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覺錯視圖像的精神感知

2009-12-18 08:49沈學勝
文化月刊·遺產 2009年12期

沈學勝

摘要:那些我們通過眼睛所見的視覺圖像并不一定就是我們“看到”的真實信息,本文通過對視覺生理結構和現象的分析,闡述了“眼見未必為實”,這不僅是我們生理和精神感知的視覺適應,同樣包含了我們后天的經驗與知識對視覺圖像的主觀修正和補充,這種修正和補充對于我們的生活來說往往是利弊相間的。如何把控其中的利弊,恰恰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我們探索視覺錯視圖像的精神感知這一論題的必要性。

關鍵詞:視覺圖像 精神感知 視錯覺 視覺適應

心理學家阿恩海姆說:“視覺是思維最基本的工具?!逼鋵?那些我們通過眼睛所見的視覺圖像并不一定就是我們“看到”的真實信息。心理學家M·布隆瑪在《視覺感知的原理》中描述:“即使你觀察到的圖像是正確的,你的大腦也不會用開明的方法把眼睛受到的刺激反映出來。相反,你看見的應該是那些與大腦中已經存在的各種有聯系的事物,它做出的結論并不代表對接受到的信息的客觀認識,而是對已有觀念的確認。這就說明,在感知的層面上,我們的大腦已經在事實發生之前就得出了結論:我們在眼睛受到刺激發生以前,就把結論編入了大腦……”因此,正如我們所說的,不同的人面對相同的視覺圖像精神感知是不同的。

視覺圖像,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切視覺所能感知到的圖形和形象,通常指可見光內一切可視的物體形象。當人帶著一種標簽化、模式化的眼光看一個事物時,就無法真正認清它,我們往往只能看到這個叫做“花”或“桌子”的模糊輪廓,而看不到這朵花的細節、這把特別的桌子、這個獨特的東西或具體的這個人。即使是普通的詞匯和概念,有時也會限制我們的精神感知,因此藝術家羅伯特·歐文說:“所謂觀看,就是忘記所看事物的名稱?!弊屪笥夷X兩模式的邏輯思維和感性思維轉換來實現視覺圖像的精神感知吧。

正如我們聞到惡心的氣味,馬上就會有惡心反應,聽見憂傷的音樂,就會傷心,感覺到地面不平,立刻要小心一樣,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都是精神感知的不同方式,精神用眼睛來感知時,就是視覺圖像的精神感知,精神用鼻子來感知時,就是嗅覺氣味的精神感知……那么,視覺圖像的精神感知又是如何在錯覺和視覺適應中進行的呢?

一、視覺錯視的精神感知探索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边@種錯視更多的不是我們視覺所看見的現實圖像,而是以經驗和知識對生理反應的過度修正與補充,因為對蛇的形象過度強化而擴展了蛇類似形象的范圍,也就增加了錯視的機會。

其實,從人眼結構和人眼感知外界光刺激物的基本過程的理論中,我們了解到眼睛在反映客觀世界時,提供的是一個并不完全真實的寫照。當生理反應層面發生錯誤時,精神感知層面就會發生作用,以知識和經驗對生理反應的錯誤進行修正和補充。人們需要經過知識和經驗的參與,需要經過歸納、判斷、選擇、重組等一系列心理活動,才能完成對客觀世界正確理解的精神感知過程。

視覺圖像經過眼球水晶體投射在視網膜上的是反轉圖像,之所以感覺不到,就像我們感覺地球是圓的,地球對面的人怎么不掉下去一樣。主要是因為我們適應了這種反轉,此種視覺適應就是指客觀圖像對眼睛反復刺激后,引起了視覺疲勞而弱化了外界刺激的影響,使我們做出了與初次感知不同的判斷,這種讓感受起變化的過程和變化的狀態就是適應。

二、視覺適應的精神感知探討

視覺適應包括明適應和暗適應。明適應是指當視覺從暗光線轉入亮光線過程時,眼睛瞳孔縮小,視覺感應從視網膜邊緣的暗視覺轉到中央窩的明視覺。這種適應光線從暗到亮的適應過程在時間上是很短的,大約只需1秒鐘左右。而暗適應就是當視覺從明光線轉入暗光線過程時,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才能適應暗光線下的物象,暗適應在開始時一般需要15分鐘左右,達到完全的暗適應大概需要40分鐘。

明適應的案例很多,其中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睡覺時開燈的瞬間,房間的燈突然打開,你的眼睛就會感覺到一陣白色的炫光,稍后才能辨認房間里的色彩與擺設。又如每個夜晚睡覺前我們關燈的那一刻,眼前會漆黑一片,要經過一段時間眼睛才能慢慢看見周圍的擺設,這就是暗適應的生活感受。暗適應一般會有短暫的恐怖感。值得一提的是,紅色光對于視桿細胞不起作用,視桿細胞內的視紫紅質不會被紅色光破壞,也就是說一個人先接受的是紅光刺激,然后再進入黑暗的光線,那么他的視覺感受仍能保持平衡,也就沒有了暗適應的過程。說到這,照相館沖洗照片的暗房的紅光照明就不難理解了。開汽車的朋友都知道,在經過隧道時,我們會看到隧道里的照明裝置,燈光都集中在中間部分,而在出入口附近沒有燈光,這是為了考慮白天隧道里的明度相等而進行設計的。

視覺適應不僅表現在明暗適應方面,還表現在對色彩的精神感知和對形狀的判斷方面。色彩適應簡稱色適應,是指人的視覺由一個色光環境到另一個色光環境,從色光差異的存在到色光差異的消失的適應過程。一般情況下,視覺色彩的第一感受時間約為5至10秒鐘,之后就被視覺對象的固有色或者物象的色彩恒定性替代,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色適應。這種習慣性地把物象色彩恢復到白光原始面貌狀態的本能,與“色彩恒定性”或說是“固有色”的概念有直接關系。對于從事創作或藝術設計的人員來說,就需要克服或利用這種色適應創造更多的美來豐富我們的生活。

三、基本形態的視覺錯覺圖像的精神感知

幾根等長的直線,如果在線的兩頭加了直線、折線、圓圈等圖形,其直線的長短在視覺的感知下就不再相等了。這是為什么呢?人對事物的感受,通常以平面的形式加以表達,而平面的構成又可以濃縮為點線面。

點,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表明位置和進行聚集,一個點在平面上,與其他元素相比,比較容易吸引人的視線,過于密集的點,有時給我們精神感知的是恐怖,像密集過多的小動物。而有時它給我們精神感知的是歡快,如漫天的氣球、滿天的煙花等;線,更強調方向與外形。線分直線與曲線,直線具有男性的特征,有力度、相對穩定;曲線則具有女性化的特點,具有柔軟、優雅和病態的感覺。曲線的整齊排列會使人感覺流暢,讓人想象到頭發、羽絮、流水等,而曲線的不整齊排列會使人感覺混亂、無序和自由。點和面之間沒有絕對的區分,在需要強調位置關系的時候,我們把它稱為點,在需要強調形狀面積的時候,我們把它看作面。點、線、面相結合,運用一定的原理和規律,就可以得到美麗的視覺圖像,如整齊的街邊人行道,公園的墻、路、樹木等。從簡單到復雜,從單調到繁瑣,往往只有一步之遙,這便是視覺設計的魅力。

從理論上看,客觀對象是以三維立體的方式存在于一定空間之中的,立體的對象經過水晶體投射在二維平面的視網膜上,由于人眼結構特定的視角與焦距,在視網膜上形成特定的透視圖像,一切物象都產生了相應的變形或扭曲,物體的前后、大小、曲直、都在特定的透視關系中畸變,一樣大小的物體在不同的距離上變得有大有小,直線變成斜線,方形變成了梯形,正圓變成了近似橢圓……經過了眼睛的世界發生了變異,但是這一切并沒有對我們認知外部世界形成太大的障礙,視知覺是聰明的,在整個視覺感知過程中,視覺接受與精神感知融合在一起。視覺經驗、生活知識與經驗會告訴我們許多東西,使我們在視覺感知過程中維持對外部世界恒常的視覺判斷。這就是視覺恒常性在我們精神感知上所起的作用。

當我們看視覺圖像時,常常進行心理的調節,就不會被進入眼內的光的物理性質所欺騙,而能認識對象的真實特性,哪怕我們曾經被蛇咬過,也就不會被繩子嚇唬到。

因此,我們知道“眼見未必為實”,這不僅是我們生理和精神感知的視覺適應,同樣包含了我們后天的經驗與知識對視覺圖像的主觀修正和補充,這種修正和補充對于我們的生活來說往往是利弊相間的。如何把控其中的利弊,恰恰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我們探索視覺錯覺圖像的精神感知這一論題的必要性。

(作者單位:廣東文藝職業學院藝術設計系)

參考文獻:

[1]陸宇澄.圖案與三大構成教學思辨.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2]董衛星.視覺形態語義.上海大學出版社,2007.

[3]魯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堯、朱疆源譯.藝術與視知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