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碚舊游

2009-12-18 08:49梁實秋
文化月刊·遺產 2009年12期
關鍵詞:雅舍北碚

北碚的碚字,不見經傳,其意義大概是指江水中矗立的石頭。由北碚沿嘉陵江北去到溫泉,如果乘小舟便在中途遇一個險灘,許多大塊的石頭橫阻江心,水流沸涌,其勢甚急。石頭上有許多洞孔累累如蜂窩,那是多少年來船夫用篙竿撐船戳出來的痕跡。大些的船需有纖手沿岸爬行拉船上灘,同時也要船夫撐篙。有一回我的弟弟治明海外歸來,到北碚看我,我和業雅陪他乘舟游溫泉,路過險灘,舟子力弱,船在水中滴溜轉,我們的衣履盡濕,船被急流沖下,直到黃桷鎮而后止,鼓起勇氣再度上行過灘,真是險象環生。這大概就是北碚得名之由來。

我到北碚,最初住在委員會的三樓上一室,一床一幾一椅而已。鄰室為方令孺所住,令孺安徽桐城人,中年離婚,曾在青島大學教國文,是聞一多所戲稱的“酒中八仙”之一,所以是我早已稔識的朋友。我在他書架上發現了一冊英文本的《咆哮山莊》,閑來無事一口氣讀完,大為欣賞,后來我便于晚間油燈照明之下一點點地譯了出來。

北碚有兩三條市街,黃土道,相當清潔整齊,有一所兼善中學在半山上,有一家干凈的旅舍兼善公寓,有一支百數十人的自衛隊,有一片運動場,有一處民眾圖書館,有一個公園,其中紅的白的辛夷特別茂盛??箲疖娕d,遷來北碚的機關很多,如胡定安先生主持的江蘇省立醫學院暨附屬醫院,馬客談先生主持的南京師范學校,黃國璋先生主持的地理研究所、國立禮樂館、國立編譯館,余上沅先生主持的國立戲劇??茖W校,等等。

北碚的名勝是北溫泉公園,乘船沿嘉陵江北行,或乘滑竿沿江岸北行,均可于一小時內到達。其地有溫泉寺,相當古老,建于南朝劉宋景平元年,雖經歷代修葺,殿宇所存無幾。大門內有橋梁渠水,水是溫熱的,但其中也有游魚歷歷可數。寺內后面有兩座大樓,一為花好樓,一為數帆樓,楊家駱先生一家就住在其中的一座樓上。有一天我和李清悚游到該處,承楊家駱先生招待,他呼人從圖書館取出一個古色斑斕的漢銅洗,像一個洗臉盆,只是有兩耳,洗中有兩條浮雕魚紋。洗中注滿水,命人用手掌摩擦兩耳,旋即見水噴涌上升可達尺許。這是一件罕見的古董,我也不知其名。溫泉的水清澈而溫度適當,不像華清池那樣地燙。泉噴口處如小小的水簾洞,人可以鉆到水簾洞后面,二人并坐于一塊平坦的石上,頗有奇趣,水匯成一池,約寬兩丈長三丈。有一次我陪同業雅、衡粹、姍嫂游溫泉,換上泳裝在池里載沉載浮了一下午,當晚宿于農莊,四個臥房全被我們分別占用。農莊是招待所性質,其位置是公園中之最勝處,我夜晚不能成眠,步出走廊,是夜沒有月色只有星光,俯瞰嘉陵江在深黑的峽谷中只是一條蜿蜒的銀帶,三點兩點漁火不斷的霎亮,偶然還可以聽見舟人吆喝的聲音。對面是高山矗立黑茫茫的一片,我憑欄佇立了很久,露濕了我的衣裳。

……

因為要在北碚定居,我和業雅、景超便在江蘇省立醫院斜對面的山坡上合買了一棟新建的房子。六間房,可以分為三個單位,各有房門對外出入,是標準的四川鄉下的低級茅舍。窗戶要糊紙,墻是竹篾糊泥刷灰,地板顫悠悠的吱吱作響,烽火連天之時,有此亦可棲遲。沒有門牌,郵遞不便,因此我們商量,要給房屋起個名字,我建議用業雅的名字,名之為“雅舍”,于是取一木牌,我橫寫“雅舍”二字,豎在土坡下面,往來行人一眼即可望到。木牌不久被竊,大概是拿去當作柴火燒掉了。雅舍命名之由來不過如此,后來我寫的《雅舍小品》頗有一些讀者,或以為我是自命風雅,那就不是事實了。

雅舍六間房,我占兩間,業雅和兩個孩子占兩間,其余兩間租給許心武與尹石公兩先生。許先生代張道藩為教科用書編委會主任委員,家眷在歇馬廠,獨來北碚上任,并且約了他的知交尹石公來任秘書,石老年近六十,只身在川。我們的這兩位近鄰都不是平凡的人,兩位都是揚州人,一口的揚州腔。許公是專攻水利的學者,擔任過水利方面的行政職務,但是文章之事亦甚高明,他長年穿一套破舊的藍嗶嘰的學生裝(不是中山裝),口袋里插兩支筆,石老則長年一襲布袍,頭頂濯濯,稀疏的髭須如戟,雅善詞章,不愧為名士。許公辦事認真,一絲不茍,生活之儉樸到了驚人的地步,據石老告訴我,許公一餐常是白飯一盂,一小碟鹽巴,上面灑幾滴麻油,用筷頭蘸鹽下飯,石老不堪其苦,實行分爨。有一天石老欣然走告,謂讀笠翁偶寄,有“面在湯中不如湯在面內”之說,乃市蹄膀一個煮爛,取其湯煨面,至湯盡入面中為止。試烹成功,與我分嘗。許公態度嚴肅,道貌岸然,和我們言不及私,石老則頗為風趣。有一次我游高坑巖,其地距北碚不遠,在歇馬廠附近,有一瀑布甚為著名,我游罷歸來,試畫觀瀑圖一紙,為石公所見,認為情景逼真,堅索以去。我三十九歲生日,石老贈我一首詩,這首詩是苦吟竟夜而成,我半夜醒來還聽到他在隔壁咿唔朗誦,初不知他是在作詩貽我。

……

雅舍生涯,因為不時有高軒蒞止詩酒聯歡,好像是俯仰之間亦足以快意生平。其實戰時鄉居,無不清苦。

雅舍的設備,簡陋到無以復加。床是四只竹凳橫放,架上一只棕繃,睡上去吱吱響,搖搖晃,日久棕繃要曬,要放在水池里泡,否則臭蟲繁殖之速令人難以置信。雅舍的床沒有臭蟲,要歸功于我們的兩位工友之勤快,一位是五十左右的黃嫂,一位是二十左右的小陳,黃嫂的任務是買菜做飯洗衣打雜,小陳的工作是以挑水擔柴為主。先說水。雅舍附近無河無井,水要到嘉陵江去取,中間路途不近,而木桶所容有限,一天要來回跑上十次八次,小陳的兩條小腿上全是青筋暴露,累累然成為靜脈腫瘤。小陳很有機智,買兩大瓦缸,一缸高高架起,鑿一小孔,插一竹管,缸內平鋪一層沙一層石一層炭,水注缸內,經過過濾,由竹管注入下面一缸,再用礬攪,水乃澈清,可供飲用,另一大缸,則僅用礬攪,作洗衣洗澡之用。夏季蚊蠅亂舞,則窗上糊上了冷布,桌上放了膠紙,床上掛了紗帳,亦可勉強應付。黃嫂是五十左右的鄉婦,忠實可靠,所有家事她一手承當。黃嫂天性極厚,視雅舍為自己的家,她堅持要養豬,一個家若是沒有豬便不成為家。我們拗她不過,造起一個豬圈,也買來一窩小豬,每日收集潲水,煮菜喂豬,羼豆催肥,成了她的主要工作,人的三餐反成為次要。冬天晴暖之日,她在檐下縫補衣襪,小豬幾只就偎在她的腳邊呼呼大睡,那是一幅動人的圖畫。年終殺豬又是一景。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何況不止是聞其聲?殺豬所得,盡犒工友。

雅舍的飲食也是很儉的。我們吃的是平價米,因為平價,其中若是含有小的砂石或稗秕之類,沒有人敢于怨訴。我患盲腸炎,有人說是我在空襲警報時匆匆進膳,稗子落進盲腸所致,果如其說,那就怪我自己咀嚼欠細了。人本非純粹肉食動物,我們家貧市遠,桌上大概盡是白菜豆腐的天下,景超所最愛吃的一道菜是肉絲炒干絲,孩子們在菜里挑肉絲揀肉屑,父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蕭毅武先生經??谥心钅钣性~:“萊陽海帶,寤寐求之!”詢以何謂“萊陽海帶”,則獅子頭之英語譯音也。先生不知肉味久矣。

酒在川中并不缺乏,像大曲、綠豆燒之類產量甚豐,質亦不惡。茅臺酒亦是佳制,我有時獨酌,一瓶茅臺一斤花生,頹然而睡不知東方之既白,上沅戲謂我為吃花酒。方令孺有一回請我吃她在宿舍里炭盆上燜的肉,一大塊肉置甑中,僅加調味料而不加水,嚴扃鍋蓋不令透氣,炭火上燜數小時,風味絕佳,蓋亦東坡肉一類的作法。天府之國,有酒有肉,戰時得此,無復他求矣。

雅舍雖然簡陋,但是常常勝友如云。有一回牙科韓文信大夫有事來北碚,意欲留宿雅舍,雅舍實無長物可以留待嘉賓,韓大夫說:“打個通宵麻將如何?”于是約了盧冀野,湊上業雅和我正好一桌。兩盞油燈,十幾根燈草,熊熊然如火炬,戰到酣處,業雅仰天大笑,椅仰人翻,燈倒牌亂,雞報曉時,始興闌人散。又有一次,謝冰心來,時值寒冬,我們圍著炭盆談到夜深,冰心那一天興致特高,自動地用閩語唱了一段福建戲詞,詞旨頗雅。她和業雅擠在一個小榻上過了一夜。

雅舍有圍棋一副,喜好手談之士常聚于此。陳可忠、張北海是一對,伯仲之間難分高下。立法委員祁志厚先生技高一籌,祁綏遠人,人皆稱之為“蒙古人”,鄉音甚重,不事修飾,而饒有見識,迥異庸流。有時偕一位半個黑臉的友人同來,我們背后稱之為“黑臉人”,其人棋藝更高,每殺得蒙古人潰不成軍,旁觀者無不稱快。業雅見紙板做的棋盤破爛不堪,乃裂白布一方,用黑線縫織棋路,黑白鮮明,漿洗之后熨平,高明之至。北海嘗大聲叱喝:“這是大漢文物,蒙古人,你見過么?”蒙古人不答,仍舊凝視枰上,以其濃厚之鄉音微吟:“翁章槍古似,得失蔥興知?!?即“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另一對是蔣子奇汪紹修,嗜棋如命,也常是雅舍的座上客。一日,一局甫罷,孫培良來,和紹修對弈,孫已勝算在握,紹修則不肯放松,結果反敗為勝,孫大怒,斥之為無理取鬧,拂袖而去。

雅舍門前有一丈見方的平地一塊,春秋佳日,月明風清之夕,徐景宗、蕭柏青、席徵庸三位輒聯翩而至,搬藤椅出來,清茶一壺,便放言高論無所不談。有時看到下面稻田之間一行白鷺上青天,有時看到遠處半山腰嗚的一聲響冒出陣陣的白煙,那是天府煤礦所擁有的川省唯一的運煤小火車,有一次看到對面山頂上起火燒房子,清晰地聽到竹竿爆裂聲。如果不太晚,還可以聽到下面路上小孩子賣報的呼聲:“今天的報,今天的報!”

抗戰期間對外交通困難,故物資供應當然短絀。政府乃控制物資以為調劑,并鼓勵公教機關興辦合作社,編委會一到北碚,即設消費合作社。依法成立后,公推業雅為經理,我為理事會主席,這合作社之主要業務為經辦平價米之運配,此事頗不簡單。米為主要食物,每口每月可領兩斗,需要按期派員赴糧政機關洽領,然后裝船押運,然后卸船雇人搬運到所,請專門師傅配發。這一切需要一位忠實可靠的干員才能勝任,我們請到了一位朱心泉先生,本地人,絕對忠實,他不分寒暑任勞任怨,長年在外奔波。米運到之后,在平地上堆積成一小丘,專門師傅坐在小丘之上吸旱煙,同人聞訊前來領米,或攜洗臉盆,或提枕頭套,或用包袱,手持米證,依次領取。師傅走下小丘,用一畚箕取米倒入斗內,這一舉動頗有考究,其舉高下注之勢,其動作疾徐之間,可能影響斗內米量之多少,如不善為控制,可能不敷分配,短差甚巨。所以師傅注米于斗,然后用木板刮平,砉然一聲,不多不少,恰是一斗,而且手法利落。每次分配完畢,要請他吃酒,他指點我們,在每斗之中還要舀出一小杯,以補貼耗損之用,同人都很認真,我必親臨監視。全部分完之后有時還能剩下一斗半斗的米,我就把它出售,以出售所得之錢平均分還同人,有時錢數太少,則購買桔柑每人一枚。每月經辦一次,每次皆大歡喜。

食油也是配給的,手續更為麻煩,好像是每人十四兩。同人領油自備容器,執事者用固定容量之長柄勺入桶舀油,倒入器內,分量難得十分準確,有一位富有科學頭腦的同人,在他的玻璃瓶上預作暗記,油不足量即斤斤計較,致生齟齬。管理合作社業務最負責的是舒傅儷先生,她奉公守法,認真負責,是業雅得力的助手,她的夫君舒蔚青先生收藏話劇劇本甚夥,為張道藩先生所器重,惜以肺疾去世,所藏劇本悉歸于編譯館。傅儷先生現居臺灣。另外一位工作人員是何萬全先生,年輕熱心。

糖雖非必需,亦不可少。市上往往不易購得,且價亦昂。乃請朱心泉先生專赴內江,糖廠廠長為我故人,大量采購砂糖而歸,低價分售同人,每人可得四五斤,終年食糖無缺,其他機關無不嘖嘖稱羨。其他日用必需品,如布料鞋襪毛巾牙刷之類,則可自物資局購進,物資局局長前為何浩若先生,后為熊祖同先生,皆我同學,依法批購在手續上得到不少便利。我們的合作社始終是物資充足,門庭若市,每有新貨運到,我手寫布告通知大家,朱墨斑斕,引以為樂。朱心泉先生每次運貨,常自己在途中將毛巾一打或牙刷數支舉以贈人,我們起初還責怪他不該公私不分,事后才曉得這是江湖陋規,非如此無法完成任務。

白沙編譯館同人初遷北碚,百余人的伙食是一問題,合作社奉命成立膳食部,供應此百余人的每日兩餐。我們雇用了一名廚師、兩名伙夫,每天晚上我們商酌第二天的食譜,要營養、價廉、簡便,這不是容易事。但是大家努力,我們達成了任務,一個月后同人等均各有定居,自理炊事,膳食部隨即撤銷。

合作社營業每晚結賬,每月底總結賬目,清點底存,計算盈虧。我們不懂會計,沒有什么復式賬簿,只是據實的一筆一筆的記載。時常月底結賬,賬面上的數字和實際的數字不能完全吻合,總是多多少少有一點偏差。算盤打到深夜,不能資債平衡,這時候我就做一決定,在賬面數字清算完畢之后,我在帳上加注,言明本月實際收支數目較賬面數目溢出若干或虧損若干,然后我簽上名字,表示由我負責,并且據以公布,細賬公開歡迎查閱。同人等信任我們,從沒有發生異議,合作社辦理的情形,政府主管機關每年派員督察考核一次,編譯館合作社總是名列最優。有一次督導人員告訴我們,他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合作社把數字不符的情形公然記在帳上,這足以證明這個賬是真的。所以我們的賬他不要細看,匆匆一翻,滿意而去,我們對他的招待是一杯茶一支煙。合作社的業務,涉及金錢與物資,欲求辦理成功,必需經辦人員清廉自守,公私分明,而且肯積極服務。其實,這點道理又豈止于合作社為然?

北碚舊游不止僅如上述,但是事隔四十年,記憶模糊了。其中不少人已歸道山,大多數當亦齒迫遲暮。涉筆至此,廢然興嘆。

筱紋摘自《梁實秋集》,花城出版社

猜你喜歡
雅舍北碚
北碚: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亮底色
【雅舍】
抗戰時期北碚地區的農業貸款(1942—1945)
實施“文化+”戰略 推進北碚文化高地建設
梁實秋《雅舍》修辭手法分析
論《雅舍小品》中梁實秋的其人其文
雅舍雅事
雅舍
《北碚在抗戰: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
誰人識英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