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企業要素構成看共享機制的建構

2009-12-21 05:11任小平
理論前沿 2009年21期
關鍵詞:共享機制

任小平

[摘要]企業是要素所有者通過契約關系形成的經濟組織,利潤最大化是該組織的基本目標。包括勞動要素在內的利益相關者共享企業剩余不僅符合馬克思的價值理論,也是和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論相一致的。本文以馬克思的價值理論為基礎,就職工工資共享機制的有關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價值理論;公平效率;共享機制

[中圖分類號]F01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1962(2009)21-0025-02

企業是要素所有者通過契約關系所形成的經濟組織,“公平自愿”、“公序良俗”以及“有償使用”是要素所有者與企業的契約基礎。企業能否滿足不同要素所有者的利益訴求,核心基礎是企業能否獲取“剩余收益”?;凇笆S嗍找妗钡钠髽I分配理論重構,不僅可以重新詮釋企業的分配行為,而且為觀察企業分配行為對政府、股東以及勞動者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問題提供了新的觀察路徑。

一、企業價值的來源及其構成

馬克思認為,勞動具有二重性,勞動者所創造的價值既包括使用價值,也包括剩余價值,而在價值創造的過程中,勞動者僅僅拿到了部分本屬于他們的勞動價格,即工資;相反,在資本家逐利益最大化的動機下,勞動者的正常價值不僅沒有得到滿足,而且其超額剩余價值也被無情掠奪。

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根本的原因在于研究者可能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企業的收入從哪里來?誰創造了這些收益?這些收益的所有者應該歸誰?

薩伊定律認為:企業的收入是“資本-利潤、土地-地租以及勞動-工資”三者的結合。事實上,這種結合需要一個有機的整體,任何單方面的要素都不可能取得收益,也更談不上剩余價值的問題。

在上述定律當中,如果從企業剩余價值的角度考察,任何要素要想獨立創造價值都是不可能的。以勞動力為例,要想參與價值的創造,首先必須要和包括資本在內的其他要素合作。否則,不僅勞動力的使用價值(工資)無法實現,其價值實現也將失去基礎。從這個角度講,企業的價值和剩余價值應該是包括勞動者在內的所有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有要素的所有者對企業都有利益需求,只不過在需求的順序和滿足需求的基礎存在差異而已。所以,從企業價值的構成看,既有資本要素所有者的資本利得,也有勞動力要素和其他要素的價值貢獻。

二、企業分配的基礎及其分析

現實的經驗表明,在參與企業價值貢獻的所有要素所有者中,他們承擔的風險是不一樣的,按照“風險-收益”對等原則,誰承擔的風險越大,誰享有的收益就應該越多。從這個角度看,現有的制度框架對企業分配涉及的經濟基礎作了如下的規定:

1、股東收益分配的經濟基礎是企業的稅后利潤。該規定是基于這樣的制度假設:(1)企業是股東的企業,股東理所當然地要享有企業的剩余,該剩余就是稅后利潤;(2)從風險的角度看,股東面臨的風險在所有要素所有者中風險最大,這從《破產法》規定的財產清償順序中可以得到證明。

2、職工收益分配的經濟基礎是“WEBIT(薪息稅前利潤)”。該規定的基本假定是,勞動力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消耗需要從企業當期的收入中彌補,因此,勞動力要素的價格(即工資)作為一種成本。和其他所有要素一樣,直接從收入中扣除就行。因此,只有當包括勞動力價格要素在內的所有成本得到彌補后,股東才可能有稅后利潤。正因為如此,現實當中工資的支付是強制的,而并不與企業是否盈利掛鉤。當然,企業是否盈利最終會影響到工資水平。

3、政府參與企業收益分配的基礎是基于法律的強制性。保護財富和維護公平是政府的基本職責。而政府作為獨立于企業之外的利益主體,本身并不參與企業的具體經營活動,而其保護財富的成本必須由包括企業在內的受益主體共同分擔。企業稅負是對成本分擔的替代。政府為最大限度規避稅收不足的風險,制度設計中盡管會將稅負水平與企業剩余掛鉤,如企業所得稅,但政府更多的稅收保障是建立在企業的經營行為基礎上,如交易稅。也就是說,不管企業是否盈利,只要有經營行為發生,都會被課稅。當然,課稅比例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剩余,也會間接影響到勞動和資本的價格。所以,理性的政府在企業稅負上必須有一個合理的平衡,稅負過重的直接后果是在抑制股東收益的同時,影響職工的工資收入水平。

三、職工工資共享機制建構

職工工資共享機制是指職工工資價格隨著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而增長,也就是讓廣大職工共享企業經濟發展的成果。從現有的實踐看,職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的實現路徑有兩個:(1)工資增長,這部分作為成本費用列入企業的稅前利潤,兌現以后,股東可供分配的稅后利潤減少;(2)維持現有工資水平,但參與企業稅后利潤的分配。不同路徑下,職工和股東的風險是不一樣的。在第一個路徑下,職工風險較小,股東風險較大;而第二個路徑是職工與股東共擔風險的一種模式。究竟何種模式更優,目前尚無定論。比較而言,第二個路徑在理論上較為完善。

從企業的角度考察(事實上,也只有這種考察才具有分析意義)。企業的剩余價值離不開包括勞動者貢獻在內的所有要素所有者的貢獻。因此,勞動者以工資增長方式共享企業價值是有經濟基礎的。從社會分配的角度看,職工工資屬于初次分配。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特別是經濟權益,作為馬克思理論堅定信仰者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關注社會財富再分配過程中的公平和效率。在我國,有關公平和效率的提法首次出現在黨的十四大報告中。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有關收入分配的表述為:收入分配要“體現效率、兼顧公平的原則”: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則明確提出要“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其中,黨的十六大報告還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注重社會公平,特別要關注就業機會和分配過程的公平,十六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指出,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要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而黨的十七大報告則明確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上述論述表明,作為馬克思理論武裝起來的執政黨,在運用馬克思價值理論的倫理觀方面進行了重大創新,特別是有關效率與公平關系的處理方面,更加強調了社會的公平和正義。這些表述說明,職工工資的共享機制建構具有以下基礎:

一是工資增長的經濟基礎。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年均GDP增速達到9.78%,這一世界范圍內絕無僅有的經濟奇跡使職工工資共享發展成果具有堅實的經濟基礎。

二是企業效益增長較快。以中央企業為例,2007年的利潤超過萬億元,用國資委主任李榮融的話說是,三年再造一個中石油。因此,職工工資增長具有初次分配的經濟基礎。

三是社會基礎。近年來。有關職工特別是一線職工工資增長緩慢已經引起了社會上的高度關注。特別是2007年盛行的網上“曬工資”和最近關于工資“被增長”的熱議,行業間、企業間的工資差異引發了社會公眾的激烈爭論?,F有的數據表明。盡管這幾年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增長都十分明顯,但職工的工資增長速度步伐較慢,如果考慮物價因素后,職工這幾年的工資增長甚至是負數。所以,為維護職工的經濟權益,政府包括地方政府都在強力介入。要求給職工漲工資。如上海規定,一線職工不漲工資,管理層不得增資。并且將職工工資增長作為管理層考核的一個“硬指標”。作為中國職工權益維護最大主體的中華全國總工會,也在規劃未來5年中,以工資協商的方式,讓廣大職工共享企業經濟發展成果。這些措施表明,職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是有廣泛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的。

職工工資共享機制不僅是馬克思價值理論中的倫理要求。也是馬克思收入理論所強調的問題。在大力提倡和諧社會的今天,讓廣大職工在經濟權益上共享經濟發展成果,這完全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

責任編輯柳波

猜你喜歡
共享機制
浙江省普通高校體育資源與社區共享的機制研究
高等教育實踐教學資源共享機制探討與實踐
開放教育資源共享機制及其質量監控體系構建研究
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機制研究
基于互聯網技術下實現計算機軟硬件資源共享機制
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共享機制
亞歐博覽會綠地后續利用與共享機制研究
中小學信息化課程資源校際共享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