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下歷史教學困惑、探索與反思

2010-01-08 05:27馬洪英
北大荒文學 2009年12期
關鍵詞:教學原則新課改

馬洪英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中,存在著一些教學困惑,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探索解決困惑的辦法,反思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新課改 教學困惑 教學剖析 教學原則

面對新課程改革,盡管在暑期進行過新教材的培訓,一些專家和學者一再強調課改的意義和重要性??墒窃趯嶋H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許多難以釋疑的困惑。

一、困惑中探索

針對新課改,我充滿信心與熱情,教學中也做了充分準備(備課),盡量完成對歷史原因、過程、結果的分析,再以不同的形式對歷史的因果發展進行小結,注重挖掘教材和歷史知識結構,教學中力圖循序漸進、完美地分析教材,結果總失望地發現歷史所蘊含的樂趣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早已消退得蕩然無存。課時內容容量大也是新課程的一大特色,盡管課堂上盡量壓縮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可是由于教學中追求面面俱到,以至于教學任務無法完成。這樣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重新改變教學策略,采取以創設問題情景為重心,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在問題設計上以拓展型的問題為主,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的初衷,是想把課堂完全放手給學生,目的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墒沁@樣完全不搭建知識結構的教學,顯然又不適應我?!靶G椤?我們的學生難以適從。如《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課中,讓學生思考“形成中國近代民族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為什么?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民族危機”?在沒有教師引導的情況下,學生對解答中提出的問題無處入手。這種過于急躁的教學改革,只能使教學演變成習題講評,學生仍然自始至終被教師牽著鼻子走,使教學中的討論環節變得毫無意義,教學的最終結果事與愿違。面對困惑、促使我去探索:歷史新課程下教學模式不能照搬,理念的體現、課標的落實以及新教材的運用,都是通過教學實踐展現出來的。只有教師圍繞新理念、新課標組織教學,形成自己特色教學風格,才能出現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二、探索中解決

認真審視、反思教學,對新課程的理解還存在著片面的、膚淺的認識,出現矯枉過正現象,致使課堂中出現了重現象不重本質的虛假繁榮等。通過對教學困惑進行剖析,以下問題需要引起大家關注:

1.在落實三維目標的過程中常常忽視“知識”目標

《綱要》指出:新課程“要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這些規定和要求明確改革的方向,繼承和發揚了我國課程重視基礎知識的優良傳統。新課程改革拋棄了知識本位觀,反對那種不顧學生感受、體驗和需要,把學生當作知識容器的觀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識本身,相反改革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達成的過程中,更多地關注了后兩者。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學形式多樣、手段先進、方法靈活上,課堂上關注學生的體驗與感悟在整個教學中常常蜻蜓點水,似乎強調基礎知識就背離了課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如講授《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課時,課前布置學生準備表演歷史劇“秦始皇和他的大臣們討論到底是實行分封制還是郡縣制?”,又布置學生上網搜集資料了解“三公九卿”的含義。上課時學生又是表演,又是辯論,還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拿出來交流,形式非?;顫?學生興致很高,課堂氣氛非常融洽??墒堑鹊綄W生活動完畢,這堂課也就臨近下課了。教師不僅沒有引導學生分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含義,幫助學生梳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內容,更談不上讓學生了解這一制度的影響,這些本應在師生的活動中解決的知識,就這樣不了了之。知識是基礎、是依托、是載體、是學生發展的雙翅,學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歷史線索和具體的歷史知識的同時,才能形成歷史學習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學會學習。因此要真正實現歷史新課程的培養目標,不僅不能貶低知識的地位,反而應當進一步強化知識的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通過師生的活動最大限度地充實和豐富教科書所設計的歷史基礎知識的框架,使文字知識“活”起來。能否做到這一點,直接關系到歷史知識的質量和水平,進而關系到三維目標能否有效達成。

2.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形式常常走“形式”

歷史課程標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為了給學生學習歷史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老師積極探索多種教學形式:課堂討論、組織辯論會、編演歷史劇、開展歷史知識競賽、成語接力賽、虛擬拍賣會等,都是老師們常用的教學形式。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參與教學,師生、生生之間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但是,有些活動作為一種教學形式只是一種點綴。

如歷史劇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形式,但是教師在設計這些活動、指導學生編演時,沒有充分考慮要達到什么目的、學生可以從中了解些什么,有時候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們嘻嘻哈哈、內容簡單、形式單一,表演過后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至于劇中表現的主題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又如:討論是我們老師常用的教學形式,但是有些問題根本就不具有討論性,如要求學生探討“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原因?”,這樣的問題書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給學生時間看書,學生就能歸納出來,討論實在是畫蛇添足,不但不能開啟學生的思維、引發爭論、迸出火花,久而久之還會泯滅學生思考的熱情。因此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從教學需要出發,從學生需要出發,不能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追求表面的形式會遠離新課程的要求。

3.互動式課堂常常丟掉“秩序”和“規則”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歷史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師們的教育觀、教學觀、師生觀不斷更新。為了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我們可謂絞盡腦汁。有些課堂確實活起來了,老師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探討,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墒橇硪粋€問題也隨之出現了,有時候學生一旦動起來,課堂秩序就沒有了,學生們各說各的,似乎發表意見的同學或者小組與自己毫無關系。

如在講授《民國年間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課時,將全班同學分為三個組,分別歸納、討論民國初年、抗戰前夕、國民黨統治后期,這三個階段民族工業發展的概況、原因以及影響,學生按照自愿的原則分組,合作學習有較強的積極性。但是在其中某一個小組闡述觀點、表達成果的時候,其他小組的同學大部分忙著整理自己的內容,小部分說笑、吵鬧,只有部分在認真傾聽、做筆記。老師也只是與該小組的特定成員進行單向對話,對于每個小組的成員來說,他只是了解了老師分配給本小組的內容,而對其他小組完成的那部分知識就知之甚少了。所以,最后在引導學生探討‘影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這一問題時,就很少有學生能得出完整的認識。毫無疑問,沒有了有效的課堂管理就不會有成功的課堂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組織,真正地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同時學會理解別人,尊重別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在追求課堂的民主、開放的同時,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規則”。

4.重視學生主體地位輕視教師的引導

歷史新課程教學實施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白屨n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已經成了廣大歷史教師的共識。大多數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非常注意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時在氣氛熱烈、民主的課堂里卻只能看到學生的風采,老師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無的角色。

如在講《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時,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老師在課前把問題布置給學生,由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上課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談本小組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由于各小組準備充分,所以學生的熱情很高,也講得頭頭是道,但是受年齡、閱歷及知識水平的限制,有些問題說得不夠完整,有些觀點也有失偏頗,老師在小組總結時應該予以補充和糾正??墒抢蠋熤皇窃诟餍〗M間穿行,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缺乏有效的指導。新課程下教師的角色確實發生了變化,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和灌輸者向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幫助者和合作者轉變,但是教師的作用不但沒有削弱反而應該加強。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但這種“自主與探究”有時會使學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導、點撥和幫助。教師除了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便利外,更應該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掌握學習策略,同時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與學生一起去尋找真理,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

5.濫用多媒體教學

《課標》中提出:“要努力創造條件,利用多媒體、網絡組織教學,開發和制作歷史課件,開展歷史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痹陂_發歷史課程資源的過程中,多媒體教學以其信息量大、簡潔靈活、動態感強、傳遞迅速、形象直觀、聲畫皆備等特點被越來越多的歷史教師所采用,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處理好歷史教學中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是有利于歷史教學中創設情境,提供豐富的歷史學習材料,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的發展。但是有些教師在使用的過程中卻走入了誤區:即多媒體成了課堂的中心。有些教師在一節課的時間里圖文、動畫、音頻、視頻等無所不包,學生不斷地接受視覺、聽覺上的刺激,課堂上熱熱鬧鬧,可是學生就象一臺機器,被動地接受多媒體這臺“機器”的“灌”。

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明確目的。使用多媒體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演繹課件應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突出教學重點、淺化難點,在生動的演示中把握一節課的知識結構、線索及要達到的目標。其次,要合理安排。多媒體所用的時間過長、頻率過快,不利于實現師生互動。再次,要調動學生。任何教學手段的使用都要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歷史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要與常規的、甚至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切不可一味地追求課件的數量或質量而忽視了多媒體在教學中所處的位置。

三、解決中反思

針對以上存在問題,我不斷反思、學習、借鑒,在新課標下歷史教學應遵循以下主要原則:

1.啟發性原則。體現教師的“主導”意識,將啟發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重視教方法,導思路,激興趣,誘思考,重視直觀教學對學生的啟發作用,鼓勵求異思維,發散思維,及時反饋矯正,及時總結。

2.主體性原則。強調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自身已具備的思想素質,智力能力,獨立性和自主性的作用,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始終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

3.民主性原則。要面向每一位學生,建立起師與生,生與師之間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合作中完成教學任務。

4.發展性原則。教學的著眼點放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方面,研究學生的認知障礙,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推動學生在自覺地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重視自身的發展,尤其是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培養。

5.實效性原則。在教學的各個環節緊緊抓住課程標準,以教材為載體,寫出最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設計,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

6.系統性原則。歷史教學應該使學生了解歷史的發展線索,認識現象的因果關系,幫助學生建立起初步的知識結構,使學生有序的、系統的掌握歷史知識。

7.史論統一原則。在教學中,不但講清史實,還要講明觀點和道理;不但教會學生學會知識,更要教會學生處世做人。要重視和堅持論從史出的認識方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的唯物史觀和科學品格。

8.古為今用原則。歷史教師應善于將歷史和現實、未來相聯系,引導學生面向祖國的現代化建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解讀》 江蘇教育出版社

2.《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 傅道春主編 首都師大出版社

3.《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鐘啟泉等主編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4.Thomas L.Good,Jere E.Brophy著?透視課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教學原則新課改
新課改下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課改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概念教學探索
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
新課改下如何提高農村高中學生的英語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
新課改下開展數學建模教學之淺見
芻議語境理論下的英語語法教學所遵循原則
淺談現代中職英語教學方法
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的應用研究
小步教學法的教學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