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礪劍”中國

2009-11-10 07:33
坦克裝甲車輛·新軍事 2009年10期
關鍵詞:彈道導彈軍事戰略

宋 克

近期,國內出版的《中國不高興》一書對中國經濟、外交、防務等方面提出的鮮明觀點和視角引起了國內外的密切關注和討論。英國BBc將《中國不高興》的面世視為中國民族主義升級的標志性事件,甚至有國外評論者認為該書是宣揚民族復仇主義的政治輿論。在國內,書中的觀點也引起了激烈的辯駁。拋開本書的觀點是否符合“政治正確”的標準,其實它以另一種方式激蕩了我們的思考,重提了那個環繞中國人腦際的命題:“中國向什么方向發展?”

美國畢竟還是“黃瓜”

《中國不高興》闡述了一個重要觀點,即提出美國的軍事實力是“老黃瓜刷嫩漆”,已經進入逐步衰落的下行區間,只不過不斷推出一些概念化的戰爭理論如“信息戰”、“勸阻戰略”等,一方面粉飾美國軍力的欣欣向榮,在軍事上嚇唬、拉攏中小國家;另一方面以這些美國制造的虛幻“軍事神話”在軍事發展方向上誘導其他有實力的大國按照美國的路數展開軍力競爭,錯過軍事發展的正途。一言以蔽之,美國現在是在軍事上“忽悠”全世界,因此身為大國的中國不必將美國軍事力量迷信為無敵化,在維護國家根本利益的時候,要有直面美國軍事壓力的勇氣。這個觀點指明了研究、評估美國軍事問題的幾個重要的觀念誤區。筆者以為,書中提出的“老黃瓜”理論主要是為書中其他更大的戰略思考命題作理論工具。不過,筆者認為可能有人會把對“老黃瓜”理論的解讀“原教旨”化,把“老黃瓜”理論作為美國軍事“也就那么回事”的最新論據。其實,美國這根“黃瓜”雖然老了,但畢竟還是“黃瓜”。

不可否認,美國自冷戰后武裝力量的規模、重大裝備的更新能力、全球基地群保有量乃至軍工體系等諸方面都從具備壓倒性優勢向具備相對優勢緩慢“衰退”。不過,這種軍事能力的下降,一方面是全球各國防務升級造成的軍事能力此消彼漲,同時也是在美國沒有全面的、現實的軍事威脅的前提下發生的。冷戰時像蘇聯那樣能夠具備與美國逐鹿全球的敵手現在還遠沒有形成,各地區大國甚至都沒有阻止美國執意軍事介入本地區事態的能力,至少短期還不具備可靠及可操作的手段。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的軍事能力就如同運動員進入賽季間的體能調整期一樣順理成章地“松懈”了。但是,美國軍事能力同時也享受著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冷戰紅利”,這些紅利是美國在幾十年冷戰爭霸中積累下來的軍事高科技研發能力、裝備制造能力、職業軍人培養體系、多邊防務合作體系等。比如經常談及的“島鏈”、“軍售”、“聯合軍演”、“協防”都有非常巨大的軍事價值,別的國家也都想搞,但就是組織不成氣候,因為沒有美國的軍事能力做本錢,吸引不了真正的合作者。

《中國不高興》書中所說的“你是老黃瓜我清楚,在我家門口你也不敢夯”,只是講不要懼美,但這話決不是等于就要反美。從冷戰時起,蘇聯、古巴、利比亞、朝鮮、伊朗、伊拉克都和美國比嗓門、比身板,結果都被孤立于世界經濟市場之外,乃至發生了國際地位危機。因此,我們不能以為美國不放馬過來,就說明我們能夠和美國搞軍事角力了,就說明美軍這根“老黃瓜”軟了。其實,美國軍事力量的核心優勢——全球投送能力不僅在近年沒有削弱,甚至還有進一步鞏固的可能性。再有,對美國“老黃瓜刷嫩漆”的行為,我們還是要保持相當的關注和研究。確實,美國的很多軍事發展理念都有虎頭蛇尾的命運,如“武庫艦”、“瀕海戰斗艦”都或“爛尾”或面目全非,但像“空地一體戰”、“由海向陸”和現在的“信息戰”理念,都是緊跟軍事科技的發展而催生的,在美國的軍事實踐中發揮了正面的作用。就算是“武庫艦”的概念,也在“俄亥俄”級改造的巡航導彈核潛艇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傳承。不僅如此,美國還是當今世界上介入軍事斗爭最多的國家,從戰爭類型、戰爭強度、戰爭地域、作戰對手等的多樣性上看,很難再找出一個像美國軍事體系這樣的“戰爭實驗室”了。美國的軍事理念都是在實戰中不斷進行探索,并始終進行著思辨與完善,其現實指標意義不容忽視?!八街梢怨ビ瘛?,立足本國的實際,放眼世界上的前沿發展,才是穩健積極的防務建設觀念。在軍事觀念上搞“義和團”,搞“逢洋必反”,吃虧的將是我們自己。

“大目標”需有“大外宣”

《中國不高興》書中提到了“中國要有大目標、大抱負,而不是小吟味、小情調”令人精神振奮,然而“大目標”也需巧妙推銷。西方國際關系學中有個概念稱為“安全兩難”(security delilimma),它是現代國際關系理論中最著名的概念之一?!鞍踩珒呻y”的主要涵義,就是指國際社會中各個“共處但未結成較高的結盟”的國家間為追求自身經濟、外交、防務安全而采取的行為,引起其他國家對該國行為意圖的不信任感、不安全感,進而針對該國的行為采取相應的防范行為以圖保障本國的安全利益,并由此形成一個各國國家關系及安全環境不斷惡化,走向對抗的惡性循環。形象地說,就是A國為了本國國家安全不受B國的潛在威脅而采取了某個防范戰略;而B國感覺A國的上述戰略目的是威脅B國的安全,于是采取了反制戰略以保護自己的安全;而A國看到B國采取反制戰略后更加堅信本國安全受到B國的威脅,于是采取進一步的戰略行為防范甚至反擊B國。由此周而復返,就導致了A、B兩國國家間從相互不安到相互沖突,再步步升級為大規模對抗的局面。本來是為了國家的安全而行事,最后反倒使國家面臨更嚴重的安全威脅。

聯系我國的實際,“中國威脅論”、“黃禍論”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他國家對我國國家安全利益取向的不了解、不確定而引起的臆測和恐懼情緒的反映。其實,即使是2008年開始熱炒的相對溫和的“G2”、“中美國”(即中、美共同主導世界秩序)的提法何嘗不是同樣引起了很多國家對未來中國戰略目的的憂慮和戒備?當今中國是一個有巨大能量的國家,有著實現和平崛起的遠大歷史抱負,確實到了討論“大目標”的時刻,但僅僅關起門來討論“大目標”是萬萬不能的,因為別的國家不知道我們在“家里頭討論的這個“大目標”是“武力崛起”還是“和平崛起”,是不是打算在羽翼豐滿后對現有國際秩序“秋后算帳”。如果我們不在當前因勢利導地擴大、加深對外溝通與交流,把我們的國家安全目標講解給其他國家,把我們為達成國家安全目標所采取的行為的合理性解釋給其他國家,那么我們難免會與其他國家陷入“安全兩難”的旋渦,國家的崛起必然遭遇瓶頸。

由此,建立健全政府間的戰略溝通機制很重要,但建立長期的、廣泛的、統一的、專業的、機制性的對外普遍宣傳體系,建設一個“大外宣”,可能是更為重要和基礎的工作。2008年,我國的國際形象面對了巨大考驗,相當程度上危害了我國的國家利益。究其原因,國際上敵視

中國的勢力頻繁活動是重要原因,但他們與某些國外媒體合流,利用各國民眾不了解中國、不信任中國來煽動大規模反華情緒,再裹攜盲目的民意向各國政府施加壓力,迫使各國政府表態對我國的正當國家行為施壓,實在值得我們警惕和反思。和反華勢力爭奪話語權的斗爭刻不容緩,實現“大外宣”的包裝是宣傳中國的當務之急。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近段時間以來的改革行動是我國打造國際傳播力的重要一步。

“持劍經商”與“礪劍”

《中國不高興》中,“持劍經商:崛起大國的制勝之道”、“解放軍要跟著中國核心利益走”、建立中國自己的“海外保安公司”等系列語鋒犀利的論辯組成了“持劍經商”論的體系,其著眼點是未來中國國家財富無論是積累還是保護,都已經必須借重于軍事力量,否則財富基礎是不安全的。這里姑且不談未來中國的發展是否一定要走一手拿算盤一手拿刀槍的模式,不過提前磨礪好寶劍“防身”倒是于國于民有備無患。

筆者認為,我國大陸未來面對大規模常規武裝侵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是哪個國家想來打,也負擔不起龐大的軍費開支。前車之鑒就如現在的美國,全球頂尖軍事強國外加大量盟國的協助,每年花一千幾百億的戰爭經費,還解決不了土槍土炮的反美武裝。不過,這不是說我國就可以四平八穩地關起門來搞經濟了,實際上,我國面對的國家安全挑戰具有舉世難見的復雜性和層疊性。比如,我國海上領土的主權糾紛就涉及亞洲多個戰略地位重要的國家,如日本、菲律賓,爭議危機化的可能性客觀存在。再比如,我國臺灣地區的統一問題,其走向的不確定性,始終是我國國家長遠發展的潛在風險。這些潛在的國家安全風險,需要把其限制在可控制范圍內,待到合適的時候再行解決,這就需要我國在目前及今后始終積極地“礪劍”,以提高我國戰略威懾力量的有效性。

“無核武世界”還只是夢想

在我國海軍建軍60周年閱兵式上,我海軍092級戰略核潛艇率先接受了胡總書記的檢閱。如果把這視為一個政策指標的話,那么可以看出,我國未來國家安全中,以核打擊為手段的戰略威懾力量仍會承擔支柱性的作用。雖然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的“無核武世界”思想深得民心,但從全球的國家安全生態來看,“無核武世界”還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對于我國來說,現在也不是期盼“無核武”的時候,反而恰恰是討論提高核武這一戰略威懾手段有效性的時候。我國現在著手提高戰略威懾力量的有效性有著充分且正當的理由:

首先,我國長期以來無論從核武器部署數量、技術研發、裝備設施建設等都實施非??酥频恼?,導致我國核武器技術和裝備的更新換代周期相較于其他核大國都要緩慢,裝備服役期過長,如果不盡早進行現有核威懾力量的升級,從長遠看威懾能力的有效性將面臨嚴峻考驗。因此,我國開展核武庫更新計劃不是軍備競賽,而是裝備更新換代、保持戰斗力的正常國家防務行為。

其次,美國及其防務合作伙伴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等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圍繞陸、海、空、天多維度開展彈道導彈防御計劃的互動,已經進入敏感階段。美國大力推銷彈道導彈防御計劃,將其作為多邊防務合作的核心和維護美國全球軍事優勢的重要手段自不必多言,日韓兩國裝備“宙斯盾”相控陣雷達的軍艦早已開始不斷服役;印度近期有意引進“宙斯盾”系統裝備,并和美國就彈道導彈防御技術進行深入交流;而澳大利亞近期也投入巨資進行海軍建設,并在其國防白皮書中確認我國未來可能是對其“構成實質,陛威脅”的唯一來源,顯然不能排除其采購“宙斯盾”系統并加入美國彈道導彈防御計劃的可能。裝備“宙斯盾”系統的軍艦是美國彈道導彈防御計劃中的重要平臺,它集預警、監鍘、攔截等功能于一身,并且作為海上平臺可以機動部署,是現階段最具有實用價值的彈道導彈防御裝備。如果美、日、韓、澳、印實現彈道導彈防御合作,并裝備具有統一數據鏈和作戰功能的“宙斯盾”軍艦,從而在海上形成環繞我國的“彈道導彈盾牌”,則我國現有以陸基彈道導彈為主的戰略核威懾力量,有效性就要大打折扣,直接危害我國家安全。為此,加強我國核武裝能力建設,形成與其他國家的有效戰略威懾平衡,是應對國家潛在安全挑戰的必要措施。

有鑒于當今還有很多國家與組織將核武裝作為謀求國內外地位和影響力的手段,未來核裝藥武器(包括“臟彈”)全球擴散與投入實際使用的風險越來越高。不妨回顧進入2I世紀以來的九年中有關“核”的國際事件,違反國際秩序的核實驗、彈道導彈技術擴散、核武技術走私、核武器恫嚇等,大概未來世界的核武前景不會樂觀。在這樣的世界現實中,我國以某些行動重申和注釋本國核威懾能力的有效性,實在是出于無奈的維護和平措施,以防未來成為某些國際勢力核冒險的受害者。

另外,提高戰略威懾力量的有效性也要從核武器和核戰略兩方面來進行,核威懾政策要與時俱進才能保持其最佳的有效性。我國長期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的核威懾政策,而國際政治生態在近20年來發生了重大變化,客觀上需要我國核威懾政策對其作出一一響應。舉例來說,當代非國家行為體發動核攻擊的可能性空前增加,這其中既包括恐怖組織也包括核武國家內部的叛亂集團,按照國際法的定義,他們不是合法的國家行為體,其行為不能代表國家。那么如果他們對我國實施了核攻擊,我國必要時能不能行使核反擊權力呢?由于核反擊必然會施加于某國國土上(非國家行為體沒有主權領土,肯定是居留于某主權國家領土之上),我國與該國之間的國際權責將如何遵循?類似的政策難題還有很多,如蓄意攻擊核電站,如何界定其是否構成對我國的核攻擊。所以,我國“雙不”的核威懾政策,應該加強針對這些潛在國家安全挑戰的研究和政策透明度,清楚地告知潛在的核冒險家,中國的“雷池”是不能企圖跨越的,如此才能確?!半p不”政策的有效威懾。

為此,筆者認為,我國應在繼續堅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的核威懾政策下,努力保持、提高三位一體的核反擊能力。目前英法兩國的核打擊能力,均以?;膽鹇院藵撏橹?,法國在戰略核潛艇之外僅僅保留少量空射型ASMP系列巡航導彈,而英國則完全依靠戰略核潛艇。我國的安全環境、地理特點等與英法兩國區別是比較大的,而且,為了應付美國及其防務合作伙伴所發展的彈道導彈防御計劃對我國核反擊能力所帶來的潛在遏制作用,應該堅持發展提高與美俄同樣的陸??杖灰惑w核反擊能力。作為我國核力量的首要支柱,未來二炮部隊陸基彈道導彈核力量仍將發揮不可動搖的作用,充分利用我國陸疆幅員遼闊、公路、鐵路網絡發達的優勢,重點發展機動發射的彈道導彈系統,可以使我國始終掌握一直受到嚴密安全保護、打擊規模巨大的戰略威懾力量。同時,應該加快發展戰略核潛艇部隊的技術與數量水平,作為我國有效的二次核打擊力量。并且,在非戰時期與他國的國家安全博奕較量中,充分利用戰略核潛艇隱蔽、突防能力強等的特點,極大地牽制對方的國防建設資源,消耗其危害我國安全利益的潛力。我國的空基核力量,未來可以考慮偏重于高精度、小當量、配備穿甲彈頭的戰術性核武器的發展,如以空射巡航導彈為載體,這樣可以增加我戰略威懾力量打擊的靈活性,使我國既能有效應對非傳統核訛詐、核攻擊的威脅,又符合國際間關于國家行使自衛權要遵循比例原則的核打擊能力。

猜你喜歡
彈道導彈軍事戰略
強國戰略下的企業管理創新
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多式聯運發展的戰略與路徑
戰略的里子與面子
軍事幽默:局
軍事
軍事幽默
世界軍事掠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