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篇教學思想與大學英語教學

2009-10-28 07:01安福林
素質教育論壇·下半月 2009年9期
關鍵詞:外語教學語篇交際

安福林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從語言學發展的角度提出了外語教學的重點不應停留在句子水平的語言能力訓練上,而必須重視在語篇水平上組織教學,進而培養學生在語篇水平上的語言交際能力。語篇研究作為一門獨立的語言學科在60年代下半期開始,70年代已逐步形成并有了較快的發展,到了80年代,外語界同仁對語篇教學已有了共識。但由于受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影響,大學英語教學仍停留在語言本身的講解而忽視了篇章的整體性,從而造成了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由此可見,大學英語走出傳統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一、語篇教學的理論依據

語篇(discourse)指的是實際使用的語言單位,是交流過程中的一系列連續的語段或句子所構成的語言整體。語篇由一個以上的語段或句子組成,其中各成分之間,在形式上是銜接的,在語義上是連貫的。語篇教學是相對于以詞匯和句子結構為中心的教學而言的,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能用目的語來交流思想和獲取信息。語言學家胡壯麟先生認為語篇分析吸收了包括語言學、符號學、心理學、人類學、社會人文學科的研究成果,慢慢形成了一個專門研究交際語言使用情況的涉及多個學科的一門學問。

二、語篇教學法的意義

語篇教學是相對于以詞匯和句子結構為中心的教學而言。以往的這種以詞、句子為核心的外語教學,如果用在外語學習初始階段也許是有一定作用。但語言并非是一些雜亂無章的詞句,而是由連貫的篇章形式表現出來的。語篇是指實際使用的語言單位,是一次交際過程中的一系列連續的話段或句子所構成的語言整體。它可以是對話,也可以是獨白,它包括書面語,也包括口語。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能用目的語來交流思想和獲取信息。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獲取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這種語言使用的環境既包括語言方面的知識,也包括文化背景、語用、認知等方面的知識。Skehan認為,只有通過實際參與語篇交際,才能真正理解語篇。因此,只有語篇教學,才有利于在培養學生的能力的同時,發展他們的言語交際能力。

三、語篇教學的應用

那么,如何對語篇分析加以運用才能對語言教學更有作用呢?下面以《大學英語》精讀第三冊第三課《Why I Teach》為例,根據筆者在教學中的體會談一談對語篇教學方法的一點看法。

首先,在講解新課之前安排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要求學生在預習單詞、課文之后能夠初步掌握課文的中心大意、劃分出段落、明確本課教學的基本目的、理解作者在金錢和權利問題上與眾不同的價值觀。課前預習是學生對整篇文章的大意或故事梗概進行了解的必經之路,也是教師進行語篇教學的基礎。

其次,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設計一組問題,通過提問的方式檢查學生對課文掌握的情況及對一些文章有關問題的看法。如:

(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job of teaching?

(2)Will you choose the job of teaching after graduation? Why or why not ?

(3) What is the definition of a good teacher in your mind?

(4)What's the usual attitude of people in the face of the money and power ?

(5) What are the reasons for the author choosing teaching as his career ?

從前三個問題的提問引發學生對教師這一職業以及稱職教師的不同看法。通過后兩個問題的提問使學生通過對比進一步突出作者在金錢與權利上不同的價值觀,并把學生引入教師的內心世界,感受教師的敬業精神、治學態度和對學生傾注的愛心。本文是以reasons為主線來擴展全文,而通過后一個問題的提問可使學生將注意力放在整個篇章上,縱觀全文,把握中心。因此,在講解課文前對學生進行提問,一方面,可使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突出文章的主題;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進行口頭表達思想的能力。

再次,講解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能夠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在該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講解了有關“Becoming a teacher in the U.S.”的一些知識,以及文中提到的有關愛默生(Emerson)、梭洛(Thoreau)和赫胥黎(Huxley)等人的背景知識。這些知識有助于學生對整個語篇的理解,不僅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表層意義,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深層的文化意義及內涵。

最后,在以上三點的基礎上對整個篇章進行分析。本文以“the reasons why I choose teaching as my career”為主線全文分為五段,分別給出作者選擇教師這一職業的五個原因(具體分段及原因略)。文中作者所運用的語言極為有特色,首先,作者在文中用排比段的形式來強調他從事教學的原因。其次,作者用暗喻(metaphor)的手法表達了他喜歡教師這一職業超出其他任何職業的原因,從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I choose teaching as my career because teaching offers an opportunity for reflection, research, writing and to keep on learning. Most important of all, teaching is a profession built on change, and I find satisfaction in seeing my students grow and change in front of me.

但需要注意的是語篇教學中強調語篇分析并非排斥語言知識的講解,而是提倡在句中講詞、在段中講句、在篇中講段,將整個篇章視為一個有機的組合體,這樣才能使學生既學到了語言知識,又提高了語篇能力。

四、結語

語篇教學大膽地跳出了語法、句子的格局,強烈地沖擊了傳統的教學法。語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理解作者的觀點、意圖,使學生具有統攬全篇的能力,即語篇能力。而語篇教學則是以語篇分析為方法對語言材料的思想內容、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銜接與連貫進行分析,使學生在語篇基礎上掌握全文,從而提高語篇能力。

參考文獻

[1]桂詩春.應用語言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1988.

[2]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3]彭宣維.英漢語篇綜合對比[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歡
外語教學語篇交際
中日能源語篇中語言表征的對比研究
基于語篇分析的課例研究
基于語篇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
兩塊磁的交際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A Rough Research on Numeric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高考模擬題精選之情景交際題
語篇填空訓練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