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創新對經濟和市場波動影響的研究述評

2010-02-03 02:55劉鳳元
現代管理科學 2009年12期
關鍵詞:經濟波動金融創新

劉鳳元

摘要:文章從金融創新的動力和形式、金融創新對經濟波動的影響、金融創新對銀行風險的影響,以及金融創新對股票市場波動的影響等方面對國外研究者的重要文獻進行了梳理,以期為監管者和投資者提供一個對金融創新更為公正與辯證的評價。

關鍵詞:金融創新:銀行風險:經濟波動:市場波動

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創新推出全球第一個金融衍生品——匯率期貨,徹底改變了投資市場的發展格局,并且對整個世界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對于金融創新的批評和質疑從來沒有消失過,特別是當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對金融創新的批評以及隨之而來的嚴厲監管,20世紀以來影響較為深遠的案例是1929年美國金融危機以后對創新交易方式——賣空(Short SeHing)的限制。在2007年次貸危機導致的金融危機中,賣空和與資產證券化產品相關的金融創新產品再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而投資者則對金融創新產品避之不及。

既然眾多媒體、監管機構和投資者都認為金融創新導致了銀行破產、股票下跌,最終出現經濟和金融危機,對此有必要對金融創新對經濟波動,以及股票市場波動影響的代表性文獻進行研究與梳理。以期為監管者和投資者提供一個對金融創新更為公正與辯證的評價。

一、促進金融創新的因素

促進金融創新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全球化。市場波動加劇、規避監管和稅收、降低交易成本。以及IT科技以及智力技術的進步等。

1、全球化趨勢和市場波動加?。弘S著全球化趨勢的繼續,公司,投資者甚至政府面臨的匯率、政治等風險越來越大,而金融創新可以規避這些風險。同時。全球化的投資也激發一些機構為適應部分特殊民族或團體而開發創新金融產品,典型的如伊斯蘭債券。

2、監管和稅收:關于稅收和監管與金融創新之間的關系,MiUer(1986)的觀點經常被引用“在過去20年來。關于成功創新的主要動力,我不得不悲哀的說。來源于監管和稅收?!?/p>

除Miller(1986)外,有很多學者研究了稅收對金融創新的影響。具體的產品涉及零息債券,股票類結構化產品等。

3、降低交易成本:為了降低交易和管理成本,自動柜員機被發明;證券的網上交易和發行逐漸成為主流等等:在金融產品方面,1985年美林公司開發的流動收益期權票據為投資者節約了傭金和稅款,所以受到投資者追捧。

4、技術進步:IT技術使得網上交易,網絡IPO等稱為可能,同時也大幅度提高了數據分析處理的能力,使金融產品間及時對沖與套利稱為可能;新的智力技術使得金融市場參與者能夠進行風險衡量與管理。整體提高投資管理效率。如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為投資組合分析、基金績效評價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Blaek-Seholes期權定價模型則是創新金融衍生品得以大規模發展的主要動力。

二、金融創新與經濟波動間關系

對于金融創新與經濟間的關系,很多研究都是從金融創新對經濟增長影響角度進行的,他們的觀點可以歸結為:金融創新通過增加市場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分散風險、創造需求、增加就業等功能促進了整體或區域經濟的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引擎”。

對于過去的20年來,尤其是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初期開始,美國經濟增長波動下降趨勢十分明顯的現象,研究文獻主要從三個角度對經濟波動下降的可能原因進行了解釋:經濟沖擊變得緩和、貨幣政策變化,以及庫存管理手段的優化等。但有關金融創新可能是導致經濟波動減緩因素的相關研究卻較為少見。

實證金融創新減緩經濟波動較具代表性的文獻為Dynan et al.(2006)與Jermann&Ouadrini(2006)。兩位學者研究了金融創新在總體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研究者對于經濟波動下降的新解釋。以下分別對上述兩文獻進行探討:

Dynan et al(2006)的研究思路是Q條?(Regulation O)的終止(1985年5月Regulation Q被廢除)對經濟波動的影響。Dynan et a1(2006)為了了解該金融創新是否會減緩或加劇經濟波動,通過使用消費支出、住?投資與企業固定投資等GDP組成部分的數據。研究金融創新能否降低經濟波動和其解釋程度。其研究結果發現,消費支出對同期所得變化敏感性下降、住?投資對于利率的反應趨緩,以及企業固定投資對于金融市場的摩擦敏感度下降,這些改變都和金融創新穩定經濟波動具有一致性,因此消費支出與住?投資為經濟波動性降低的主要貢獻因素,

Jormann&Quadrini(2006)的研究構想是美國證監會(SEC)分別在1982年采用Rule 10b-1811、以及1983年推出Rule 415中的“櫥柜登記(shelf Registration)”制度對經濟增長波動的影響?;诖?,他們將研究期間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1952年-1983年間和1984年-2005年間。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經濟波動在近20年來有下降趨勢;美國SEC采用Rule 10b-1811、Rule 415制度,降低了企業購回和發行股票的成本,減小了市場摩擦程度,因而增加企業融資的彈性:由于金融創新縮小了市場不完全和摩擦的程度,因此能夠抑制與減輕經濟受到的沖擊,從而降低總體經濟的波動性。

綜合上述兩篇文獻研究結果??梢园l現金融創新確實顯著降低了美國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的經濟波動,因此可以視金融創新為經濟波動減緩的解釋變量。但另一方面,一些學者對金融創新有利于降低經濟波動有不同的看法。Tufano(1989)認為MiUer(1986)對金融創新有利于金融穩定的簡單判斷可能過于樂觀,金融創新對金融安全的宏觀影響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另外,Jermann&Ouadrini(2006)的研究也顯示,因為創新讓企業發債能?及融資彈性加大。而使得在總體經濟波動性降低的同時。企業的財務結構波動性反而增加。

三、金融創新對股票市場波動的影響

股市是經濟“晴雨表”,股票市場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優化資源配置,完善金融市場功能,促進經濟發展和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歷史上數次金融危機都與股市快速大幅度下跌有關,在檢討股市下跌的原因時,“金融創新導致了歷史上數次股市崩盤”經常被媒體和監管機構作為加強金融創新產品監管的絕佳借口。而Miller(1991)對“金融創新加大金融市場。甚至整體經濟的波動”的觀點進行了駁斥,他認為試圖管制金融創新是反生產力的,也是無效的。2009年4月中旬。美聯儲主席貝南克也為金融創新的“雙面刃”作用做出了辯護,并表示監管不應該阻止創新,但應該確保創新產品有足夠的透明度和可理解性,以使消費者的選擇對市場產生積極影響。

1、金融創新產品對股票市場波動的影響。金融創新

產品對證券市場影響的研究文獻關注比較多的話題是關于金融衍生品是否提高了現貨市場效率。大部分研究認為金融衍生品市場因交易成本較低、杠桿交易及信息完全揭露等特性,其價格能更加迅速的反映在市場上,因此創新金融衍生品市場被認為在信息方面領先于其股票現貨市場(Iihara、Kato Tokunaga,1996;Shyy,Viiayraghavan&Scot-tQuinn,2006等)。

對于股票創新衍生產品對股票現貨波動的影響,研究結論主要分為兩派,一方面認為權證、期貨、期權市場提供了更多投資與避險的途徑。有助于分散風險及穩定現貨價格,使現貨的波動性降低。Bessembin der&Seguin(1992)的研究結果顯示,由于期貨交易的存在。股票價格波動率下降,反駁了由于期貨市場提供更多投機機會導致股票現貨市場更加不穩定的假設。作者解釋這可能是因為期貨的交易成本較低,擁有信息的交易者會較愿意到期貨市場中交易,導致現貨市場的交易量部分移轉至期貨市場,現貨市場的交易量減少,導致波動度降低Park、Switzer&Bedrossian(1999)通過研究個股期權,發現個股期權市場的交易活動并不會系統性的引起現貨市場的價格不穩定。此外,研究還顯示期權未平倉量與股價波動度為負相關關系,即期權市場增加了現貨市場的穩定性。

另一些研究認為,如投資人行為趨于一致或者不理性時。將會產生杠桿作用,而使得現貨價格的波動加大;或者因為衍生品的交易,使得投資者抽離原有現貨市場的資本至衍生品市場,因而降低現貨市場的流動性,而使得現貨市場的波動性增加。如Edwards(1988)和Antoniou&Holmes(1995)等學者的研究。

另外,還有研究者認為期貨、期權對股票現貨市場的波動沒有產生影響。如Mazouz(2004)的實證結果說明,期權的交易。既不會影響到個股的波動性,也不使股價面對新信息的調整速度產生改變。因此認為,期權的引入,對個股股票的波動性是中立的。

2、創新交易模式——賣空對股票市場波動的影響。作為證券交易的一種創新,賣空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賣空第一次被公眾所關注是1929年,監管機構認為正是賣空規則的存在才使得美國股市崩盤。為防止看跌投資者聯手給股市施加更大的下行壓力。于是“報升規則(UFRICKRULE)”在1929年股市崩盤之后建立。

近年來,很多研究者從市場質量的角度對賣空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報升規則不管在價格下跌還是上升時都降低了市場質量。與SEC的政策目標相反?;蛘邔κ袌龅膭邮幉]有影響。Kwanoo Ko&Tacjin Lim(2006)研究了賣空對日本股票市場的影響,實證發現,賣空并不是市場的非穩定因素,在缺乏做市商的情況下是一種可接受的交易形式;同時,賣空信息并不能作為預測股市走勢的指標:Eran Haruvy&Charles N,Noussmr(2006)認為,公司管理層和監管機構都想方設法限制投資者對股票進行賣空,而賣空可能僅使股票價格回到正常水平。由此,他們采用了Nasdaq可以區分交易者身份的數據,以區別做市商和普通投資者的賣空行為。他們的實證結果發現,股票日內回報與投機者賣空行為之間的關系依賴于賣空的水平,當賣空水平達10%以上后,日內回報明顯是負數。低于這個水平的賣空則對日內收益不影響?;谘芯空叩慕Y論和平均各國賣空水平為5%的事實,美國證交會在2007年廢除了“報升規則”。

在本次次貸危機中,美國股市大幅度下跌。特別是銀行金融類股票跌幅驚人。為重建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2008年7月15日。美國證交會宣布緊急措施。禁止針對799只金融股的“裸賣空”操作,并在短時間內數次修改規則,導致市場和學術界對美國證交會的激烈批評。ArturoBri8(2008)隨后對此政策效果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公司新發行股票,尤其是可轉換債券誘發了賣空行為;雖然在研究期間。樣本公司的股票表現明顯比對照樣本公司股票差,但其負收益并不是賣空導致的。另外,將賣空作為控制變量后,樣本公司股票表現仍然比對照公司差;在2008年7月15限制“裸賣空”之前。G19股票市場質量比對照的美國金融股票差,這種差距并不是賣空導致的:“裸賣空”禁令開始實施以后,G19股票日內收益率波動率下降,價差明顯放大,這表明“裸賣空”禁令惡化了市場質量。

四、簡短總結

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創新使全球金融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方面,金融創新增加了市場效率、促進了整體或區域經濟的發展,是經濟增長的引擎。但另一方面。金融創新的作用卻并不總是積極,金融創新有可能傳染和累積風險。尤其是在新興市場。金融創新有可能帶來金融危機(Allen&Carletti,2006)。

在經濟和金融穩定發展期,投資者和監管者都急于希望交易所或做市商推出各種創新金融產品,以增加投資渠道,活躍市場。但當發生金融危機時,金融創新往往稱視為導致危機的替罪羊(GreUan O'Kelly,2008),由此導致監管者對相關金融創新產品的嚴厲監管。但金融創新勢不可擋,美國專利局USPTO的數據顯示,2002年-2008年間。金融專利的申請數量以11%的速度增長,面批準量則以34%的速度增長。同時,以股指期貨為首的衍生品交易不管是增長速度還是交易量都遠超現貨投資品種。

Kane(1986)提出了“管制辯證過程”(Regulatory Di,aleotio)。即監管——創新——再監管——再創新的動態博弈。雖然監管者力爭通過監管將總體金融風險降到最低,但當監管者制訂管理措施來規范被管制者行為時,被管制者則會尋求創新以規避監管。特別是處在金融監管視力范圍之外的OTC交易和相關衍生品表外業務,只有風險出現以后才被監管者察覺,在投資全球化的今天潛伏著加劇金融風險的危險。2004年中海油期權巨額虧損事件以及2009年中信泰富的澳元累計期權虧損案例就是最好的證明。因此,如何在不打擊金融創新正面作用的同時,強化對表外業務和OTC市場的金融監管是下一步各國預防金融危機及其風險擴散的重要任務。

猜你喜歡
經濟波動金融創新
貿易沖擊、經濟波動與結構性去杠桿
中國經濟為何起伏波動,怎樣理性應對
論互聯網金融創新
金融助力供給側改革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與金融創新的互動發展
論互聯網金融刑法規制的研究
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與金融創新
我國房地產經濟波動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