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虛無主義三謬

2010-04-07 02:03
理論導刊 2010年3期
關鍵詞:歷史虛無主義唯物史觀

周 玉

摘要:中國革命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它從根本上掃除了中國歷史前進的制度障礙。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近現代革命的必然邏輯,它既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也是中國歷史的必然。歷史虛無主義的“革命制造”論、“革命破壞”論及其“誤入歧路”論是從唯心史觀出發得出的錯誤謬論,背離了近代中國的歷史真實。歷史虛無主義否定革命,實質是否定作為革命必然邏輯的社會主義道路,為中國發展尋找沒有歷史依據的另類道路。

關鍵詞:歷史虛無主義;中國革命;社會主義道路;歷史必然性:唯物史觀

中圖分類號:B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10)03-0028-04

唯物史觀認為,社會革命是合乎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一種歷史現象,它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具有客觀的歷史必然性,對歷史的發展具有重大推動作用。近代以來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是近代中國社會基本矛盾激化和民族危機深重的產物,它推翻了阻礙中國發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經濟政治制度,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從唯心史觀出發,通過混淆歷史的支流與主流、現象與本質,對中國近現代革命全部予以否定,提出所謂“革命制造”論、“革命破壞”論、“誤人歧路”論等錯誤謬論,其實質是企圖通過否定革命來否定作為革命必然邏輯的社會主義道路。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歷史研究問題,而是一個重大的政治是非問題,必須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以歷史事實為依據,對之予以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以劃清界限,澄清是非。

一謬:“革命制造”論

中國近現代革命的發生,其背后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這個根源就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經濟政治制度嚴重阻礙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使革命成為解放生產力的唯一有效途徑。唯物史觀認為,社會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在于生產力的發展與舊的生產關系、經濟基礎的發展與舊的上層建筑之間出現了尖銳的矛盾沖突。馬克思指出:“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這只是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于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边@段話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其自身的鐵的必然性,其根本規律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狀況。否則,就必然為新的生產關系所取代,但這種取代并不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因為落后反動的統治階級絕不會輕易放棄其統治地位,它會極力利用其落后反動的上層建筑維護其經濟基礎。這時,要使生產力從舊的生產關系中解放出來獲得發展,只能通過社會革命。

但是,在近現代中國革命的起源問題上,歷史虛無主義卻無視革命深刻的社會根源,提出“革命制造”論,認為近代以來的中國革命尤其是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都是“激進主義思潮的產物”,是由少數革命家“制造”出來的。這種把中國近現代偉大的民族民主革命簡單地歸之于人為的心血來潮和主觀意愿,是從唯心史觀出發得出的錯誤結論,也與歷史實際不相符合。恩格斯早就指出:“把革命的發生歸咎于少數煽動者的惡意那種迷信的時代是早已過去了?,F在每個人都知道,任何地方發生革命動蕩,其背后必然有某種社會要求,而腐朽的制度阻礙這種要求得到滿足?!绷袑幰苍赋觯骸案锩皇侵圃斐鰜淼?,革命是從客觀上(即不以政黨和階級的意志為轉移)已經成熟了的危機和歷史轉折中發展起來的”。中國近現代革命的發生,既非無緣無故,也非某個政黨、階級或個人的意志使然,它具有“客觀上已經成熟了的危機”。這個危機,從根本上說,就是近代中國社會的生產關系嚴重阻礙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使革命成為變革反動腐朽生產關系的唯一出路。

近代以來。隨著資本帝國主義一系列侵華戰爭的發動和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從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經濟政治制度嚴重阻礙著中國生產力的發展,成為中國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嚴重桎梏。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斑@些矛盾的斗爭及其尖銳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發展的革命運動。偉大的近代和現代的中國革命,是在這些基本矛盾的基礎之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把中國瓜分得四分五裂,并控制了清政府。清政府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和統治中國的工具:對內武力鎮壓中國人民,以維持帝國主義所需要的統治秩序;對外出賣國家利益,以橫征暴斂的所得供奉帝國主義。為了支付巨額戰爭賠款,清政府一次又一次追加各種舊稅,巧設種種新稅,致使民怨沸騰。從1902年至1911年,各地民變多達1300余起,群眾呈“一呼百應”之勢。為擺脫困境,清政府先后施行“新政”和“預備仿行憲政”。但這些改革不僅沒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矛盾、加重了危機,使統治集團內部因滿漢矛盾和中央與地方矛盾的尖銳而分崩離析。當時的清政府。就像“一座即將倒塌的房屋,整個結構已從根本徹底的腐朽了”。晚清的中國已經是“下層不愿照舊生活而‘上層也不能照舊維持下去”,革命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1911年由清廷出賣路權激起的保路運動,便成了辛亥革命爆發的直接導火線。辛亥革命失敗后,中國先后陷入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的統治之中。其間的中國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殘酷壓迫下,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洗劫和盤剝,過著極端貧困的生活,到了無法生存下去的地步,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受到嚴重阻礙。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中國的無產階級,承續辛亥革命服務,自覺承擔起了變革生產關系的歷史使命。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經濟制度,才使中國社會生產力從舊的生產關系中得以解放,獲得發展。

總之,革命不是只憑某個政黨、階級或個人一時的情感沖動和心血來潮就能發動起來的,它必須具有客觀的形勢。否則,任何人的“情感激流”,也制造不出革命來。近代以來的中國革命,從根本上說,是近代中國社會民族危機深重和基本矛盾激化的產物。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聯合統治下,中國社會無法前進,整個社會除了革命,沒有任何別的出路。

二謬:“革命破壞”論

近現代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經濟政治制度,為中國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道路,為現代化的建設創造了前提。但歷史虛無主義卻對革命的重大歷史意義全部予以否定,認為“革命只是一種破壞性的力量”,革命“破壞一切”;革命阻礙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比起革命,改良才是最適合近現代中國發展的道路,“改良可能成功。革命則一定失敗”。這些觀點與歷史實際大相徑庭,完全是從唯心史觀出發作出的主觀判斷和隨意猜想。

1、認為“革命只是一種破壞性的力量”、革命“破壞一切”,這是形而上學的錯誤觀點,掩蔽了社會革命的深刻本質。革

命之破壞與建設是對立統一、不可分割的辯證關系。誠如孫中山先生所言:“革命有非常之破壞,如帝統為之斬絕,專制為之推翻,有此非常之破壞,則不可無非常之建設。是革命之破壞與革命之建設必相輔而行,猶人之兩足、鳥之雙翼也”。革命作為破壞性的力量,破壞的是落后、腐朽的事物,是束縛生產力發展的反動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是為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前進開辟道路,創造條件。不“破”腐朽、沒落的生產關系,生產力就不能得到解放,社會就不得以前進。革命作為破壞性的力量,就其本質和主流而言,是為了掃除歷史前進的障礙。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說:“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p>

在近現代的中國,“正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束縛了中國人民的生產力,不破壞它們,中國就不能發展和進步,中國就有滅亡的危險?!敝袊詠淼母锩?,破壞的是阻礙中國生產力發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制度,是在為中國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開辟道路。歷史虛無主義把“破壞一切”的罪名加之于革命,不僅是對革命運動、革命領導和革命群眾的污蔑。而且是明目張膽地為中外反動勢力開脫罪責。真正“破壞一切”的不是中國革命)而是中外反革命。自鴉片戰爭以來,列強迫使中國割地、賠款、燒殺搶掠,無所不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洗劫北京、日本帝國主義血洗南京,這些都是帝國主義破壞一切的典型罪證。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暴行又與其幫兇中國封建勢力的反動行徑密不可分。革命則是為了阻止中外反動勢力對中國的進一步破壞,從根本上清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各種破壞性因素,為新社會的建設、新生產力的發展掃除障礙。

2、認為革命阻礙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這是違背歷史的錯誤論斷,背離了歷史發展的客觀真實。近現代的中國革命,非但沒有阻礙中國現代化的進程,相反,是為現代化創設了前提條件。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及其主要矛盾,決定其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富強即現代化。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以前者作為條件。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走向現代化的第一步。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前,近代中國曾有數次“求富”的嘗試和現代化的運動,但無一例外都遭受了失敗。其原因皆在于運動的發動者無一不是只關注如何富強的問題,而對于實現富強的前提條件——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卻沒有予以充分有效的關注。這說明,沒有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的現代化只能成為空中樓閣。由于中外反動勢力不會自動放棄其反動統治,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實現途徑只能是革命斗爭?;仡櫄v史,正是近代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反動統治,才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中國的現代化創設了重要前提。

誠然,帝國主義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國封建社會自然經濟的解體,客觀上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一定條件。但是,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的目的,決不是為了給中華民族帶來文明和發展,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而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阻礙中國的自主發展,防止出現一個擺脫它們控制以至與它們競爭的新興資本主義國家。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不但沒有因帝國主義的入侵而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形式,反而因受到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排擠時刻面臨著破產或被兼并的威脅。帝國主義入侵中國既沒有也不可能使中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既沒有也不可能使中國實現現代化。事實上,正是帝國主義的入侵,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軌跡,阻止了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正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開拓了中國通向現代化的道路。

3、認為“改良可能成功,革命則一定失敗”,這是唯心史觀的隨意猜測,歪曲了近代中國的歷史真相。歷史虛無主義者在對革命作用歪曲抹殺的同時,又根據自己的主觀愿望,對歷史進行了虛構假設,認為比起革命,改良才是最適合近現代中國發展的道路,“改良可能成功,革命則一定失敗”。其實,改良之路,中國并非沒走過,而是走了行不通。無論是資產階級改良派,還是辛亥革命時期的立憲派,抑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主張“中間路線”的人士,都曾試圖以改良方式來解決中國問題,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就是領導辛亥革命的孫中山、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毛澤東,也都曾經寄希望于改良救國,并非一開始就要走暴力革命的道路。孫中山早年曾多次上書李鴻章,寄予和平改良的厚望,在屢遭碰壁后,方才認識到“目前中國的制度以及現今的政府絕不可能有什么改善,也決不會搞什么改革,只能加以推翻,無法進行改良。期望當今的中國政府能在時代要求影響下自我革命,并接觸歐洲文化,這等于希望農場的一頭豬會對農業全神貫注并善于耕作?!辟Y產階級革命派目睹自己的祖國被蠶食鯨吞、人民被欺凌宰割,為了救國家民族于危難之中,在和平改良的道路走不通之下,最終走上革命的道路,“亦萬不得已之苦衷耳!”。毛澤東在早年曾讀過《盛世危言》,深受其思想影響,后又視康有為、梁啟超為偶像,主張社會改良。但湖南自治運動的失敗,使他得出結論:“政治改良一途,可謂絕無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另造環境一法”。他在給蔡和森的回信中寫道:“俄國式的革命,是無可如何的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個變計,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棄而不采。單要采這個恐怖的方法?!苯▏?,他在會見英國元帥蒙哥馬利時也曾說道“革命不是哪里想干不想干的問題”,“是因為形勢所逼,不能不干”。

改良和革命,都是解決社會基本矛盾、改造社會的方式,兩者并非根本對立。在一定歷史時期究竟采用其中的哪種方式。取決于當時具體的政治經濟狀況、階級狀況等社會歷史條件。而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一般說來,改良是在保存現行政治經濟制度的基礎上對社會的某些局部進行調整;革命則是對現行社會制度的根本變革,它要解決的是改良所無法解決的那些根本性的全局性的社會問題。在近代中國,阻礙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是當時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整個社會制度,而不是這個制度的某些局部,所以靠改良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何況,改良必須經由統治階級的同意和準許,方能付諸實施。但無論是晚清政府、北洋政府還是國民黨政府,它們都是以帝國主義作為靠山、以封建勢力作為支柱的,不可能去廢除帝國主義在中國享有的特權,廢除封建主義對中國人民的盤剝。既然改良無法進行,也不能從根本解決中國社會的發展問題,革命就成了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正是革命推翻了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從根本上解決了近代中國的發展問題。而改良在近代中國歷史上從未真正取得過成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它與歷史上的改良運動有著天壤之別,決不容混為一談。在近代中國發展出路的問題上,無論以什么為借口,否定革命的重大意義而隨意夸大改良的作用。都是站不住腳的,都違反了基本史實。

三謬:“誤入歧路”論

歷史虛無主義對革命歷史的虛無否定,不僅是對待歷史的態度問題,更是對待現實的態度問題,不僅是為了更改歷史的過去,更是為了影響歷史的當下、虛構歷史的未來。為中國發展尋找沒有歷史依據的另類道路。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源于歷史固有規律的作用,是中國近代以來革命歷史演進的必然邏輯?!皽缛酥畤?,必先去其史”。按照歷史虛無主義的邏輯,既然中國近代以來的革命缺乏歷史的必然性,是“激進主義思潮”的產物,都是由少數革命家“制造”出來的,又破壞了一切、阻礙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缺乏合理性和正當性。那么作為革命邏輯必然結果的社會主義道路也就可想而知,失去了基本的歷史依據,作為革命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也成了歷史的罪人,失去了執政的歷史合法性。要害正在于此。歷史虛無主義否定近代以來中國革命的必然性及其對中國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這是釜底抽薪,實質是要抽掉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依據,使中國回歸到“以英美為師”的“近代文明的主流”,走西方的資本主義道路。他們認為,中國自“五四”以來選擇社會主義發展方向離開了所謂“以英美為師”的“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誤入了歧路,宣稱經濟文化落后的中國沒有資格、沒有權利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新中國成立以后搞的不過是小資產階級的空想社會主義。

借口中國經濟文化落后,否定中國人民有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資格和權利,這種觀點毫不新鮮。早在90年前,列寧準備把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時,就遭到了普列漢諾夫等人的攻擊。他們認為,只有生產力高度發達時才能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經濟文化落后的俄國走社會主義道路,只會給俄國帶來歷史性的災難。蘇東劇變后,一些人就更是認為上述觀點得到了“證明”。他們進一步認為,既然俄國都沒有資格走社會主義道路,那么比俄國更加落后的中國當然也就更沒資格了。

其實,馬克思、列寧早已闡明,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馬克思在1881年就認為俄國等東方國家可能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走上社會主義。針對俄國的經濟還沒有發展到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水平的觀點。列寧反問道:“既然建立社會主義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雖然誰也說不出這個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樣的,因為這在各個西歐國家都是不同的),我們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達到這個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農政權和蘇維埃制度的基礎上趕上別國人民呢?”這并不違反歷史發展的規律,因為“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的形式或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倍韲?、中國等落后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歷史的辯證法。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既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也是中國歷史的必然。

近代中國一百多年的歷史證明,“以英美為師”的用資本主義救國的道路選擇在中國屢經嘗試,卻一再失??;社會主義道路,則是中國人民在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后的歷史選擇,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自鴉片戰爭以來,面對祖國日益嚴重地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淪為任人宰割的對象,在屈辱的悲憤中奮起的無數仁人志士,不斷地向西方尋求著救國復興之路。但理想總是不能實現,“西方資產階級的文明,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一齊破了產。而“國家的情況一天一天壞。環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中國的出路究竟何在?正在中國人苦悶和彷徨時,俄國爆發了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笆赂锩宦暸陧?,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弊叨韲说穆?,就成了歷史的選擇。這條道路是中國人民在一次又一次走其他道路,一次又一次遭受失敗、歷經艱辛、飽經苦難、無路可走之后的最后選擇。

此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為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創造了必要的經濟政治條件。首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專政的建立,為當時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其次,通過沒收官僚資本,我國當時已經有了相對強大和迅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為當時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奠定了比較堅實的物質基礎。再次,從國際條件來講,當時資本主義國家很不景氣,在社會主義陣營處于前沿地位的蘇聯,則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在經濟發展方面的無比優越性,對我國有重要的借鑒作用。所以,五十年代的中國不可避免地經過社會主義改造,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中國的現代化進入了迅速發展階段。雖然改革開放前,我國經歷了“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兩次嚴重曲折,但經濟發展仍然較快,基本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革開放后,我國通過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闊步前進,勝利實現了現代化“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戰略目標,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實踐證明,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不僅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而且使中國人民走向了富裕安康。所謂中國選擇社會主義方向是誤入“歧路”、中國的社會主義是小資產階級的空想社會主義等觀點是根本錯誤的,不符合歷史真實。

總之,“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中國近現代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具有歷史的客觀必然性,它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社會主義道路作為中國近現代革命發展的必然邏輯,是中國通向獨立富強的唯一正確道路。這是中國人民從百年來的巨大而慘痛的代價中得出的一個最基本的歷史結論。歷史,“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也虛無不了。

[責任編輯:黎峰]

猜你喜歡
歷史虛無主義唯物史觀
唯物史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以岳麓版
從“重新評價”歷史人物看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和危害
解構和超越歷史虛無主義
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傳播特征初探
大國國民需要摒棄歷史虛無主義
整體性視域下的功能解釋唯物史觀批判
唯物史觀歷史進步動力學建構的基礎
唯物史觀下關于“禮”的起源的理論闡釋
從唯物史觀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唯物史觀與思想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