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土企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選擇

2010-04-07 19:46姚小義
關鍵詞:計價國際化貨幣

姚小義,譚 劼

(湖南大學金融學院,湖南長沙 410079)

本土企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選擇

姚小義,譚 劼

(湖南大學金融學院,湖南長沙 410079)

金融危機引發的世界貨幣體系變遷,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新的契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除了重視國家的宏觀政策作用外,還要重視本土企業的微觀市場作用,以貿易和投資兩條主要途徑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推行人民幣計價貿易,以貿易發展提高企業競爭力進而增強本國貨幣的影響力;以貿易為依托有順序地拓寬人民幣直接投資區域,并輔以人民幣金融投資增,強人民幣的國際可接受性。本土企業還應在發揮自身功能的同時把握好與國家和其他微觀主體的互動關系。

人民幣國際化;本土企業;貿易;投資

對于貨幣國際化問題的研究,國外始于20世紀60年代,國內始于20世紀80年代。伴隨世界貨幣體系的演進與變遷,新的經濟沖擊不斷催生新的世界貨幣,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也在不斷發展中。進入21世紀,一方面,中國經濟實力迅速增長;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對世界貨幣體系格局的沖擊使美元第一世界貨幣地位受到挑戰,為人民幣走向國際化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且從6 500億元貨幣互換協議,到跨境貿易結算試點的建立來看,人民幣的國際化道路雖然漫長,但征程已經開啟。

圍繞如何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問題,Bergsten(1975年)認為國際貨幣的條件應包括政治和經濟兩個方面:政治上應具有強大的政治權力并得到國際合作的支持,經濟上需要從內部和外部同時實現合理的政策調控目標[1]。陶士貴(2002年)提出了實現人民幣的內部可兌換和人民幣區域化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2]。何慧剛(2007年)提出漸進路徑,在宏觀經濟政策和區域經濟貨幣合作等方面做出具體的制度安排,最終實現人民幣國際化[3]。陳晞、虞紅霞(2009年)提出以人民幣債券為突破口,推動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推動人民幣成為區域儲備與投資貨幣,實現區域化[4]。以上研究主要集中于國家的宏觀視角,即通過政策傳達與協調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這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國家行為選擇提供了指導。但對于微觀主體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路徑選擇卻研究甚少,目前僅局限于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如巴曙松(2007年)曾從商業銀行業務、商業銀行境外機構擴張的角度提出了商業銀行在人民幣國際化中的道路[5]。

然而筆者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僅有國家的參與而忽略微觀市場主體的作用必然難以發揮市場靈活的配置功能,僅有金融機構這一微觀主體的參與而忽略其他本土企業這一更重要的微觀主體的作用必然會影響市場功能的協調發揮。因此,從本土企業的視角探討人民幣國際化的途徑無疑拓寬了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選擇。

一、貿易與投資是本土企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選擇

人民幣要實現國際化,必須使人民幣具備國際貨幣的基本功能。Hartmann(1998年)指出,貨幣國際化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包括貨幣發行國在國際出口中和直接投資中占主導地位,在制造業方面具有較高的比較優勢[6]。劉光燦等(2003年)指出,一國貨幣在國際交易支付中所占的比重是判斷該國貨幣是否為國際貨幣主要標準之一[7]。姜波克、張青龍(2005年)也認為國際貨幣發行國必須在全球產出、貿易、投資和金融中占較大份額,貨幣流通或交易區域的規模較大,能產生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8]??梢钥闯?,在世界經濟交往中是否具有普遍可接受性,是衡量一國貨幣是否為國際貨幣的重要標準。

貿易與投資是世界經濟交往的重要內容,也是企業最主要的經濟活動;同時,貿易以貨幣為交易媒介,投資則是貨幣的直接轉移。因此本土企業通過貿易與投資推行人民幣的國際流動,增強人民幣的國際接受性將是最有效的。

二、本土企業在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的貿易與投資環境分析

人民幣國際化將使我國市場環境發生改變,從而對本土企業的貿易與投資產生新的影響。因此本土企業在以貿易與投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上,首先應充分了解自身所處的新的貿易與投資環境,才能做出與現實條件相適應的有效選擇。這一經營環境的改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環境分析

總的來說,人民幣國際化為本土企業的貿易與投資提供了較為有利的環境,這可以從國際環境、國內環境和企業內部環境進行分析。

國際環境的有利性主要體現在:第一,人民幣需求國給予我國優惠的貿易投資條件。人民幣國際化后,他國將對人民幣的需求增大。為取得人民幣,外國會以優惠條件向我國出口商品,這會給我國本土企業的進口帶來利益,降低部分企業的產品成本,方便部分企業的技術與管理的引進,提高了我國本土企業對外貿易與投資的競爭力。同時向我國開放市場,為我國企業擴大對外貿易、投資提供了有利條件,拉動了本土企業的國內生產與發展。據我國有關專家測算,一旦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我國每年因人民幣國際化而獲得的年鑄幣稅收益至少可以穩定在25億美元左右。如果人民幣的購買力能夠在較長的時期內保持穩定,并且逐步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區域,那么到2010年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國際鑄幣稅收益可能為152.8億美元,到2015年約為224.6億美元,到2020年約為300.2億美元。第二,貿易與投資匯率風險減少。人民幣國際化后將獲得經濟活動中的可接受性,本土企業在對外貿易、投資活動中,一部分交易可以使用本國貨幣計價、結算,這將節省貨幣兌換成本;同時也增強了我國對外交易收益的確定性,減少了我國企業的風險管理成本。這部分收益,可通過各國對外貿易、投資規模,本國貨幣結算所占比重,套期保值成本和貨幣兌換成本等進行估算。

國內環境的有利性主要體現在我國不斷完善的金融市場方便了貿易與投資。國際貨幣發行國都是世界主要的金融市場,大量資金的匯集和交易既會給國際貨幣發行國金融業帶來巨大服務和利息收益,也會大大方便其國內企業籌資與投資活動,為本土企業提供了豐富的資金來源,擴大了投資活動的廣泛性與靈活性。短期外匯借貸市場的建立,對我國外貿企業的外匯資金運用,外匯資金的籌措具有提高收益、降低成本的積極意義。人民幣清算市場的建立,可以為國內外企業提供高效率的清算服務。銀行中間業務的擴大,也極大方便了本土企業生產經營中對臨時資金的調度與運用,簡化了貿易活動的部分業務流程。如中國銀行在海外經營的主要業務是對外籌資,通過辦理外國政府貸款、混合貸款、買方信貸和商業貸款,為國內重點建設項目籌集了數百億美元的外匯資金,并在多個金融市場上成功發行債券,為本土企業的發展籌得了資金,并增強了貿易結算的靈活性。

企業內部經營環境的有利性主要體現在企業制度的國際化革新,為本土企業尋求海外貿易與投資發展創造契機。人民幣國際化還可以促進國內企業改革,轉換經營機制,以適應國際市場變化的需要。因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應具備的條件之一就是建立起我國能夠適應經濟全球化需要的現代企業制度,而現代企業制度能夠不斷營造全新的企業經營與管理機制,能使企業不斷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因此,人民幣國際化是和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以及企業的外向化發展緊密配套的,以人民幣國際化為紐帶,來促使企業不斷地深化改革,加快海外發展的進程。制度的國際化革新,無疑為本土企業的貿易與投資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

(二)不利環境分析

人民幣國際化后,全球金融資本的流動將在很大程度上以人民幣的流動為重要形式。這就使得人民幣置于全球經濟環境的波動中,從而對我國本土企業的貿易與投資帶來風險。

首先,人民幣升值壓力對貿易投資造成復雜影響。人民幣國際化后,全球范圍內將增大對其需求,這將造成人民幣的升值壓力。日元、美元國際化的經驗都驗證了這一點。升值必將對我國本土企業帶來多方面影響。人民幣升值將促使企業海外擴張。企業海外的急劇擴張和兼并會產生兩個不良的后果:一是使大企業效率急劇下降,為后來的不良資產問題種下禍根;二是企業的遷出將導致本土產業“空洞化”,國內的替代產業若未能及時跟上,將為國內經濟帶來低迷。同時,人民幣升值將加大我國出口壓力,為我國制造業等產品需求彈性大的產業帶來價格沖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其次,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將加大國際資本對我國貿易投資環境的沖擊。經濟利好時,將吸引大量國際資本流入我國,這將提升我國的資產價格,特別是房地產和股市的價格;但當不利消息出現時,國際資本便可大量抽逃,造成我國資本市場的動蕩、縮水。這些都將直接影響本土企業的價值鏈,并反饋到企業的生產經營,使其貿易與投資暴露于游資沖擊的風險中。經驗數據表明,日元國際化進程中,日本股市年均漲幅達16%,遠超過同期其他主要國家;同期日本股市市值大幅增長了7倍,占全球股票市值的比重上升至30%。美元國際化也使得同期美國股市市值大幅增加了5倍[9]。亞洲金融危機時我國抵御住國際游資沖擊就得益于當時資本項目下的不可兌換,人民幣國際化后這一穩定機制的剝離無疑將使我國企業的貿易與投資面臨風險。

三、本土企業以貿易與投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具體措施

(一)貿易途徑

1.積極推進人民幣作為貿易交往的計價貨幣

目前,中國對外貿易中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的比重還十分低。利用本幣作為貿易媒介工具的發展情況不是很好。在中國,關于人民幣充當貿易計價貨幣的情況還沒有相關的數據統計,但是從貿易發展現實中可以發現,人民幣在貿易中發揮作用的領域主要集中于邊境貿易方面,而絕大部分的對外貿易仍然是使用美元作為媒介工具,這一點與東亞許多其他國家和地區具有相同的特征。也正是因為如此,有學者將東亞地區劃入所謂的“美元區”。人民幣要實現國際化,勢必要擺脫美元等其他國際貨幣的束縛,通過逐步替代其他貨幣在國際交易領域中的職能來拓展自我發展空間,實現這種轉變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在國際貿易中推廣人民幣計價結算。

首先,推動人民幣在本土企業的出口貿易中使用。一般而言,出口方作為貿易中的賣方,在出售產品的過程中選擇何種貨幣作為簽約計價貨幣,其相對于進口方具有一定程度的主動性和抉擇優勢。且目前我國企業也具有了這樣的議價優勢。究其原因:一是中國已經日漸成為經濟大國和貿易大國,經濟和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有利于促進出口商使用本國貨幣作為出口貿易計價貨幣;二是隨著外貿規模的擴大,中國在貿易伙伴國市場上占有的份額將越來越高,這對于中國出口企業更多地選擇人民幣作為貿易計價貨幣帶來正向的刺激效應;三是中國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升級,產品差異化程度日益提高,有利于促進人民幣成為出口貿易的計價貨幣;四是人民幣作為貿易計價貨幣有利于中國出口商規避貿易中的外匯風險,而且使用人民幣這樣的硬貨幣進行貿易計價還能夠從中獲得更多收益。因此,本土企業要充分利用上述有利條件,逐步打破以外幣計價結算的慣性,積極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計價結算。

其次,推動人民幣在本土企業的進口貿易中使用。在結算時直接支付本幣,無須進行貨幣兌換,可以從根本上消除風險因素,因此,從此角度看,人民幣結算是我國進口商可以接受的。但在實際貿易業務中,以什么貨幣作為計價貨幣,還應視雙方的交易習慣、經營意圖以及價格而定。通過提高人民幣在中國進口貿易中作為計價貨幣的比重,能夠逐步形成國家貿易中的交易習慣與慣例,進而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同時,本土進口企業可通過采取相應的貿易措施來應對人民幣走強對其作為進口計價貨幣帶來的不利影響,通??稍O法用下述兩種辦法補救:一是根據該種貨幣今后可能的變動幅度,相應調整對外報價;二是在可能條件下,爭取訂立保值條款,以避免計價貨幣匯率變動的風險。

再次,推動人民幣作為第三國貨幣在其他國家的貿易中得以使用。一旦人民幣在中國進出口貿易中作為計價結算貨幣的比例得到顯著提高,隨著本土企業對外貿易規模的繼續擴大,將逐步形成使用人民幣進行計價結算的貿易網絡,貿易網絡的擴張勢必使得其他國家之間所進行的貿易也會更多地融入到人民幣計價結算網絡中來。特別是隨著人民幣資本賬戶實現自由兌換、中國資本市場的深入發展,人民幣交易結算網絡將更為便捷和龐大,其他國家也將更樂于選擇使用人民幣作為相互之間貿易的計價結算工具。因而,中國本土企業應積極建立起全球的貿易營銷網絡,為早日實現這種發展目標創造條件,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不斷走向深入。這一深入可遵循先我國邊境地區,再我國重點貿易區——東亞,最后是更廣泛的世界范圍內的漸進順序。這種順序也正好與國家從區域化到全球化推行人民幣國際化的指導方針相呼應。

2.提高本土企業的競爭實力來增強主權貨幣的國際可接受性

其一,可以通過擴大貿易規模增強本土企業競爭力。貿易發展已經成為推進貨幣國際化的一股重要現實力量。中國對外貿易規模的擴大,為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可靠的實體經濟網絡支撐。企業龐大的貿易規模所編織起來的貿易網絡以及由此帶來的規模效應,為人民幣交易網絡的形成和網絡覆蓋領域的擴大創造了先決條件。

其二,可以通過優化貿易結構來提高本土企業競爭力。中國企業對外貿易產品結構的變化和升級,既體現了貿易競爭力的增強,也為貨幣國際化提供了更穩固的貿易基礎。中國企業對外貿易中應降低初級產品的比重,提高工業制成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這意味著對外貿易的附加價值和內涵價值的不斷提升。這將使本土企業從國際貿易中獲得的比較利益將更加豐厚,對世界貿易的影響也將更為重要,這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投資途徑

1.逐步擴大對外直接投資

首先,投資區域要遵循一定步驟。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是人民幣的對外輸出,是本土企業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行途徑。國內企業以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繞開了外匯局資金匯出審核環節,不僅程序大大簡化,匯款十分便利,而且可免受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的影響,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但由于目前我國還沒有實現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本土企業在人民幣對外投資時存在局限性。因此,本土企業以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比以人民幣計價貿易更應遵循漸進性,以人民幣接受性較強的區域為起點開始人民幣的境外直接投資,在地域上應遵循先邊境、再亞洲區域,最后走向全球化的步驟。在這一過程中,首先應明確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的范圍和重點。當前應明確限定在政治環境和經濟發展相對穩定、法制健全、社會信用基礎良好、人民幣結算代理機制比較完善的周邊國家或地區。目前俄羅斯、緬甸、印度等國家與中國邊貿活動頻繁,人民幣結算代理機制比較健全,信用基礎良好,這是本土企業現階段人民幣直接投資的重要目的地。

再者,可以以貿易與非貿易經濟交往帶動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由于目前我國經常賬戶已完全開放,資本賬戶的開放還需要時日,因此在推動人民幣的國際流通中貿易途徑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人民幣投資尚待開發。但是,企業的貿易與投資是價值鏈中緊密相關的兩個環節,這就為貿易先行,以相對堅實的貿易基礎帶動投資發展提供了可能性。目前我國邊境貿易與經濟往來較為頻繁,推動了人民幣在這一地區的可接受性,這為我國企業在這些區域的人民幣投資創造了條件。在投資項目的選擇上,亦應以貿易和其他經濟往來為依托。因此,按照國際貿易原理,在人民幣境外投資時應充分考慮投資主客體的稟賦差異與優勢。目前我國周邊人民幣流通較寬松的國家大都資源豐富,但經濟相對薄弱,而我國企業擁有相對充裕的資金和技術優勢。因此我國本土企業在對其投資時應找準正確的契合點,既幫助周邊國家更好地開發利用當地資源,同時又為我國企業創造收益,且推動了人民幣的境外流通。如中蒙兩國經濟互補性很強。蒙古國以畜牧業為主,畜產品是其主要出口產品;我國進口的商品從生活日用品、工業產品,到基礎設施建設物資設備等,品種多數量大。從資源優化配置的角度來看,對蒙古國而言,僅靠有限的畜產品出口來維持自身發展需要的邊際成本很大,而直接引進中國資本進行本國有色金屬、石油、天然氣等資源開發,以及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有效的選擇;對我國而言,人民幣直接投資,此時將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選擇。從貿易平衡的角度來看,中蒙貿易中我方出口商品多于從蒙古國進口商品,蒙貿易方要使用人民幣支付貿易差額就必須擁有一定數量的人民幣存量,這又為人民幣的直接投資提供了渠道。再者,蒙古國多半邊境與我國接壤,我國各省區蒙古族與蒙古人民同為一族,宗教信仰、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相同,為經貿和投資發展提供了自然人文地理優勢。

2.輔以引進金融投資

企業為保持合理的資本結構,分散系統性風險,金融投資是不可缺少的。人民幣對外金融產品投資更是輸出人民幣,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行渠道。

但目前人民幣對外理財品種還較為缺乏,且考慮到企業金融投資的特點是對暫時閑置資金的保值與增值,對流動性和安全性要求較高,因此我國本土企業人民幣對外金融投資要限制規模,控制風險。盡管如此,我國企業管理者應具備人民幣對外金融投資的意識,在合適的條件下應投資于人民幣境外理財產品。

四、本土企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須處理好兩個互動關系

當今是人民幣國際化取得新進展的有利時機,我國本土企業在發揮自身市場功能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同時,還應處理好與國家這一宏觀主體和其他微觀市場主體的互動關系。貨幣的國際化必然涉及國家與國家的政策協調,需要一系列具體規則來規范指引,以保證這一工程的有序運行。所以,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我國本土企業一要密切關注國家有關政策的推行與實施;二要嚴格遵守這些規則,最終在國家政策的框架下發揮主觀能動性,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同時,本土企業還要重視與其他微觀市場主體的互動,特別是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互動,充分利用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不斷完善的金融設施與新的金融業務,增強貿易與融資的便利性。

[1]BERGSTEN C F.The Dilemmas of the Dollar:the Economics and Politics of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Policy[M].New York: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by NewYork University Press,1975:203 -211.

[2]陶士貴.人民幣實現內部可兌換的國際借鑒與路徑選擇[J].國際金融研究,2002(10):15-19.

[3]何慧剛.人民幣國際化:模式選擇與路徑安排[J].財經科學,2007(2):37-42.

[4]陳晞,虞紅霞.全球金融危機下的人民幣國際化路徑研究[J].金融發展研究,2009(5):45-47.

[5]巴曙松.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的銀行之路[N].第一財經日報,2007-10-16(1).

[6]HARTMANN P.The International Role of Euro[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2,24:315 -317.

[7]張蓓.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及路徑選擇:文獻綜述[J].管理觀察,2009(6):28-30.

[8]姜波克,張青龍.貨幣國際化:條件與影響的研究綜述[J].新金融,2005(8):6-9.

[9]徐明棋.從日元國際化的經驗教訓看入民幣國際化與區域化[J].世界經濟研究,2005(12):39-44.

The Approaches to Promote RMB’s Internationalization by Local Enterprises

YAO Xiao-yi,TAN Jie

(College of Financ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79,China)

The changes in the world’smonetary system triggered by financial crisis provide a new opportunity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the state’smacroeconomic policy and to the effect ofmicromarket of local enterprises;we should develop local enterprises aswell as the route of RMB's internationalization through trade and investment,i.e.,to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the national currency by implementing RMB denominated trade and by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rough trade,and to enhance RMB's international acceptability by trade based orderly widening of RMB direct investment regions supported by financial investment of RMB.At the same time,local enterprises should hold nic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with government and othermicro participantswhen playing its own functions.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local enterprises;trade;investments

F 821.6

A

1004-1710(2010)02-0058-05

2009-09-23

姚小義(1965-),男,湖南益陽人,湖南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國際金融研究。

[責任編輯:林漫宙]

猜你喜歡
計價國際化貨幣
聚焦港口國際化
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工程預結算審核
一國貨幣上的面孔能告訴我們什么?
工程造價計價模式和造價控制分析
建筑工程預結算中的定額與清單計價應用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古代的貨幣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古代的貨幣
直銷企業國際化并不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