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開設中國傳統哲學選修課的思考

2010-04-07 07:00胡永中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10年2期
關鍵詞:儒家哲學傳統

胡永中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哲學與社會研究所,上海松江 201620)

關于開設中國傳統哲學選修課的思考

胡永中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哲學與社會研究所,上海松江 201620)

開設中國傳統哲學選修課是對大學生實施通識教育的重要內容,可以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助于傳承中華文明、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能滿足大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需求。在教學中,可采用抓重點、講專題的教學模式,既注意生動性,又注意學術性。教學內容必須有現代意義,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對于傳統哲學要用歷史主義態度,教學的方式要寬松,還要注意營造富有傳統特色的課堂氣氛。

傳統哲學;選修課;教學模式

如何在高校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要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而定。對于綜合性大學和有條件的文科院校來說,設立專門的院系專業或研究所進行專業化教育是一條途徑。但是,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接受傳統文化專業教育的學生只是少數,對于其他大多數學生來說,如果能上一些傳統文化的選修課,應該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近年來,我們在上海對外貿易學院開設了一門主要面向本科生的中國傳統哲學選修課,具體的課程名稱叫“儒家哲學與道家哲學”(原因后詳)。因為學生們對這門課的反映不錯,學校很快就把它確定為向松江大學城兄弟院校開放的綜合素質選修課?,F在,已有上海外國語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等院校的學生修習過這門課程,他們對這門課也做出了較高的評價。本文主要根據開設這門課的情況,談談對相關問題的一些思考。

1 開設中國傳統哲學選修課的意義

首先,開設中國傳統哲學選修課是對大學生實施通識教育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通識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這對于糾正過去偏重專業教育的傾向具有重要意義。只有重視通識教育,才能改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其綜合素質,培養完美人格,同時,通識教育也有助于夯實大學生的學術基礎,使他們在專業上求得更好的發展。人們對于通識教育的理解也許各不相同,但對于中國的大學生來說,了解中國傳統哲學無疑是通識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相對于西方哲學,中國傳統哲學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十分關注人生哲學。正如已故的張岱年先生所說:“人生論實是中國哲學所特重的”,“其所觸及的問題既多,其所達到的境界亦深?!盵1]說得通俗些,中國傳統哲學講的主要是做人的學問,而且講得很精彩。翻開古籍看看,儒家的四書五經不必說了,就是道家、佛家的經典,也都以人生哲學為主要內容。當代的高等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做事,而且應該教會學生做人。做事與做人相聯系,做人就要做事,做事就是做人,但做事與做人之間不能劃等號,有的人做事很厲害,做人卻很失敗。教會學生做事,主要依靠傳授專業知識;而教會學生做人,則可以借鑒中國傳統哲學的豐富資源??傊?我們應該充分發揮中國傳統哲學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作用。

其次,開設中國傳統哲學選修課可以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我們的基礎教育早已告訴學生,中國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但是,由于中小學生年齡較小,理解能力不夠強,古漢語水平有限,加上還有升學壓力,所以,他們在基礎教育階段能夠了解到的傳統文化的具體內容還很有限,特別是與古籍親密接觸的機會還很少。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所謂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還只是一句空話,這對于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感是不利的。在大學生中開設中國傳統哲學選修課,可以較系統地向他們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幫助他們研讀原汁原味的中華古籍,使他們真切地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領略到古圣先哲的人格魅力和高深智慧。這樣,民族自豪感就會油然而生。同時,從傳統哲學中還可以感受和學習中華民族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悠久的愛國主義傳統。所以,弘揚以傳統哲學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對于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感,是一條富有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第三,開設中國傳統哲學選修課有助于傳承中華文明,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上個世紀的上半葉起,中華民族就開始走上復興之路。中華民族的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明的復興。中華文明復興既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然結果,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動力。一方面,中華文明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包含著一些永恒的價值,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值得我們炎黃子孫去發揚光大。相反,如果我們全盤西化,拋棄了自己的文明,那么,即使中國富強起來,也不過是西方文明在中國土地上的發展而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華民族復興。另一方面,中華古代文明,特別是作為其核心內容的中國傳統哲學,包含著許多大智慧,在今天、在今后仍能給人以啟迪。與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情形不同,哲學雖然也有發展,但現代哲學思考的許多問題和古代哲學是一樣的,對某些問題的思考和論述,現代人沒有超越甚至沒有達到古人的水平。學習和借鑒中國傳統哲學,在一定意義上相當于開發祖傳絕技,對于我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積極意義??傊?中國傳統哲學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核心內容,開設中國傳統哲學選修課,既有利于傳承中華文明,又有利于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第四,開設中國傳統哲學選修課能夠滿足大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需求。今天的大學生,出生于 1980年代末 1990年代初,是在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他們中的許多人,對于西方文化的興趣要超過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對于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要超過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但是,他們終究是中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長大,這決定了他們必然有著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需求。在他們中的一部分人那里,這種需求還相當強烈。我們曾對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2006級學生做過調查,在全體 2120名在校學生中,選修了“儒家哲學與道家哲學”課程的有 388人,此外,選修“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有 115人,選修“中國古代名人哲理”課程的有 116人,選修“唐詩鑒賞”課程的有 105人,選修“宋代詩歌鑒賞”課程的有 115人。累計起來,共有 839人次選修了中國傳統文化相關課程 (少數同學不止選修其中一門課)。也就是說,有近 40%的學生選修過至少其中一門課。對于一所涉外的經貿類院校來說,我們認為這個比例已經相當高了。在選修“儒家哲學與道家哲學”課程的學生中,當被問到選課原因時,有超過一半的學生回答“對課程的內容感興趣”,有約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相關知識薄弱,希望通過學習加以彌補”。兩項合計,占了選課學生的絕大多數。實際上,在那些沒有選修中國傳統文化相關課程的學生中,也有些人對傳統文化表示感興趣。有這樣一組調查數據:“在被問及對中國傳統文化是否感興趣時,有 63%的大學生表示‘很感興趣’,11%的大學生表示‘不感興趣’,25%的大學生表示‘不清楚’?!盵2]這說明,在當代大學生中,確實存在著了解傳統文化的需求。開設中國傳統哲學選修課,就能較好地滿足他們的這種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發現,有少數大學生閱讀過相當數量的古籍和研究論著,對中國古代文化和哲學的了解已經達到一定的深度。這讓我們感到十分欣慰。

2 中國傳統哲學選修課教學模式探索

中國傳統哲學源遠流長,內容豐富,思想深刻,怎樣才能更好地在選修課有限的課時內向非哲學專業的大學生進行傳授,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按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的規定,選修課通常只有一個學分,包括考試在內共 9次課 (18課時)。根據這種情況,我們決定抓住中國傳統哲學的主要流派儒家哲學與道家哲學進行教學,墨家、法家、名家以及佛教哲學等作為背景資料偶爾穿插其中。因此,課程的名稱就確定為“儒家哲學與道家哲學”。

儒家哲學與道家哲學包括眾多的哲學家,可謂群星燦爛,涉及到的著作和學說也頗不少,這里仍然有一個選擇的問題。我們的基本思路是采用講專題的教學模式,不求面面俱到,每次課集中講授一、兩個話題,力求有一定的深度。這樣,關鍵的問題是選擇哪些話題來講,這些話題怎樣聯系起來。我們的選擇標準是:必須能反映儒家哲學與道家哲學的核心內容;必須有現代意義;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必須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依據這些標準,我們大致確定了這樣一些話題 (方括號中是講授要點):

1)中國傳統哲學概論 [中國哲學在世界哲學中的地位、儒家哲學與道家哲學在中國哲學中的地位、中國哲學的特點、中國哲學的影響 ]

2)《周易》——儒家與道家共同的經典 [陰陽學說、易學常識、算卦為什么似是而非、易學哲學簡介 ]

3)仁與禮——孔子的哲學 [先秦儒家概說、仁、禮、《論語》選講 ]

4)性善性惡——孟子和荀子的哲學 [義利之辯、仁政學說、性善論、性惡論、隆禮重法 ]

5)《老子 》《莊子 》——道家哲學的兩座高峰 [道、貴柔、無為、自由與自然、齊物我與齊是非 ]

6)獨尊儒術——董仲舒的哲學 [子學與經學、天人感應、五行學說、三綱五常 ]

7)天理良心——道學家的哲學 (上)[宋明新儒學簡介、程朱理學、理欲之辨、圣賢境界 ]

8)天理良心——道學家的哲學 (下)[陸王心學、易簡功夫、心外無物、知行合一、致良知、儒道佛比較 ]

這些話題只是表示每次課講授的重點或大概范圍,在實際講授時可以聯系古今中外的相關內容進行闡述,注意生動性、趣味性。陳衛平先生認為:“無論是《百家講壇》得以走紅的講史還是暢銷的通俗歷史讀物,其吸引大眾的秘訣之一,是采取了‘說書’的形式,即語言鮮活、故事生動、聲情并茂、有點哲理,而且每個‘說書者’個性獨特。與此同時,也帶來了說書的弊端,即為吸引聽眾而產生的隨意性,由此造成所謂的‘硬傷’?!盵3]這種分析是很有見地的。中國傳統哲學選修課的受眾不是普通百姓,而是知識水平較高的大學生,而且以哲學為內容,更要注意學術性、哲理性。我們應該取《百家講壇》之長而補其短,力求既有“說書”的魅力,又有超越“說書”的知識性、哲理性和嚴謹性。

舉例來說,在講孔子關于“仁”的觀念時,可以先引用、分析《論語》中孔子談“仁”的幾條經典論述,在此基礎上闡發儒學“愛有差等”的思想,和墨子的“兼愛”思想、楊朱的“為我”思想進行比較,介紹孟子“辟楊墨”的資料。其次,可以由“愛有差等”、“孝弟為仁之本”引出儒家最看重的孝道觀念,串講《論語》中有關“孝”的幾段文字,選講《孝經》的部分內容。再次,可以設計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反省自己與父母的關系,比如:

日常生活中,我關心過父母嗎?

比較:我關心父母更多,還是父母關心我更多?

我知道父母的喜與憂嗎?

我知道父母的生日和確切年齡嗎?父母過生日,我有沒有忘記送上祝福?

在問完第四個問題后,可以回到《論語》:“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比缓蠼榻B孔安國的詮釋:“見其壽考則喜,見其衰老則懼?!表槃葜赋鋈耸篱g常見的憾事:“父母在時子不養,子欲養時親不在!”教導學生對父母盡孝要及時,要從小事做起。通常,至此環節學生不僅明白了儒家關于仁與孝的觀念,而且在情緒上受到了感染。如果教師能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其效果將更佳。最后,還可以拿儒家的孝道思想與西方思想比較。有關的西方思想資料并不難找。比如,《新約·馬太福音》中就有這樣的表述:“愛父母過于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于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边@與“孝弟為仁之本”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必然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 中國傳統哲學選修課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首先,對于傳統哲學要有歷史主義態度。不要被古人俘虜,更不要輕詆先哲。我們現在能夠見到的古籍,幾乎都在歷史的長河中經過了大浪淘沙式的洗禮,是通過時間考驗的傳世之作,蘊含著一定的恒久性價值,與今天粗制濫造的某些文化垃圾不可同日而語。學習和研究傳統哲學的人,如果其自身的理論思維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眼界不夠開闊,往往容易跟著古人的思路走,覺得古人說的都很正確,不知不覺就做了古人的俘虜,而忘記了他們的歷史局限性。持這種復古主義態度的人,常常無視時代差異,主張以古代學說指導當代實踐,這是十分錯誤的。另一種傾向是,用今天的科學知識、思想理論去評判古人的學說,以為今天的理論都是絕對正確的,而古人的說法全是錯誤的、落后的。其結果是,古代哲人沒有幾個正面人物,古代學說除了用作反面例證,沒有太多價值。實際上,這些人可能僅僅看到了古人的只言片語,甚至根本沒有正確理解古人的文字,更談不上“知其人”“論其世”,就全盤否定古人的思想,這是極其有害的。古代的某些理論,可能確有牽強附會之處,缺乏科學依據,但它們在當時卻有其存在的價值,并且在歷史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比如,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在今天看來無疑是不科學的,但其宗旨在于“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一方面維護社會穩定、保持國家統一,一方面防止皇帝胡作非為,這對于當時處于上升階段的封建制度的順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傊?我們應具備歷史眼光,把古代思想放到當時的條件下去研究,做到“同情之了解”,著重考察它們提出了什么新見解,包含什么恒久性價值,在今天還有什么借鑒意義。當然,即使是有借鑒意義的東西,現在也不能照搬。

其次,教學的方式要靈活。選修課的學生來自不同專業,對傳統哲學的了解程度不同,態度也不一致,對某些具體問題的看法甚至可能形成尖銳的對立。這是完全正常的現象。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展開充分討論,如果能形成觀念的交鋒則更好,因為觀念交鋒最能激發思想的火花,沖破個體思維的局限性。年輕人有熱情,好沖動,容易偏激,在討論時要引導他們注意理解對方的用意,努力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發表意見要有儒雅的風度,不能用尖刻的語言,尤其要防止人身攻擊。教師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但不要強求學生接受。我們講傳統哲學,可以而且應該借鑒先哲的教學方法,如果討論問題時能像《論語》“各言其志”章所描述的那樣,就達到了一種近乎理想的狀態。在我們看來,中國傳統哲學選修課不必過于在意課堂上傳授了多少知識,只要能引發學生對傳統哲學的興趣和思考即可算作成功,其他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課后乃至今后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去慢慢體驗、解決。

第三,要注意營造富有傳統特色的課堂氣氛。我們講的是傳統哲學,就要盡量使我們的課堂有些傳統的味道。假如教師講的是孔子、老子,穿的是西裝,喝的是咖啡,難免有些不倫不類。如果穿唐裝,喝清茶,感覺就好多了。傳統哲學特別是儒家哲學十分重視禮儀,而當今大學課堂幾乎已經忘卻了禮儀這碼事,所以,在傳統哲學選修課上講究一下課堂禮儀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古禮,在課堂上即使只簡單地實踐一下鞠躬或作揖,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在教學內容上,更要注意讓學生品嘗經典的原汁原味,引用古人言論一定要一字不差地引述原文。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一種知識的學習。我們很難要求學生背誦成篇的經典,但要求他們準確地記住一些重要語句還是有必要的。學生的古漢語水平有限,教師可以用白話進行翻譯、解釋,幫助學生理解經典的含義。鑒于學生的學習經歷和專業背景,沒必要普遍使用繁體字和豎排方式,因為那將使學生感覺不適應,并占用不少的時間和精力,能夠講授的內容就會相對減少。此外,在課堂上營造傳統氣氛,不是說不能利用多媒體。凡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的技術與手段,都可以充分利用。用西方技術傳授中國哲學,也可算是“中西合璧”,這正體現出一種對待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

總之,開設中國傳統哲學選修課是對大學生實施通識教育的重要內容,具有多方面的意義,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課時,抓住重點,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采用講專題的形式或其他有效的教學模式,既注意生動性又注意學術性,使這門課成為富有傳統特色的精彩課程。

[1]張岱年.張岱年全集:第 2卷 [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194.

[2]吳薇.大學教師發展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基于某大學的問卷調查[J].煤炭高等教育,2007(6):51.

[3]陳衛平.“國學熱”與當代學校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J].學術界,2007(6):109.

(責任編校:光明)

Refelection on Offering the Elective Course of Ch 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HU Yong-zh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Shanghai Institute of Foreign Trade,Shanghai,201620,China)

Offering the elective cours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to be learned,which can not only cultivate the patriotic spirit of students,benefit heritag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promot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but also meet the needs from university students of understand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In teaching,we can focus on the key point,adopt the teaching mode of special subject,vividly and academically.Teaching contentmust have modern sense,be close to the actual lives of students and studentsmust be able to be aroused interest in learning.Teachers should have a historical attitude to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with a liberal pattern in teaching and must pay attention to creating a rich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classroom atmosphere.

traditional philosophy;public elective course;teaching pattern

G40-02

A

1673-0712(2010)02-0108-04

2010-02-18.

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項目 (09YS366).

胡永中 (1969-),男,湖南雙峰人,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哲學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

猜你喜歡
儒家哲學傳統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菱的哲學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論現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從“以直報怨”到“以德報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論儒家的仁與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