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遺址的大未來

2009-12-11 09:32陳西御楊文秋
地圖 2009年6期
關鍵詞:遺址考古文化遺產

陳西御 楊文秋

國際視野下的大遺址保護

1964年,國際文物工作者理事會(ICOM)在威尼斯召開會議,通過了《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亦即著名的《威尼斯憲章》。從此,對城市古建筑和文化遺產的保護逐漸成為世界性的潮流,文物保護的對象從歷史性建筑物擴展到“包含能夠見證某種文明、某種意義的發展或某種歷史事件的城市或鄉村環境”。

《威尼斯憲章》要求,“保護一座文物建筑,意味著要適當地保護一個環境?!边@和我國“大遺址”概念的內涵是相當接近的,而在實踐上,也非常注重把考古遺址的維護與文化、生態景觀結合為一體,注重在新時代保持文化遺產的活力。

法國在對遺址保護的探索中,認識到僅僅保護歷史建筑只能將保護停留在孤立、靜止、消極的狀態。很快,歷史建筑周邊的“自然景觀地”——包括從瀑布、泉水、巖石、樹林等到人造的田園景觀和城市特色景觀——都被納入了保護范圍,巴黎城區內的三月廣場和埃菲爾鐵塔周邊區域都成為列級保護的對象。而能夠區分“巴黎之所以是巴黎,里昂之所以里昂”的歷史街區,也被整片保護起來,保護區內居民有關居住、就業、服務和交通等的需求都得到了保證。

在意大利的羅馬、維羅納、錫耶納,老城區都被劃為歷史保護區,并制定專門的保護政策。而新城區則通過城墻、綠化帶和河流與老城區分割開來,在錫耶納,甚至新城區都不允許修建高于四層的建筑。

名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意大利費拉拉將9公里長的古城墻護城河遺址作為環城公園嚴格保護下來。而德國的明斯特和法蘭克福,都把城墻遺址建成公共綠地,以樹木花卉進行植物造景,其間布置了良好的步行道,人們可以在這里娛樂或休息。

在歐洲,許多古建筑被合理利用,作為博物館、展覽館。此外,意大利維羅那始建于羅馬帝國時代的古斗獸場,早在1913年就開始用作露天歌劇院;奧地利維也納的老皇宮被用作國家圖書館,還能舉行音樂會;德國紐倫堡干涸的護城河甚至在綠化以后成為全民運動場……

20世紀70年代,日本啟動了對歷史公園的建設,許多遺址在考古發掘完成后,都建成了規模不同、風貌協調、特色各異的歷史公園,然后面對公眾開放。日本的歷史公園有露天覆土保護、異地復原、陳列和發掘現場展示等多種保護利用方式,既展示了遺址的歷史文化價值,又展現了人類和自然環境的融洽和關系,還增強了觀賞性,使歷史公園成為游覽勝地。

如今,世界上已經有了許多著名的遺址公園,除了日本的飛鳥歷史公園、吉野里歷史公園等外,還有希臘的雅典衛城,意大利的龐貝古城,柬埔寨的吳哥窟遺址,突尼斯的迦太基考古遺址,摩洛哥的沃呂比利斯考古遺址等??梢哉f,建設考古遺址公園已經是國際文化遺產保護的主要形式之一。

“讓大遺址如公園般美麗”

考古遺址公園在中國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1983年,北京就建成了中國第一個遺址公園:圓明園遺址公園。1985年,北京大興又建成團河行官遺址公園。今天在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明城墻遺址公園、皇城根遺址公園等已成為市民們訪古觀光、娛樂休憩的勝地,而各地初步建成的集安高句麗遺址公園、安陽殷墟遺址公園、無錫鴻山遺址公園、成都金沙遺址公園也都受到了廣泛歡迎。

考古遺址公園在國內外的成功無疑為大遺址保護指明了方向,于是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2009年大遺址保護良渚論壇上發出了滿懷激情的呼吁:“讓大遺址美如公園!”而會上達成的《良渚共識》則宣告了考古遺址公園已經成為“加強大遺址保護、深化大遺址利用與展示”的新形式。

幾乎與此同時,在杭州市余杭區良渚、瓶窯兩鎮內三面環山的河谷地帶,良渚國家遺址公園的建設正式啟動,新的遺址公園把良渚古城、莫角山、反山、匯觀山、瑤山、塘山等良渚文化遺址連接成為一個有機整體,通過遺址現場剖面展示、復原展示等生動形式,點線面結合展示良渚文化的豐富內涵。這樣,一個深邃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得以用平易近人的形象重現在公眾的面前。更耐人尋味的是,當地政府承諾,公園建成后,原住民將參與該公園的導游、保潔等工作,并為旅游提供配套服務。

大遺址是全民共有的文化遺產資源,應該走出考古學的“象牙塔”,實現全民共享??脊胚z址公園打破了過往陳舊古板的說教,以輕松愉悅的形式出現,為民眾所喜聞樂見,也使大遺址獲得更多的社會認知和共鳴。今年,在成都的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上,金沙遺址公園作為“非遺節”的分會場,公園的園林區白天實行免費參觀,園區內設立了六個演出區域,輪番滾動演出國內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來自異域的哥倫比亞民間舞蹈、馬達加斯加鼓舞、南非土著歌舞和本土的云南佤族木鼓舞、土家族毛古斯舞、貴州錦雞舞等“活化石”都在此與觀眾實現親密接觸。到了晚上,遺址公園更是異彩紛呈,“博物館奇妙夜——夜游金沙”的活動,門票僅為正常票價的1/4,而且在公園內的西山水景廣場和下沉式廣場還有大規模的綜合性展演。如此“文化狂歡”,怎能讓人不親近大遺址,愛上大遺址?

考古遺址公園以考古遺址為核心,在保證教育和科研功能的前提下,美化了生態環境,還原了遺址本身的自然景觀;更多地融入了游覽、休閑等多項功能,并能通過各類輔助設施優化游客體驗,為民眾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理想場所,甚至可以進一步拉動內需、解決就業、改善城市人居、豐富城市功能,從而回饋社會。

如此看來,大遺址不但可以美麗如公園,而且還能真正成為城市的名片。

從“文化產業集群”到“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

長期以來,一部分大遺址保護區域給人的印象是經濟不發達、基礎設施落后、環境風貌惡劣,這都是“全面保護、拒絕開發”的后果。由此,“大遺址保護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提法應運而生,文化遺產事業的文化功能、社會功能、生態功能以及經濟功能被并列提及。

大遺址底蘊深厚,擁有挖掘不盡的文化資源,在此基礎上,以文化為導向,可以形成由旅游業、現代服務業、房地產業和文化產業組成的文化產業集群,而具體項目則包括模擬考古、餐飲娛樂、賽事演出、會展交流、旅游商品生產加工、地產開發、圖書出版、影視產品制作等等。

2006年,中國第一部史詩電影問世,其主題就是著名的大遺址——圓明園?!秷A明園》以精美絕倫的手法真實再現了“萬園之園”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并且創下了600萬的票房成績,為中國紀錄片之最。今年9月,又一部以大遺址為主題的紀錄片電影《大明宮》在人民大會堂和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了首映式,迅速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大明宮熱”。其實,這正是一種以影視為遺址公園造勢、用宣傳營銷帶動文化產業的嘗試。

面對現有行政區劃和管理體制對大遺址整體保護的不利影響,一些有識之士還提出了在西安、洛陽等大遺址比較集中的區域,調整原有的行政區劃,設立“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的建議。以西安為例,漢長安城遺址的規劃保護面積近60平方公里,但分布在西安市未央區漢城、未央官、六村堡、三橋等四個街道辦事處轄區內。由于這些大遺址區域被分割歸屬不同的行政轄區,各自為政,無法形成保護和管理的合力。

成立特區管委會,則可以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全面負責大遺址相關文化遺產保護、城鄉規劃、經濟發展、社會管理、旅游開發等工作,以文化遺產保護帶動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使當地民眾直接受益,并“反哺”大遺址保護,實現大遺址保護與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大遺址,曾因其大而險些成為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燙手山芋”。而如今,它因其大而彰顯了非凡的意義,因其大而取得了文化遺產保護的輝煌成就,因其大而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脊胚z址公園的建設正在全國推廣,大遺址文化產業方興未艾,大遺址管理體制正在探索創新。我們有理由相信,也有信心期盼,大遺址保護一定會有一個“大”未來。

猜你喜歡
遺址考古文化遺產
大河村遺址仰韶文化房基保護加固修復
黑水城遺址出土F20:W63a文書研究
元上都遺址出土石刻的保護與研究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遺產日
Task 3
“考古”測一測
周末加油站(Ⅵ)
事實上考古不是挖恐龍
Tough Nut to Crack
尋找絲綢之路遺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