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視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

2010-01-08 05:27
北大荒文學 2009年12期
關鍵詞:語感沖突意識

劉 梅

發現問題往往是創新的先聲,其意義絕不亞于解決問題。但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過早、過于直接地把問題(認知沖突)呈送給學生,欠缺了一個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不能讓學生體會到問題的產生過程。這一誤區,往往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得不到很好的培養,其感知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低下,甚至把沒有問題等同于圓滿完成學習任務。為此,在教學中必須要讓學生成為問題的發現者,讓學生帶著屬于自己的問題去探究,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探究問題的新奇、興奮與成功的喜悅。因此,在教學中,老師的角色應是使學生遇到問題的“機緣”創造者,而不是問題的呈送者,而學生則是問題的發現者和探究者。

語文學習動力是指學習者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力求探究語文知識和技能、帶有強烈愉悅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它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也在學習活動中生成與發展。它可以成為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學生學習語文都有內在的動力。多年的教學觀察,大多數教師對這一點往往認識不夠,有意無意地壓抑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

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包含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也可以理解為三個層次,即激發與參與意識——培養感知能力——引起認知沖突。

一、激發參與意識

參與意識,可以理解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語文能力的提高,主要不是靠教師講出來的而是學生在學習的實踐過程中,通過自己對學習規律的不斷認識而取得的。

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首先必須尊重學生,隨時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那怕是小小的可取之處。如上課學生回答問題回答的不好,作為老師應首先肯定成績,然后指出不足或提出要求,假如學生回答不出,也不能簡單的換另一位同學來回答這個問題,而應繼續誘導這位學生說出一點什么來,再予以肯定。這樣做,既保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語文的信心。激發學生參與意識的重要手段是肯定學生的長處,如書寫習慣、提問或質疑內容、答問思路、作文等。

另外,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應適時地創造條件讓學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教師不要因學生回答問題或分析問題不在點子上就沉不住氣地干脆自己講析,教師應該認識到如何去發現矛盾,激發矛盾,如何去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須知激發學生參與意識,教師首先要沉得住氣,逐漸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設計中要為學生的積極參與創造條件。

二、培養感知能力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有坡度地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其中主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語感的境界。我們須知,敏銳的語感是學好語文的主要條件,也是語文水平的重要標志,郭沫若說過:“大凡一個作家或詩人總是要有對于言語的敏感。這東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這種語感的培養,在青少年教育階段很重要。因為學生雖然有一定的語言思維能力,但畢竟是不嚴密、不系統的,有時還可能包含一些錯誤的定勢。有的教師脫離語文本身的特點,空泛的概括分析中心思想、寫作特點;有的雖然重視語言,但往往過多地從語法、修辭邏輯的角度講,使傳授的知識過繁,學生難以掌握;還有的則著眼于“應試”,根本沒有想到要培養語感而輕易地把語感放棄了,這些現象是很常見的。

重視語感的培養體現了語文的特點,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須知語感是讀者通向作者心靈的橋梁。同時,語感的培養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使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結合起來。學生在感知和理解作品語言文字的基礎上產生語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那么,怎樣培養語感呢?語感首先是讀出來的。學生富有感情地朗讀,本身就是對語言文字敏銳的表現。在讀的基礎上探究一些語言規律,如詞意、句意的理解,關鍵語句的把握,語序、停頓作用的理解,段意的分析和把握等,揣摩比較,引導學生去感受具體生動的情境,使之清晰而又形象的印在自己的腦海里,而不只是追求抽象的原理。通過對語言的反復琢磨,不斷將學生的理解引向深入,從語言中感受作品的深刻內涵。

當然,敏銳的語感跟對生活的敏感是密切相連的。培養語感還必須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正如葉圣陶先生說的“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去揣摩,應當把生活經驗聯系到語言、文字上去”,“單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語感,唯有從生活方面去體驗,把生活所得一點一點積聚起來,積聚得越多,了解越是深切?!迸囵B學生的語感并不只依靠于書本的、課堂的語言教學,而且應聯系生活實踐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三、引起認知沖突

引起認知沖突,實際上是讓學生通過發現、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得來自學習本身的興趣和愉悅。這種興趣和愉悅就是高爾基所說的讀書如餓漢撲到面包上的那種境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習的內驅力的核心,是一種如同饑、渴的內驅力。

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個知識點的理解角度、思維方式、深度、廣度等方面往往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對實現學生的思維碰撞極為有利。某些深層次的問題往往就能在積極的思維碰撞中浮現出來。一個問題,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答案,如果讓學生在矛盾沖突中深入思考,獲得共識,要比講現成的答案有意義的多。引起認知沖突是知識、能力、情感、思想等諸因素的綜合表現。

在教學中,老師應為實現學生的思維碰撞創造機遇,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地把自己的思考方法、策略、對問題的見解與別人交流,讓學生從思維的交流中發現各自的不同(產生碰撞),并自主分析產生不同的原因,把其中的深層次帶有規律性的問題發現出來。

總之,要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培養他們學語文的良好習慣,不僅要求教師有正確的思想素質,較高的語文技能,為學生創造重視語文的環境,還要求從事語文教育的教師致力于語文的教學改革,讓語文這門課變成一方魔板,具有無限的魔力,吸引學生去學習。

猜你喜歡
語感沖突意識
耶路撒冷爆發大規模沖突
如何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
例談概率統計備考的五個意識
回避沖突不如直面沖突
“讀”辟蹊徑 助培語感——指向語感培養的朗讀教學策略
沖突管理
語感培養和語文學習
初一學生符號意識的培養應從“理解”入手
談談對語感的認識
消防意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