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挑戰與對策

2010-04-04 01:47汪慧英
城市學刊 2010年3期
關鍵詞:校園文化道德校園

汪慧英

(益陽醫學高等??茖W校 公共課部,湖南 益陽 413000)

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挑戰與對策

汪慧英

(益陽醫學高等??茖W校 公共課部,湖南 益陽 413000)

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是推動高校校園不斷信息化高速發展的迫切需要。網絡在方便我們生活、拓寬我們視野、充實我們知識的同時,也對大學生的政治信念、道德意識、傳統價值觀、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帶來挑戰,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開展網絡道德和心理教育,培訓一支管理隊伍,加強校園網絡文化的監管,促進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健康、有序地發展,使其真正成為校園文化的主流與先進文化。

網絡文化;校園文化;挑戰;對策

隨著現代技術和文化現象一次世紀性的融合聯姻,人們越來越感受一種新的文化形式——網絡文化所帶來的作用。當前,網絡文化“以非常的力量支配人類的行為和觀念”[1]對校園文化進行滲透,并催生出一種新的校園文化——校園網絡文化??梢哉f,先進的校園網絡文化,定會極大地促進高校的發展。但隨著網絡越來越成為大學生難以割舍的一部分,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建設帶來的挑戰也進一步加深。因此,正確認識和加強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是推動高校校園不斷信息化高速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更是維護高校和社會穩定的迫切需要。

一、網絡文化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帶來的挑戰

(一)網絡動搖大學生的政治信念

當前,大學生政治觀教育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等內容。網絡在政治宣傳和動員中具有“蝴蝶效應”。當某個有影響的事件出現以后,在網絡上各個電子公告欄(BBS)、新聞組以及郵遞列表等地方會迅速做出反應,并以“多對多”的交流形式在電子空間里“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源于民眾的自發抗議很快就會自發形成有組織的集體行動。一些敵對勢力正是憑借這種網絡優勢加緊對我們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大肆傳播西方的政治標準,使一些大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使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滋長蔓延,從而動搖其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政治信念,有的甚至懷疑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

(二)網絡弱化大學生的道德意識

有人說,網絡世界是沒有政府、沒有警察、沒有軍隊、沒有等級、沒有貧賤、沒有歧視的世外桃源。網絡的開放性與自由性固然有利于大學生個性發展,但也帶來了無政府主義的放任自流。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直接導致大學生道德意識的混亂,以為自己在網上可以為所欲為而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如西方學者描述的那樣,“熱衷于在閃爍的屏幕前進行著假想的毀滅,讓自己的閑暇充滿著好戰尚武之舉的電子游戲迷,早已將正義感和道德感置之度外;大規模的殺戮被視為一種威懾,尸體只不過是一串統計數字,4 000萬人的死亡被當作一次勝利,戰爭的連續升級被看成是和平,他們的正義感和道德規范更是無從談起”。大學生受壓抑的個性一下子爆發出來,在美妙的網絡天地里流連忘返,而在網絡繁榮背后,出現的卻是侵犯隱私、散布有害信息、黃色游戲、惡意人身攻擊等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東西。有些大學生好奇心強,易沖動,自制性相對較差,又缺乏足夠人生經驗,在強烈的刺激面前,容易沖破校紀校規的束縛,忘記自己的社會角色和責任,做出道德失范、舉止出格的事情,甚至喪失做人的基本品質。

(三)網絡沖擊大學生傳統的價值觀

傳統的學校教育價值取向是鮮明的,提倡什么反對什么一目了然,不由大學生自主選擇。但網絡的出現,大學生了解信息的渠道更寬、接觸面更廣、接觸的觀點更多,在理解信息方面他們也更加主動,不會像以往那樣被動地接受教育者的灌輸和安排。這樣一來,教育者在學生傳播、接受信息中的權威地位被打破了。再加上東西方價值觀念在學生頭腦中的碰撞和沖突更加直接、更加激烈,“導致世界觀、人生觀、理想信念、道德倫理、民族認同感等受到潛移默化的侵蝕,動搖既有的信仰追求和行為準則,造成精神困惑和價值標準混亂”[2]。

(四)網絡影響大學生的文化素質

網絡文化多姿多彩極大地吸引著好奇心極強的大學生。由于部分大學生沉溺于網絡游戲、聊天交友等,從而導致其自控力下降,影響了其正常學習。學習行為方面,知識積累和記憶不必日積月累,而只要通過計算機和網絡隨時隨地截取和載錄就能瞬間完成,大學生習慣自覺地運用這一工具,對其在下載信息、組織文字方面的能力過于依賴,把其輔助性功能提升到主要功能上來使用,這會削弱大學生對深層次問題的思考,導致更多的平面化和單向度的青年群體出現。按照丹尼爾·貝爾的觀念,計算機網絡、電視等電子傳媒在現代社會共同營造了一種平面化、標準化的“快餐文化”,這種網絡文化消解了傳統文化的深度模式。目前許多大學生計算機操作得非常熟練,卻寫不出漂亮的漢字、流暢的作文,文章中錯字、病句隨處可見,這種現象不能不令人擔憂。倘若忽視這一嚴峻事實,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力度,最終大學生網迷們將淪為“現代信息工具”,而不可能成為文化素質很高的人。

(五)網絡損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網絡社會中,網絡文化有著隱匿性與虛擬化的特點,它所構筑的世界把人置于一個由數字、符號組成的虛幻環境里。心理學家瑪麗莎·哈茲·奧薩克堅持認為,人們熱衷上網的主要原因是網上不需任何人道出自己的真實身份。孤獨的匿名者在聊天室里不需要對其他匿名者承擔任何責任,而真正的人際關系是要承擔責任的。網絡的虛擬性容易使大學生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當現實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時,他們更傾向于在網絡中尋找慰藉。久而久之,他們就會逃避充滿缺陷的現實世界,這在很大程度上使有些大學生失去了與他人進行社會接觸的機會,容易造成自我封閉,導致緘默、孤僻、冷漠、不合群、缺乏責任感,對現實生活缺乏應有的熱情,對他人漠不關心,對集體則缺乏歸屬感。因此,大量的心理問題隨之而來。網絡黃色文化泛濫,宣傳西方的性解放、性自由思想,在這些思想的侵蝕下,部分大學生形成了不健康的性觀念和扭曲心理。帶有暴力傾向的網絡游戲泛濫,導致部分大學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精神萎靡頹廢、學習成績急驟下降、甚至精神分裂失常等,嚴重損害身心健康。

二、加強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對策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加強網絡文化的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互聯網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有利于擴大宣傳思想工作的陣地,有利于擴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輻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強我國的軟實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必須以積極的態度、創新的精神,大力發展和傳播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切實把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3]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努力創造積極向上的校園網站

高校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主動迎接挑戰,把網絡文化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規劃中,充分挖掘和發揮校園網的文化功能,用網絡技術為校園文化提供傳播平臺和技術支持。高校應不斷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輸入網絡,把宣傳當代馬克思主義和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視為網絡道德教育的靈魂。高校應主動占領網絡陣地不斷建設有影響力的、能夠傳播正面信息和先進文化的網站,旗幟鮮明地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教育引導使大學生在吸收外來文化中的優秀成分的同時正確對待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建立紅色網站,以吸引更多的人對中華文化產生興趣和震顫,使大學生在互聯網上能夠時刻接受正面的聲音和先進文化的熏陶。高校應打造具有校園特色的網絡文化品牌,如清華有旨在宣傳鄧小平理論的紅色網站,北大有一批既堅持正確導向,又能體現出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時代精神,集思想性、教育性和多樣性于一體的網站,這樣的校園網絡文化充分體現高校的文明形象和人文精神,給涉世不深的學生以政治上的引導,有助于大學生在思想政治上構筑起拒腐防變的“鋼鐵長城”。

(二)開展網絡道德和心理教育,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和心理素質

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在網上的道德行為,對于大學生的自主道德意識的培養就成為最具有決定意義的部分。高校應利用校園網絡自身的教育優勢,開展網絡道德教育。利用網絡自身的圖文和語音功能,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使大學生在網上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加強集體主義教育,使大學生學會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集體、社會的關系,不在網上做損害他人、集體和社會利益的事情;加強審美教育,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遠離網絡中的低級趣味;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理想和追求,不把精力和時間浪費在網上;加強基礎文明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文明素養,使其做到文明上網;開展形勢與政策教育,使大學生擁護黨的方針政策,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等等。高校校園網絡上開設道德論壇,使道德教育變得生動形象,容易理解。并且大學生也可以以參與式的身份來討論一些道德問題,發表自己的道德見解,對網絡道德行為做出自我評價。網絡的道德論壇也可以增強大學生的道德推理能力,在一種平等的討論式的環境中,人的道德意識的提高相對容易得多。另外,網絡也可以采用公正團體策略,增加網絡的凝聚力,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減少網絡不道德的行為。

各高?!靶睦碜稍冎行摹崩镁W絡開設針對性的心理指導課,讓大學生及時了解“網絡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特別是怎樣預防諸如上網成癮、信息焦慮和人際孤僻等,做到防范于未然,對已出現不同程度的“網絡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做好咨詢、調適和治療工作,使網絡時代的大學生能健康地成長,使他們重新回歸正常的學習生活。高校還可以在網上設立心理咨詢輔導站,利用網絡定期在學生中開展網絡心理健康知識教育與心理測試,通過學生現身說教,專家講座,交流討論等形式引導學生正確面對網絡虛擬社會現象,幫助學生排解心理障礙。

(三)培訓管理隊伍,為高校網絡文化建設提供保障

高校黨委應充分發揮宣傳部、學生處、團委等部門與“兩課”教師、輔導員的作用,并吸納學生會和各種學生社團組織的力量,建立健全高校網絡評論員、網絡管理員和信息員等網絡文化管理隊伍,形成各方配合、責任明確、優勢互補的工作隊伍體系。這支隊伍體系必須具備深厚的政治理論功底,較強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能力,能夠以建設代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高校網絡文化為己任;必須精通網絡技術,通過對校園網絡的控制和管理,努力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提高對網絡的控制力和對有害信息的審視力,抵制西方意識形態和腐朽文化在網上的傳播。這支隊伍還必須及時收集、分析、監控網絡信息,發現大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發現大學生遇到的是非問題,引導大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分析問題,明辨是非,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網絡文化下教師將成為真正的導師。未來教師素質的發展方向是“越來越從教學生學會知識到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越來越從傳授知識到創設學習情境,激勵、指導學生去探索知識,未來理想的教師得用知識傳授知識,用能力培養能力,用品德塑造品德,用人格養成人格”[4]。

(四)加強校園網絡文化的監管,規范文明的高校校園網絡文化

加強校園網絡文化監管,必須在管理理念上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單一走向多樣,從靜態走向動態,從直線性走向立體性,從孤立走向協調;在管理方式上要充分運用、發揮網絡的技術優勢,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文化上要重視營造健康的文化氛圍和思想道德建設。高校要通過講座、論壇、對話、培訓、報刊、廣播站、黑板報等宣傳教育,增強大學生上網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政治意識和安全意識,養成網絡行為的高度自律。高校要結合《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網絡法律法規,制定相應的上網管理條例和制度,對散布有害信息的行為嚴肅處理,對上網時間做出具體規定,落實責任制度,并以實際案例警醒和教育廣大學生,使他們在上網時自覺遵守網絡法規,做守法網民,自覺抵制網上各種不良思潮的沖擊。不利用網絡進行非法活動;不做無節制的“網蟲”;不做不道德的“黑客”;不在網上說恐嚇、下流、淫穢的語言;不瀏覽、傳播、復制、下載、制作各種色情淫穢文章和圖片等。

21世紀是信息化的網絡時代,與網絡共處一個時空的校園文化應主動迎接網絡文化的沖擊和挑戰,充分利用健康的網絡文化,及時調整校園網絡文化內容,加強校園網絡文化監管等,使高校校園網絡文化貼近學生、貼近現實,用科學、健康、積極向上的信息熏陶大學生,用文明、道德、優良的環境規范大學生,用新鮮、趣味、生動的方式吸引大學生,最終使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使其真正成為先進文化。

[1] 司馬云杰. 文化價值論[M]. 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1990:207.

[2] 涂青松. 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06(10): 42-43.

[3] 胡錦濤. 以創新的精神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N]. 人民日報, 2007-01-25(1).

[4] 房詠梅, 陳鶴松. 淺談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德育的影響及對策[J]. 現代交際: 新人力, 2009(7): 99-102.

Abstract:It is urgent that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cultrue is to promo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campus for rapid development. Network has facilitated the campus life, broadened our horizons, enriched our knowledge, but some network culture also has brought new challenge to undergraduates, including their political beliefs, moral consciousness, traditional values, cultural quality,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n order to promote campus network cultur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it becomes mainstream culture and advanced culture, we must take the following measures:guid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carrying out the network of moral an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training a management team and strengthening the campus network culture of supervision.

Key words:network cultrue; campus culture; challenge; countermeasures

(責任編校:高 武)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to Construction of Campus Network Cultrue

WANG Hui-ying

(Department of Common Curriculum, Yiyang Medical College, Yiyang, Hunan 413000, China)

G 249.27

A

1672–1942(2010)03–0104–03

2010-02-15

汪慧英(1980-),女,湖南益陽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

猜你喜歡
校園文化道德校園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新探究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以老區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