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綜述

2009-12-21 05:11樸松花
理論前沿 2009年21期
關鍵詞:金融國家經濟

樸松花

[摘要]金融與經濟發展關系的探討貫穿經濟發展過程的始終,但在二者關系的認識上西方經濟學界一直存有激烈的爭論。本論文通過對國外金融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理論和實證研究現狀的梳理,指出金融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復雜關系,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的制度背景不同的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研究結論存在差異。

[關鍵詞]經濟增長;

金融發展

[中圖分類號]F830,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1962(2009)21-0047-02

在經濟發展進程中,金融與經濟發展關系的探討貫穿經濟發展過程的始終??梢灾v。金融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是人們對金融在經濟增長中重要作用的認識逐步深入的過程,也是金融發展理論的形成過程。目前。經濟學家對金融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結論而言,充滿爭議,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觀點認為,金融發展能夠有效促進經濟的增長。

如約瑟夫·熊彼特(1991)的非常信用理論、Goldsmith(1969)的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理論、Mckinnon(1973.1991)和Gurley and Shaw(1995)的金融抑制論。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中提出了獨具特色的金融因素與產業資本相結合的經濟增長理論,指出經濟發展初期,銀行的信用是金融活動的主要形式。1969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現代比較金融學的奠基人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出版了《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一書,他首次將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作了比較,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套衡量一國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的存量和流量指標,并對35個國家1860—1963年數據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在大多數國家,如果對近數十年進行考察,就會發現經濟發展與金融發展之間存在著大致平行的關系?!?955年和1956年格利和肖率先闡述了金融中介在儲蓄一投資轉化機制中的重要作用,揭開了金融理論研究的新紀元。他們分別從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兩個角度,系統闡述了金融與經濟之間的關系。麥金農的金融抑制論理論認為。金融變量和金融制度對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來說,并不是中性因素:它既能起到促進的作用,也能起到阻滯的作用,關鍵取決于政府的政策和制度選擇。肖提出了金融深化的概念,即金融資產快于非金融資產積累的速度而積累。他指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改革首先應該從金融領域人手,減少人為因素對金融市場的干預,借助市場的力量實現利率、儲蓄、投資與經濟增長的協調發展,從而消除“金融抑制”。這些理論雖然假設條件不同,但都是在嚴格的理論模型基礎上論證了金融中介具有儲蓄動員、促進儲蓄向投資轉化功能,從而金融發展推動了經濟發展。這些結論得到了后來許多實證研究的支持。如King和Levine(1993)從金融功能角度人手研究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并在金融功能計量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令人信服地證明了金融功能的確對決定長期經濟增長率的全要素生產率具有顯著貢獻。Levine和Zervos(1998)發現了金融自身的差別性及其特征的多樣性,通過在回歸模型中加入反映股票市場狀況的一些指標而擴展了King和Levine對金融中介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Levine和gervos選取了47個國家1916—1993年的有關數據進行了交叉國家回歸分析,結果表明銀行信用與經濟增長之間,所有股票市場之間存在著強相關性。雖然他們沒有指出這些結論的因果關系。Philid Ares-tis and Panieos Demetriades(1997)在這一時期實證研究方法上取得了開創性突破。他們在國別研究上用時間序列分析代替了傳統的交叉國家分析-法,以國別研究分析取代了回歸平均法,這一方法能夠更精確地反映諸如金融系統的結梅、政策制度與政府有效管理程度等單個國家的具體環境因素。除此之外,金融發展理論工作者利用不同的計量方法和不同樣本數據檢驗了金融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例如,Ne-usser和Kugler(1998)以及Rousseau和Wachtel(1998)利用時間序列數據,Beck.Levine和Loaya(2000)利用版面數據,Le-vine(1999)利用工具變量法,研究了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第二種觀點恰好相反,認為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不產生影響。

這種金融與經濟發展的觀點可稱為“需求導向”論。持這種觀點的研究者認為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是無關緊要的,金融的發展只是被動地對經濟發展做出反應,隨著經濟的增長,經濟主體對金融服務產生更多需求,金融發展僅僅就是對這種需求的反應。早期的研究如瓊·魯濱遜(1952)、格林伍德和約萬諾維奇(1990)、萊文(1993)、帕特里克(1966)、羅伯特·盧卡斯(1988)和Stem(1989)等。早在1952年,魯濱遜就對金融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提出了質疑。她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間的交易會產生新的摩擦,這些摩擦刺激了經濟對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務產生的需求,而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務應經濟的需要而產生,也就是“實業引導金融”。金融對經濟增長沒有實質性的貢獻,金融是被動地適應經濟增長。理性預期學派的代表人物羅伯特·盧卡斯斷言:經濟學家普遍夸大了經濟增長過程中金融市場的重要性。金融市場最多只不過在經濟增長中起到極其微小的作用。格林伍德和約萬諾維奇、萊文等人的分析表明,金融市場的建立和發展需要依賴于人均收入和人均財富的增加,人均收入和人均財富只有達到一定的“臨界值”,才能有金融市場的發展。所以,從經濟發展角度看,經濟增長決定金融發展。近期的實證研究,如Singh(1997)也得出了股票市場發展無助于經濟增長的結論。在類似“需求導向”論觀點中,更有甚者持有金融發展會破壞經濟增長的“金融破壞”論的觀點。如Buitle(1984)和VanWijnbergen(1983)認為正式金融市場的發展爭奪了非正式的民間融資市場,從而減少了國內企業可貸資金數量,從而阻礙了經濟增長。

第三種觀點認為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可能是互動的,而且在不同制度條件下可能會是不同的結果。

金融發展可能促進經濟增長,而經濟增長也可能促進金融發展。Gupta(1984)是第一個嘗試進行因果關系識別的人。Gupta采用Granger(1988)提出的因果分析方法,利用不同指標表示金融發展,用工業生產指數表示實際經濟增長分析了14個發展中國家的季度時間序列數據。表明14個發展中國家中有8個國家存在供給導向現象。另外4個國家供給導向和需求導向現象并存。2個國家存在雙向因果關系。Demetrlades and Hussein(1996)通過對16個國家樣本進行分析,得出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互為因果關系,這不同于Levine(2004)堅持的“只有金融發展是經濟增長的原因”這種單向關系。Shsn,Morris and Sun(2001)對9個OECD國家以及中國的研究表明樣本中約一半的國家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雙向關系,而小部分國家僅存在經濟增長促進金融發展的單向因果關系,而中國就是其中一例。同時,即使是采用金融抑制的國家,金融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也不盡一致。如Demetriades,Devereux and Luintel(1997,1998,2001)認為印度提供了金融抑制阻礙經濟增長的案例。而韓國則提供了金融抑制促進經濟增長的案例。同時,持有這種觀點的研究者還指出,即使金融發展(多種指標)與經濟增長(率)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從技術上也不能認為金融發展是經濟增長的原因。為彌補這一不足,一些研究者采用VAR方法來檢驗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如Xu(2000)采用VRA方法對1960—1993年41個國家的樣本進行了分析。結論是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是重要的。上述研究得出的不同結論證實了Arestis and Demetriades(1997)的判斷,即絕不存在普遍的金融發展一定能夠促進經濟增長的結論。

通過對國外金融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理論和實證研究現狀的梳理。我們發現西方經濟學界對于金融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一直存有激烈的爭論。金融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復雜的關系,盡管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紐帶關系可以通過引入了金融中介體和金融市場的內生經濟增長模型加以解釋——金融體系可以通過降低信息和交易成本來影響生產率和資本形成進而影響經濟增長。但實證結果表明這種關系是復雜的。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的制度背景、不同的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研究結論會存在差異。

責任編輯余巖

猜你喜歡
金融國家經濟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央企金融權力榜
民營金融權力榜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多元金融Ⅱ個股表現
經濟
金融大海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