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績效的高校教師薪酬模型研究

2009-10-29 05:00楊志兵
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5期
關鍵詞:高校教師績效評價模型

楊志兵

[摘要]教師的工作績效不僅取決于能力,也取決于受激勵的程度,它是計量教師績效薪酬的基礎。運用模糊評價方法,可以制定針對高校教師績效薪酬水平的方法與模型。

[關鍵詞]高校教師;績效評價;績效薪酬;模型

[中圖分類號]D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7320(2009)05—0719—04

高校的績效是指個人或者團隊在一個既定的時間內對學校的貢獻??冃Р粌H取決于能力,還取決于受激勵的程度,它是“效率”與“效果”的綜合表現,即用正確方法做正確的事。

高校教師績效薪酬就是與學??冃嚓P的薪酬。從廣義上理解,高校教師績效薪酬是依據教師個人、團隊和學校業績的變化而確定的彈性薪酬。從狹義上理解,績效薪酬將教師的薪酬與績效直接掛鉤,根據教師個人的行為表現和業績的變化來確定其薪酬的高低(第47頁)。高??冃匠晔菍W??冃У姆答?,一般可分為基礎性績效薪酬和獎勵性績效薪酬?;A性績效薪酬表現為永久性、金額小、長期激勵的特點,獎勵性績效薪酬數額則表現為一次性、金額大、短期激勵的特點(第320頁)。

高校教師績效薪酬體系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確認績效要素及建立績效標準;建立績效評估體系并評估績效;設計績效與薪酬之間的對應關系。其關鍵目標就是提高薪酬投入產出績效或學校競爭力,以及將教師個人績效薪酬作為高校改革的手段,傳遞高校的核心價值觀,實現學校發展的戰略目標。

一、高校教師的績效評價

高校教師個人的工作績效是計量教師績效薪酬的基礎,是績效薪酬制度的核心。教師績效評價(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是對教師在工作中的表現,也就是教師的行為進行評定,以了解教師工作的質量。通常是在工作中通過課堂觀察,由上級、同行和學生等作出主觀性評定(第130頁)??冃гu價的方法可以分為正式評價體系和非正式評價體系,正式評價體系建立在完整的評估系統之上,強調評估的客觀性;而非正式評價體系則主要依靠管理者對教師工作的個人主觀判斷。

(一)績效評價的目標

有效的績效目標必須服務于組織的戰略規劃和遠景目標,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激勵作用,而且符合SMART原則——Specific(具體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ma ble(可以達到的)、Realistic(現實的)、Timed_bound(有時限的)(第148頁)。高校教師績效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付給教師合理報酬提供依據,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教師個人的能力和創造性,達到教師個人發展目標與高校發展戰略目標的一致。因此,在確定評價目標時,應遵守下列原則:(1)教師對評價目標接受認可;(2)績效測量手段公正、客觀、可靠,評價結果及時與被評價教師溝通;(3)對績效優秀的教師給予獎勵,對績效較差的教師要幫助和督促其制訂完善計劃,提供改進條件。

(二)業績要素的選擇

業績要素要有代表性,能全面、客觀地反映被評價教師的業績,并便于評價者做出公正的評價(第59頁)。選擇業績要素時應注意:(1)要素選擇與評價方式相結合;(2)避免選擇一些與工作關系不大、純屬個人特點和行為的要素;(3)培養關注績效評價的文化氛圍。

(三)績效評價的控制

高校教師績效評價要規范化、程序化,并注重評價效果。一般控制方法為:(1)界定教師工作職責;(2)訂立可度量的目標;(3)實施評價,且根據目標來考核評價的結果;(4)反饋(第105頁)。

二、高校教師整體績效評價及薪酬水平的確定

借鑒企業整體績效考評的平衡記分卡方法(BSC方法),針對高校教師薪酬規劃中的整體績效管理,可以沒計一套類似的評價方法,以利于充分調動、運用教師整體資源,將教師隊伍建設舉措聚集于高校整體戰略目標,并將目標分解、落實為具體行動,從而發揮高校教師隊伍的整體戰略優勢。

按平衡記分卡方法建立高校各院系教師隊伍整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全部指標共20項(見圖1),其中效益與功能指標4項,內部管理指標5項,外部管理指標6項,學習與創新指標5項。通過以上對各院系教師整體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建立,充分展現各院系教師隊伍在學?,F在和未來發展中的功能、作用和各個關聯層面,便于在執行戰略目標、制定實施方案的過程中隨時發現問題并及時調整,從而使教師整體績效與學校發展戰略始終保持一致。需要說明的是,教師隊伍績效指標體系建立之后,還需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不斷補充、修改和完善。

根據BSC療法,對各院系教師隊伍的整體績效按平衡記分卡中關于教師隊伍整體效益與功能、內部管理、外部管理以及學習與創新的各項指標分別進行評分,計算的分值分別對應不同評價等次,并對應該院系教師整體績效薪酬系數,即可得到不同院系的薪酬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評價等次與教師整體績效薪酬系數應根據一定的程序,在一定的范圍或層次進行充分討論盾確定。另外,由于不同教師對本院系整體績效的貢獻是不同的,教師整體績效薪酬的總額應納入教師個體績效薪酬計算的分配總額之中,以教師個體績效評價值為權重進行非等額分配。

三、高校教師個體績效評價及薪酬水平的確定

(一)建立教師個體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

高校教師的績效考核評價,可通過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和數學模型,采用模糊計量方法,對能夠體現高校教師的共同特點及績效價值的諸多非貨幣性因素進行綜合定量評價(第205頁)。

針對教師工作業績和工作成果,建立相應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設定應遵循以下原則:一足不同崗位、職級的人員對該評價指標具有可比性;二是能客觀、真實地反映教師在主要方面的差異;三是能系統、全面地反映不同教師的工作業績;四是可通過直接的觀察給予較準確的測量估計;五是每一個指標體系之間既有獨立存在的意義又有獨立的內容。指標體系的確定可以采用目標管理法、專家評定法、或教職工集體討論與專家咨詢相結合的方法等。

一般說來,教師績效評價內容可選取以下四大類指標,即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和師德(第113頁)。具體評價指標見表1。

猜你喜歡
高校教師績效評價模型
自制空間站模型
基于DRGs的老年醫學科醫療服務績效評價分析
對財政預算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的探討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實踐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探索
幸福從“心”開始
高校教師黨建參與的“四度”模型研究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應用于問責的困境與出路
模型小覽(二)
圓周運動與解題模型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內化及其促進機制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