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飲”字的理解

2009-12-18 08:49陸正文
文化月刊·遺產 2009年12期
關鍵詞:菜籽板車文理

陸正文

1970年8月初的一天清晨,生產隊分派我們四個知青文理、博奮、令琪和我用兩輛板車到35里外的板橋鎮拖菜籽餅。

盛夏的太陽剛從地平線爬上來,還沒來得及發威,我們每兩人拖一輛空板車就出發了。一人坐車上一人拖車,輪流享受人力車的逍遙和田園風光的樸實。這是生產隊第一次讓我們“出差”,大家備覺新鮮。一路上步伐輕盈,歡歌笑語,經過3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順利到達目的地。在板橋鎮上我們每人啃了幾塊侉燒餅,喝了幾碗大碗茶,稍息片刻,就分別在兩輛板車上裝上6百多斤的菜籽餅往回拉。

這時,太陽像個巨大的火球,掛在湛藍的天空,熊熊地燎燒著大地。路上一絲風都沒有,四周一片熾熱,柏油馬路在太陽的暴曬下發軟,局部瀝青開始融化,一腳踩下就是一個鞋印,黏乎乎的。足下解放鞋鞋底被高溫的路面烤得燙腳。

我們一個人在前面拉,一個人在后面推,一步一個“腳印”艱難地行進著。炎炎烈日直射萬物,地面像著了火似地反射出灼人的熱浪,不一會兒就大汗如雨,口干舌燥。我們沒有帶水,路邊也沒有賣大碗茶的,口渴難忍。大家一面拖著板車,一面向公路兩旁張望,尋找水源。當年,在寧蕪公路兩側很少有住家或店面,想討碗水喝的愿望幾乎不可能實現。我們的目光是在尋找水塘、溝壩,不管什么水,只要有水就成。大家雖已渴得嗓子冒煙,嘴唇開裂,頭昏眼花,四肢無力,但都堅信一定能找到水塘。理由很簡單:沒水,公路兩旁的水稻怎么能活呢?!突然,兩只眼睛視力皆是1.5的喬文理驚喜地喊:“我看到水塘了!”當時我們欣喜的心情不亞于在荒蕪的沙漠里見到了綠洲,在無邊的苦海中看到了彼岸。我們趕忙把板車停在路邊,向水塘飛奔而去。

我們先用手把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及雜物劃向兩邊,然后雙手捧著水就往嘴里送。哪知,我的手本來就不大,捧的水不多,加上指縫泄漏,喝到口里的水就很有限了,實在不過癮。于是我干脆就伏在水塘邊,把嘴伸進水塘里痛飲一氣,此時我忽覺得口中有小東西在跳動,慌忙吐出一看,原來是條小毛魚。我喝足水之后,又屏住呼吸把整個腦袋埋在水里降溫,當時感覺只有一個字:“爽!”我猛抬起頭,任憑塘水順著頭發沿著脖子盡情地往下淌,并悠閑地欣賞著其他三位兄弟在塘邊喝水的姿態。

這時一個靈感向我襲來,即對一個中國字的大徹大悟,這個字就是“飲”。飲字的右邊是個“欠”,左邊是個“食”,欠下身來食就是“飲”。太形象了!太有道理了!中國文字真是博大精深,這種刻骨銘心的體會,在任何學校的課堂上是悟不到的。

經過短暫的休整,我們又拖著車子繼續上路了。當然,沿途又“飲”了好幾回。

冷暖自知摘自《揚子晚報》

猜你喜歡
菜籽板車文理
悠悠板車情
清明書
互相考一考
板車
文理生的battle
第一次種香菜
心中有桿秤
平淡考查樸素啟發
父親的板車
那一次,我與愛心相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