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佛國.杭州首屆佛教文化節暨弘一大師誕辰一百三十周年”學術研討會綜述

2010-03-14 02:37于飛
世界宗教研究 2010年6期
關鍵詞:居士弘一法師佛教

于飛

2010年10月12日至13日,“東南佛國·杭州首屆佛教文化節暨弘一大師誕辰一百三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杭州佛學院舉行,研討會由杭州佛教協會、杭州宗教研究會主辦,杭州佛學院承辦。來自全國各商校、科研機關、政府宗教事務管理部門、宗教團體的專家、學者100余人出席了會議。研討會收到論文70余篇。

與會學者們圍繞“弘一法師的生平與思想、佛教戒律與制度、民國時期杭州佛教”這三個主題展開了廣泛而熱烈的交流和討論。關于第一個主題“弘一法師的生平與思想”,學者們緊緊圍繞李叔同的出家原由、律學思想、人間佛教情懷、愛國護教等內容進行了廣泛交流。崔維成、康伯霖老師從李叔同的“真”——率真、認真,“善”——善心、善舉,“美”——美德、美言三個方面對弘一大師的一生作了簡要的概括,即認為弘一大師是真善美的化身。韓秉芳在論文《弘一法師與居士佛教》中,對大師的人格力量以及大師對居士佛教的貢獻作了深入的闡述。許抗生在文《弘一大師的愛國愛教的情懷和專修凈土的思想》中論述了大師的高尚人品、愛國愛教情懷以及提倡專修凈土中表現出來的大慈大悲的精神。鄧子美的《弘一大師與太虛大師》,深入探討了弘一與太虛兩位大師在復興佛教與倡導人間佛教實踐過程中的惺惺相惜、相互理解和支持,特別是弘一大師在精研律典,廣布佛法等活動中體現的導俗化世悲憫情懷及其內涵的人間佛教精神。

在“佛教戒律與制度”主題的熱烈討論中,李向平在《佛教戒律及其信仰實踐的神圣性建設》一文中談了佛教戒律的幾個問題:一、戒律作為信仰者的行動規范;二、僧團制度與信仰實踐的神圣基礎;三、對信仰者個人行為舉止的規范,(一)被稱為“威儀”的戒律;(二)適用于在家居士的戒律;(三)適合在家和出家僧俗信徒的大乘戒律《梵網經》;(四)《四分律》及其規范;四、佛教戒律對佛教組織的維系功能;五、近代僧制改革對佛教戒律的影響。黃夏年在《論中國佛教制度建設的重要性》中從“教制整理研究的現狀、清末明初時的佛教衰落、”論述了中國佛教從明代一直到今天所面臨的制度建設問題,并認為這個問題不解決好,會影響到中國佛教在未來的發展,要做好這項工作,就必須在與時俱進的思想下,從傳統的佛教資源中去尋找,從佛陀開始制訂的戒律到祖師制訂的清規中,特別是在太虛的思想中,找到適用于今天的佛教資源,然后結合今天的現實和當代的管理思想,正確制訂出契理契機的新制度,最終使佛教更加充滿生命力,走上健康的道路。嚴耀中的《看明清寺院約束的動向——重釋清代<安康雙溪寺新立規約>》,從安康出土的《雙溪寺新立禪林規約碑》的碑文中得到了明清時期寺院在制度方面的一些基本情況,尤其是在寺院的教團組織和僧侶的約束,強調了當今寺院因時因地制訂規約的重要性。

在關于“民國時期杭州佛教”的交流中,黃公元在《辛亥革命老人黃元秀居士與杭州佛教》一文以辛亥革命老人黃元秀居士為案例,從兩個大方面管窺民國以來杭州居士佛教之一斑:一、黃元秀與弘一法師等高僧大德的佛緣;二、黃元秀與杭州佛教的因緣及對杭州佛教發展的貢獻:1、辛亥革命志士黃元秀的皈佛因緣;2、黃元秀居士對杭州佛教發展的主要貢獻:(1)關心佛教發展,曾主持杭州佛教團體與佛教專業機構的事務;(2)發揮社會影響優勢,聯絡組織高僧大德來杭講經傳法;(3)利用自己多年積蓄積極護法,修復寺院,為佛教事業提供活動場所,從事慈善公益事業;(4)發揮書法特長,為杭州佛教圣地留下不少墨寶;(5)致力于法本語錄的整理,保留了珍貴的佛教資料;3、黃元秀居士對待生死的態度與念佛往生事跡。

此次紀念弘一大師的學術研討會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共識。一,弘一大師出家前是詩詞、書法、篆刻、戲劇、音樂等方面的奇才;緇衣廿四載,精研律典,廣布佛法,培育僧才,以德高行嚴、清風亮節示范表率作用。二、制訂、弘揚戒律對于佛教之價值的意義。律儀是僧的根本,律在僧在,律亡僧亡,如何在當代“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學習、修持戒律,是當代人間佛教理論體系建設過程中必須加以重視和解決的問題。三、中國佛教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即佛教制度建設關乎到整個佛教的前途和命運,影響佛教在未來的發展。

猜你喜歡
居士弘一法師佛教
佛教藝術
成雙結對
趣味語文
什么叫“居士”?
與其能辯,不如能容
弘一法師李叔同(上)
因為那是屬于你的東西
弘一法師的慈悲心
看中國·在浙江
五代兩宋佛教雕塑的佛學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