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真菌病的3種實驗診斷方法研究

2010-06-07 05:41胡記妹曾軍榮梁海燕鄺家熙
中國醫藥導報 2010年13期
關鍵詞:真菌病孢子菌絲

胡記妹,曾軍榮,梁海燕,鄺家熙

(廣東省從化市中心醫院檢驗科,廣東從化 510900)

甲真菌?。╫nychomycosis)是南方地區最常見的甲病,通常認為甲真菌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為3%~5%[1],占真菌病的20%~30%[2]。甲屑直接鏡檢和真菌培養是公認的診斷甲真菌病的“金標準”,但受取材的質和量等因素的影響,兩者結合診斷的陽性率<70%[3]。近年來開展了剪取病甲做組織病理學檢查[4]及PCR檢測[5],使查菌的陽性率得以提高,但卻存在制作復雜、耗時長等缺點,限制了它們的推廣。臨床上迫切需要一種準確、簡便、快速、價廉、易行的方法用于甲真菌病的診斷。為探索一種操作簡易、實驗結果可靠的檢驗方法診斷甲真病,筆者采用20%KOH浸軟病甲真菌鏡檢(簡稱浸軟法)從甲標本中檢測真菌,并與直接鏡檢法、真菌培養法(簡稱培養法)進行比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1例均為2006年9月~2009年10月來我院皮膚科門診就診的患者,入選患者均符合甲真菌病的診斷標準[6]。其中,男 59例,女 62例;年齡 17~65歲,病程 30 d~24年,平均4.2年。觀察病甲數目432份,靶甲數目121份,伴手足癬38例,有甲板外傷史12例。受檢前1個月內均未接受過局部和系統抗真菌藥物治療。

1.2 標本采集

以75%酒精消毒病甲表面后,用消毒手術刀刮棄表層甲屑,刮取和剪取擬診為甲真菌病的靶甲及甲下碎屑,分為3份,其中,81份病甲標本取自遠端側緣甲下型,40份取自全甲毀損型。

1.3 方法及判斷標準

刮取其病甲遠端邊緣和甲床皮屑進行傳統的KOH直接鏡檢[6],同時剪取病損指、趾甲末端少許標本做浸軟法真菌鏡檢和真菌培養。3份標本分別按下述3種方法處理:

1.3.1 直接鏡檢法 取刮下甲屑于載玻片上,加10%KOH 1滴溶解,10 min后觀察,Olympus光學顯微鏡下見菌絲和(或)孢子者為陽性。皮膚癬菌:菌絲較細、規則、分隔、分枝,可見關節孢子。酵母菌:可見酵母細胞團、芽生孢子及假菌系。真菌:菌絲粗大,不規則,可見特殊結構。

1.3.2 培養法 采用兩管法,即甲屑同時接種于含氯霉素和放線菌酮的沙氏培養基與含氯霉素、不含放線酮的沙氏培養基(以上培養基均為自制),每管最少接種3點,置25~27℃培養,隨時觀察培養情況。4周以上無菌落生長判定為陰性,有菌落生長者,皮膚癬菌及真菌的鑒定主要依據菌落形態、顏色等以及Olympus光學顯微鏡鏡檢鑒定,鑒定標準參照《醫學真菌學——實驗室檢驗指南》[7],念珠菌屬用API20cAux試劑盒(法國BioMerieux公司)鑒定到種。

1.3.3 浸軟鏡檢法 將病甲標本置入20%KOH溶液中56℃40~50 min,待病甲標本完全浸透軟化呈蛋白胨狀,吸出多余的KOH液后,將標本放在載玻片上,用蓋玻片輕輕將標本壓平、壓薄呈云霧狀或毛玻璃狀,在Olympus光學顯微鏡下見菌絲和(或)孢子者為陽性。皮膚癬菌:菌絲較細、規則、分隔、分枝,可見關節孢子。酵母菌:可見酵母細胞團、芽生孢子及假菌系。真菌:菌絲粗大,不規則,可見特殊結構。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分析,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直接鏡檢法結果

121例擬診患者甲標本中,真菌陽性者58例(47.9%)。

2.2 培養法結果

121例擬診患者甲標本培養出72例(59.50%)共80株真菌,單一感染69例(95.83%),混合感染3例(4.17%)。菌種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121例甲真菌病真菌培養結果Tab.1 The results of 121 onychomycosis by fungal culture

2.3 浸軟鏡檢法

121例擬診患者甲標本中,118例(97.52%)檢出真菌成分,檢查結果:孢子、菌絲形態初步提示為皮膚癬菌110例(91%),初步提示為酵母菌36例(30%),初步提示為真菌48例(38%)。其中2種或2種以上真菌混合24例。

3種方法檢出結果見表2。

表2 121例疑甲真菌病3種方法檢查結果[n(%)]Tab.2 The results of 121 onychomycosis by three tests[n(%)]

三種方法檢出率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75.247,P<0.001),直接鏡檢法與培養法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258,P>0.05)。浸軟法鏡檢檢出率高于直接鏡檢法,兩者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51.829,P<0.001);浸軟法檢出率高于培養法,兩者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 (χ2=75.00,P<0.001)。

3 討論

甲真菌病指甲板、甲床和甲周圍組織的真菌感染,國內發病率約為15.6%[8],是皮膚科常見病、多發病,但誤診、漏診患者時有發生,在系統治療前,采用切實可行的診斷方法證實甲真菌感染十分重要。筆者采用直接鏡檢法、真菌培養及浸軟鏡檢法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顯示,浸軟鏡檢法明顯高于直接鏡檢法和真菌培養,與文獻報道一致。

雖然傳統的KOH直接鏡檢法和真菌培養操作簡單,但陽性率較低,分別為50%~75%和25%~80%[9],容易出現假陰性;組織病理法陽性率為99.44%[10],但要求條件高、操作復雜、時間長。直接鏡檢檢出率較低,本研究中直接鏡檢檢出58例(47.9%),但該方法快速、方便,可直接明確有無真菌感染。真菌培養雖為診斷甲真菌病的“金標準”,但是由于無活性休眠菌絲及甲標本暴露于空氣中,污染機會較多,影響結果的準確性,造成培養陽性率低。培養法耗時雖較長,但可鑒定菌種,進行藥敏試驗對藥物的選擇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如克柔念珠菌對氟康唑天然耐藥。組織病理法陽性率高于直接鏡檢和培養法,能觀察到真菌在甲中寄生的狀況,可對病原菌作出初步分類,并可對銀屑病等病甲明確診斷,但要求條件高、操作復雜、時間長,因真菌在病甲內分布稀疏不均,往往需要多層面切片尋找方可避免假陰性結果,鏡下菌體往往呈橫斷面或節段狀,還需特殊染色(PAS染色)方易區別,甲切片對切片刀磨損大,制片過程需1周,對實驗人員的實驗組織病理學技術要求較高,使該法推廣受限。浸軟法真菌鏡檢與甲組織病理法比較,具有患者無痛苦、操作簡便、經濟、快速、鏡下病甲內的真菌生長形態完整、無需特殊染色、低倍鏡下即可觀察到病甲內原始狀分布的菌絲或關節菌絲的特點。張文娟等[11]提出應用KONCPA法診斷甲真菌病,筆者對此法進行了研究,20%KOH浸軟鏡檢法是一種檢出率高、可行性強的甲真菌病診斷方法。結果提示,組織病理學檢查和20%KOH溶甲法可彌補甲真菌病診斷中真菌直接鏡檢和真菌培養法的不足,顯著提高診斷陽性率和準確率。該法較甲病理法[9]診斷甲真菌病簡便、快速,易于操作,門診患者可無需固定步驟,制作濕片即可行鏡下觀察出報告,完成1份標本所需時間為1 h左右,在日益繁忙的皮膚性病科門診中具有推廣價值,建議臨床推廣應用。

[1]余進,李若瑜.國內甲真菌病病原學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真菌學雜志,2006,1(1):63-64.

[2]Haneke E,Roseeuw D.The scope of onychomycosis: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feature[J].Int JDermatol,1999,38(Suppl 2):7-12.

[3]Daniel CR.The diagnosis of nail fungal infection[J].Arch Dermatol,1991,12(7):1566-1567.

[4]牛云彤,李少平.甲真菌病的診斷[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4,20(1):57-58.

[5]李筱芳,田偉,王紅,等.多重PCR快速診斷甲真菌病[J].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2007,33(4):197.

[6]王光超.皮膚病及性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264.

[7]王端禮.醫學真菌學——實驗室檢驗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37-289.

[8]中華醫學會皮膚病學分會.皮膚科就診患者足病情況調查[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0,33(1):55.

[9]張文娟,蔡永明,桑菊花,等.甲真菌病組織病理學檢查及其意義[J].中華皮膚科雜志,1996,29(5):352-353.

[10]Liu HN,Lee DD,Wong C,et al.A new method for diagnosing tinea unguium[J].Dermatology,1993,18(7):166.

[11]張文娟,蔡永明,桑菊花,等.改良KONCPA法診斷甲真菌病的研究[J].中華醫學檢驗雜志,1997,20(4):254.

猜你喜歡
真菌病孢子菌絲
羊肚菌母種培養基配方的優化研究
中國被毛孢三種菌絲形態的超顯微特征觀察
97例惡性血液病合并侵襲性真菌病臨床分析
甘露醇對低溫下草菇菌絲的保護效應研究
新型抗菌肽菌絲霉素純化工藝研究
鯽魚黏孢子蟲病的診斷與防治
甲真菌病激光治療新進展
鴨鵝常見真菌病的防治
制作孢子印
無所不在的小孢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