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翼的神馬”飛馳在內蒙草原上

2009-11-16 02:47
中華兒女 2009年10期
關鍵詞:內蒙古草原創作

中 漢

上世紀50年代末,一首《草原晨曲》唱遍了長城內外,唱遍了大河上下,唱響了祖國大地。從那時開始,這首蒙古族民歌風格的電影歌曲,陪伴著無數人走過了半個多世紀,其熱情奔放的旋律至今仍不時回響在各種場合,就是在一些年輕人愛去的卡拉OK歌廳也時常被人點唱——

“我們像雙翼的神馬/飛馳在草原上/啊哈呵咿/草原萬里滾綠浪/水肥牛羊壯/再見吧綠色的草原/再見吧美麗的家鄉………‘為了草原鋼花怒放/我們將飛向包鋼?!备枨卜秩?,最后一段結尾時唱道:“我們將成為鋼鐵工人/把青春獻給包鋼”。

歌曲源自電影《草原晨曲》,是1959年由長春電影制片廠和內蒙古電影制片廠聯合攝制的一部故事片。由著名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和內蒙古電影制片廠女導演珠蘭琪琪柯編劇,珠蘭琪琪柯和長影廠朱文順聯合導演。歌曲“草原晨曲”是這部影片的主題歌。作曲是達斡爾族著名作曲家通福。

火熱的建設生活,催生了好的經典作品

電影《草原晨曲》是一部優秀的黑白故事影片,主要描寫了新中國建國初期蒙、漢人民建設包頭鋼鐵基地的故事。

解放初期的包頭,只有個舊城池和周邊的一些農村,人口不足10萬。隨著第一支勘探隊的到來,于1953年發現了白云鄂博鐵礦和稀土資源,經全面勘測規劃,國家重工業部隨即在北京西城區大茶葉胡同19號院成立了“五四”鋼鐵公司籌備處,牌匾同時也懸掛在包頭舊城區。于此,包頭,這座邊塞小城,成為共和國未來藍圖上的三大“鋼都”之一。

1955年,包頭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那是個激情燃燒的年代,火熱的建設工地引來了無數英雄兒女,也包括從大草原上走來的牧民,他們告別了綠色的草原,告別了可愛的家鄉,投身到建設包鋼的工人大軍,投入包鋼的懷抱。1958年,我國著名的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來到包鋼深入生活,作家的心被創造的激情深深打動,被那火紅的年代所打動,被那火紅的建設工地所傾倒,于是他與珠蘭琪琪柯合作,創作出了電影劇本《草原晨曲》。

1959年,《草原晨曲》攝制完成,電影的畫面是在包頭拍攝的,紀錄了當時并不繁華的城市景象。電影拍攝完成的當年,也是包鋼一號高爐出鐵的大喜日子,當年10月15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親自來到包鋼,為一號高爐出鐵剪彩。

在《草原晨曲》電影中,有一首主題歌,那就是人們傳唱的與電影同名的《草原晨曲》。歌曲優美動聽,曲調歡快高昂,內容積極向上。歌曲描寫了牧區的牧民們告別草原家鄉,千里迢迢來到包頭,為包鋼生產建設做貢獻。隨著影片的上映,這首主題歌迅速在全國傳唱開來,成為當時的走紅歌曲。尤其在歌曲的產生地包鋼,幾十年來,人們不斷傳唱,鋼鐵大街上的大喇叭也不斷地播放,人們在上下班的路上也會隨著喇叭哼唱。那首歌唱出了人們的心聲,唱出了時代的強音。

因為有了《草原晨曲》,人們更加熟知了包鋼。因為有了包鋼的建設與發展,使包頭地區百業興旺,才有了聞名中外的草原鋼城,稀土之都?,F在的包頭,在城市建設、綠化美化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今天的包頭,道路寬敞、高樓林立、綠樹成蔭、鮮花盛開、環境整潔,真像歌曲中所唱的“像雙翼的神馬,飛馳在草原上……”

2004年,在包鋼建廠50周年之際,有關方面一致決定,將《草原晨曲》定為包鋼廠歌。

幾位少數民族藝術家的通力合作,讓歌聲插上了翅膀

電影《草原晨曲》的兩位編劇都是蒙古族。其中,瑪拉沁夫是我國著名的蒙古族作家。

瑪拉沁夫1945年參加八路軍,1948年入黨。從1946年起就開始從事文藝創作。1951年創作成名作《科爾沁草原上的人們》,1952年將這篇小說改編成電影《草原上的人們》,傳唱至今的《敖包相會》就是這部電影的插曲,同樣也是瑪拉沁夫作詞、通福作曲。這以后,瑪拉沁夫經多年醞釀創作,于1957年推出長篇小說《茫茫的草原》,一舉奠定了他中國“草原文學”流派開創者的地位。半個多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他已出版多部著作集,現有《瑪拉沁夫文集》(6卷本)存世,其中包括由他創作的電影劇本《草原上的人們》(1952)《草原晨曲》(1959)《沙漠的春天》(1976)《祖國啊,母親》(1977)《冰山融化了》(1980)等。

另一位編劇兼導演珠蘭琪琪柯也是才華橫溢的蒙古族女才子,她能歌善舞,不光蒙古舞跳的好,小提琴也拉的不錯,還能搞創作。幾十年來,她為內蒙古文藝事業尤其是電影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顯著的貢獻。離休前的行政職務是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兼內蒙古電影制片廠廠長。

《草原晨曲》這首民族風格濃郁的著名電影插曲,能傳唱至今,更不能不提到它的作曲者通福。

通福是達斡爾族,生于1919年,內蒙古鄂溫克旗巴彥嵯崗蘇木莫和爾圖嘎查人。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內蒙古分會理事、副主席等職。通福從小就對音樂有不同尋常的敏感和喜好。他從唱片上學會了《空城計》、《霸王別姬》等京劇唱段。1935年,通福就讀并畢業于莫和爾圖國民優級學校。后考入扎蘭屯師道學校,1940年畢業。翌年,赴日本學習提琴和鋼琴。

1945年,通福由日本回國。次年,他帶著小提琴參加呼倫貝爾自衛軍文工團。他創作了《團結之歌》《呼倫貝爾家鄉》《沙漠之歌》《內蒙古青年進行曲》等歌曲。50年代初,他調到內蒙古歌舞團工作,先后創作《前進吧》《牧民之歌》《雁舞》《獵人舞》《摔跤舞》等歌曲、舞曲。

從1952年開始,通福先后在長春電影制片廠和內蒙古制片廠從事電影音樂創作。這期間,他創作了電影歌曲《敖包相會》《草原晨曲》,為紀錄片《前進中的內蒙古》《飛躍的內蒙古》《陽光普照鄂倫春》《今日內蒙古》等配樂作曲,其中《敖包相會》和《草原晨曲》,成為飛越國界的傳世佳作而享譽中外。

1979年以后,他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音樂創作之中,譜寫了《青城之歌》《新呼倫貝爾》及大量活潑的兒童歌曲。1981年,他調到中國音樂家協會內蒙古分會工作,他又創作出《小黃馬》《等著你》《烏珠穆沁的姑娘》《巴爾虎小伙子》等歌曲、弦樂曲及達斡爾歌曲和兒童歌曲。此時,他著手整理過去創作和改編的100多首歌曲,交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并在自治區第二屆“薩日納”文藝評獎中,獲音樂創作的最高獎——“金駝獎”。1985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87年,通福夫婦到北戴河旅游,創作出歌曲《日出》。它以大合唱的形式,體現了大海的磅礴氣勢,紅日升騰的壯麗景色,反映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理想的追求。這也是他生前創作的最后一首歌曲,為他的音樂創作添上了一個完整的休止符。兩年后,他因病辭世。

高歌《草原晨曲》,喚起了人們久遠的回憶,重溫往昔的歷程,也讓人獲得嶄新印象——原來這些經典老歌可以唱得這么美、這么動人!這些動聽的旋律,伴隨著新中國闊步前行的腳步,曾經在我們心中留下永難忘懷的記憶……

猜你喜歡
內蒙古草原創作
講解《草原圖》
Jazz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out of Steppe
我把草原帶給你
閆錫聰
內蒙古大草原
可可托海的草原
書畫
創作失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