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蠻的上古遠祖蚩尤
——兼談九黎、三苗、盤瓠與梅山蠻的族源和遷徒

2010-04-07 18:30郭輝東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0年10期
關鍵詞:蚩尤黃帝苗族

郭輝東

(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 長沙 410005)

南蠻的上古遠祖蚩尤
——兼談九黎、三苗、盤瓠與梅山蠻的族源和遷徒

郭輝東

(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 長沙 410005)

文章提出:蚩尤是南蠻的上古遠祖,涿鹿之戰被黃帝擒殺。兼論九黎、三苗、盤瓠、梅山蠻等的族源和遷徒。

蚩尤;南蠻;梅山蠻;族源;遷徒

一 蚩尤其人及涿鹿之戰

蚩尤何許人也?蚩尤是我國赫赫有名的傳說人物,九黎族首領,涿鹿之戰被黃帝擒殺。蚩尤活動的年代與華夏族首領炎黃二帝同時,距今約五六千年。九黎及其首領蚩尤,作為神話傳說或歷史,經史諸子和范文瀾的《中國通史》,多有記載。

《史記·五帝本紀》載:“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坑茸顬楸?,莫能伐?!坑茸鱽y,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遂擒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p>

《逸周書·嘗麥篇》載:蚩尤大敗炎帝后,“炎帝大懾,乃說于黃帝,執蚩尤,殺之于冀中,以甲兵釋怒?!?/p>

《莊子·盜跖·釋文》載:“神農之后第八帝曰榆罔,世蚩尤氏強,與榆罔爭王,逐榆罔。榆罔與黃帝合謀,擊殺蚩尤?!?/p>

《山海經·大荒北經》載:“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p>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載:“昔蚩尤無道,黃帝討之涿鹿之野,西王母遣道人以符授之,黃帝乃立請祈之壇,親自受符,視之乃昔夢中所見也,即于是日擒蚩尤?!?/p>

《述異記》載:“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p>

《龍魚河圖》載:“黃帝攝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造五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誅殺無道。萬民欽命,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以仁義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嘆。天遺玄女授黃帝兵符,伏蚩尤?!?/p>

《太平御覽》卷十五引《黃帝玄女戰法》載:“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p>

《管子·地數》載:“葛盧之山發而水出,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矛、戟。是歲,相兼者諸侯九。雍狐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為雍狐之戟、芮戈,是歲,相兼者諸侯十二?!?/p>

《志林》載:“黃帝與蚩尤大戰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彌三日,軍人皆惑。黃帝乃令風后法斗機,作指南車,以別四方,遂擒蚩尤?!?/p>

《古今注》載:“大駕指南車,起自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兵士皆迷。于是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p>

《黃帝內傳》載:“擒蚩尤于阪泉之上,帝以金鉞斬之”,“帝斬蚩尤,懸首軍門,以威天下,其眾流于八荒之外”,“帝斬蚩尤,設棺槨”,“帝斬蚩尤,因置冢墓?!?/p>

《戰國策·秦策一》高誘注:“蚩尤,九黎君子也?!薄妒酚洝の宓郾炯o》“正義”引孔安國曰:“九黎君號蚩尤是也”。其他如《呂氏春秋·蕩兵》、馬融《經典釋文·呂刑下》等,亦均稱蚩尤是九黎之君。

范文瀾在《中國通史》說:“九黎當是九個聯盟,每個部落又各包含九個兄弟氏族,共八十一個兄弟氏族。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領,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個氏族酋長。神話里說他們全是獸身人語,吃沙石,銅頭鐵額,耳上生毛硬如劍戟,頭有角能觸人。這大概是以猛獸為圖騰,勇悍善斗的強大部落”。

關于涿鹿之戰,古書大致記載是:五千年以前,南方的九黎部落逐漸強大起來,他們使用銅兵器,在首領蚩尤率領下向北擴張。蚩尤侵入炎帝的地方,打敗了炎帝部落,迫使炎帝逃到涿鹿(今河北涿鹿東南)向黃帝部落求援。黃帝聯合其他部落,準備在涿鹿與蚩尤決戰。黃帝命應龍訓練一批勇士對付蚩尤。雙方一交戰,應龍率軍向蚩尤進攻。蚩尤的士兵雖然彪悍,碰到這批不怕死的勇士,也抵擋不住,紛紛敗下陣來。相傳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他們用銅作兵器,還能呼雨喚云,蚩尤還請風伯雨師助戰,霎時間,狂風大作,大雨如注。黃帝九戰不勝,見此情景,趕忙念動咒語,從天界請西王母遣玄女授兵符相助,轉瞬間風雨戛然而止,炎炎烈日把冀川之地曬得枯干爆裂。黃帝依靠指南車以示四方,奮力追殺,突破彌天大霧陣,終于擊敗蚩尤,將他殺死在冀川,把他的頭顱和身子分別埋在不同的地方。蚩尤戴過的枷鎖被擲于大荒之中,化為一片火紅的楓樹林。黃帝打敗蚩尤后,受到各部落的擁戴,成為部落聯盟首領。

以蚩尤為首的九黎被打敗之后,大部分南渡黃河,聚居于黃河以南長江中下游一帶,在北方僅留蚩尤冢、蚩尤戲等遺跡和遺風?!短接[》引《皇覽·冢墓》記載:“蚩尤冢在東郡壽張縣闕鄉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睋f蚩尤的頭顱埋在山東省原壽張縣境內,壽張縣今已并入山東省陽谷縣和河南省范縣,蚩尤的身子埋在今山東省巨野縣境內。河北涿鹿故城有蚩尤兵寨、蚩尤泉。蚩尤戲流行于河北、山東、河南一帶。在湖南的苗鄉,至今流傳蚩尤拳,被譽為苗拳一絕。湖南花垣縣古苗河有蒺藜(即蚩尤)從孤兒到部落首領的傳說,縣城有一尊大型蚩尤塑像。渝南、黔西北一帶有蚩尤廟,受到苗族人民的供奉。

二 蚩尤追蹤及九黎、三苗、盤瓠的族源

九黎、三苗、荊蠻、南蠻之間有著一脈相承的淵源關系,對諸多民族流傳下來的傳說、神話和祖俗進行比較就可以看出,盡管相隔數千年,均有不同變形和走樣,但本質上有驚人的一致,說明諸多民族同宗共祖是不爭的事實。

(一)九黎——三苗——荊蠻——南蠻的演進過程

長江中下游和黃河下游一帶,上古時代生活著很多原始人群,他們經過世代的生息繁衍和艱苦勞動,距今五千多年前逐漸形成部落聯盟。

九黎是南方的強盛部落之一,以蚩尤為首領?!秶Z·楚語》注說:“九黎,蚩尤之徒?!本爬璧臏Y源,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九黎來源于江漢流域,是南蠻中最早進入中原的部落。另一說九黎是黃河中下游一帶的土著。與此同時,以黃帝為首的另一個部落聯盟,興起于黃河上游的姬水,并向黃河下游發展,與九黎發生沖突,最后在涿鹿將九黎打敗。九黎的一部分留在原地加入華夏集團,大部分向中南、西南遷徙。到堯舜禹時期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聯盟,即史書上所說的三苗,又稱有苗或苗民。

三苗是九黎的后裔,與現今的苗族有淵源關系?!秶Z·楚語》載:“其后三苗復九黎之德?!薄睹魈鎸嶄洝?、清《皇朝經世文編》均載:“苗人,三苗之后裔也”,“考苗族,古稱三苗”。在堯舜禹時代,三苗曾加入華夏部落集團,后與堯舜禹抗爭,三苗慘敗,其部落聯盟被瓦解。一部分留原地與華夏部落逐漸融合,大部分離開江淮流域向西南山區遷徙,至今日的湘西、鄂西、廣西、貴州以及越南、東南亞各地。

商周與春秋戰國時期,三苗的主要部分仍在長江中游地區與其他各族一起,被稱為荊楚,也被稱為南蠻。后來,荊楚的社會經濟日益發展,其中較先進的楚人,被專稱為荊蠻。荊蠻日益強盛,發展成為春秋戰國時五霸、七雄之一的楚國主體居民?!妒酚洝こ兰摇酚洺染芮?、熊通等,一向自稱是與華夏有別的蠻人,曾說“我蠻夷也”,“欲觀中國之政”?!抖Y記·衣疏·引甫刑·鄭注》載:“有苗,九黎之后。顓頊代少昊,誅九黎,分流其子孫,為居于西裔者三苗”等語,指出三苗是九黎的遺裔。

(二)關于九黎、蚩尤及楓神

九黎族居住于黃河下游,部落龐大,武器先進,神通廣大,族人尚武,特別是作為首領的蚩尤,更是一世之雄的戰神。黃帝與蚩尤大戰,驚天地,泣鬼神。黃帝幾經曲折,最后方取得勝利,蚩尤被誅殺,九黎氏族作鳥獸散,余部被迫趕到長江以南,與其他土著氏族相融合,成為南方先民的一部分。

九黎敗北于黃帝而南徙,從黃河下游北岸等地被趕出黃河流域,到了什么地方?從經史諸子和民間習俗、神話與民間文學中,可以找到其孑遺與跡印。

師石板堂的《相普相娘歌》(祖先歌)作過描述:“苗族的祖公名叫蚩尤,他英勇無雙,聰明無比,生得一副鐵骨銅頭。蚩尤吹一口氣,就能把山吹走,蚩尤怒吼一聲,星星也會發抖。軒轅的大軍排成一長串,氣勢洶洶要和蚩尤開戰。蚩尤出叫黃帝先放三箭,那箭射到蚩尤身上不是折就是彎。還沒等蚩尤動手,黃帝早嚇得退兵北山……”

《山海經·大荒南經》載:“有木生山上,名曰楓木。楓木蚩尤所棄桎梏,是為楓木?!薄盾庌@本紀》載:“昔帝殺蚩尤于黎丘之山,擲其械于大荒之中,化為楓木之樹?!币虼?,楓樹為蚩尤神靈所注,具有威嚴神圣的意蘊。

共和國開國第一大將粟裕的家鄉是侗苗等少數民族聚居的會同縣伏龍鄉楓木樹腳村,原有一些楓樹。清乾隆年間苗侗瑤民起義領袖粟賢宇,住地城步苗族自治縣長安營長坪村,現有一大片楓樹林。城步的苗族有祭楓神為病人驅除鬼疫的習俗,裝扮楓神的人,頭上反戴鐵三腳,身上倒披蓑衣,腳穿釘鞋,手持一根上粗下細的圓木棒,這位令人敬畏的楓神就是蚩尤?!睹缱骞鸥琛髂靖琛穼鳂湟暈槭甲?,黔東西許多苗寨都有一棵古老的神樹——楓樹。渝南,黔西北一帶的蚩尤廟,被苗民視為祖廟而香火不絕。

(三)九黎、三苗、盤瓠和諸蠻,與今天南方諸少數民族是一脈相承的

堯舜禹之時,以武力將三苗中的驩兜部落趕往南方,到商周兩代仍沿用苗的族稱,甲骨文中有苗的記述。南蠻為漢時的稱謂,上古時代及其以后的九黎、三苗、盤瓠,周時的荊楚,漢時的諸蠻,與今天的南方諸少數民族是一脈相承的。

(1)關于三苗與驩兜

三苗為堯舜禹時的部落,驩兜為三苗首領。舜多次南征戰敗三苗,竄三苗于三危、崇山。三危之地在哪里?眾說不一,但方位大體一致,即甘肅、青海、四川交界的地方?!逗鬂h書·西羌傳》載:“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八戳魉膬?,徙之三危?!比珉m然大部被擊潰,但未全部剿滅。留下的余部,一部分被迫向南方的荒涼僻偏山區遷徙,與部分盤瓠氏結合,定居于武陵山脈和五嶺山脈;一部分居于洞庭與鄱陽湖之間,即湘鄂贛三省的毗鄰地段,今岳陽、武漢、九江等一地帶。

三苗作亂及戰爭的結局,歷史典籍多有記載。

《炎徼紀聞》載:“苗人,古三苗之裔也,自長沙、沅、辰以南盡夜郎之境,往往有之,與氏夷雜處,通曰南蠻?!?/p>

《史記·吳起列傳》載:“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p>

《呂氏春秋·恃君覽·召類》載:“堯與有苗戰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蠻?!?/p>

《尚書·堯典》載:“(舜)竄三苗于三危?!?/p>

《淮南子·萬章上》載:“舜……殺三苗于三危?!?/p>

《淮南子·修務訓》載:舜“南征三苗,道死蒼梧”。

《墨子·非攻》載:“禹親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p>

《戰國策·魏策》載:“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險也,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p>

《山海經》說三苗首領驩兜有翼能飛:“驩頭,人面鳥啄有翼……杖翼而行”,“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驩頭生苗民”。蚩尤為首的九黎和驩兜時期的三苗都被說成有翅能飛行,表明兩者都是鳥圖騰崇拜。

驩兜,又稱灌兜、驩頭、讙頭,驩兜原是黃帝的一個支系,后與居住在山西一帶的丹朱部落聯盟,在向東南遷徙中與舜發生沖突,戰敗。史稱,三苗為驩兜、丹朱之后,至今還有一部分苗民供奉驩兜為先祖。明萬歷《慈利縣志》載:“驩兜墓在崇山(今張家界市)。舜放驩兜于此,死后遂葬于山上……崇山絕頂有巨壟,相傳為驩兜冢?!泵缱宸植紖^的湖南張家界、瀘溪、花垣等市縣有崇山、驩兜墓、驩兜有關的地名和文物。驩兜曾與分化的有苗一同抗堯,最后到禹而兵敗,并由此而向西南遷徙。

(2)關于盤瓠

盤瓠,南方的古老氏族,歷史上的典籍有記載。盤瓠,崇尚犬圖騰,是漁獵文化的孑遺,在湘川黔桂等地廣為分布,乃至遠涉東南亞。盤瓠是長江中下游流域的土著居民,他們曾容納了九黎、三苗的余部,一同構筑了江南眾民族的基本柜架。

《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傳》載:“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訪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將吳將軍頭者,贈黃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時帝有畜狗,其毛五彩,名曰盤瓠。下令之后,盤瓠遂銜人頭造闕下。群臣怪而診之,乃吳將軍首也。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盤瓠。盤瓠得女,負而走入南山……經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盤瓠死后,因自相夫妻?!浜笞搪?,號曰蠻夷?!?/p>

《古今圖書集成》卷一四一載:“南越王有犬名盤瓠。王被擒,其母傳令,有能脫王歸者,當以王女妻之。盤瓠聞言,欣然往,竊負而逃。遂其以女,盤瓠納諸石谷,與之交媾,生子數人,曰僮、曰瑤、曰獠、曰狼、曰狑、曰侗,各成一族,自為部落,不相往來。故瑤族多姓盤,嫌犬名不雅,改為盤?!?/p>

盤瓠神話在苗、瑤、畬、水、侗、壯、黎、土家、仡佬、毛南等族中廣為傳播,盤瓠成為南方眾民族的先族,繁衍出眾后世子孫。

歷史上有許多關于盤瓠(盤護)的記載,諸如《搜神記》、《山海經》(郭璞注)、《魏略輯本》、《玄中記》、唐樊綽《蠻書》、清陸次云《峒溪纖志》、瑤人《盤王歌》、《過山榜》、《三才圖繪》、《苗荒小紀》等等。

(3)關于南蠻、梅山蠻、武陵蠻等諸蠻

南蠻,古代文獻中對江淮流域以及諸多部落氏族和少數民族的稱謂,又有楚蠻、荊蠻、長沙蠻、武陵蠻等稱。據載南蠻上承三苗之后,下開長沙蠻、武陵蠻之源。具體說來,南蠻主要分布于湖南、貴州、云南、重慶、四川等地,廣東、廣西、江西、海南、福建等地的一部分人也歸屬于南蠻?!逗鬂h書》116卷曾記載大量的南蠻,如武陵蠻、零陽蠻、長沙蠻、零陵蠻、南郡蠻、潳山蠻、沔中蠻、江夏蠻、板楯蠻等。

梅山蠻居住在湘中雪峰山脈的邵陽、婁底、益陽毗鄰地區,梅山是梅山蠻活動的中心地帶?!端问贰ばU夷》載:“梅山峒蠻舊不與中國通,其地東接潭,南接邵,其西則辰,其北則鼎澧,而梅山居其中?!?/p>

漢代以后,除荊襄、江淮尚有一部分苗族分布外,大部分苗族聚居在今湘鄂渝黔毗鄰地區的武陵郡,他們與居住在這一地區的其他少數民族一起被統稱為武陵蠻。在武陵蠻內,又按不同地區而有澧中蠻、溇中蠻等若干稱呼。該區沅江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廣,苗族分布也最集中。沅江流域有五條大的支流,從東漢起又將武陵蠻稱為五溪蠻?!端涀ⅰゃ渌份d:“武陵有五溪……蠻夷所居,故謂五溪蠻”。五溪在今湖南西部和西南部,以及貴州東部、重慶東南部的湘黔渝毗鄰區域。

唐宋及其以后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繁盛,苗族在南方再度顯示出重要影響,引起了歷代王朝的關注。中央王朝與苗族的接觸日漸頻繁,對苗族的認識也有所加深,于是“苗”遂從若干少數民族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單一民族的族稱屢現于文獻之中。如唐代樊綽著的《蠻書》卷十載:“黔、涇、巴、夏,四邑苗眾”。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感嘆洞庭湖深廣,想到禹王治水時,寫出了“疑是苗人頑,恃險不終役”的詩句。宋代朱輔著的《溪蠻叢笑》載:“五溪之蠻……今有五:曰苗,曰傜,曰僚,曰仡伶,曰仡佬”。元明清各代官私著作中有關“苗”的記述,更是比比皆是。由于苗族住地廣闊,影響巨大,元明清時期常常將與苗族毗鄰而居的其他少數民族也誤認作苗族,于是出現了夷苗、仲家苗、侗苗、水家苗、倮倮苗等若干族名。

唐末五代時代,以侗族為主體的氏族集團,因信奉飛山祖公,被稱為飛山蠻,飛山雄居靖州境內。在湘粵桂黔交界山區的侗苗瑤等民族聚居區,建有多座飛山廟、飛山宮,供奉十峒首領楊再思為先祖,定期拜祭飛山王,也反映了侗苗瑤等民族的融合。

三 南蠻后裔及南方少數民族的遷徙

(一)南蠻后裔遷徙的大致方向和路線,先是由北而南,后自東向西

南蠻后裔的遷徙是十分頻繁的,但總的趨勢,先是由北而南,后自東向西。正如許多地方志所載:“苗人……即古之三苗,自涿鹿戰后漸次向南辟居,以滇黔為最多”,“苗人,其先自湘竄黔,由黔入滇,其來久有”。這些記載反映了南蠻歷史上遷徙的大致方向和路線。數千年來,南蠻后裔在祖國遼闊的領土輾轉流徙,先后與數十個兄弟民族交錯雜居。各族人民在互通有無,互相學習,互相通婚,團結戰斗的基礎上,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黔東南的《苗族古歌·跋山涉水》篇唱道:自己的祖先從前“居住在東方,挨近海邊,天水緊相連,波浪滾滾,翻眼望不到邊”。他們“翻過水山頭,來到風雪坳”,先后渡過“河水黃央央”、“河水白生生”、“河水稻花香”的三條大河南下,然后又“沿著稻花香河”西進,“經歷萬般苦,遷徙來西方,尋找好生活”。歌中以很長的篇幅,表述了祖先南渡和西進的歷史過程。湘西苗族的《修相修瑪》古史長歌以及渝南、滇東、黔西北苗族史歌和傳說,也同樣表述了大致相同的地望和歷程。渝南、滇東北苗族婦女的百褶裙上,有三大條平行的花邊。據說上條代表黃河,中條代表長江,下條代表西南山區的河流,以此順序來刻印自己祖先的遷徙歷程。滇東南苗族世代傳說自己的祖先最初居住在土地寬得連著天的大平原上,在苗王“蒙蚩尤”統領下繁榮昌盛,后被黃帝攻打戰敗,花山節就是為紀念陣亡先祖而聚集演武的。渝南苗族為了不忘祖先,婚嫁喜慶中,新娘在送親者的陪同下去新郎家成親時,無論夫家住在何處,均須繞自東方進屋;老人病故開路時,巫師須將亡靈指引回東方故地與老祖宗會聚;安葬死人時,尸體橫葬于山腰,頭一定朝向東方。這種葬俗在黔西北、黔東、黔北一帶都存在。苗族人民用史歌和各種習俗來記載自己民族的歷史,保持著對東方故土的懷念。

(二)南蠻后裔在幾次大戰失敗之后,而退居中南和西南荒僻地區

歷史上幾次大遷徙表明,南方少數民族世居荒僻之地的原因,可能與歷史上幾次大的戰爭有關。從典籍記載和各方面研究成果看,以農耕文化起家的中國南方在5000年以前已經相當發達,當時南方民族的首領有炎帝神農、祝融、蚩尤、共工等。在與以黃帝為代表的北部地區游牧民族的幾次大戰失敗后而退居南方。其中南蠻后裔在幾次大戰失敗后而退居中南和西南的遷徙路線和居地分布,可以看出遷徙的大致方向和趨勢。

第一次最慘痛的大失敗是蚩尤與黃帝的涿鹿之戰。炎帝神農部落與黃帝部落在阪泉戰敗后,蚩尤以堅兵利器進行對黃帝部落集團的戰爭,黃帝部落九戰不勝,因得到玄女兵符的幫助,蚩尤在涿鹿之野被擒殺。此后,蚩尤部落的大部退回江淮及以南地區,小部退到東北邊境,有的經朝鮮半島和白令海峽去了日本,后又有一部分移居到東南亞各國。

第二次慘重的失敗是堯舜禹時代的征三苗之戰。堯舜禹時代,生活在江淮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蚩尤后裔東山再起,并爆發了同黃帝后裔的沖突和戰爭。戰爭失敗后,三苗之民,有的被遷到西北的三危,即甘肅、青海、四川交界的地區,大部分被趕到長江以南的荒僻山區。由于不斷遭到堯舜禹的進攻,西遷的三苗以后又陸續南下,到達湘渝黔滇一帶,所以苗族有關于祖先從冰天雪地的北方渡過涅杠(意為渾水河)南來的傳說;另一部分經過“放驩兜于崇山”之后,進入湘鄂渝毗鄰的崇山峻嶺。

公元前9世紀末至前8世紀初,南蠻漸強,周宣王“乃命方叔南伐蠻方”。戰國時,吳起在楚悼王支持下實行變法,采取嚴厲的手段進行整頓以振國勢,決定將荊蠻中發展較緩慢的一部分南蠻納入楚國的范圍,遂以武力“南并蠻越”,占有“洞庭、蒼梧”等蠻越之地。苗族先民于戰禍之中,被迫扶老攜幼大量西遷,逃入人煙稀少的武陵山區。今黔東、湘西、渝東許多苗族,傳說他們的祖先是從東方跋山涉水沿著河流來到當地的。

第三次是秦滅楚以后的戰爭。殷商至戰國時期,三苗生活的中心地域是“北據荊州,南及衡山之陽”,“左洞庭,右彭蠡”?!渡袝さ乩頃尅份d:“三苗今湖廣武昌,岳州二府,江西九江府地?!鼻貪h時期荒僻山區包括大部分苗人在內的武陵蠻,有了一段休養生息的穩定發展時期。西漢末年武陵蠻已形成一股強大勢力引起封建王朝的注意。東漢王朝建立之后,對武陵蠻采取了一系列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自建武二十三年(47)到中平三年(186)的139年中,對武陵蠻共享兵12次。僅建武二十三年到二十五年的3年內,光武帝劉秀就3次重兵攻打武陵蠻。當大將軍劉尚“擊武陵五溪蠻夷”而遭到軍沒之災以后,舉朝無措。老將馬援見光武帝無計可施,諸將不敢率部出征,竟自告奮勇統四萬余人征五溪,最后困死于武陵境內的壺頭山(今沅陵縣)。由于東漢王朝一再出兵進剿,苗族先民大量遭到屠殺,不少人又向西向南流徙。

隨著三苗的瓦解,荊蠻的分化,百越的平定,巴人的滅國,南方諸少數民族同胞被迫離開江漢間的平川沃野,進入南嶺、雪峰、武陵等荒僻山區以及湘黔渝鄂川毗鄰的偏僻山區,形成今天諸多少數民族的生活地域分布格局。東夷、南蠻、西戎、北狄與中原華夏族等眾多民族,經過數千年的相互爭斗與兼并,最后融合成炎黃子孫這一整體的中華民族。

(三)西晉至明清南蠻后裔的遷徙,形成當今南方諸少數民族的地域分布格局

西晉時期,荊州剌史陶侃先后于建興三年(315)、咸和四年(329),兩次出兵騷擾五溪地區,擄走眾多人口。西晉政權被北方少數民族摧毀之后,武陵郡的一些少數民族趁皇權統治衰落之機,沿漢水北上,遷入今湖北、河南、陜西等地與北方各族雜處,這些北遷的民眾有許多苗族先民。

唐宋之際,部分苗族從江西、洞庭湖一帶先后遷至今湖南城步、武岡等地定居。唐末,江西的彭玕、彭瑊兄弟乘黃巢大起義之機,招兵進入五溪。五代時,彭氏在楚王馬殷支持下,屢次向五溪的苗瑤各族進攻,最后占據五溪地區,自稱剌史。苗族人民在彭氏的長年騷擾及彭楚溪州之戰的硝煙中,一些人又家破人亡,逃離故土。北宋皇祐年間(1049—1054),廣西壯族儂智高在邕寧(今百色地區)起兵反宋,宋王朝派大將狄青率領大批官軍及思州、播州、靖州土丁三萬余人前往鎮壓,土丁中有不少苗族,事平之后,他們被留在忠州、文州、習安(今凌云、鳳山、天峨、東蘭、南丹、河池等縣)駐守。紹興四年(1134)楊再興領導武岡九十八團峒(今城步、綏寧、新寧縣)苗侗瑤民起義,紹興二十四年楊再興及其子正修、正拱聯合苗侗瑤民攻打宋軍所駐的武岡軍,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幸存者則四處逃離。

元代,民族歧視與民族壓迫尤為嚴重,飽受苦難的各民族人民屢次被迫掀起抗暴斗爭。元朝末年,爆發了全國性的反元起義,湘西苗瑤各族人民在吳天保領導下,于至正六年(1346)十一月起兵反元,先后攻占武岡和辰、沅、敘、靖等州,并乘勝轉戰湖北,進入河南。吳天保死后,所部有的與劉福通領導的農民軍會合,有的參加徐壽輝領導的農民軍,有的參加陳友諒領導的農民軍。元亡以后,有些農民軍隊伍遭到明軍進攻,被迫退回湘西。元末,湖南城步苗帥楊完者奉元廷征調,領苗兵十余萬到安徽、江蘇、浙江等地鎮壓農民起義,后來多數就地留居,逐漸融合于當地漢族之中。湖南寶慶府苗族于元末戰亂時移避貴州的也不少,最后定居水城。

明朝初年,城步、武岡有一部分苗兵由胡大海率領,被征調到貴州西部戍守,其后裔留居晴隆、普安、郎岱、水城等縣。為了開邊,明王朝在黔東和貴陽、安順等地大量安屯設堡,強使許多苗民遷居。海南島的苗族則是明代從廣西調去征戍的,后來營汛撤廢,“子孫散居山谷,仍以苗名”。

清康熙初年,吳三桂從川南征調三千苗兵討水西,事平之后令其一部定居大定府瓢兒井區的新龍、八普等六寨內,被稱作六寨苗。從廣西征來剿水西的另一部分苗兵,事平之后在修文、清鎮、平壩、織金一帶定居,被稱作素苗。原住普定、郎岱的許多苗族,則在吳三桂剿水西時為避戰亂而逃往云南文山地區。吳三桂在西南坐大之后,起兵反清。清廷為平定吳三桂叛亂,派平寇大將軍貝子章等領兵三十余萬,由川黔桂四路入滇,“血戰相持者近兩年,先后屠戮者百余萬”,云南苗族人民為了逃避屠戮而被迫遷徙國外或滇西邊壤。

雍正十三年(1735)包利、紅銀領導黔東南苗族人民起義,遭到殘酷鎮壓,苗族人民被殺被圍困餓死者不下三十萬人。不少人被迫逃亡,貴陽、安順、黔西南一帶操中部方言的苗民,多數是這時從黔東南遷逃去的。清乾隆五年(1740)城步粟賢宇、楊清保發動苗侗瑤民起義,清廷派貴州總督、總理苗疆欽差大臣張廣泗統兵13000人征剿起義軍,殘殺苗侗瑤民5000余人,劫掠婦孺5000余口。石柳鄧、吳八月起義史稱“乾嘉起義”,波及13個廳縣,前后抗擊清軍18萬人。起義失敗后,湘西、黔東北的苗族不少逃入黔中、黔南等地。道光二十七年(1847)新寧苗民雷再浩發動農民起義后,張秀眉、柳天成、潘名杰、巖大五、陶新春等相繼發動起義,史稱“咸同起義”,起義遍及黔湘桂滇渝川150多個州縣。為時二十余年的咸同起義失敗之后,黔東南的苗族不愿坐以待斃,又不甘受壓迫,他們扶老攜幼,翻山越嶺向黔西南遷移,其中一部分經興義移入云南文山地區,一部分經黔中南遷安順地區。滇東北的苗族,有的也在這時移入戰亂后人少地荒的畢節、大方、黔西一帶。云南文山一帶苗族有的逐漸遷往紅河州以至西雙版納等地。清王朝對西南少數民族施行的苛虐刑法,使得眾多苗族人民背井離鄉,遠徙他方。清律規定:“凡土蠻徭僮苗人……所犯系死罪,將本犯正法,一應家口父母兄弟子侄一并遷徙。如系軍流等罪,將本犯照例枷責,仍同家口父母兄弟子侄一并遷徙?!?/p>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最偉大的民族之一,南蠻是相對中原而言的南方古代先民。中國南方是個多民族的地區,在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世居南方的有34個,百濮、百越、百夷,概括了漢民族和少數民族多源多流的復雜情況。位于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南的湖南省,世居著苗族、土家族、侗族、瑤族、回族、白族、壯族、維吾爾族、畬族等9個民族,而分布廣、居住久,并與西南地區有著廣泛聯系的當屬苗族、土家族、侗族、瑤族。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中國各民族的總稱。多民族是人類之福,各民族只能走共生共榮共和共贏之路。在全球化的新時代,中華民族必將以嶄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就是歷史的啟示。

Chiyou:The Ancient Ancestor of Nanman

GUO Hui-dong
(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Changsha Hunan 410005,China)

We argue that Chiyou was the ancient ancestor of Nanman, and was killed by the Yellow Emperor in the war of Zhulu.In addition, we analyze the origins and migrations of Jiuli, Sanmiao,Panhu, Meishanman.

Chiyou; Nanman; Meishanman; origins; migrations

K280

A

1673-2219(2010)10-0031-05

2010-08-01

郭輝東(1947-),男,湖南永興人,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湖南省政府經濟研究信息中心原巡視員、研究員,湖南省舜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責任編校:張京華)

猜你喜歡
蚩尤黃帝苗族
帛書《黃帝四經》之“道”的“入世”特征
“清華簡”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黃帝之子
大戰蚩尤
蚩尤之歌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節慶——苗族牯藏節
涿鹿黃帝泉(外三首)
中、日、韓蚩尤信仰與蚩尤演藝說略
苗族民歌
黃帝戰蚩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