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濤“法”中的藝術精神

2009-12-18 08:49杜曉潔
文化月刊·遺產 2009年12期
關鍵詞:藝術精神石濤

杜曉潔

摘 要:本文通過石濤的“我自用我法”“不立一法,不舍一法”“一畫之法乃自我立”三個時期對法的理解,研究石濤“法”的內涵,它不是真的要舍棄傳統的畫法,而是主張繪畫要在繼承中有所創新,這對當今中國畫,尤其是山水畫創作有著深刻的意義。

關鍵詞:石濤 一畫論 藝術精神

本文通過石濤不同時期對“法”的理解,來研究其在繪畫方面的獨創精神,這種獨創精神可謂是前無古人,最重要的是給后人以深刻的啟發,這種獨創精神用一個詞表示就是“借古以開今”。本文就是通過論述石濤三個時期對法的不同認識來窺其藝術精神的。

一 、石濤生平簡介

石濤(1642—1707),俗姓朱,名若極,小字阿長,法名原濟,號石濤,又號大滌子、苦瓜和尚、瞎尊者、清湘老人。石濤善畫山水、蘭竹、花果,兼工人物,筆意恣縱,自成一家,與弘仁、髡殘、朱耷并稱“清初四僧”,是中國著名的畫家之一。

二、石濤不同時期對“法”的理解

1.我自用我法(1657-1685)

在明清兩代的繪畫大師中,石濤的反法色彩極為鮮明,在青年時代就曾寫下這樣一條氣勢不凡的畫跋:“畫有南北宗,書有二王法。張融有言:‘不恨臣無二王法,恨二王無臣法。今問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時捧腹曰:我自用我法?!笔瘽且詮娏业呐涯嫘蜗蟪霈F在清代畫壇的,他十分鄙視和排斥那些沒有自己想法、一味追求似某家某派的畫家,以王原祁等為代表的“四王”就不排除在外。面對王原祁“余心思學識不逮古人,然落筆時不肯茍且從事,或者子久些腳汗氣于此稍有發現乎”的夫子之道,我們不能不為王原祁的虔誠所感動,卻更多的是因他的戰戰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感到悲哀。

這一時期,是石濤“我法”的形成期,石濤主要的繪畫思想來自于其在黃山所描繪的作品《黃山圖》。石濤曾在其《黃山圖》的題跋中寫到:“黃山是我師,我是黃山友,心期萬類中,黃山無不有?!彼幌瘛八耐酢蹦菢幽」?而是搜盡黃山奇景,悟得“截取”一法,石濤的截取構景往往貌似不合章法,其實正是畫家獨運的奇思別構,也是其“我法”的表現。他在畫幅上經常用的一方印章是“搜盡奇峰打草稿”,說明他的畫派是忠實于現實,重視生活的實踐,超越了一切流派、一切規模與因襲的固有風貌,是有力地反應了現實的新創造。至此,石濤基本完成了“我法”的確立。

2.不立一法,不舍一法(1686-1692)

在這期間,石濤經歷了藝術歷程的轉折期。1689年,石濤抱著“欲向皇家問賞心,好從寶繪論知遇”的心態來到北京,然而他的畫風并不為皇帝所欣賞,不僅沒有受到召見,反被皇帝的文學藝術侍從之臣王原祁所批評,他稱石濤的畫里充滿了“縱橫習氣”。石濤在失望之余,更為憤然不平,同年石濤創作了他一生中最為杰出的作品之一《搜盡奇峰圖》,在其題跋中,批評了稱其為“縱橫習氣”的王原祁,稱王原祁為“游于筆墨者”“仿古派”,言語相當尖刻,但也確實道出了游于筆墨者的不足。正是由于這件事,促使石濤進行深刻的反思,更正了他原來所持有的藝術創作宗旨,改“我自用我法”為“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端驯M奇峰圖》正是不立一法、不舍一法的映像,在這幅圖中,石濤采用“密體”山水的畫風,以堅實凝重的線條勾勒奇峰,全卷氣勢奇險、筆墨飛動,滿紙皆是點的世界,分量極重卻無滯濁板結之病,這種苔點滿紙的藝術手法是石濤所獨有的。

石濤在北京完成了藝術轉折,形成了他獨特的藝術思想和精神。石濤已經感覺到,藝術創作的規律是超越任何個人的一種客觀存在,不會因某個人的思想和意念而改變,是可以涵蓋任何個人創造的一種法則,所以是“天下之法”,故而映現了石濤“不立一法,不舍一法”的理念。

3.一畫之法乃自我立(1693-1707)

石濤的最后一段藝術歷程,始終是伴隨著生計問題并行展開的?!冻埠D》作于石濤晚年初抵揚州后的“皖省之行”,描繪了水天浩渺之勢與周圍的景物,其提句中云:“從來學道都非住,上處天然未可成?!笔瘽龑ψ约旱乃囆g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天然”之境??梢钥闯?石濤認為的藝術妙境,不是董其昌所強調的物我兩忘的“平淡”,而是物我交融、清新明快的“天然”,而這幅作品也標志著“一畫之法,乃自我立”的開始。

三、石濤的“法”的內涵

晚年石濤系統地總結了自己的藝術實踐經驗和美學觀念及思想,精心撰寫了《石濤畫語錄》這本精深的美學畫論著作。石濤在書中將客觀世界的宇宙觀、自然觀和繪畫理論、藝術實踐及技法聯系起來,建構了一個完整的繪畫美學體系,即“一畫論”,它是全書和所有繪畫思想的基礎,也是石濤一生藝術實踐與認識的結晶,論述了畫本無法、法自我立等思想。國畫大師黃賓虹曾說:“學古非云復古,取古之長,皆為己有,而自存其面貌之真,不與人同?!斌w現了石濤所謂的不能一味摹古,而應在繼承中創新,作品應有自己獨特的面貌的創作方法。石濤強烈反對在風格、手法上對古人、今人的作品進行模仿,因襲、模仿是吃人家的殘羹剩飯,他主張藝術有獨特的個人風格,藝術家應當發揮、表現自己的個性,即使有時候作品接近古代某家的風格,也只是一種巧合,他始終強調藝術上要學習古人,但學習是為了自己新的創造,即“借古以開今”。

在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石濤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也就不可避免的形成了自己的“法”,石濤對“法”的理解也真正體現了他繪畫時的藝術精神,簡單說就是“借古以開今”,此乃至理名言!

(作者系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方向2009級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楊惠東.空門清韻:清初四僧繪畫.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2]薛永年、杜鵑.中國繪畫斷代史叢書·清代繪畫史.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3]裘柱常.黃賓虹傳記年譜合編.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

猜你喜歡
藝術精神石濤
銷閑清課
清朝畫家石濤“北漂”記
混合型文化模式下龍江劇獨立的藝術精神
漢代陶塑的時代風格與藝術精神探析
清初遺民萬壽祺書法研究
試析中國傳統戲曲的藝術精神
石濤生卒年研究綜述
《蒼松秋色》
“領導者”與“領袖氣質”
洗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