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鮮為人知的南京軍事學院往事

2009-12-01 08:44
章回小說·中旬刊 2009年10期
關鍵詞:楊勇劉伯承教員

舒 云

1951年至1953年是一個多事之秋,朝鮮戰爭成了國際事務中最受關注的焦點。志愿軍兵發鴨綠江,在朝鮮戰場上面臨的對手是最強大的美國,志愿軍取得的每一次勝利所付出的代價是可想而知的。

朝鮮戰事迫使中央領導人思考盡快建立一支強大而訓練有素的國防隊伍,中央決定籌辦高等軍事院校,建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大學。在志愿軍入朝的第四天,毛澤東給劉伯承發去了一封急電:“伯承同志,此間恩來、總司令、榮桓、榮臻和我,希望你速來京主持籌建陸大,你意如何?”

親自點將劉伯承

籌建陸軍大學,在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和朱德、周恩來等人就已經開始考慮了。而眼前的戰事又讓毛澤東想到了這個問題。那么,選拔誰擔綱此任呢?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劉伯承。

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和統帥之一的劉伯承不僅具有極為豐富的戰略、戰役和戰術的實踐經驗,而且還受過國內外正規的軍事教育和訓練?;谏鲜隹紤],中央決定由劉伯承主持籌辦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大學。

時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的劉伯承,接到電報后迅速交代了西南的工作,1950年10月27日,從重慶乘飛機來到北京,主持籌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大學。經過調研后,他向中央建議:在南京華東軍政大學的校址(即黃埔路原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和國防部舊址)上創建陸軍大學,以節約開支、縮短建校周期。這一建議,立即得到了毛澤東、朱德和周恩來的贊許。

在京期間,劉伯承向毛澤東呈送了一份《關于創辦軍事學院的意見書》。他認為學校要包括海軍、空軍等專業,為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將來還會增設新系科,叫“陸軍大學”似乎不科學。劉伯承建議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大學”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這一建議很快得到了毛澤東和朱德批準。

1950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軍委正式任命劉伯承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后又任命他兼任政治委員。此后,劉伯承帶領學院全體人員經過了緊張艱苦的工作,僅僅用了48天時間,籌備工作就大體就緒。大批既有軍事學識,又指揮過戰爭的優秀干部擔任了學院的各級領導和教員?;究?、上級速成科、高級速成科和情報科第一期,還沒等學院舉行成立典禮就已經在1月8日開始上課了。

1951年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在南京宣布成立。毛澤東對軍事學院的成立評價很高,說這“標志著中國人民建軍史上偉大轉變之一”。在成立大會上,劉伯承在向方方面面表示感謝后說:“所有這些同志,為了軍事學院的成立都日夜工作,特別在學院籌備開學直到1月8日開課以來,大家都努力工作,努力教授與努力學習,使我們的工作建立了初步的規模,打下了初步的基礎。本院開辦得順利,表示著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興旺,同時也表示了我們中國人民事業的興旺,這是值得我們慶祝的?!?/p>

南京軍事學院是當時全軍惟一的一所綜合性高等軍事學府,陸續創立了空軍系、海軍系、裝甲系……還有政治系、基本系等。劉伯承十分重視學習新兵種技術,在國內參觀的同時,劉伯承還派出赴朝見學團到朝鮮前線實地考察。同時他發動學員們編寫戰例。1951年2月,學院成立了戰例編寫小組,總結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戰例,在此基礎上指導學員學習現代化指揮技術。曾任五兵團司令員的楊勇積極組織本班學員編寫戰例,高級速成科第一期學員在學習任務緊張的情況下,利用假日編寫了82篇戰例,充實了教學內容。楊勇是高級速成科中職務最高的學員,也是惟一的一名兵團司令員,同時楊勇兼任高級速成科主任、一班班主任、黨支部書記。高級速成科一班學員主要是參謀長、副軍長,二班、三班學員是師一級指揮員。全國解放后,這么多高級干部集中在一起接受正規訓練還是第一次。

“手下敗將”任教員

毛澤東說,辦學校一要好校長,二要好教員。軍事學院一組建,劉伯承就開始抓教員隊伍。建校之初,教員主要是從總部及各部隊選調,從地方大專院校招收,加上原華北、華東軍大的教員,動用了很大的力量,也才僅有190名軍事教員,5名政治教員,文化教員106名。這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面對軍事教員奇缺的局面,劉伯承下決心吸收原國民黨舊軍官來當教員,軍事學院一下得到了數百名國民黨軍事教員。到1955年,軍事學院的教員隊伍已經達到一千多名,其中軍事教員1007名。

軍事學院留用了大批的舊軍官教員,矛盾也就由此產生了,學員是打勝仗的將軍,而教員卻是學員手下的敗將,誰教誰呢?有的學員認為自己的軍隊是勝利之師,滿腦門的驕傲,對“打敗仗教打勝仗的”想不通,有的甚至在課堂上當面頂撞教員,說“某某是被我們部隊抓的俘虜,還敢來給老子上課?把頭抬起來看看我們呀”。不少學員都有這種情緒,認為“手下敗將還有臉來教我們打勝仗的,老子不聽他那一套”。

院長劉伯承苦口婆心對全院師生說,“這些舊軍官教員都是毛主席、周總理批準,由我把他們請來的。他們轉變了政治立場,給我們傳授軍事科學和文化知識,就是我們的老師”。劉伯承批評那些不尊重教員的學員說,切不可擺“勝利之師”的架子,總以為天下是老子打下來的,而容不得別人。劉伯承認為國民黨不是沒有軍事理論家,比如楊杰、蔣百里等,老蔣不聽“忠言”,帶兵者也多酒囊飯袋。如果任用的是真正的軍事家,不至于輸得這么慘。做通了學員的工作,劉伯承又做教員的工作。他報告軍委,建議院校教員和干部應同學員同樣的糧食定量,并親自打電話,給授課教員多發電影票。

第一期學員楊勇等也配合院長劉伯承耐心地做同學的思想工作,用劉伯承提出的“尊師重道”的口號對他們進行說服,說尊重教員,就是尊重科學。有一位名叫黃劍夫的教員曾是國民黨十六軍少將副軍長兼一○九師師長,畢業于黃埔五期,在淮海戰役中他被楊勇指揮的部隊所俘虜。楊勇很尊敬他,每每向他求教。黃劍夫在給老朋友的信中說,“共產黨人虛心向我們學習,他們的求學精神令人欽佩”。

1951年春,毛澤東路過南京,聽了軍事學院的匯報后,說“延安有個清涼山,南京有個紫金山”,把南京的軍事學院比作延安的抗大。1952年7月,高級速成系第一期的347名學員經畢業考試合格順利畢業,毛澤東為此專門發來訓詞,這標志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經過正規院校培養選拔干部的開始。

輝煌戰役系

從創建軍事學院開始,劉伯承就把文化教育作為基礎教育,因為參加學習的指揮員大多文化程度太低,各系都設有預科,速成系半年,完成系一年,補習文化知識。學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有的上過高中,有的一天書沒讀過,預科按照入學測驗的實際水平編班。經過一年的學習,有的學員入學時只認識200多個字,寫一句話有四五個錯別字,到結業時已經認識了3000多個字,可以寫500字的文章,還有的后來當了教員。

根據朝鮮戰爭的經驗,軍事學院陸續增加了防坦克、防空、防化學、外軍研究和司令部工作課程?;鞠狄詭煈鹦g為重點,也學營、團和軍的戰術,高級系從團戰術學到集團軍戰役法,以軍戰術為主。訓練計劃一確定,便成為實施訓練的法規,任何人不能擅自更改。高級速成科的同學們在教室里學完了“軍進攻戰術”的理論部分后,就到江蘇句容至丹陽間進行軍首長和司令部野外演習。楊勇任演習軍長,后來擔任副總參謀長的王尚榮擔任演習參謀長。在整個演習過程中,楊勇從實戰出發,經過認真準備,反復練習,演練得十分逼真。以后,楊勇到朝鮮指揮的金城反擊戰就是這個打法。經過一年半的學習,軍事學院第一期學員完成了全部訓練計劃。1952年8月8日,由劉伯承主持舉行了隆重的畢業典禮。很快,這批學員陸續到了朝鮮前線,他們運用在軍事學院學到的東西打了一個又一個勝仗。

1954年4月,南京軍事學院迎來了戰役系的學員。戰役系是軍事學院新創建的一個系,主要培養高級指揮員,系主任由曾任志愿軍副司令員的楊得志兼任。早在1953年12月7日,全國軍事系統的高級干部會議在北京召開,劉伯承在向中央的報告中就提出戰役系第一期學員的名額擬宜適應國防工作最低的要求,至少為30~40名兵團及以上的高級將領。

軍事學院戰役系招生的消息在高級干部中引起轟動,全軍將領爭著報名,最后報到的52名學員都是正軍職以上,沒有一個副職,可以說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最高學府中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將軍班,在1955年授銜時,戰役系的所有的學員都被授予將軍。這些學員仗打得很多,年齡大都在三四十歲,他們職務高,卻大都是放牛娃出身,文化程度不高。

戰役系預科一年,本科兩年。預科主要是為學好專業課打下基礎,補習語文、算術還有常識。預科根據測驗情況分甲乙丙三個班,分頭教學。賈若瑜分到了甲班,他記得甲班只有七八個人,張震、譚希林那時都在甲班。蕭文玖分到了乙班,組長是廖漢生,黨的組長是羅元發。

作為軍團指揮員,基礎上的東西要會用,所以在戰役系一切與戰爭有關的技術都要學習。比如無線電,通常部隊有專業人員,指揮員動口就行了,而在戰役系卻要自己動手,每人發了一個七一型或八一型的電臺,用完后交還。有人認為,無線電還學什么,用不著。劉伯承說:“你們是高級指揮員,在你們指揮車上就配備有電臺,自己不會用,出了意外你怎么辦?”大家這才安下心來學習,不管職務多高,年齡多大,都很認真地學習基礎課和其他課程。戰役系既有理論學習,又有圖上作業,還要進行野外現地作業,訓練是比較嚴格的。戰役系的學員職務都高,劉伯承對他們要求更嚴,要求戰役系的同學做全校的模范,說:“你們的部下在這里學習,你們不做好樣子,將來回去怎么指揮他們?”

軍事學院從創立起,就逐步建立了學員課業制度和測驗、考試制度??荚囉蓪iT的考試委員會負責。如果考試不及格,不管職務多高,一律退出現役。這不是開玩笑,是學院教育長給全體學員傳達的,因為軍事學院的考試特別正規,大家壓力都很大。據賈若瑜回憶,戰役系最后有五名學員經毛澤東特批,才不經過國家考試恩準畢業。

1954年3月至4月,劉伯承和朱德、甘泗淇主持基本系、情報系第一期軍事理論國家考試,整個考試程序正規、嚴格,考場氣氛嚴肅,這就是人們說的“三堂會審”?!叭脮彙笔钱攬隹谠?由一個主考官和兩個陪考官主持考試,還有監考,蘇聯顧問等坐在前面一排,其他領導在周圍轉。應考學員從試題簽盒里抽一個簽,抽到什么題答什么題,準備20分鐘,回來站在桌前答,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一點兒假也做不了,答完后主考官還要提出很多問題。筆試也不容易,上千平方公里的戰場要畫圖,把敵我雙方標出來,還要考慮寫文字,對文化高的學員也不那么容易,更不要說文化低的了。有一個學員從早上8點考到晚上9點,別人都交卷了,就他一個人還在答。

朱德在圓滿完成考試工作后發表講話,說:“軍事學院是我軍的最高學府,建立三年來,在劉院長的領導下,在蘇聯顧問同志的幫助下,很有成績,培養了許多教員,已能傳授蘇聯先進的軍事科學?!?956年1月,在軍事學院成立五周年前夕,毛澤東在陳毅、譚震林、羅瑞卿等陪同下,來軍事學院視察,再次對軍事學院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

九過天安門

劉伯承一貫主張“治軍先治?!?。為了搞好全院的正規化建設,除抓教學計劃大綱的落實、教學質量的提高,還始終把閱兵訓練作為院校正規化和院校帶動部隊正規化的一個重要內容。軍事學院專門設有隊列部,在訓練部下設隊列射擊教授會,共同負責全院機關、分隊和各學員系、班的隊列訓練,特別是國慶大典的閱兵訓練。

軍事學院第一次接到參加1951年國慶閱兵的任務后,劉伯承立即召開專門會議進行研究,成立了閱兵指揮部。很快從高級系、基本系學員中遴選品學兼優,身體素質好,隊列動作符合要求的學員組成閱兵方隊。并選拔出十多名優秀教員組成閱兵訓練教學組,在院、部首長領導下負責施訓。

閱兵訓練的要求是極為嚴格的:站,穩如泰山,一絲不動,思想集中,目不斜視;走,雄壯有力,步伐穩健,協同一致,勇往直前。在單兵訓練時,立正要做到“三挺兩收一繃”:挺頸、挺胸、挺脛;收下顎、收小腹;繃緊腳面。行進時,正步走則要求:頭要正,身要端,前臂升平,后臂伸直,踢腿要猛,高低要準,落腳要穩,抓地要緊,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莊重嚴謹的軍人姿態,朝氣蓬勃的軍人風度。

單兵訓練是基礎,班、排的訓練是關鍵。在班、排訓練中,要求做到頭線、胸線、腳線三條線整齊一致,不前不后,視如一人;擺手、出腿要合乎動作要領和條令規定。在最后的方隊合成訓練中,要求每個受閱成員要有整體觀念,決不允許因有一人動作不規范而破壞隊列的整體一致,具體要求是“四線齊”:橫線、縱線和兩個斜線要齊;“四手齊”:前手、后手、每列排頭的右手和每列排尾的左手要齊,說得具體一點就是要規格化、定型化。

為了切實達到上述要求,閱兵指揮部和教學組十分重視各階段的分練和最后的方隊合練,特別是對旗手和各排頭兵要求更嚴。受閱官兵訓練熱情十分高漲,表現出了頑強意志和顧全整體的優良作風。

由于要求具體,措施得力,軍事學院學員的閱兵訓練一年比一年好,自1951年高級系一期學員參加閱兵后,繼之基本系二期學員“三過天安門”,基本系、情報系各期學員先后分批次赴京,直到1959年的國慶10周年大典,軍事學院先后9次參加了國慶閱兵,受到軍內外首長的稱贊好評。

來源:華聲軍事

猜你喜歡
楊勇劉伯承教員
大型房企違約對金融部門的影響
晚上好, 教員先生
腦殼落了都不怕
腦殼落了都不怕
校長問題
晚安,教員先生
晚安,教員先生
劉伯承倒穿鞋甩追兵
劉伯承倒穿鞋甩追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