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的關注孩子行為表現

2009-12-15 05:37張美珍
新華教育導刊 2009年10期
關鍵詞:行為教學

張美珍

【摘要】評價教學效果,我們需要更多地要關注幼兒,關注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

【關鍵詞】關注孩子;教學;行為

More concern kid behavior performance

Zhang Mei-zhen

【Abstract】Evaluation teaching effect, the our demand morely want concern kid, concern the kid is in the teaching activity of performance.

【Key words】The kid of the concern;Teaching;Behavior

上課的鈴聲已過,我匆忙走進教室;活動剛剛開始,為了不打擾孩子們的活動,我踮起腳跟輕輕就近坐在孩子們身邊;第一次緊挨且親密面對孩子聽課,我的視野是一張張可愛稚氣的小臉,猶如撲面而來的陣陣春風沁入心扉;孩子們在活動中時而專注、時而困惑、時而激昂,他們真實自然的表現及豐富變化的表情深深吸引著我,我慶幸自己無意中換了一個角度,欣賞到了一個別樣而獨特的風景!

活動的內容是大班數學活動“二等份 四等份”;

活動的目標是:1、讓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將一個物體等分成2份、4份;2、讓幼兒感知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教師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幼兒初步感知什么叫二等份、四等份;活動開始,教師出示雙胞胎娃娃:“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小客人,老師有一份小禮物想送給她們,(出示一條長長的藍絲帶),啊呀!只有一根絲帶,想送給她們兩個人,怎么送呢?”;孩子們笑瞇瞇的看著娃娃,爭先恐后舉起了小手,“一人一半”“從中間分”“中間剪”“對折剪”……教師因勢利導:“誰上來試試?”很多孩子躍躍欲試,教師請一個孩子上來操作,下面的孩子目不轉睛的看著操作的孩子;教師:“好,成功了!誰來檢查一下這兩條彩帶一樣長嗎?”請一個幼兒上來比較一下,確實一樣長。教師總結“:把一個東西分成相等的兩份,這樣分東西的方法就叫就二等份”。教師隨手輕輕的將絲帶圍在娃娃的脖子上說“娃娃圍上圍巾可漂亮了”,孩子們用笑彎了的小眼睛欣賞著娃娃;教師又拿出一根紅絲帶“:老師想給娃娃的辮子上扎上蝴蝶結,讓她們更美麗,娃娃共有幾根辮子啊?可這兒只有一根紅絲帶,怎么辦呢?”,“再對折、再對折”“來兩次”兩個孩子情不自禁的跑到了老師面前,想幫老師操作,教師鼓勵孩子把他們的方法展示給大家看,并檢查四根帶子是否一樣長;最后教師啟發幼兒將一根帶子分成兩份叫二等份,那么分成一樣的四份該叫什么呢?從而得出四等份的概念;在孩子們關注的眼神中,老師為娃娃扎上了漂亮的蝴蝶結。

可愛的雙胞胎娃娃,自然有趣的活動情境,充滿挑戰的問題以及教師的循循誘導強烈的吸引著幼兒,這一活動環節帶給孩子的感覺是溫馨、有趣,孩子們的學習也是非常投入的。

活動的第二個大環節,是讓幼兒學習等分圓形并初步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教師拿著一張硬圓紙片問道:“剛才,這個漂亮的娃娃,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忙將圓片分成二等份和四等份,誰有辦法?”一個孩子大聲說“:從中間剪”,“先對折再剪”又一個孩子趕快大喊,教師請一個孩子上來按大家意見操作,并再請一個孩子檢查驗證兩個半圓是否重疊,接下來教師用同樣的方法將圓形分成四等份;因為操作的仍然是個別孩子,大部分孩子開始懶洋洋的躺坐在椅子上,教師鼓勵:“娃娃要看看誰坐的最好”,有些孩子挺直了腰板,但仍然有些倦怠。教師說:“下面我要變魔術了”,孩子們又瞪大了眼睛,老師將二等份的半圓形和四等份的扇形迅速靠攏變成圓形,孩子們對這個不太精彩的魔術比較淡漠,教師似乎發現了幼兒的倦怠,;“下面娃娃要考考你們,二等份和四等份誰大?”孩子們困惑了,說法不一,教師邊比較邊總結“一個東西分得份數越多,它就越少”,孩子們似懂非懂的說:“知道了!”。

這一活動環節,仍是以個別幼兒操作以及較為空洞的說教,從幼兒臉上讀到更多的是倦怠、疑惑!

活動的第三個大環節,幼兒操作:等分長方形和正方形;孩子們終于等來了盼望以久的動手操作環節,教師挑戰幼兒動腦筋,要求他們用各種方式將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折疊成二等份和四等份,看誰分的既正確方法又多,孩子們未等老師說完就迫不及待拿起教具筐里的圖形操作起來,教室里剎時變的很安靜,孩子們在積極開動腦筋,他們時而緊皺眉頭,時而喜笑顏開,有些孩子還不時得意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分法。

洋溢在孩子們臉上的是滿足、探究、自信!

接下來,老師又安排了讓孩子辨別等分圖形、給等份圖形涂色活動,整個教學活動結束時,孩子們則戀戀不舍收回了操作帶來的興奮,配合老師完成了上述活動中的任務!

坐在孩子們中間,體驗著孩子們的需要,感受著孩子們的快樂、倦怠……我第一次深刻的理解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告訴我們的“幼兒的行為表現和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評價意義,教師應視之為重要的評價信息和改進工作的依據”。評價教學效果,我們需要更多地要關注幼兒,關注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在各種教學活動中,幼兒對活動的投入、幼兒因為自己的發現而大呼小叫、快樂的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為了解決問題而不遺余力,這些,都是我們評價活動適宜性和有效性的最重要的依據,堅持以“學”的狀態來評教的狀態,以“學”的方式來評教的方式,以“學”的質量來評教的質量,這,應該成為我們評價和改進教育活動的一條最基本的原則。

收稿日期:2009-9-09

猜你喜歡
行為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類比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探索
“低頭族”大學生的心理行為研究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社區老年人跌倒認知和行為調查與分析
兒童玩具設計要素
反腐敗從正人心開始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構飾課教學提要(之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