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素齋,尚淡泊

2010-04-16 08:24
市場周刊 2010年3期
關鍵詞:素菜紅燒淡泊

按照中國的古老傳統,人不應該過分追求濃烈的厚味飲食,而“平易恬淡”才是養生的基本原則?!秴问洗呵铩分吨丶骸菲赋?,善于養生的人是“不味眾珍”的,因為“味眾珍由胃充,胃充則大悶,大悶則氣不達”。

非淡泊無以養生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其實養生也是這么回事,大魚大肉、濃油赤醬實非長久之計。素食的優點主要體現在高蛋白質,粗纖維,少熱量,低脂肪等方面,常食素有“美容養顏。延年益壽”之功效。明代兒科學家萬全,在其所著《養生四要》里再三倡導“尚淡泊”的生活方式,他認為素食可以使人的體魄、精神處于最佳狀態。

素齋,本是佛道信者食用之宴,包含著濃重的民族文化,現代人講究健康營養的飲食,即使是非佛道信者也開始注意營養健康的素菜,所以素菜的營養搭配,素菜的飲食文化都在被日益關注。素齋的材料,大都是時鮮的蔬菜水果,竹筍,面食及各種豆類,通過蒸、煮、炸、炒等不同的烹調方式,制作出各種各樣的形式和口味,特別是仿照世俗宴席的紊席,則更是惟妙惟肖,以假亂真,使人眼花繚亂,忍不住要大塊朵頤。

從古至今,素食風格可分為“全素”,“以葷托素”兩種,而現代科學的素食以仿真為風格。我國在清朝時期“仿葷”素菜已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如用山藥、腐皮作成的“素燒鵝”等,從用料上可以看出當時的“仿葷”只是形的模仿,在當時可稱得上美味素菜了?,F代素菜的仿真可謂神形兼備,以假亂真,它的美味堪與葷食大菜媲美,不少味營敏感的食窖甚至認為更勝一籌。

漢傳佛教素食制度發源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用短短十四個字形容了當時江南的佛教盛景。這“四百八十寺”中規模最大的是同泰寺,香火最旺的也是同泰寺,梁武帝三番五次地在同泰寺出家,又三番五次地讓臣子們拿巨款來贖身,這里曾是“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首剎。陳后主落難時帶著張麗華曾隱身在同泰寺,藏身在寺里的井中,這井的邊上現在還有塊石碑上面鐫著“古胭脂井”。這個歷盡了千年滄桑的同泰寺就是今日的雞鳴寺。

雞鳴寺確切地說應該叫古雞鳴寺,如今的匾額就是這樣寫的,而且題字的還是風流成性的乾隆爺。金色肅立的老廟門已經隱退,沿著新砌的花崗巖石階攀緣而上,依山而建的廟宇緩緩現出真容。有趣的是,雞鳴寺的觀音與眾不同,為一尊倒坐觀音菩薩像(面朝北而望),佛龕上的楹聯道明原因——問菩薩為何倒坐,嘆眾生不肯回頭。

梁武帝有感于大乘佛教的菩薩慈悲思想,積極提倡素食,于天監十年,即公元511年,在同泰寺廣集天下僧尼,并頒布“斷酒肉文”,令天下所有僧尼不得食肉。從此,素食就成了漢傳佛教的一種優良傳統與美德。雞鳴寺也成為漢傳佛教素食制度的發源地。

今日,雞鳴寺繼承千年素食傳統,結合現代人對健康、綠色,時尚的追求,開辦百昧齋素菜館。聘請名廚主理,在保留寺院素齋風味的基礎上,結合宮廷素食及民間素食的口味風格,推出系列具有雞鳴寺特色的素菜精品。在品味素食的同時,食客還可聆聽到悠揚的佛樂。

南朝首剎中的“紅燒排骨”

雞鳴寺的素齋素面,在南京是歷來有好口碑的。齋堂里奉齋的大多是中年的尼姑,葛衣麻鞋,低眉垂目,菜譜是打印的,菜單上也不拒絕葷腥的字,可見魚肉。然而吃到嘴里的雞鴨魚肉,多是鹵制的素雞素鴨,形神兼具。羅漢面和素什錦也有妙處,湯是香菇梗和豆芽熬出來的,特別鮮爽,拌一拌寺廟里種的大頭菜,吃起來特別爽口。雞鳴寺百味齋中最受歡迎的素面當屬“平安面”,面上的澆頭有花菜。西蘭花,胡蘿卜,筍片、平菇等等,只灑一點蔥花和醬油。憑窗便可眺望臺城玄武湖景色,真叫人心曠神怡、清心寡欲起來。

雞鳴寺中的“紅燒排骨”唬住了不少食客。取土豆蒸熟,搗成土豆泥,加佐料拌勻。再取蓮藕一節,順切再橫斬成兩寸段,使之看起來像啃過的排骨。再打個雞蛋加面粉調成面糊,準備工作就基本結束了。然后用土豆泥裹住藕段的中部略壓扁,沾雞蛋糊再下油鍋炸至金黃撈出。另起油鍋,以通常的紅燒大法對付剛炸過的東西就可以了,但時間要短。裝盤再順上兩根香菜,就可以吃了。

猜你喜歡
素菜紅燒淡泊
筷子
“仿葷素菜”的那些事
宰雞
葷素人生
紅燒
“仿葷素菜”的那些事
紅燒牛肉面等
人生處處可淡泊
吳小旋 淡泊的奧運冠軍
淡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