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化學新課導入的教學藝術

2009-10-28 07:01李國林
素質教育論壇·下半月 2009年9期
關鍵詞:氣體原則教學內容

李國林

導入新課是教學過程中的首要環節,這個環節雖然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中僅占3~5分鐘,屬于一堂課的“引子”或“開場白”,但俗語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針對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及所處的地位,精心設計和實施一個引人入勝的“開場白”,巧妙地導入新課,走好第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位瑞士作家說:“開場的作用一是建立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情感;二是打開場面引人入勝?!比绻抡n的導語精當,妙趣橫生,就能打開學生的心扉,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造成渴望、追求學習新知識的最佳心理狀態,這才能使學生在情緒高昂的思維過程中獲取知識,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還有利于教學環節的連接,起到概述舊知識、啟蒙新知識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得和諧自然,渾然一體。所以,具有藝術性的“開場白”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進入新課的學習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引起學生對所學課題的關注,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導入新課是新課教學中最具有藝術性的第一樂章。那么,如何設計一個緊聯教學內容,緊扣學生心弦,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的導入形式呢?我認為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目的性原則:導入新課,必須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關,緊扣教材,有助于學生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教學目的要求,從而使學生明確為什么學?學什么?怎樣學?這是設計導入新課最關鍵也是最基本的原則,否則,再好的導入也成了驢唇不對馬嘴,事倍功半。

第二,實際性原則:每一節課導入的設計都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要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學生年齡、思維模式和興趣等方面特點,因人制宜地導入新課。使之不至于脫離學生的實際而失去導入的意義,要做到“導”而能“入”。

第三,連貫性原則:新課導入必須服從全局,兼顧講解復習鞏固,布置作業等其它環節,不能片面追求“導入”的效果而傷害全局,應在“講解新知”這個中心環節的統率下,做到上下連貫,環環相扣,首尾照應。

第四,啟發性原則:新課的導入還要做到直觀,富于啟發性,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防止學生處于死板被導的地位,要做到主“導”而不主“包”,被“導”而不被“動”。

第五,趣味性原則:“情、奇、疑、趣”是導入新課的四字要決。因此,導入新課一定要有趣味性,引起學生注意,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將學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心態,達到引人入勝的目的,但要注意思想性,雅而不俗。

第六,由舊入新的原則:導入新課要從新舊知識的聯想上著眼,能把上下節或前后知識聯系起來,這樣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根據以上導入新課的設計原則和筆者八年來的教學經驗現介紹6種常用的導入新課的方法:

1.生活實踐法:生活實踐法就是教師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現象,事例和常識。聯系本節教學內容導入新課,日常生活現象、事例,學生都會感到親切、自然。易于理解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如講授初中化學《金剛石和石墨》時,教師就拿出一把玻璃刀問玻璃刀為什么能劃玻璃而小刀不能,刀尖上嵌著什么?拿出一節干電池問里面的碳棒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怎么不用木棒?拿出一支鉛筆問鉛筆芯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為什么可在紙上寫字?然后說:“同學們想知道這些答案嗎?請認真學習本節內容《金剛石和石墨》?!边@樣一定會使學生興趣盎然輕松愉快地進入新課的學習,喚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欲望同時也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還會使學生體驗學以致用的成功感。

2.形象描述法: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也會使學生所津津有味,誘導聯想,激發學習本節課知識的欲望和興趣,如《二氧化碳》一節的的引言,我們知道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同學們能說出空氣中二氧化碳含多少嗎?空氣中二氧化碳僅占0.03%,那么二氧化碳在其他星球上占有多少呢?在火星上它約占95%在金星上高達97%,另外二氧化碳神通廣大,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它的參與,消防隊員的滅火它是功不可沒,造就狀觀的石林、奇異的溶洞也有它的功績,可堪稱為雕塑地球的建筑大師,人工降雨、食品保鮮等等都離不了它。教師的講述,從人類自身和動植物的生命現象到大自然和太空的奇觀及其神奇的用途,一定會使學生聽得十分入神。

3.實驗激趣,由宏觀到微觀、引人入勝:如《鈉》一節時可演示一組趣味實驗——滴水生火:在蒸發皿中放一小塊金屬鈉和少量乙醚,然后滴入幾滴水,學生馬上會看到了異?,F象。平常能滅火的水怎么卻燃燒了起來?頓時激起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欲望。隨后讓學生親自動手做鈉跟水反應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必然每個學生都會認真做實驗,仔細觀察實驗。又如《淀粉、纖維素》的導入。首先點燃一小團棉花,棉花緩慢燃燒,留下一點灰燼,學生對此熟悉,不以為然。接著在手心上放上一小團火棉,給大家看,由于火棉和棉花相似,學生還以為是棉花,點燃它,只見火光一閃,迅速燃燒,瞬間蹤影皆無,學生頓時嘩然,驚奇萬分,再做爆炸實驗,火棉爆炸將試管口的膠塞,在“啪”的一聲中蹦出老遠時,大家更加興奮,在求知心切的氣氛中,教師提出這形似棉花的物質是什么?燃燒時為什么沒有灰燼?為什么在密閉試管中會爆炸……這樣經過實驗設疑、激趣,學生定會進入“憤、悱”狀態,情感優化、思維優化,學習效率必然很高,還如由“魔棒點燈”、“黑面包的制取”引入《濃硫酸》、“空杯生煙”引入《化學肥料——銨鹽》、“能生火的紙”引入《自燃和緩慢氧化》、“會變色的水”引入《酸堿指示劑》、“燒不壞的手帕”引入《乙醇》等趣味小實驗都會將學生帶入充滿神奇色彩的化學殿堂。

4.懸念法:這是我們教師最常用的導入新課的方法。懸念法就是教師巧妙地設置疑問,使學生思想上產生懸念,在學生急待要解疑的情境中導入新課。如:講《空氣》一節時,可這樣導入:“同學們,空氣是我們經常接觸的物質,它是一種既看不見蹤影、又聞不著氣味的氣體,人體生活離不開它,植物生長離不開它,那么你們知道空氣是由什么物質組成的嗎?現在我們就來介紹空氣的組成,從而導入新課。這里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懸念設置要適度,既不要讓學生一眼看穿,食之無味,也不要太“懸”使學生無從下手,望而生畏,挫傷積極性。

5.媒體展示法:媒體展示就是通過電視、投影、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或演示學生無法接觸的物品或科技成果、工業流程等,激發學生好奇心,求知欲,引入新課,如引用多媒體從網上下載展示高科技產品,如:尿不濕、不粘鍋、隱形眼鏡、隱形飛機、防火涂料等引入《合成材料》展示硫酸制取工廠概況,氯堿工廠設備引入《硫酸工業制取》、《氯堿工業》等。

6.講故事法:就是教師通過講述與新課有聯系的一段趣聞佳話、軼事或一首詩等來引入新課,如:通過朗讀《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引入《碳酸鈣》;通過講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次德軍與英、法聯軍在比利時的伊普爾對峙,黎明時,英法軍前線戰壕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陰森森的黃綠色氣體逐漸向前襲來,很快數百名英法軍戰士窒息而死,數千名士兵雙目失明,講完話鋒一轉,同學們,你可知道這是什么氣體嗎?英法軍戰士如何防止這種氣體中毒失去戰斗力?請同學們認真學習本節內容《氯氣》,這樣輕松自然地將同學從戰場帶到了課堂且興趣高昂。還有在講《氫氣實驗室制法》一課時,可說”早在16世紀,瑞士著名醫生,帕拉塞斯就曾指出過,把鐵屑投入硫酸里就有氣體發生出來,就像旋風一樣騰空而起。當時人們不知道這是什么氣體,直到1785年,拉瓦錫把這種氣體命名為Hgdrogen,意思是“成水元素”。今天我們來重復這個實驗,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并驗證產生的是什么氣體,從而導入新課。

總之,新課的導入是一門藝術,它的方法是多樣化的,形式是新穎的,比如除了上述6種外還有激勵法、直觀演示法、提問法、提前交待目的法、練習矯正法、謎語法、釋題法、開門見山法等筆者不再一一詳述。每個教師絕不能千篇一律,囿于老套套,應以遵守教學原則和規律為本,把握教材難點,捕捉重點,適應學生設計出靈活多樣的新課導入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開動腦筋、思考問題上來,撩拔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培養創新能力。

猜你喜歡
氣體原則教學內容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則
新冠疫情期間小學信息技術在線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實踐
第二節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等差數列教學內容的深化探究
和大氣層中的氣體做游戲
和大氣層中的氣體做游戲
惹人喜愛的原則(二)
惹人喜愛的原則
原則與原則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