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定地區農產品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問題

2009-10-23 09:15
商業研究 2009年9期

陳 沖

摘要:特定地區生產某種農產品具有明顯的品質和規模優勢,建立農業協會、強化其功能是發揮特定地區優勢效應、提高其農產品競爭力的一個關鍵問題。農業協會可以通過降低生產成本、勞動成本和交易成本來提升農產品的價格競爭力;通過資源稟賦優勢的充分發揮、優良品種等農業科技的推廣、標準化生產和基礎設施建設來提高農產品的質量競爭力;通過品牌建設、制度建設、農戶和企業的相互制約來增強農產品的信譽競爭力。

關鍵詞:特定地區;農產品競爭力;農業協會

中圖分類號:F3043文獻標識碼:Bオ

作者簡介:陳沖(1980-),男,西安人,蘭州商學院農林經濟管理學院教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與農村經濟。

基金項目:世界銀行第四期技術合作項目,項目編號:SYL0401;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項目,項目編號:NCET-05-0859。

特定地區是指由于特殊的氣候、土質、歷史等因素,使得該地區的農產品質優、量多,相比于別的農產品生產地而言,該地區是這類農產品的生產適宜地區。這些特定地區有相當部分屬優勢農產品基地,如分別盛產香梨、小京生花生、臍橙、蘆柑、桔子的庫爾勒、新昌、贛南、永春、黃巖等。特定地區由于其特殊的生產條件、歷史等因素,其產品相比于其他地區的農產品而言,容易產生地域品牌優勢,具有一定的產品競爭力。然而,由于我國農村普遍單家獨戶分散經營的模式、市場外來力量的干預、內在條件的改變等等,使得特定地區農產品的優勢地位的發揮受到很大影響。本文試圖從農產品競爭力所包含的農產品價格、農產品質量和農產品信譽這三個方面分析,來說明目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內,在特定地區盡快建立農業行業協會,強化其功能,是發揮特定地區農產品比較優勢,提高并穩固農產品競爭力的一個關鍵問題。

一、農業協會與特定地區農產品競爭力的提升

決定和影響農產品競爭力的因素很多,既包括產業內部的直接和間接因素,也包括產業外部的商業環境因素,國內學者普遍將其歸納為:農產品價格、農產品質量和農產品信譽這三個方面。雖然決定和影響農產品競爭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每一方面因素都與農業協會的發展密切相關。

(一)農業協會與農產品價格競爭力的提升

提升價格競爭力的關鍵是降低農場品的成本,農產品的成本主要包括生產成本、勞動成本、交易成本。農業協會主要通過降低以上三個成本來提升農產品的價格競爭力。

1.通過規模經濟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

西方經濟學的原理表明,勞動分工與專業化以及技術因素等產生規模經濟,包括內在經濟和外在經濟。一家一戶的小規模分散經營,難以實現農業的規?;?、專業化、標準化生產,導致農產品價格居高難下,質量良莠不齊,在農產品市場中競爭力脆弱。農業協會的出現,使農產品需求企業不再面對分散的農戶,推進了農產品加工企業的集中,隨著區域內相關企業的集中和聚集,企業可以在獲得內部規模效益的同時獲得外部規模經濟,即“外部經濟效益”或“溢出效應”導致的單位產品成本的下降。對于特定地區來講,由于聚集存在一個規模效益的問題,在一定范圍內產業聚集能帶來經濟效益,提高競爭力。因此,當聚集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產業在地域上的不斷擴散,從而促進了產業帶的形成和不斷發展。正是在這種聚集和擴散中,產業帶得以不斷發展,從而帶來整個產業鏈條上的農產品總成本的下降,提升農產品價格競爭力。

2.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降低農產品勞動成本

(1)農業協會有利于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在我國,由于土地經營規模過小,農業勞動力剩余,抑制了農民對農田作業機械的需求制約農業機械推廣。我國有095億hm2耕地,2億多個農戶,平均經營規模約046 hm與以小型農業為主的日本相比,也僅為其1/3左右。全國農村現有務農勞動力32億,其中剩余勞動力12億。近些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雖有所增加,但總體數量仍很少。在大部分土地小規模經營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存在的情況下,不僅農業機械的替代作用和效率得不到充分發揮,而且由于規模限制而造成的農業生產低效益也難以帶動農民對農田作業機械的投入熱情和投入能力。農業協會的發展,可使得特定地區生產同種農產品農戶組織起來聯合購買機械,降低了單個采購的成本,同時也可提高機械的利用效率,而機械利用效率的提高意味著通過收費的方式回收機械的成本的回收期大大縮短,即使農戶不購買機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經濟利益就會有人提供機械化服務,從而提高了機械化水平。

(2)農業機械化有效降低了農產品的勞動成本。目前,許多外出務工的農民,在“三夏”“三秋”等農忙季節,也不得不趕回農村參加農業生產,機會成本相當高。在這些農忙季節,農民工每次返鄉需要20到30天,按照每個農民工平均務工收入600元/月計算,加上往返路費和自身消費,平均每次1 000元左右的成本。而農業機械化可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例如,中原小麥主產區由于推廣了小麥聯合收獲機械化技術,大大加快了“三夏”生產進度,避免陰雨天氣造成的損失,實現了“龍口奪糧”。

3.通過信息共享降低交易成本

制度經濟學認為,交易成本是產品成本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小規模的、分散化的生產與銷售產品的交易成本要遠高于規?;瘲l件下的交易成本。通過農業協會,使小規模分散經營的農戶聯合起來,形成一定地域空間內的集中連片規模經營,同時促進具有較強帶動能力的相關企業的發展。而且農業協會和相關企業對市場信息的獲取和把握能力要遠遠高于單個農戶。尤其是相關企業為了自身發展的需要,會積極主動地獲取市場供求信息,相關企業之間也可通過市場供求信息的共享,大大降低獲取市場供求信息的成本。各種農業協會和相關企業根據市場供求的變化不斷調整其生產經營活動,引導并組織小規模分散經營農戶的經營活動,能夠大大提高各種農產品對市場供求的應變能力,從而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

(二)農業協會與農產品質量競爭力提升

由于我國農產品質量總體上不高,從而導致在國際市場上與其他國家農產品相比,質量競爭優勢不明顯,表1列舉了主要農產品質量競爭力不足的表現。農業協會通過資源稟賦優勢的發揮、農業科技的推廣、農業標準化和農業基礎設施的加強等方面有效地提升了特定地區農產品的質量競爭力。

1.資源稟賦優勢的充分發揮提升農產品的質量

農業是一個經濟再生產過程同自然再生產過程密切聯系在一起的生產部門,農業生產受自然環境的制約較大。農業協會使得特定地區把各類農產品配置在生態經濟適宜區內集中生產,發揮特定地區的資源稟賦優勢,可以獲得產量更高、品質更優、效益更佳的生產效果。誠然,現代人類可以借助工程和技術措施,為其選擇的專業化生產創造適宜的人工生態環境,如建造塑料大棚、玻璃溫室為蔬菜、花卉創造適宜的水、光、熱等條件。但從總體看,農業畢竟還是個經濟密度低的廣域產業,也是風險性強的產業,大面積人工改變一個區域資源、環境所需的巨額投資和高昂的機會成本,會使農業投資者和經營者望而卻步。資源稟賦的優勢容易形成一些農產品壟斷性生產,加上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原產地的保護,對其質量競爭力是個極大的促進。お

資料來源:于永維.加入世貿組織與提升農業競爭力[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オ

2.優良品種等農業科技的推廣提升農產品的質量

現代農業是科技農業。目前,我國農業生產中優良品種等農業科技轉化率低、推廣水平不高,直接制約了農產品質量的提高。農戶由于生產規模小,采用優良品種和現代農業科技的成本較高,風險較大,不愿投資采用優良品種等現代農業科技。農業協會可以使多家農戶在志愿聯合、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基礎上試驗優良品種和現代農業科技,如果失敗后共同承擔損失,降低了優良品種等現代農業科技的推廣風險,為提升農產品的質量競爭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農業協會推進了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提高了農產品的安全衛生狀況

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農業面臨著全新的挑戰,其中重要的變化就是要從過去的“跟著感覺走”轉向標準化生產的路子。農業協會可以提高農業生產對科技的吸納能力,而科技進步對農業生產貢獻率的提高不僅表現在農產品生產效率的提高,也表現在農產品品質和質量的提升。一家一戶的小規模分散生產經營,很難推進農產品的標準化,也難以保證農產品的安全。而農業協會有利于農產品生產經營活動在一定地域空間范圍內聚集,不僅使農業生產標準化的推廣變得容易,如由協會組織實施的“優質專用小麥示范縣”項目,不僅通過良種補貼的方式解決了統一優良品種的問題,而且通過集中連片種植,實現了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收獲,避免了各種小麥的混種混收,改善了優質專用小麥的品質;也將非常有助于提高農產品的安全衛生狀況,如畜禽養殖達到一定規模,不僅有助于采用先進的生產和管理技術,提高生產效率,獲得規模經濟效益,也有利于對飼料和飼料添加劑使用、獸藥使用、停藥期、藥物和有害物質殘留等進行監控,從而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衛生標準,還有利于對畜禽疫病的監控、防治和檢疫,降低畜禽死亡率,提高生產力水平。

4.農業協會為農業基礎設施的完善提供了可能,從而為農產品質量的提高提供了物質保障

農業是“弱質產業”,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大,對基礎實施的依賴性強。西方發達農業的成功經驗表明,要實現傳統自給性農業向現代商品性農業的轉變,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和農村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強大的、發達的和完善的現代農業基礎設施與之相配套。我國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嚴重落后于農業生產的需要,在農業稅減免和“兩工”取消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形式。由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需投入大量的成本,在一家一戶分散化經營的情況下,農戶難以也不愿意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產品質量的提高。而農業協會可使農戶聯合起來進行投資,建設、改善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從而為農產品質量的提升提供物質保障。

(三)農業協會與農產品信譽競爭力的提升

我國農產品的信譽競爭力不高,主要是由于品牌效應不強,信用缺失等原因造成。農業協會通過提升農產品的品牌,制度建設和農戶之間的聯合,增強對企業和農戶的相互約束力,增強特定地區農產品的信譽競爭力。

1.農業協會可提升農產品的品牌

首先,農業協會推動農業生產經營企業的建立與發展,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將促使企業約束自己的市場短視行為和不誠信行為,注重自身品牌的培育。其次,農業協會有助于營銷戰略的實施,提高營銷績效。農產品的生產在特定地域空間聚集,不僅有利于政府實施宏觀指導和調控,避免農產品的生產和供給出現較大波動,穩定農戶的收益水平,而且有助于生產經營者、相關企業和政府實施營銷戰略,提高營銷績效。例如山東省棲霞縣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創優質、創名牌活動,目前已經注冊了“天譽”、“宇冠”、“華陽”3個商標,市政府每年從財政支出400萬元在中央電視臺作形象廣告宣傳,2002—2003年連續兩年在北京舉辦“中國山東棲霞蘋果藝術節”,從整體上提升了棲霞蘋果的形象,提高了產品的知名度,競爭力也因此而提高。

2.農業協會發展中政府各項制度的規范引導了市場行為,從而提升農產品的信譽競爭力

首先,政府為促進農業協會發展而大力進行制度建設,為保證農戶利益的最大化,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工商等政府職能部門將會對在市場上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產品加大檢查、處罰力度,凈化了市場環境。其次,政府、企業以及農戶均加大信息化建設的力度,及時準確和對稱的信息披露,確立了農產品交易的公平性和透明性,促進了農產品市場交易的有序化和規范化。

3.農戶內部聯合增強了企業和農戶相互約束力

農業協會的出現,將特定地區生產同種農產品的農戶組織起來,形成一個較大的經濟實體。這些農戶的合作與聯合有助于提高他們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提高他們與相關企業的談判地位和能力,從而較有效地約束企業的市場行為。而相關企業也可以通過農戶的這種聯合增強對農戶的約束力,提高合同的履約率,從而獲得穩定的產品銷路和原料來源。

二、小結

隨著國際化和全球化趨勢的日益發展,我國農產品必將面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對于特定地區來說,雖然通過發展農業協會有助于提升農產品的競爭力,但并不是說不論任何產品在任何地區只要發展農業協會就一定能提升其競爭力,農業協會只是為提升農產品競爭力提供了較好的基礎條件,農產品競爭力的提高還取決于一系列其他內外部條件。

通過農業協會來提升農產品競爭力,不僅是特定地區農業發展的戰略舉措,而且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如果只考慮解決某一個問題或某一方的利益,就可能不利于整個系統效率的提高。因此,實施該項戰略措施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以市場為導向與政府宏觀調控相結合;發揮比較優勢與提高競爭優勢相結合;以農戶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與發展農業協會和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相結合;專業化生產、區域化布局與綜合經營相結合;農戶、企業利益與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利益相協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結合。同時,農業協會的發展既要積極推進又不能急于求成,應該實行龍頭牽動、產業聯動、科技攻關、技術推廣,政府應將基礎設施、服務體系等作為投資的重點,應將農民組織起來,并逐步實現規模經營。

參考文獻:

[1]喬娟.張宏升.論農業產業帶建設與提升農產品競爭力[J].農業經濟問題,2004(12).

[2]瞿艷平.區域品牌建設與農產品競爭力[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6(7).

[3]盧向虎.論提高我國農產品競爭的途徑[J].商業研究,2004(10).

[4]李曉玲. 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生存與發展的現實選擇[J].農業經濟,2003(5).

[5]薛國琴.提高特定地區農產品的競爭力[J].農業經濟,2005(6).

(責任編輯:呂洪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