任務進行評價

學生學了評價的要素和標準后,要評價的內容繁多:評價自己寫、他人寫的see-i、評價一場辯論賽、評價一個辯論話題等。評價活動通常是在說和寫的練習當中進行。對于口語課來說,如此多的寫作任務的確少見。光是寫的練習就有四種:第一種寫是每節課前的see-i。雖然它是一個很小的寫作,但它要求按照一定的結構順序寫作,對學生整理自己的思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二種寫是學生準備的即興演講。由于演講要求每人講7分鐘,又要按照老師教的直接組織結構來說,大多數沒有演講經驗的學生在演講前都要按步驟寫下稿子。老師的要求是在提綱中先簡單介紹一下演講的大概內容,這樣做會讓聽者先有一個心理準備,知道下面要講什么。正文部分講完后,還要有個重復提綱的概述,這樣聽者印象會更深刻。第三種寫是為辯論寫簡介(brief)和案例(case)。第四種寫是寫日記(journal)。老師要求每完成一場辯論賽,都要寫日記記錄自己的心得體會以及有什么要改進的地方。寫完的see-i和日記,學期末全部裝訂起來交給老師,老師通過閱讀學生的寫作給予成績評價。

4.2.2 最大限度讓學生開口說話

課堂時間有限,如何做到讓每一個人都開口說話是所有口語課老師設計活動時必須考慮的。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同時討論、同時演講的情況很常見。例如,老師會提前給出5個演講題目,讓學生自由選擇并準備。上課時,老師把全班24人分成5組,每組人數不等,每一組中的每位學生選擇的題目各不相同,然后各組圍成一個圓圈,每位學生都要進行7分鐘的即興演講。這個時候,30多平方米的小教室里同時有5位學生在進行演講,課堂雖吵雜但依然有序進行。演講完畢后,學生還要接受小組成員的提問和回答。兩節課下來,每位學生既得到口頭鍛煉,又通過聽別人演講熟悉了其他四個題目,為下一步的辯論作好了準備。最大限度讓學生開口說話更體現在課后的單獨培訓上。每位學生都能有一段連續而完整的時間單獨說給老師聽,既增加了說的機會,又減少了在眾人面前開口的心理壓力。

5. 課程教學與思辨能力的培養

思辨能力的核心是評價,評價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寫作。寫作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每一個環節都少不了思維的參與,其結果也就是思維整理的結果。如何把自己的思維用簡潔明了的方式呈現出來,讓讀者容易讀懂也需要寫作者好好思考語言的組織。因此,寫作訓練不但能夠提高寫作技巧,還能提高思維能力(Vo & Morris, 2006: 315-320; Tumposky, 2004: 52-55; Dickson, 2004: 34)。另外,寫作以其結果呈現的方式出現,讓教師更方便評價學生。

Gary的口語課堂教學對思維的訓練首先體現在書面和口頭任務的評價中。在評價see-i、演講和辯論中,學生首先要找到該任務的目的、論題、觀點、預設、論據和結論分別是什么,并要求評價這些目的、論題、觀點是否表達清楚、準確、相關,論據是否充分,深度和廣度如何,推論的邏輯是否嚴密,論題的意義在哪里,結論是否合理。學生在評價辯論賽時,不要求他們面面俱到,而只要求從某一個視角進行論述。課堂辯論練習中,老師還教學生如何作記錄(flow sheet),以便更集中注意力聽懂別人說話。每次參加或觀看完一次比賽,要求學生們給出評價,學生可以從裁判、對手、自己、辯題等任一方面著手。在這樣一次次的練習中,學生們對評價的8個要素和9個標準非常熟悉,以至于他們平時在看、在聽、在寫的過程中隨時進行評價,養成了很好的思維習慣。

另外,學生的思辨訓練也體現在辯論的整個過程中。辯論中的話題通常是有爭議的,辯論前,學生需要查詢相關的資料,包括支持正方和反方觀點的材料,然后把所有的觀點綜合在一起分析,并作出自己的評價和建議。在這過程中,學生首先必須理解論題、定義論點;接著查詢資料、分析材料、形成論據;同時學生必須明白如何推理、如何識別謬論、如何評論不同的推理方法、如何理解決策的邏輯;最后學生必須懂得綜合評價自己的和對方的論點、論據和論證,包括觀點是否明確、舉例是否恰當、推理是否合理、邏輯是否嚴密等。

Gary有一條原則:本次課堂要讓學生做什么,就先引導他們想什么,然后說什么。因此,通常老師先給出任務,然后小組討論;繼而在老師的引導下,全班出點子,作決定;最后老師給予評價。這些討論涉及的問題很廣,有關于“time management”、“constructive argument”、“eloquence and intelligence”、“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wood chopsticks and metal chopsticks”等等。課堂上不時會有討論,討論的目的不光是為了尋求問題的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如何思考問題、如何評價問題的過程。例如有這樣一個活動:老師給出一個題目讓學生寫see-i:“What is the most funny and educational activity?”課上,老師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給出“funny”和“educational”的定義和標準。5分鐘后,每組派一個學生上黑板寫出各組給出的標準;然后再分組討論,選出排列前4位的標準并說明理由;最后在老師的指導下,全班一起通過集中點子(priming)的方式選出了“funny”的四個標準——“interesting”、“participation”、“variety”、“entertaining”。接著用同樣的方法選出了“educational”的四個評價標準——“critical thinking”、“speaking skills”、“career information”、“learning strategy”。有了“funny”和“educational”的評價標準后,大家再用分組討論的方式相互閱讀see-i,選出各小組最佳see-i,對全班同學讀出。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用到剛才大家共同找出的“funny”和“educational”的四個標準為讀see-i的學生進行評價、打分、排名。該活動既熱鬧又有意義,它通過給任務—制定標準—按照自己的標準進行評價的方式培養了學生交流、溝通、自己找標準的能力,而且鍛煉了學生的評價能力,又一次把思維的要素和標準與課堂教學生動地結合起來。

前面談到,思維的智力特征是在不斷反思和評價自己的思考過程中慢慢形成的。而在這門課中,這些思維特征則是通過Gary的言傳身教慢慢教給學生的。他會在課堂辯論練習中不時地以實例告訴學生:辯論中不能用語言進行人身攻擊,論據要真實、不能瞎編;辯論的宗旨是要贏得人心,而不是博取語言上的勝利;辯論時要考慮聽眾的感受,從聽眾的角度進行說理;辯論時不能咄咄逼人,而應保持謙虛的態度;辯論中輸了不要過于強調客觀原因,而是從自己身上總結哪方面做得不足,或者對方哪些方面值得自己學習;對于沒有見過的話題不要害怕,認真查詢資料去準備。這些教導很好地反映了思辨能力提倡的智力特征——謙虛、勇氣、移情、正直、毅力、推理和公正。

6. 結語

在我國,使用思辨能力方法進行英語辯論授課是一種新的探索和嘗試,它要求教師在課堂設計時要考慮到學生專業技能和思維技能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多角度分析問題等多種思維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創新能力?!?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指導委員會英語組,2001)。廣大英語教師應該明白,在訓練語言技能的同時要考慮思維的發展。正如一些學者呼吁的那樣,口語教學不但要從語音、語言準確性與流利性、互動性、社會文化因素、情感因素等方面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更要考慮如何設計出和學生思維發展需求相符的練習,將思維能力的培養滲透于具體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和練習過程中,既培養學生語言技能,又促進學生思維發展。(高一虹,1999: 6-9;文秋芳,1999: 1-4)

參考文獻

Dickson, R. Developing “Real-World Intelligence”: teaching argumentative writing through debate[J]. English Journal, 2004, 94(1): 34.

Nosich, G. M. Learning to Think Things through: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M].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5: 36, 162.

Paul, R. W. & R. Elder, Critical thinking: Tools for Taking Charge of your Learning and Your Life[M].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6: 451.

Paul, R. W. & R. Elder, Critical thinking: 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6: 20.

Tumposky, N. The debate debate[J]. Clearing House, 2004, 78(2): 52-55.

Vo, H. & R. Morris, Debate as a tool in teaching economics: rationale, technique, and some evidence[J].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2006, 81(6): 315-320.

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指導委員會英語組.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 北京:外語與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高一虹. 外語學習木桶的“短板”——從一次失敗的演講談起[J]. 國外外語教學,1999(3):6-9.

文秋芳. 口語教學與思維能力的培養[J]. 國外外語教學,1999(2):1-4.

猜你喜歡
英語口語教學思辨能力辯論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辯論打破思維定式
任務型專業英語口語教學實驗報告
如何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學習中的思辨能力
雅思口試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反撥作用
“英語教學法”課程改革與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英美原聲電影對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的積極影響
同影子辯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